【庄浪文旅】二郎山游记

【庄浪文旅】二郎山游记

【庄浪文旅】二郎山游记

【庄浪文旅】二郎山游记

二郎山中秋游记 吴占强

【庄浪文旅】二郎山游记

时值中秋,又是国庆长假。

早晨七时,披衣在床,打开电脑,替人书写了一份协议到八点多。起后盥洗,尔后早餐。想着今儿个上午,也没啥事,还是补个晨操为好。一来活动一下闲散的筋骨,二来感受一下中秋时节的二郎山。想必此时的二郎山,别有一番景致和情趣。

十时许,跨过门前老街,向南穿城而过,在县委大楼背面的山根处,独我一人,爬上林荫小道,拾阶而上。弯弯曲曲的小道两旁,秋草丛生。沿途的地埂上,一簇簇金黄的、天蓝的野菊花,很是醒目,花蕊和叶瓣上的露珠,在阳光下晶莹闪烁。放眼望去,满山尽是大大小小的树木,树种多样,其叶各异。有厚重老诚的松柏,有秋意浸染的桃杏,有徐娘半老的杨柳,有昏昏欲睡的榆椿,还有外迁而来不知其名的各种风景树。抬头远眺,层层梯田之上,引颈向天的林木,高低分明,起伏成序,满山层林呈现出不曾尽染的中秋景象。

【庄浪文旅】二郎山游记

仰望高空,湛蓝湛蓝的苍穹之上,万里无云;脚下黄土地,绿色的基调中,夹杂着些许衰败的小草,其间点缀有淡黄、橘红的无名小花,在中秋的凉意中,绽放着生命的鲜活和顽强。若为短时登高,可绕开螺旋式上升的梯田小道,捷足埂上台阶。山势渐高,林密而草茂。随着脚步的渐行渐远,平日里,城区的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汽车的尾气味,及其喇叭的喧嚣,早已不再。而我的周围,弥漫的是草木的馨香和野花的芬芳。时而不时,传来不远处三两声画眉鸟的鸣叫,婉转而灵动。不意间,惊动了茂草密林中悄悄觅食的野鸡,扑棱棱尖叫着,老小一大群,仓皇远飞而去。此刻的山野更加闲适,丛林更加静谧,空气、更加清凉而爽朗。


【庄浪文旅】二郎山游记

爬上山梁,是一条纵贯东西的水泥大道。在这条大道两旁不同高度的观景台上,修有四五个凉亭,爬上不同高度的游人,便可就近选择,稍作歇息。那条大道,穿梁而过,它是从山下盘旋上升,漫游而来,一直通到了二郎山顶,又随着峰回路转,向东蜿蜒而去。道的两旁,是三四行密植的松树林,它们与大道平行相伴。远远望去,墨绿而浑然一体,高高突起在山脊中央。这道独特的风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城区师生和干部职工义务植树造林的杰作和见证,如今构成了二郎山梁一道气势恢宏的生态屏障。站在路的中央,由近及远,两行松柏,整体威武,高耸入云,像是战前受阅的列兵。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冠,在路上投下斑驳的影子,犹如棋子刻在了棋盘。徜徉于这样的林荫大道,心境如同山腰处那座大佛宝殿飞檐翘角上的风铃,悠闲而安祥。

【庄浪文旅】二郎山游记

稍作休息后,便可继续向上攀登,一直到二郎山生态梯田示范区纪念碑下。若从山下看这里,这里便是二郎山的最高处。站在碑下,转身向着西南的方向望去,整个庄浪县城,不论是北城老区,还是南城新区,二郎山“龙头”——紫荆山公园,以及南北洛河的交汇处——水上公园(我喜欢称之为“蛟龙公元”),都尽收眼底,一览无遗。最为显现的,正是那"三山"夹"两河"的山形地貌(三山:北山、二郎山、南山;两河:北洛河、南洛河),其鲜明的特征,犹如一幅大美的山水画,铺展在眼前。在这样的山川地理构造下,七纵八横的道路、桥梁和隧道,把北城区和南城区连成一片。洛河两岸及其冲积扇里,是密密匝匝的银色高楼;"三山"从东到西,在夏秋之际,呈现出一道道绿色长廊;而在南北洛河的交汇处,是湖水镜明、倒柳依依、绿草如茵、曲径通幽的水上公园。三者相合,彼此映衬,融为一体,构勒出一幅“生态梯田·大美关山·人文庄浪”的风景画。

不觉间,已近正午时分,妻已电话催来,说“蒜泥+地软土豆丝汤+搅团+小菜”的午饭已成,遂返身拾阶而下。当再次融入秋色斑斓的梯田林时,脑子里忽然冒出朱自清《荷塘月色》中“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的佳句,此时此刻,真可谓“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

完稿于 2016年6月16日

【庄浪文旅】二郎山游记

吴占强 男,供职于庄浪县委党校。

【庄浪文旅】二郎山游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