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無人之境的琴音,是抵禦孤獨、保持真我的資本

文|尢曰

《海上鋼琴師》:無人之境的琴音,是抵禦孤獨、保持真我的資本

對世間的一切事物報以虛無的態度其實是輕鬆的,真正困難的是如何勇敢地介入其中。——(德)赫塔·米勒

通常,如人所設想的一樣,虛無的態度無疑是閒暇愜意的,不用花費過多的精力與時間,去考究人世間每時每刻所經歷的變遷。這更像是置身事外,把自己當成了一個隱匿之人。真的有這樣的人嗎?答案是肯定的。

電影《海上鋼琴師》講述的正是一位身懷絕技,卻融身於孤獨匿跡的鋼琴師,他用一生的時間追尋真我。他既是在人人追求自由的“爵士時代”聲名鵲起,也是在時代更迭的發展之下緩緩落幕。時代變換對一個人的聞名和雪藏總是轉瞬即逝

《海上鋼琴師》:無人之境的琴音,是抵禦孤獨、保持真我的資本

這部《海上鋼琴師》是由意大利著名導演朱塞佩·託納託雷於1998年上映的文藝鉅作,改編自亞利桑德羅·巴里克文學劇本《1900:獨白》,且在託納多雷的“時光三部曲”中,《海上鋼琴師》相較於《天堂電影院》和《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該部電影更顯浪漫和藝術。

《海上鋼琴師》憑藉著獨特的內涵表達和多義性的解讀,在豆瓣評價斬獲9.3的高分。該電影以小號手麥克斯的角度講述了棄兒1900在移民船弗吉尼亞號上度過的傳奇一生,身為孤兒的1900以絕頂的音樂天賦,在上世紀初追尋自由的時代潮流中名揚一時。最終,一代天驕的1900也為了追尋內心真正的自由,選擇與弗吉尼亞號共同葬身於海底。

正是這部耐人尋味的電影,陪伴著我走過了枯燥無味的高中生涯。影片中散發的復古氣息給人以淡泊明志的決心,其中所述的主題也成了對諸多評論家的靈魂拷問:隨著時代的更迭人存於世究竟是為了什麼?

為此,我將透過該影片陳述我的觀點和看法,考究1900內心深處的自由及“真我”。

《海上鋼琴師》:無人之境的琴音,是抵禦孤獨、保持真我的資本


一、主題呈現:影片中三個致敬1900享譽“孤獨資本家”頭銜的理由

我最初接觸到這部電影是在我的高中時期,第一次欣賞,只覺得1900是個對爵士樂痴狂的瘋狂鋼琴師,只因他備受人們的矚目。最深刻的印象還是在他與那個驕傲自大的明星莫頓的鬥琴過程。也正是這片刻間的觀賞,時隔多年我都仍能從中清晰的記起“鬥琴”的名場面,可見託納託雷對該部影片主題劇情的完善和用心。

《海上鋼琴師》:無人之境的琴音,是抵禦孤獨、保持真我的資本

①以講述回憶的方式,致以崇高的敬意

《海上鋼琴師》和普通的記敘人物傳記電影不一樣,電影的開頭是以小號手麥克斯為切入點,在他前往店鋪選擇當掉自己的小號謀求生計的同時,也暗示著爵士樂落下帷幕後,爵士音樂者的慘淡生涯。

其中襯托著時代的更迭,在上世紀以爵士樂為中心,凸顯了人們追求浪漫自由的決心,因而整部影片也呈現著新與舊的照應。就像弗吉尼亞號開往紐約時,移民者總是不由自主地歡呼著自由,他們渴望著能從美國這片自由之地尋找到財富。

在時代的變遷過程中,人們總是擅於從舊社會中吸取經驗從而避免當下發展過程遇到的窘況。也正是前者用豐厚的經驗我們鋪下通往幸福的道路。《海上鋼琴師》也是如此,以麥克斯的角度為我們呈現有關1900的傳奇人生,得以讓後人接觸到這彰顯一個時代的獨特象徵,是託納託雷為一個時代拉下帷幕致以的崇高敬意。

《海上鋼琴師》:無人之境的琴音,是抵禦孤獨、保持真我的資本

②鏡頭的轉換角度呈現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

這不同的電影中,都存在著不同的鏡頭角度。且不同的拍攝角度也讓被攝的場景和人物增添了額外的特效性,能增強影片對觀眾的視覺傳達,讓觀眾對電影的渲染有不同的意見和表達。

其中最常用的三種拍攝角度分別為:平角度、俯角度、仰角度,這些是幾乎每部電影中都能運用到角度,變換多樣的拍攝角度雖然增加了電影過程中的拍攝難度,但也是最直接提升視覺效果的方式。

※平角度:簡單直觀,是觀眾最容易忽視鏡頭角度存在的方式,對拍攝框內的人與事分配均衡,基本不會產生特殊感。

※俯角度:從高處俯視被攝物,進而讓被攝物看上去比較低微,容易自發的產生階層感,傾向於陷入困境、弱小無助的影視人群。

※仰角度:通常彰顯影視人物的不同凡響、具威脅性、富征服感、令人恐怖、信心十足或者對事件極具掌控力,但表達效果取決於其影片中的環境。

《海上鋼琴師》:無人之境的琴音,是抵禦孤獨、保持真我的資本

其中在《海上鋼琴師》這部影片中,最為明顯的是鏡頭角度轉換給觀影者帶來的落差感,形成了極其明顯的階級差異,也是對舊社會時代階級的嘲諷。例如,在弗吉尼亞號上,華貴的客艙裡上流社會的富家子弟盡享天倫;緊接著是甲板上蜷縮在各個角落的移民者;再者,就是以俯角度拍攝的苦力船艙。這間接反襯了時代階級的僵化,也將影片中“舊時代”的背景標籤演繹的繪聲繪色。

接踵而至的便是自稱“發明”了爵士樂的傲慢音樂明星莫頓,他的出場,不僅採用了仰角度的拍攝方式,在服飾的安排上也與其他人做了明確的對比,以此呈現該人物的社會地位。

從表面上,有人稱這是託納託雷出於“偏心”,為了影片效果加重了不同人物的地位。但實際上,這是託納託雷“偏愛”1900的表現。他刻意的在莫頓的出場上大肆著墨,把莫頓的自大妄為特意強調,然後在兩人鬥琴的過程中以突如其來的鏡頭切換,呈現1900表演完最後一首琴曲時的賣力,此番霸氣側漏的場面實在是大快人心。

《海上鋼琴師》:無人之境的琴音,是抵禦孤獨、保持真我的資本

③內涵表達的多義性

這部《海上鋼琴師》與託納多雷的另外兩部作品很是不同,

它沒有一貫的中心主題,不似劇情片裡畫龍點睛的重點傾向,它可以從多角度上引起觀眾的不同表達。例如從時代背景、場景渲染、人物經歷等多方面詮釋不同的道理。

這也是正是其內涵多義中的特殊性,它灌輸了1900對有關人世間感情的追求,以及對無人之境琴鍵傳疏的執著。視覺上呈現一番舊世紀的復古風,激起人對“朋克”“浪漫主義”此類敏感詞的回憶,使之更具收藏價值。哪怕是這麼一部早期上映的電影,時隔多年也依舊能讓眾人悉數解讀的經典,才更值得人們去欣賞收藏。

託納多雷在電影猛烈發展的時代浪潮裡抓住了這獨特之處,在內涵表達上讓觀眾肆意發揮自己的聯想和表態。因此,《海上鋼琴師》這部影片也自然而然在人們的爭相討論中漸漸浮出水面,重新在觀眾的視線裡開拓出了一片新的海域。

《海上鋼琴師》:無人之境的琴音,是抵禦孤獨、保持真我的資本


二、側面暗喻:以麥克斯為演講者,闡明主人公抵禦孤獨的背後所隱含的哲思。

該影片從表面上看,恐怕很少有人會把《海上鋼琴師》與抑鬱一詞相結合。因為從麥克斯的敘述中,即便1900是棄兒,但他依舊能從丹尼(撿到他的工人)和船上工人那裡得到與正常人一樣的友好和關注,機智的他也憑藉琴技的高超贏得了船長的認同。

即便是後來,1900遇到了讓他險些離開這艘船的心上人。這也是第一次出現讓這個鋼琴師的視線放在了除鋼琴以外事物上的現象。這讓1900產生了動搖,他放鬆了對過度自由的執念,他想嘗試著從那個女孩身上汲取前所未有的靈感,但這可怕的念頭還是在他看到偉岸的大陸時,一瞬間消失殆盡。

正如契科夫所言:“真正的天才是常常隱藏在群眾裡面,絕不擠向人前去露臉的。”無論是在鬥琴,亦或是愛情的選擇上,1900總是保持著一顆隱匿的心。你說他低調嗎?那倒也不是,

他只是想為自己內心的一片淨土而戰,名利和愛情更像是阻礙他的敵人,他的言論裡彷彿帶著點自卑,但又鏗鏘有力

我就出生在這裡,世界從我身邊經過,但只有2千人一次,這裡有夢想,而又永遠不會超出船頭船尾,你可以在有限的琴鍵上表達出無限的快樂來,這樣才是我的生活。

陸地,對我來說是太大的船,就像女人太漂亮、旅途太長、香水很濃,這支曲子我不知道從何彈起。

我永遠離不開這條船,不過我可以結束自己的生命,反正對別人來說,我也不存在。

《海上鋼琴師》:無人之境的琴音,是抵禦孤獨、保持真我的資本

如果說1900是孤獨的,可他身邊又不乏那些對他熱情的船友,他們鼓勵他走下船,去感受這個世界。

換而言之,從他身上我們看到的是自我的孤獨,是他的情緒的飄忽不定在“從中作梗”,進而影響著我們,勾起我們心底的那一片柔軟。他有著讓人肯定的才華和音樂天賦,所以他自由;於普通人來說,我們既沒有天生的才華,也沒有特立獨行的資本,我們只是每天重複的做著繁重的工作,沒有內在的充盈和外界的肯定,進而被惰性和庸懶束縛,在無意識間自然而然的接受了潛意識裡我們給自己定義的人設。

一個人從出生起到長大,就被冠以了無數的標籤,我們只成為了別人眼中的自己,卻忘了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循規蹈矩的跟緊社會的安排,卻無法用獨特的實際行動和個人作為來證明自己真正的活過。所以,選擇抵禦孤獨,就不要忘記自己還持有最雄厚的資本——不忘初心,為自己謀求一塊心靈淨土的決心。

《海上鋼琴師》:無人之境的琴音,是抵禦孤獨、保持真我的資本


三、思考總結:結合1900對琴鍵的痴迷,感悟保持“真我”背後的現實含義。

“真我”一詞源於佛教語,意為“真正的自己”。看完電影的人估計總會有這麼一個問題擱在心裡:為什麼1900不從弗吉尼亞號上下來?以他的才華,完全可以在那個時候獲取更多的財富,以便更好的追求更廣闊的自由。這也是我最初觀看時的感受,和多數人認同的一樣,有了資本便是有了自由。

可是隨著時間的增長,意識的完善,我最終也能體會到1900的那番無奈。在這片大陸上,凡人所到之處,無疑是深受物慾和名利的荼毒過甚,在現實與幻想間做決定,人總是會被外界的干擾迷失方向。這個世界實在是跑得太快,人只要稍微停一會,就會被它狠狠的拋棄,周圍的人都在事業和前景間奔走。

所以,誰都不敢直接下定論。就像爵士樂早晚會被新型的音樂模式所代替。如同講述者麥克斯一樣,他身上冠以爵士小號手的標籤已過時,曾名噪一時的表演樂器都只能在收藏店鋪便宜的交易。這便我是從《海上鋼琴師》主人公1900身上所領悟的哲思:隨著一個時代的落幕以新型代替陳舊,所有的人與事都將在時代的浪潮下被洗滌一新。

固然,1900與弗吉尼亞號的共進退讓觀眾心生遺憾。但我相信,對於1900本人而言,他是這個時代的標誌,也終將隨著時代舞臺默默離場,這是心靈的歸屬,亦是對“真我”的詮釋。

《海上鋼琴師》:無人之境的琴音,是抵禦孤獨、保持真我的資本

※結語

韓松落有怎麼一句話:“所有的人,起初都只是空心人。所謂自我,只是一個模糊的影子,全靠書籍繪畫音樂電影裡他人的生命體驗喚出方向,並用自己的精力去充填,漸漸成為實心人。”普通人的我們,自然沒有1900那樣過人的天賦,我們只能通過不斷地學習充實著自己。

有人說:已經晚了。但實際上,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光。對於一個真正有所追求的人來說,生命的每個時期都是年輕且及時的,證明自己不限於人的光陰,只在於擁有那份擺脫束縛的決心。


作者簡介:尢曰,有思想,有憂傷和理想,這才是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