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红楼梦》

三读《红楼梦》

说来惭愧,大学学中文的我,直到今年“知天命之年”,才认真看完《红楼梦》。

记得读大学的时候,老师讲完《红楼梦》之后,就迫不及待到图书馆借了一本《红楼梦》,可看了十来回就觉得这本书讲的都是婆婆妈妈的琐事,便把《红楼梦》归还图书馆,换了本“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三国演义》。第一次看《红楼梦》就好像看了一个序幕。

三读《红楼梦》

看看同寝室的其他七名男生,虽然都借过《红楼梦》,但是也基本上和我差不多。记得有一次就寝的时候,一名男生猜大家贾母是几岁去世的?结果没有人回答出来。现在才知道贾母去世已经是第110回,不过虽然这位室友出了这个题目,但很也难说明他已经看完了《红楼梦》。

三读《红楼梦》

参加工作之后,担任十几年中学语文老师,中学语文课本里选了两篇文章,其一是《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其二是《林黛玉进贾府》。教了几届学生,这两篇文章也教了好几轮,总觉得没有认真看完《红楼梦》,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学生。所以便到书店里买了一本《红楼梦》,这次似乎比第一次有所进步,硬着头皮看了四、五十回。都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可惜的是三四十岁的我心理还是比较浮躁,还是静不下心把这本名著看完。第二次看《红楼梦》可谓中途夭折。

三读《红楼梦》

知天命之年如期而至,不巧遇上疫情,这个正月因无所事事,拿出了久违的《红楼梦》,没想到这次一拿起来就舍不得放下。以前总觉得《红楼梦》就是一本讲述才子佳人的小说,现在才发现除了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上层人物之外,也描写了不少类似刘姥姥这样的下层人物社会生活,觉得这是一本真实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至于写作技巧更是集中国古典小说之大成,除了运用肖像、语言、行动、环境等描写手法以外,还大量地运用了心理描写手法,细腻的心理描写在中国之前的古典小说里是极为少见的。诸如“闻其声知其人”的高超表现手法比比皆是。每天我看大致十回左右,大有废寝忘食之感触。前后不到半个月时间,终于看完了《红楼梦》。

三读《红楼梦》

去年我看了意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我便把《爱的教育》推荐给小学生及其家长,因为《爱的教育》写的都是小学生在学校、家庭的真实生活,其中的人物形象有各种各样的同学、老师、家长。看了《红楼梦》之后,我就觉得一个人要想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必须认真看完《红楼梦》这本世界名著,无论你是学生,还是老师,还是公务员,还是从事其他工作的人。

三读《红楼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