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中國旅遊業何去何從?這裡給你答案!

2020年的旅遊業在充滿期待的晨光中啟幕,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為蓬勃發展的旅遊業按下了暫停鍵。

原本火爆非常的“春節旅遊黃金週”,因為疫情影響變成了名副其實的“臘月寒冬”,很多旅遊企業基本“顆粒無收”,同時還要承擔“黃金週”項目的前期投入成本,大多數旅遊企業的現金流遭遇嚴重考驗,不少小微企業可能因此退出旅遊市場。

疫情之後中國旅遊業何去何從?這裡給你答案!

圖 | 三亞亞特蘭蒂斯度假區(新華社3月12日攝)

這場疫情對於旅遊業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各界對此都有自己的看法和預測。


最新的說法來自中國旅遊研究院,在2月20日下午召開的“《中國旅遊經濟藍皮書No.12》線上發佈會”上,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根據該院進行的研究性質的測算,預計2020年一季度及全年,國內旅遊人次分別負增長56%和15.5%,全年同比減少9.32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分別負增長69%和20.6%,全年減收1.18萬億元。


不過,基於對政策面、需求側和供給側的綜合研判,戴斌並不認為2020年旅遊經濟過於悲觀,基準預期繼續偏於相對樂觀。

疫情之後中國旅遊業何去何從?這裡給你答案!

圖 | 中國文化旅遊部發布《中國旅遊經濟藍皮書No.12》

寒冬下,動能正在集聚 >>

“支撐旅遊經濟運行的市場基本面沒有改變,國內旅遊消費存在觸底反彈的很大可能性。”戴斌表示。

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面向城鄉居民的專項調研表明:多數受訪者判斷疫情“可能還會進一步擴大、但總體可控;71.5%的受訪者表示疫情結束後穩定一段時間會外出旅遊;20.7%表示疫情過去後儘快外出旅遊。

越來越多的人相信:疫情終將過去,取消的旅行計劃,會在更美時出行。

江西、湖南、廣東、河南、廣西、福建、安徽、內蒙古、北京、山西、河北等省市的受訪者疫後出遊意願更為迫切,多數受訪者的出行主要受時間因素制約。

疫情之後中國旅遊業何去何從?這裡給你答案!

圖 | 2月28日,北京後海,偶爾可見湖邊居民(蔡星卓攝)

另一方面,旅遊產業自我修復和研發創新的動能正在集聚。

旅遊供給側的專項調研表明,旅遊行業受訪的企業家和經理人員對全年旅遊業的總體預期從半個月前的悲觀為主,開始轉向相對悲觀和相對樂觀。

54%的受訪者認為風險可控能度過難關;

24%認為風險因企業能力而異;

21%則認為風險加大、倒閉企業增多……

半數受訪者判斷疫情將拉低全年旅遊經濟總量十個百分點,但是旅遊業仍將繼續領跑宏觀經濟。業界對國內市場信心更足:

26%的業內受訪者認為疫後會迅速恢復;

66%認為會延遲1-3個月恢復;

70%表示疫情結束後即全力開展市場促銷,全面恢復生產經營……

疫情之後中國旅遊業何去何從?這裡給你答案!

圖 | 四川省措普溝自然生態保護區

供需兩端對於旅遊市場的堅定信心,讓旅遊業的觸底反彈成為必然定局。

參考2003年“非典期間”的數據,全年旅遊增長率僅僅比2002年下降了13%,而在2004年全國旅遊增長速度高達24%。

如今在“全域旅遊”、“大眾旅遊”的有利背景下,旅遊業的產品供給和業態更加豐富、人們旅遊出行的意願更加強烈,所以旅遊總人數、旅遊總收入的恢復速度都將會大大超過2003年。如果四月底能夠結束疫情解除封禁,文旅產業在五一假日迎來複蘇,並在暑期全面恢復到旺季水平。即,後三季度經營基本不受影響,全年受損控制在第一季度。

疫情之後中國旅遊業何去何從?這裡給你答案!

圖 | 賽里木湖景區裡往返的宇通客車(來源於微博)

“雲旅遊”只是短期行為 >>

“雲旅遊”只是短期行為,出行依然是旅遊的前提。

在疫情持續期間,旅遊業並沒有停止思考,而是在不斷探索一些新的嘗試和發展思路,比如“在線旅遊”業務的開展。

目前包括飛豬、同程、馬蜂窩、凱撒等互聯網OTA和旅行社,以及不少景區都啟動了直播“雲旅遊”的項目,希望在疫情期間能夠持續保持景區熱度和關注度,同時藉助互聯網渠道的數據,也有利於加強遊客和景區雙方之間的更深層次理解,從而更精準有效地提供旅遊產品。

以敦煌莫高窟推出的“雲遊敦煌”小程序為例,其在入口端提供壁畫、彩塑、石窟形制三大類別,從遊客選擇的入口即可甄別其旅遊興趣點,同時為每幅壁畫都配備精美的文字賞析,還在頁面上添加了互動按鈕,用戶可以定製自己感興趣的標籤,也可以在首頁訂閱佛語、下載壁畫。這些附加項目的頁面停留時間和下單情況都在後臺被詳細記錄,既方便了景區對遊客需求的感知,同時也極有可能衍生出新的旅遊業務。

疫情之後中國旅遊業何去何從?這裡給你答案!

圖 | 敦煌莫高窟推出的“雲遊敦煌”小程序

不過,“網絡雲旅遊”在本質上和網絡遊戲、網頁瀏覽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一種依靠互聯網休閒放鬆的方式,雖然能夠吸引遊客關注,增加潛在客流量,但從遊客的需求來看,走出戶外去真實地感受、體驗、觸摸、身臨其境的旅遊方式才是旅遊的核心所在。

所以隨著各省市陸續發佈旅遊景區開門接客的信息,出門旅行的遊客人數迅速提升,攜程平臺的數據顯示,截至2月25日,全國已有300多家知名景區開門接客,2月19日至2月25日,攜程平臺上的門票預定量每天以100%的速度增加。

疫情之後中國旅遊業何去何從?這裡給你答案!

這也意味著旅遊業止跌反彈的節點即將到來。從非典過後旅遊產業的恢復軌跡來看,近距離的周邊遊和微度假業務由於時間短、風險低,將率先恢復並爆發式發展,這一版塊其實也是旅遊客運一直以來的優勢所在。

所以在疫情結束前,旅遊客運企業必須抓緊時間修煉內功,看清外部發展環境和趨勢,理清思路、找準方向、整裝待發,才有可能在疫情過去之後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疫情之後中國旅遊業何去何從?這裡給你答案!

疫情之後中國旅遊業何去何從?這裡給你答案!

圖 | 寧夏中衛沙坡頭景區的宇通雙層巴士和純電動觀光巴士

“翻身仗”的N個必須 >>

要打好這個“翻身仗”,需要從多個方面著手準備。

疫情期間,數字化、網絡化、社交化、互動化的生產方式成為行業發展主要特徵,並且將加速整個旅遊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和社交化的階段轉型。長遠看,互聯網帶來的全新旅遊體驗理念一旦被市場廣泛接受,用戶習慣的培養並輔以良好服務,很可能帶來業務轉化。

在旅遊客運領域,藉助互聯網端的數據和流量,可以精確梳理每個遊客的身份、旅遊興趣、出行需求等各種數據,以及每個時段的旅遊出行集中度、旅遊熱點等,從而形成企業自有的數據庫,實現對企業的精細化管理和遊客、關聯方需求的高效率、精確化滿足。

疫情之後中國旅遊業何去何從?這裡給你答案!

圖 | 遊客體驗VR旅遊

另外,因為疫情的爆發,有的出行人群都對出行車輛的健康安全保障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旅遊客運這個更加註重出行品質和體驗感的市場,以宇通為代表的國內主流客車製造企業都在產品端加以改進。

其中宇通客車推出的“雙向車內新風換氣技術”,實現了一鍵雙向換氣,新風量可達800m³/h以上,8分鐘即可完成車內全部空氣更新;“離子淨化複合光催化”空氣淨化裝置,1小時內有效淨化病毒細菌率達98%以上,減少車內PM2.5顆粒92%以上,這些新的技術不僅可以用在疫情防控當中,而且在後續的日常旅遊活動中也有非常明顯的競爭優勢。

疫情之後中國旅遊業何去何從?這裡給你答案!

圖 | 宇通雙向車內新風換氣技術

需要注意的是,經過此次疫情之後,品牌形象和品牌信任將越來越成為旅遊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在旅遊客運領域,規範化、標準化、舒適化的旅遊出行體驗將成為打造品牌的核心要素,尤其是在競爭主體越來越多、市場爭奪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高品質的客車和規範細化的管理不僅能夠為企業的品牌凝聚信任,同時也更容易獲得更高的附加值和更多的業務量。

疫情之後中國旅遊業何去何從?這裡給你答案!

圖 | 阿爾山景區裡行駛的宇通景區車

歷史上,技術革新的大規模應用往往是由災害、戰爭等突發性事件倒逼帶來。對於此次突如其來的危機,誰在此刻率先做好準備,誰便在疫情結束後最先迎來機遇。

對於新型肺炎,中國人有決心、也有信心去打贏這場戰役。相信冰雪消融後,旅遊業必將將迎來一縷和煦的春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