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詔安:防疫扶貧兩手抓,助力鄉村摘“窮帽”

立足實際找對路 精準扶貧出實招

“一年之計在於春”、“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詔安法院扶貧掛鉤村——龍崗村大荷樹頭山上一派農忙景象。為不耽誤嫁種良時,嫁接技術員、詔安法院幹警、龍崗村的幹部和村民們揮汗如雨,一棵棵改良的荔枝苗枝條嫁接在了龍崗村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

【脫貧攻堅】詔安:防疫扶貧兩手抓,助力鄉村摘“窮帽”

在這熱情澎湃的接穗植苗的場面背後,是一個有關荔枝樹的故事。這個故事,記錄了詔安法院為龍崗村產業扶貧的整個歷程。

龍崗村位於詔安縣官陂鎮,西北靠山,東臨河道,生態環境優美,氣候和土壤都適宜種植荔枝,80年代當地村民曾種植1000多畝荔枝出售,但因品種較為普通,銷路不暢。加之種植技術本身落後,產量方面也不穩定,很多人便荒廢種植。因此,龍崗村便失去了一個優勢產業,經濟發展久蹶不振,貧困人口不斷增加。

僅僅提供經濟上的幫助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只有找準出路,把握角度,施好力度,才能真正讓貧困地區脫貧,且不再返貧。龍崗村是詔安法院扶貧掛鉤村,去年,詔安法院就針對龍崗村的產業結構和區域特點進行了詳細的調研。在調研過程中發現龍崗村缺乏主體產業,經濟動能缺乏。產業扶貧是給貧困地區“造血”的最好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貧困地區真正擁有能夠源源不斷產生經濟價值的手段,才是復甦致富的開始。

【脫貧攻堅】詔安:防疫扶貧兩手抓,助力鄉村摘“窮帽”

根據這個思路,詔安法院定下了產業扶貧的措施。2019年12月5日,詔安法院院長郭少聰邀請市農業局的專家到達龍崗村,在龍崗村召開了一場產業扶貧推進會。會上專家圍繞著龍崗村當前的荔枝樹種植方法、荔枝樹的品種進行了現場剖析,定下了品種改良的策略,將龍崗村原有荔枝品種改良為“井崗紅糯”的荔枝品種。臨走時,專家說道,“等春天的時候,新品種的穗苗就會送來,讓龍崗村種上高產高質高量的優質產品。”希望龍崗村能夠憑藉口味獨特的荔枝,走出大山,讓大家聞“龍崗”之名,即知是美味荔枝盛產之鄉。

因為疫情尚未解除,植苗嫁接的行動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是農作時令不等人,這就把村民們急壞了!

由於詔安縣地處疫情低風險區域,詔安法院根據黨委關於疫情期間恢復生產要求,為確保抗疫生產兩不誤,第一時間聯繫多方部門,在做好充分防疫措施下協助龍崗村植苗嫁接。

3月16日,市農業局將新品種的穗苗如期送到。詔安法院6名幹警清早就動身前往龍崗村,與村民、村幹部和農業技術員一同參與到這次意義非凡的“植苗嫁接”行動中。

【脫貧攻堅】詔安:防疫扶貧兩手抓,助力鄉村摘“窮帽”

大家掄起鋤頭、拿起鉗子,在技術專家的指導下鬆土、植苗、填坑、嫁接。村民們也個個卯足了勁,看他們期盼的眼神,恨不得這剛種下去的樹苗馬上長大,能夠帶動這個村子,走上致富的道路。

【脫貧攻堅】詔安:防疫扶貧兩手抓,助力鄉村摘“窮帽”

不一會兒,整個植苗嫁接等過程全部完成,此時也已是晌午,大家都躲到臨近農家的棚子下。村民們送來了一碗碗清水,混合著空氣中泥土清新的味道,這一碗水,喝出了農家人樸實無華的心地和這一片赤誠淨土的祈盼。這好山好水好人家,有什麼理由讓他們就這麼一直窮下去。

春天已經到來,希望這世間的美好能夠與每一個人相擁。

電靚“山河” 幫扶脫貧見擔當

“山河村能夠舊貌換新顏,村民的日子能越過越好。離不開供電部門的全心服務,全力幫扶,特別是農村電網改造升級,電力供應得到了保障,助力了產業增產增收,村民脫貧致富信心更足了……”3月16日,在詔安縣西潭鎮山河村村委與國網詔安縣供電公司開展幫扶活動座談會上,該村第一書記楊宏益有道不盡說不完的感慨。

【脫貧攻堅】詔安:防疫扶貧兩手抓,助力鄉村摘“窮帽”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為踐行扶貧責任,該公司領導班子再次走進山河村,與該村村委開展座談,共同探索發展光伏發電等新型能源的新思路,推進幫扶工作,鞏固提高扶貧成效。

詔安縣西潭鎮山河村,全村現有750多戶,3200多人,主要種植大棚蔬菜以及荔枝龍眼等果樹為主,農業生產是村民主要經濟來源。第二、三產業較少,年村財收入約8.6萬元,農村網架基礎建設薄弱,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1戶104人。

2012年山河村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認定為第四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2014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傳統古村落。為配套完善歷史文化名村建設,國網詔安縣供電公司黨委按照市公司的安排部署,2017年開展與山河村結對幫扶全力推進攻堅脫貧工作。

【脫貧攻堅】詔安:防疫扶貧兩手抓,助力鄉村摘“窮帽”

近年來,該公司圍繞行業特色和優勢資源,對扶貧工作思路、所遇困難及其解決措施提出解決方案,大力開展電力扶貧攻堅工作。先後對山河村投入資金316萬元,實施山河村農貿市場的電網改造項目,對該村部分老舊線路及表箱進行更換,遷移改造影響交通安全的電杆,完成山河村3臺變壓器增容共1200千伏安,基本實現全村電網絕緣化,降低山河村客戶年平均停電時間2.8小時。

“現在用電好多啦,村邊的變壓器再也沒燒過,農家樂、烤番薯、大棚蔬菜等農村經濟農場也多起來了!”談起農網改造後帶來的變化,山河村大棚蔬菜農戶沈斌高興得合不攏嘴。

“針對山河村實際需求開展調查,因地制宜開展幫扶。”國網詔安縣供電公司黨委書記張傳永介紹,去年,在該公司的幫扶指導下,該村投建標準化設施蔬菜大棚40畝,以每畝1750元租給合作社經營,促進村財政年增收7萬元,有效實現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過10萬元。

【脫貧攻堅】詔安:防疫扶貧兩手抓,助力鄉村摘“窮帽”

疫情期間,該公司組織黨員服務隊,青年志願者分頭上門走訪慰問貧困戶,送上扶貧物資;與他們親切交談,宣講疫情防控注意事項,詳細瞭解家庭狀況、存在的困難、急需解決的問題,填寫扶貧反饋手冊,累計開展用電愛心延伸服務活動36次。

此外,該公司還通過供電所營業廳,設置山河村特色經濟產品,為貧困村農產品進行推廣宣傳,積極促進特色農產品的銷售;同時該公司還根據縣民政局每戶每月15度的電費補貼政策,開展電費補貼發放活動,對山河村特困戶、低保戶等進行摸底,確定低保戶54個、特困戶7個開展電費補助,力所能及減輕貧困戶的經濟負擔,架起企業與貧困群眾的“連心橋”。


來源:詔聞天下 文圖來源:詔安縣法院、國網詔安縣供電公司陳麗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