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诏安:防疫扶贫两手抓,助力乡村摘“穷帽”

立足实际找对路 精准扶贫出实招

“一年之计在于春”、“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诏安法院扶贫挂钩村——龙岗村大荷树头山上一派农忙景象。为不耽误嫁种良时,嫁接技术员、诏安法院干警、龙岗村的干部和村民们挥汗如雨,一棵棵改良的荔枝苗枝条嫁接在了龙岗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

【脱贫攻坚】诏安:防疫扶贫两手抓,助力乡村摘“穷帽”

在这热情澎湃的接穗植苗的场面背后,是一个有关荔枝树的故事。这个故事,记录了诏安法院为龙岗村产业扶贫的整个历程。

龙岗村位于诏安县官陂镇,西北靠山,东临河道,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和土壤都适宜种植荔枝,80年代当地村民曾种植1000多亩荔枝出售,但因品种较为普通,销路不畅。加之种植技术本身落后,产量方面也不稳定,很多人便荒废种植。因此,龙岗村便失去了一个优势产业,经济发展久蹶不振,贫困人口不断增加。

仅仅提供经济上的帮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只有找准出路,把握角度,施好力度,才能真正让贫困地区脱贫,且不再返贫。龙岗村是诏安法院扶贫挂钩村,去年,诏安法院就针对龙岗村的产业结构和区域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龙岗村缺乏主体产业,经济动能缺乏。产业扶贫是给贫困地区“造血”的最好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贫困地区真正拥有能够源源不断产生经济价值的手段,才是复苏致富的开始。

【脱贫攻坚】诏安:防疫扶贫两手抓,助力乡村摘“穷帽”

根据这个思路,诏安法院定下了产业扶贫的措施。2019年12月5日,诏安法院院长郭少聪邀请市农业局的专家到达龙岗村,在龙岗村召开了一场产业扶贫推进会。会上专家围绕着龙岗村当前的荔枝树种植方法、荔枝树的品种进行了现场剖析,定下了品种改良的策略,将龙岗村原有荔枝品种改良为“井岗红糯”的荔枝品种。临走时,专家说道,“等春天的时候,新品种的穗苗就会送来,让龙岗村种上高产高质高量的优质产品。”希望龙岗村能够凭借口味独特的荔枝,走出大山,让大家闻“龙岗”之名,即知是美味荔枝盛产之乡。

因为疫情尚未解除,植苗嫁接的行动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农作时令不等人,这就把村民们急坏了!

由于诏安县地处疫情低风险区域,诏安法院根据党委关于疫情期间恢复生产要求,为确保抗疫生产两不误,第一时间联系多方部门,在做好充分防疫措施下协助龙岗村植苗嫁接。

3月16日,市农业局将新品种的穗苗如期送到。诏安法院6名干警清早就动身前往龙岗村,与村民、村干部和农业技术员一同参与到这次意义非凡的“植苗嫁接”行动中。

【脱贫攻坚】诏安:防疫扶贫两手抓,助力乡村摘“穷帽”

大家抡起锄头、拿起钳子,在技术专家的指导下松土、植苗、填坑、嫁接。村民们也个个卯足了劲,看他们期盼的眼神,恨不得这刚种下去的树苗马上长大,能够带动这个村子,走上致富的道路。

【脱贫攻坚】诏安:防疫扶贫两手抓,助力乡村摘“穷帽”

不一会儿,整个植苗嫁接等过程全部完成,此时也已是晌午,大家都躲到临近农家的棚子下。村民们送来了一碗碗清水,混合着空气中泥土清新的味道,这一碗水,喝出了农家人朴实无华的心地和这一片赤诚净土的祈盼。这好山好水好人家,有什么理由让他们就这么一直穷下去。

春天已经到来,希望这世间的美好能够与每一个人相拥。

电靓“山河” 帮扶脱贫见担当

“山河村能够旧貌换新颜,村民的日子能越过越好。离不开供电部门的全心服务,全力帮扶,特别是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电力供应得到了保障,助力了产业增产增收,村民脱贫致富信心更足了……”3月16日,在诏安县西潭镇山河村村委与国网诏安县供电公司开展帮扶活动座谈会上,该村第一书记杨宏益有道不尽说不完的感慨。

【脱贫攻坚】诏安:防疫扶贫两手抓,助力乡村摘“穷帽”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为践行扶贫责任,该公司领导班子再次走进山河村,与该村村委开展座谈,共同探索发展光伏发电等新型能源的新思路,推进帮扶工作,巩固提高扶贫成效。

诏安县西潭镇山河村,全村现有750多户,3200多人,主要种植大棚蔬菜以及荔枝龙眼等果树为主,农业生产是村民主要经济来源。第二、三产业较少,年村财收入约8.6万元,农村网架基础建设薄弱,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1户104人。

2012年山河村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第四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14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传统古村落。为配套完善历史文化名村建设,国网诏安县供电公司党委按照市公司的安排部署,2017年开展与山河村结对帮扶全力推进攻坚脱贫工作。

【脱贫攻坚】诏安:防疫扶贫两手抓,助力乡村摘“穷帽”

近年来,该公司围绕行业特色和优势资源,对扶贫工作思路、所遇困难及其解决措施提出解决方案,大力开展电力扶贫攻坚工作。先后对山河村投入资金316万元,实施山河村农贸市场的电网改造项目,对该村部分老旧线路及表箱进行更换,迁移改造影响交通安全的电杆,完成山河村3台变压器增容共1200千伏安,基本实现全村电网绝缘化,降低山河村客户年平均停电时间2.8小时。

“现在用电好多啦,村边的变压器再也没烧过,农家乐、烤番薯、大棚蔬菜等农村经济农场也多起来了!”谈起农网改造后带来的变化,山河村大棚蔬菜农户沈斌高兴得合不拢嘴。

“针对山河村实际需求开展调查,因地制宜开展帮扶。”国网诏安县供电公司党委书记张传永介绍,去年,在该公司的帮扶指导下,该村投建标准化设施蔬菜大棚40亩,以每亩1750元租给合作社经营,促进村财政年增收7万元,有效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10万元。

【脱贫攻坚】诏安:防疫扶贫两手抓,助力乡村摘“穷帽”

疫情期间,该公司组织党员服务队,青年志愿者分头上门走访慰问贫困户,送上扶贫物资;与他们亲切交谈,宣讲疫情防控注意事项,详细了解家庭状况、存在的困难、急需解决的问题,填写扶贫反馈手册,累计开展用电爱心延伸服务活动36次。

此外,该公司还通过供电所营业厅,设置山河村特色经济产品,为贫困村农产品进行推广宣传,积极促进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同时该公司还根据县民政局每户每月15度的电费补贴政策,开展电费补贴发放活动,对山河村特困户、低保户等进行摸底,确定低保户54个、特困户7个开展电费补助,力所能及减轻贫困户的经济负担,架起企业与贫困群众的“连心桥”。


来源:诏闻天下 文图来源:诏安县法院、国网诏安县供电公司陈丽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