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马云人生的《人生》

前两天,看了一篇路遥写的中篇小说《人生》,讲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农村青年的一段曲折的成长史。

改变马云人生的《人生》


先简单介绍一下剧情,男主叫高加林,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在社里一所小学做教师,体貌端正,多才多艺。他身上也有着读书人的通病,就是太傲气,书生气太重。他为自己不用下地务农感到自豪。可他的教师职位却被社里“大能人”高明楼的儿子挤了下来,为此他郁闷了很长一段时间。

女主一号叫巧珍,是村里“二能人”家的二女儿,她一直很中意高加林,可青涩的姑娘家觉得自己大字不识一个,配不上人家,可是当她知道,加林做不了教师,跟自己一样变成了一个农民之后,那颗心又蠢蠢欲动起来。

两人的相爱就发生在这种背景下。加林娘蒸了一锅馒头,让加林担着去集上卖些钱,可加林因为不好意思开口叫卖结果一个也没有卖出去。无奈,他只好担起馒头回家去。走到一座小桥前面,他碰到了一直在等他的巧珍。巧珍知道她不会卖东西,她跟加林说“把馒头给我,我去帮你卖。”然后就担着两筐馒头小跑着到了她姨家,把馒头全送给了她姨,担着两个空筐回来了,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了10块钱给了加林。加林不知道这些。

两人相伴往家里赶,路上巧珍吐露了自己的心思,加林很愕然,他从来没想过这么早就决定自己的婚姻大事,他不想一辈子都待在这个村子里做个农民,他要走出去,可这个姑娘的热情,让他很是心安。接下来的几天加林心里在纠结,他有意的躲避着巧珍,在地里发疯似的折磨自己。手上的水泡,出来了又被磨破了,然后又磨出新的水泡,又破。这一切看在巧珍的眼里,疼在心里。几天后,加林接受了现实,他没有理由去拒绝这么好的一个女子。两人经常在夜里幽会,花前月下,对影成双,这一切都显得很美好。两人的事情被一个小屁孩发现并捅了出来之后,两人干脆就光明正大的交往了。

这个时候,加林去当兵的叔叔来了一封信,说是他调回家乡工作的申请批了下来,应该很快就能回家了。加林的心思又活动起来。叔叔很快就回来了,是当地劳动局局长,上任局长因为帮太多人走后门下马了。他直言表示不会帮加林走后门。他叔叔的一个下属,为了讨好领导,私下里帮加林在县里安排了一个文书干事的工作。加林很兴奋有机会回到县城里,他之前是在这里读书,可现在他是这个县城里的一个公职人员,他不再是一个过客,而成为了现成的一份子 。

加林工作的很出色,也碰到了一些高中时候的同学。其中就有他高中时的女同桌黄亚萍。两人当时也是对方在班上唯一能聊得来的。黄亚萍家庭条件优渥,接受了好的教育,有思想。加林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报纸,视野开阔,有见识。两人互相把对方视作精神伴侣,可是条件限制,两人没有点破关系。高中毕业后,加林没有考上大学,回到了农村。黄亚萍也就逐渐死了那份心。黄亚萍和高加林一样,不鄙视农民,可自己却没有去做农民的精神。

黄亚萍见加林回到了县城,并且工作的很出色,一篇篇报道中洋溢着才气,当年的感觉又慢慢回来了。她经常来找加林,两人天南地北的聊着,加林也觉得这个人就是自己的精神伴侣。可他又爱着巧珍,虽然黄亚萍已经和他们的高中同学张克男在一起了,可黄亚萍对张克男并没有爱意,所以亚萍可以向自己示爱,可自己却是爱着巧珍的。

一次两人见面时,亚萍正式向加林表露心意,加林同样心乱如麻,他镇定下来之后,回忆前不久那次与巧珍见面,巧珍只会说一些家长里短的话题,让他觉得无趣,两人相见也没有让他觉得很兴奋。他最终答应了黄亚萍,并且找机会拒绝了巧珍。

被拒绝的巧珍悲痛欲绝,她很快就嫁给了她的一个追求者。张克男这边,被黄亚萍拒绝之后,同样伤心难过,张克男母亲为儿子愤愤不平,她从一处了解到,高加林是走后门当的干事,于是收集了一些资料,一封举报信就递了上去。省里很重视,专门成立了调查小组来,与此事相关的人员,全部下马,而加林的叔叔确实与此事无关而没有收到很大的处罚。加林丢了工作,丢了城市户口,他又成了一个农民,他觉得像是做了一个梦。梦到了一道虹,五彩斑斓,绚绚丽夺目,可他把那当成了一座桥,想走上去,却踏空摔了重重一跤。

加林绚无颜回家见爹娘,更不知道怎么面对巧珍。他想过死,可是死能够让他免去眼前这个坎,可他的人生就真的完了。

小说结尾处,加林听闻巧珍结婚,但仍是求她父亲给加林安排上那个新增的民办教师职位后,跪倒在地,泪流满面的扑在地上,大喊“我的亲人哪…..”

这篇作品,有很明显的路遥的特点。

很浓厚的农村气息,这与路遥的生活环境有关。路遥从小在农村城市交界的地方长大,他清楚农村的生活状况,也了解县城的情况,可他并不熟悉大都市。生活经历让他有着独特的思想情感。一方面,他执着于农村文化,他不遗余力的表达农民的质朴,善良,质朴。《人生》中,巧珍在表白加林时候表现出来的那种奉献精神,和黄亚萍在表白之时表现出来的自我意识是很鲜明的对比。

在这里,我们不能带有色眼镜去看待黄亚萍,她对加林的爱也是完全的,无私的,她帮助加林构想未来,铺设蓝图,而这正是加林想要的人生道路。但锦上添花总比不过雪中送炭,就个人而言,我更倾向于巧珍。加林第二次丢了工作,丢了身份回乡时,迎接他的是全村人的问候,这与前文加林去县城担粪时,被张克南母亲嫌弃也是一种对比。

但路遥并非是完全固执于传统的乡土文化,他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在治理井水那个情节之中,加林和巧珍买回来漂白粉洒入井中。却被全村人认为是毒药,最后还是“大能人”高明楼出来摆平了这件事。加林感叹“文明的风啊,什么时候能吹进着偏远落后的山村。”这是很明显的在批判,也是表达了路遥对传统乡土文化改进的一种盼望。

小说的主题是奋斗,男主的设定也很符合路遥笔下人物的特点。聪明,有能力,有上进心。三次很偶然的事件,让男主的命运不停在改变,说明了人生无常。但不管人生的道路怎样曲折,只要不放弃,就总会有机会。男主最后的遭遇,对普通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丢了工作,丢了他引以为傲的成熟时户口,更丢了他那“金子”一般的巧珍姑娘。可最后一章的结局,叫“并非结局”。因为,他的性格,他的能力决定他并不属于农村这个环境,他虽然这次又回到乡下,可他会再次走出来,并且经历过这次磨难,他会走的更远。

小说读完后,我承认加林是个优秀的青年,多才多艺,富有激情,身上的那种执拗的性格也是吸引人的地方之一,他能忍受巨大的痛苦在田里折磨自己,也能冒着生命危险,去灾难一线收集资料,连续五天五夜没有好好休息。这种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的性格,让人倾佩。可我不喜欢他对于感情的态度,巧珍近乎是一个完美的对象,敢于追求爱情,无私奉献,有上进心,不惧世俗眼光,愿意完善自己。可就是这样,仍被男主抛弃,最后嫁给了现实,并忠诚于现实。男主选择了他的精神伴侣,从高中时就中意的女同桌。我站在局外,看着男主的一举一动,不由想痛斥他一顿,可我理解他,对于这样一个一个二十出头的优秀青年而已,事业又顺风顺水,不轻狂浮躁,不得意忘形,才实属不正常。

对于这篇鼓舞人心的青春奋斗小说,马云评价道:“18岁时,我是蹬三轮车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

虽然今天,我们不是处于高加林那个城乡对立严重的时代,但面对生活的无常,我们怎样选择?面对人生的磨难,我们是妥协还是抵抗?有多少人是在口头抵抗,行动上妥协?我们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需要不停的汲取养分,来坚定自己,保持理智,不妥协,知行合一。因此我认为这篇小说,很适合在迷茫中的人阅读。品读经典,品味人生。

改变马云人生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