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高加林的成长之痛告诉我们,人生在不断的失去中成长

1982年,路遥用时21天,完成了中篇小说《人生》,小说一经发表,轰动全国,反响热烈。这看似短暂的21天里,路遥却是身处人间炼狱一般痛苦万分,他在写给弟弟王天乐的信中这么写道:“每天工作十八个小时,分不清白天和夜晚,浑身如同燃起大火,五官溃烂,大小便不顺畅,深更半夜,在招待所转圈圈。”可想而知,为了创作这部作品,路遥付出了常人无法忍受的耐力。

《人生》的发表给路遥带来了荣誉,同时也给路遥带来了困扰。信中他还这么写着:“除了谈论阅读小说后的感想和种种生活问题、文学问题,许多人还把我当成了掌握人生奥妙的导师,纷纷向我求教:人应该怎样生活?这叫我哭笑不得。更有一些遭受挫折的失意青年,规定我必须赶在几月几日之前写信开导他们,否则,就死给你看。”

人这一生应该如何去生活?小说震撼了无数人的心,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关于人生的思考。

《人生》:高加林的成长之痛告诉我们,人生在不断的失去中成长


小说讲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离开农村土地读书,又回到土地,再次离开土地,又再次回到土地的人生历程。以及他与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爱情故事。


马云曾经说过:18岁时,我是蹬三轮车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


向上爬,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主人公高加林,是改革时期陕北高原一个农民的儿子,高中毕业被安排当了民办教师,但是好景不长,他本以为可以借此机会,转为正式国家教师的梦想,很快被有权有势的村书记高明德的儿子顶替了。失去工作的他,只能又回到农村。

他悲愤,抵抗,想要为自己讨个公道,母亲的泪水,父亲一句:“人家通天着哩!”无奈的他,只能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

心中的羞辱与难受,变成了奋力挥洒的锄头,直到手因为过分使劲,而磨破了皮,渗出血。他恨,他知道他不能就此接受命运的安排,他要更有出息,除了简单的劳作,他要创造更高的精神价值,这才是他的人生。

同村姑娘巧珍,把一切都看在眼里。在她眼里高加林长相英俊,是个读过书的文化人,心中暗藏着对他的爱慕之情。

《人生》:高加林的成长之痛告诉我们,人生在不断的失去中成长


母亲给高加林蒸了一筐白膜,让他拿去市集上卖,一路尘土飞扬的走到市集的高家林,在城里碰上了他的高中同学张克南和黄亚萍。 羞愧难当的他,面对着有着体面工作的同学,心中强烈的对比,让自己愈加对自己的处境,感到悲哀。

那一筐白馍最终还是在跟随他进城的巧珍的帮忙下,才“卖”出去了。巧珍的热烈与直白,让他不知所措,却也给陷在生活泥泞中的他带来了一丝心里的慰藉。

高加林在拼命刨挖土地的那一刻,他说:“我一开始就想把一切苦都尝个遍,以后就什么苦也不怕了。”

他用毁灭性的劳作借以减轻内心的痛苦,巧珍的爱情温暖着他的心,让他在苦闷的劳作中,拾起了对生活的信心。可那一次进城挑粪所遭受的羞辱,像针一样深深的刺痛着他的心。

他在心里暗暗想着:他读过书,他有知识,有文化,为什么要受这样的屈辱。命运对他的不公,反激起了他反抗的心。进城离开土地的心,更坚决了。

人总是这样,只有愈挫愈勇,只有不向命运低头,才有可能摆脱命运的安排。

《人生》:高加林的成长之痛告诉我们,人生在不断的失去中成长


爱情是垫脚石,也是绊脚石

爱情让高加林感受到了温暖,重燃起了对生活的热情,生长于这一片黄土地,他是热爱这片土地的。巧珍的美丽、善良、淳朴让他如沐春风。

同时他的生活又迎来了另一个转折点。在部队当了几十年兵的叔父,转到他们当地当了劳动局局长。

生活有时就是这样,在你感到绝望的时候,突然又伸出手拉了你一把。在两个溜须拍马的人的助力下,高加林得以再次进城。

这一次不一样了,他当上了县里的“记者”。他迎来了全新的开始,他所向往的生活,正在一步步向他走来。

他手里挥舞的锄头,换成了潇洒驰骋于球场的篮球和握在手里的笔杆。他满腔热血,他要站稳在这片城市的土地上,施展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人生》:高加林的成长之痛告诉我们,人生在不断的失去中成长


生活的改变,同时带来的是爱情的抉择。显然再次出现在他人生里的黄亚萍,更符合他对未来的憧憬。

他们从波兰“团结工会”说到霍梅尼,从国际能源谈到文学理想。此刻的高加林,正如黄亚萍写给他的诗:“我愿你是生着翅膀的大雁,自由地去爱每一片蓝天......”

巧珍尽管善良,但却是那个会和他讨论母猪下了几个仔,天冷要给他狗皮褥子的农村女子。而黄亚萍才是那个可以和他产生精神共鸣,走出更远更广阔天地的人生伴侣。

看到这里,不禁为巧珍感到愤愤不平。然而,人生好像就是如此,无论是工作还是爱情,想要由自己做出选择,还得靠自己的本事和能力。

就在高加林给巧珍买下红头巾的那一刻,他在心中对于另一半的选择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巧珍对于此刻的他,只是曾经自己对命运迫于无奈的妥协,而黄亚萍则更像是他自主的选择。

只是,他怎么会想到,有一天,这一切又会突然离他而去呢?


人生就是在不断的失去中成长

在农村的父亲眼里,高加林抛弃了巧珍,是忘本,是昧了良心。更是德顺老汉说的:“人常说,浮得高,跌得重!”

可是还有那么广阔的天地在等着他,穿着黄亚萍给他的那一双三接头皮鞋,那一刻的高加林事业顺遂,春风得意。

他一心只想着开拓自己更远大的人生前程,离开了黄土地,去到那飞红流绿的大城市,是他梦寐以求的。

只是,一切来得快,去的也快。被举报走后面,失去工作的他,面临的是再次回到那片,贫瘠的黄土高原。

《人生》:高加林的成长之痛告诉我们,人生在不断的失去中成长


如果说,世间有因果,正验证了父亲对他说的话。这一次他摔的很重,因为他才终于明白,他最爱的是巧珍。可巧珍已为人妇。

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就连黄亚萍,都在抓耳挠腮,她真诚的爱高加林,但也真诚的怕他是个农民。这是多么痛的领悟,又是那么鲜血淋淋的现实。

人生不可能永远的一帆风顺,他总是会在某个时刻,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让你印象深刻,让你痛改前非。只是,人生没有如果,人生也不是演习,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就像书中开篇所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多年之后,在电影《人生》里饰演高加林的演员周里京,在一次访谈中称:“当时路遥写下巧珍被高加林抛弃的那一刻,他将手中的笔,从窗户中愤愤丢了出去。”

完美的结局固然是美好的,然而这才是现实,现实存在着太多的残缺。

每个人的一生都存在着无数次的抉择,大多数时候不正是在试错中慢慢成长起来的。因为,这就是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