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岡縣龍山鎮浮良村百年的謝氏大宗祠


佛岡縣龍山鎮浮良村百年的謝氏大宗祠

浮良謝氏大宗祠正門


佛岡縣龍山鎮浮良村百年的謝氏大宗祠

祠堂裡的對聯記載著歷史


佛岡縣龍山鎮浮良村百年的謝氏大宗祠

宗祠精美的雕刻

在2009年進行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佛岡縣龍山鎮浮良村發現了一座數百年的謝氏大宗祠,建於乾隆25年,是佛岡建造年代較早的祠堂之一。 宗祠能稱之為大者,其先祖必有大功名或與歷史大事件聯繫,而浮良謝氏極有可能為東晉名相謝安的後裔。 公元383年,中國歷史的大舞臺上演出了一場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東晉8萬士卒一舉打敗了前秦80多萬大軍,不僅使國家轉危為安,而且留下了“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歷史佳話。這就是淝水之戰。運籌帷幄,奪取這場勝仗的指揮家便是東晉宰相謝安。謝安(320年-385年),字安石,號東山,東晉政治家,軍事家,浙江紹興人。據史料記載,他初與權臣周旋時,從不卑躬屈膝,不違背自己的準則卻能拒權臣而扶社稷。等他自己當政的時候,又處處以大局為重,不結黨營私,不僅調和了東晉內部矛盾,還於淝水之戰擊敗前秦並北伐奪回了大片領土。而到他北伐勝利、正是功成名就之時,還能激流勇退,不戀權位,因此被後世人視為良相的代表,高潔的典範。 日前,記者一行前往謝氏大宗祠探訪。在謝氏宗祠和古村牆之間的廣場兩側有十來個旗杆石,在古代,凡是考取功名都必須在祠堂門口豎兩對石柱,用以光宗耀祖,彰顯名聲,祠堂門口旗杆石越多,越顯示家族的聲望。從謝氏宗祠前的旗杆石可以看出,古代謝氏一族有考取舉人的,有考取貢生的,還有考取會元的。古代科舉制度分鄉試、會試、殿試,鄉試第一名叫解元,會試第一名叫會元,殿試第一名叫狀元,古人說的三元及第或連中三元就是指解元、會元和狀元。 祠堂保存較好,石柱、木雕、樑架、斗拱都保留著清代的風格。大門樑架上的原木漏雕很是精美,刻著一些經典的古代故事,門口上方的金柱分別用三隻魚龍相連,每條魚龍的嘴裡還含有一顆珠,門的兩側有近一米多高的平臺。據村裡的人說,是炮臺,是用來安放鐵炮的。祠堂的牆用的是厚重的青磚,牆頭有同樣精美的磚雕,牆面上還有更精美的壁畫。祠堂大門上有對聯“淝水家聲,東山世胄”,襯祠兩個側門上,右邊寫著“芝蘭書室”,左邊寫著“烏衣巷”。劉禹錫詩云:“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由此證明,浮良謝氏有可能真是謝玄謝安的後裔。 進入祠堂,祠堂是一個常見的三進兩廊的結構,堂上一木匾“寶樹堂”,“寶樹堂”三字也大有來歷,傳說當年皇帝來到謝家,表彰謝氏的功勳,謝家院內一棵大樹正綠葉蔥翠,花繁似錦,皇帝一見龍心大悅,隨口說道:此乃寶樹也。從此,“寶樹堂”變了謝氏宗祠的堂號。 據村民介紹說,謝氏祖先最初並不定居浮良村,而是選擇了浮良河上游一處地方,謝氏祖先來到時較晚,好的屋場都讓其他姓氏佔據了,謝氏祖先只得選了一處低窪的地方準備建屋,屋的頂梁已經備好,謝氏祖先請術士給梁開了光,只等上樑的好日子到來,雖知人算不如天算,一場大雨引發山洪,備好的梁竟讓大水沖走,水退後謝氏先人在下游找到了這根頂梁,心想既然上天將梁衝到了這裡,肯定是祖宗顯靈替他們重新選擇屋場,於是他們就在找到頂梁的地方開建屋場,地名就叫浮良。


佛岡縣龍山鎮浮良村百年的謝氏大宗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