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三縣一區2000多年曆史沿革,弄清家鄉的變遷。

本文簡單亳州三縣一區歷史上的分分合合。

由於先秦的資料較少,本文將從秦朝開始講起。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全國.秦朝在譙城區置譙縣(治所今亳州市區) .城父縣(治所今譙城區城父鎮),屬泗水郡,後屬碭郡。渦陽故地分屬鋥(治所今濉溪縣臨渙鎮)和城父兩縣.屬泗水郡。利辛故地分屬汝陰(治所今阜陽市區),下蔡(治所今鳳台)縣地。蒙城屬泗水郡,(-說屬碭郡)。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4年)譙城區置譙縣,城父縣。譙縣城父均屬沛郡。渦陽縣境分屬蛭,城父.山桑(治所今蒙城壇

城).扶陽(治所今蕭縣西南六十五里處)和汝陰縣(治所今阜陽市區)。蛭.城父.山桑,扶陽四縣屬沛郡.汝陰縣屬汝南郡。蒙城置山桑縣,屬沛郡。利辛漢初分屬城父.山桑縣後又分屬汝陰,下蔡,城父、山桑等縣。


東漢(公元25年~220年)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譙縣(屬沛國)為豫州刺史部(-級政府)所在地.轄區在今河南南部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東的河南東部,安徽北部.江蘇西北角及山東西南角。下轄潁川郡.汝南郡2郡,梁國、沛國、陳國.魯國4國,縣九十七個。建武二十年(公元45年)城父.山桑改屬汝南郡仍屬豫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分沛國立譙郡,治所譙縣

亳州三縣一區2000多年曆史沿革,弄清家鄉的變遷。

莊子像


三國時期(公元220年~280年).魏文帝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封譙郡為陪都,與許昌.長安.洛陽.鄴城並稱五都。利辛渦陽.蒙城均屬譙郡。曹魏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山桑縣改屬汝陰郡(治所今阜陽市區),嘉平五年(公元253年)山桑改屬譙郡(治所今亳州市區)。


兩晉(公元265~420年)承漢魏制。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 因淮河兩岸地區處於南北朝鬥爭的前線,故亳州三縣一區歸屬不定。不表。


隋(公元581-619年)譙城區置亳州(治所今亳州市區),後改亳州為譙郡。渦陽故地分屬山桑。臨渙(治所今濉溪臨渙鎮)。城父,汝陰。山桑,臨渙,城父均屬譙郡。蒙城置渦陽縣.後渦陽縣改為淝水縣.後又復為山桑縣.屬譙郡。利辛故地分屬汝陰.下蔡,城父、山桑。汝陰,下蔡屬潁州(治所今阜陽市區)。

唐(公元618-907年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 .改譙郡為亳州。天寶元年1公元742年)山桑縣改為蒙城縣。渦陽故地和利辛故地分屬不變。


五代(公元907-960年),承唐制 。


北宋(公元960-1127年).承唐制。

亳州三縣一區2000多年曆史沿革,弄清家鄉的變遷。

鳥形神器


南宋(公元1127~1279年 ) .紹興四年至十-年(公元1134-1140年),宋金多次戰於亳州,亳州多次易手。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宋金議和,亳州屬金。金將蒙城改隸壽州(治所今鳳台)。渦陽縣境分屬潁州.亳州.宿州.壽州4州。利辛縣境分屬潁州.壽州.亳州。

元朝(公元1271-1368年) . 亳州(譙城區)屬汴梁路.後屬歸德府(治所今商丘)。蒙城屬安豐路壽春府(治所今淮南壽縣)。渦陽縣境分屬城父(屬亳州),蒙城。利辛縣境分屬不詳。元朝末年,劉福通擁韓林兒在亳州稱帝,建立宋政權.後與元軍多次交戰.皖北地區人數銳減。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洪武初.廢城父,譙縣。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78年),亳州降為毫縣。屬於南直隸鳳陽府潁州(治所今阜陽市區)。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亳縣升為亳州.改隸鳳陽府。渦陽分屬亳.潁.宿州和蒙城。利辛分屬亳.潁壽和蒙城。蒙城屬南直隸鳳陽府壽州。

亳州三縣一區2000多年曆史沿革,弄清家鄉的變遷。

七足鏤空器


清朝(公元1644~1912年)雍正二年公元(公元1724年),亳州升為直隸州,轄太和,蒙城兩縣,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 .亳州降為散州.改隸潁州府。渦陽縣境屬阜陽.亳州,蒙城,宿州。利辛分屬鳳台,阜陽,蒙城.亳州四地。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 .析阜陽,蒙城,亳州,宿州地置渦陽縣。利辛遂分屬阜,渦,蒙,鳳四地。蒙城先後屬亳州,潁州。


中華民國(公元1912~1949年) . 1912年.亳州改為亳縣,由省直轄。渦陽縣縣境一度屬淮泗道,後屬阜陽專署。利辛縣依清制。蒙城縣。蒙城縣屬地因民國行政政策多有變化。

亳州三縣一區2000多年曆史沿革,弄清家鄉的變遷。

城市新貌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元1949年~至今)亳縣.蒙城.渦陽均屬阜陽專區。1964年.析阜陽,蒙城,鳳台.渦陽設立利辛縣。四縣均屬阜陽地區。1986年,撤銷亳縣.設立縣級亳州市。1996年撤銷阜陽地區行政專員公署該設阜陽市.四縣市均屬阜陽市。1998年,亳州市收歸省直轄。2000年.地級亳州市成立.原縣級亳州市改為譙城區。亳州市轄譙城,蒙城.渦陽.利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