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內向、靦腆,並不是性格問題,根源來自父母早期的撫養方式

很多媽媽都會反映說自己的孩子比較內向,不管是在教室裡還是回到家裡面,都不喜歡與其他人有太多的交流。媽媽想了解孩子在學校有沒有受欺負,想了解孩子學習情況怎麼樣,大多是從老師的嘴裡面得知,因為孩子回家後不想跟父母交流。

孩子內向、靦腆,並不是性格問題,根源來自父母早期的撫養方式

之前,父母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安靜一點,懂事聽話,踏實勤懇,不惹事就好。

可現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對於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如果一個人僅僅滿腹經綸,卻內向靦腆不會表達,容易自卑,那麼他很容易被時代淘汰。

孩子內向、靦腆,並不是性格問題,根源來自父母早期的撫養方式

孩子的性格偏內向,引起的原因有很多種

1、大約50%的孩子性格內向是遺傳的因素引起的,也就是說父母當中或者隔代親屬當中有人是偏內向的性格;

2、出生後,在嬰幼兒期教育過程中,被過分嚴厲呵斥或打罵(例如被父母、保姆、幼兒園保育員/老師等),孩子受到過度驚嚇後在一定環境中性格也會逐步向內向發展;(有部分父母說,我雖然對孩子嚴厲,但是有及時同孩子溝通,取得孩子認同,這種情況下,甚至會讓孩子性格更容易變內向)

3、獨生子女,孩子缺少同齡玩伴,性格也有可能向內向發展;

4、成年人傳遞給孩子的信息基本上都是要防備其他人,儘量少同陌生人交流等等,也間接促使更多孩子變得內向;

5、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受過一些心靈傷害,沒有及時進行有效交流和專業疏導,也會讓孩子從此變內向;

6、父母過度保護導致更多孩子內向。

孩子內向、靦腆,並不是性格問題,根源來自父母早期的撫養方式

家長應該如何打開孩子的心扉,改善孩子過於內向的行為?

1、多讓孩子嘗試,給他體驗成功的機會

孩子親歷的成敗經驗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影響最大。成功的經驗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增強孩子的信心,相反,屢次失敗會降低對自己能力的評估,降低孩子的信心。

信心來自哪裡?來自孩子一次次成功經驗的積累,每成功一次,孩子就覺得我行,我可以。還記得寶寶邁出的第一步嗎?孩子是不是緊張中帶著小興奮呢?這就是一次非常成功的體驗。

孩子內向、靦腆,並不是性格問題,根源來自父母早期的撫養方式

2、孩子失敗的時候,家長不要指責,給孩子一點鼓勵

孩子遭遇失敗的時候,本身就已經處在非常沮喪的狀態,這個時候家長要是再指責兩句,無疑是火上澆油,讓孩子對自我產生懷疑,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引導孩子認識到事情積極的一面,其目的是淡化失敗的經驗,降低它對孩子的不利影響。

孩子內向、靦腆,並不是性格問題,根源來自父母早期的撫養方式

認知心理學家認為:

人的自我是來自於小時候的正面事物,來自於關懷和愛,但是那些負面和難過的體驗,也會在潛意識裡面作用,與自我對立,進而產生敵我,那麼性格中的缺陷也隨著而來了。

蘇珊·凱恩在《內向性格的競爭力》一書中寫道:

如果一個內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 因為自己的性格問題, 使父母經常向別人表達歉意, 或被父母有意或無意地糾正, 那麼他就會對自己的性格自卑, 不僅不會去尋找自己這種性格的優勢,反而還會因為讓父母失望, 於是痛恨自己為何是這樣的人。 這種自卑會給他內心造成很多衝突, 這些衝突會引發心理障礙, 比會引起社交恐懼症、焦慮症等。

孩子內向、靦腆,並不是性格問題,根源來自父母早期的撫養方式

就算孩子天生過於內向,家長也不要擔心,這種性格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培養來改善的。卡酷少兒頻道著名主持人彩虹姐姐大力推薦了一套兒童人格修養的書籍,一共與5冊,分別高情商、高逆商、好心態、好性格、好習慣這5個方面講述瞭如何讓孩子成為真正的五好孩子,是可以影響孩子一生的書籍。

孩子內向、靦腆,並不是性格問題,根源來自父母早期的撫養方式

書裡通過一些實際案例和通俗易懂的知識講述瞭如何通過正確的方式幫助孩子養成優秀的人格修養,圖文並茂的方式看起來生動有趣,而且每個章節都有手繪的精美插圖和思維導圖。

孩子內向、靦腆,並不是性格問題,根源來自父母早期的撫養方式

讓孩子從小養成樂觀、自信、寬容、平和、感恩、積極的好心態好性格,他們的世界將會更富足、生命會更寬廣,也就睡擁有幸福精彩的人生,走出漂亮的人生軌跡。

孩子內向、靦腆,並不是性格問題,根源來自父母早期的撫養方式

本套書籍現價75元,每本只要15元,也就是一盒煙的錢,就可以敞開孩子的心扉,幫助孩子成長的更出色,怎麼想都划算~

有需要的家長朋友們,點擊下方的購物卡就可以進行購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