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與成全:曾國藩與太平天國運動

曾國藩,晚清“中興第一名臣”,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英武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曰文正。


失敗與成全:曾國藩與太平天國運動


失敗與成全:曾國藩與太平天國運動

為什麼要說曾國藩與太平天國運動?

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曾國藩的仕途生涯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後期達到質的飛躍,這種質的飛躍於清朝前中期是罕見的。其二,我個人對曾國藩的認識大多是在太平天國運動期間;撇去其他不談,私以為對這段期間的曾國藩認識較多一些,能夠明白敘述總結。當然,在此之前,曾國藩在仕途上完成了十年七遷、連躍十級、官至二品大員的成績。這是歷史上少有的特例,也足以說明曾國藩非池中之物。除去天時地利人和的加持之下,他的個人品格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在這裡隱去不談。

在我看來,他的成功立於腐敗的清王朝之上;與此同時,他將在以後圍剿太平天國的過程中,一步一步走向人生的巔峰。


失敗與成全:曾國藩與太平天國運動

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運動中,曾國藩是不可或缺的一位關鍵人物。太平天國的覆滅,與這位當時的湘軍統帥有分不開的聯繫。由於晚清八旗軍和綠營的腐朽,咸豐帝不得不依靠地方團練來剿滅太平天國。咸豐帝的地方團練命令,為曾國藩提供了一個機會,這也為湘軍的創立提供了一個機會。湘軍創立起因為,曾國藩在天平天國期間因喪母歸家,為母戴孝。接到咸豐命令的曾國藩和打仗結下了不解之緣。作為讀書人的曾國藩,深諳為臣之道;作為武將的曾國藩,多少難以像文臣應付自如。這也能夠從中窺探出太平天國運動勢如破竹,席捲大半個中國,不僅是時事所趨,也是歷史潮流所趨。

曾國藩是依靠家鄉湖南一帶的親戚、好友、師徒等複雜的人際關係,打造出了最初的湘軍。作為讀書人,不知兵法,曾國藩日夜研讀兵法。從後來的湘軍可以看出曾國藩是頗具軍事才能的。再加上他為人謹慎,打戰亦是如此,穩紮穩打。雖然湘軍在最初與太平軍對戰之時,卻是屢敗屢戰,一度被打到曾國藩曾跳河自盡,還好屬下及時救回,不然就少了一位

晚清“中興大臣”

曾國藩最初的失敗,在於初期湘軍的徵收上沒做好嚴格把關,臨陣逃脫的居多;再者,太平天國在此時正處於上升階段,軍師楊秀清也是一個厲害人物,難免會遭遇失敗。這些失敗,讓曾國藩在湘軍的徵收和訓練上做足了功課。曾國藩有一套自己的練兵手法,包括湘軍將領的選擇。這也是湘軍區別於八旗軍和綠營的特色。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曾國藩多次面臨生命危險,但由於太平天國決策機構的縱容性、缺乏果斷和遠見,都錯失了提前扼殺曾國藩這個潛在的危險。如果太平天國高層人員提前得知,將來圍困天京的就是以曾國藩為首的湘軍,不知會作何感受。正是因為歷史帶有偶然性,所以歷史也有無數的可能。

曾國藩的困境除去屢戰屢敗,雪上加霜是咸豐用人不明。咸豐任用剿滅太平天國的第一個欽差大臣,就是個文臣,賽尚阿,賽中堂,(最初的欽差大臣是林則徐,死於上任途中。這個曾在虎門硝煙的名臣,走完了他的一生,也免於因鎮壓農民起義而飽受爭議)。

啟用文臣練兵,依靠地方團練,足以窺探到晚清朝廷的腐朽。其後幾個欽差大臣,都是空有其名,根本不敢於與太平軍正面交鋒。少數能打硬仗的不是受限於官位,就是受限於他人。在大清朝與太平天國對陣的十四年之中,數不清的大清官員死於太平軍之手,其中不乏臨陣逃脫之徒,也有部分以身殉職之人。曾國藩作為漢人,在咸豐手下做著賣命的事,並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直到咸豐去世,辛酉政變之後慈禧上位,他才因時局所迫得到剿滅太平天國的總指揮權,官至兩江總督。在曾國藩越接近輝煌的時刻,太平天國也越來越接近覆滅。

後人對曾國藩鎮壓農民起義存有很大爭議。從歷史的時代意義來說,能夠鎮壓太平天國運動表明清王朝還未到達毀滅的臨界點,也表明天平天國的領導班子不具備統一全國的政治基礎。從個人角度來說,曾國藩為人之臣、盡臣之事,利用鎮壓天平天國運動達到個人仕途的巔峰,這無可厚非。這也是為什麼我要說曾國藩與太平天國的關係,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成就了曾國藩的仕途圓滿。

歷史從來都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我們對待歷史的態度,從來都是對英雄褒獎,對小人嗤之以鼻。我們崇敬為民族大義犧牲的戰士,鄙視為自身利益苟活於世間的小人。人生最多一個死字而已,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但是,歷史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爭議的存在正表明差異一直存在。

《清史稿》:國藩為人威重,美鬚髯,目三角有稜。每對客,注視移時不語,見者竦然,退則記其優劣,無或爽者。天性好文,治之終身不厭,有家法而不囿於一師。其論學兼綜漢、宋,以謂先王治世之道,經緯萬端,一貫之以禮。惜秦蕙田五禮通考闕食貨,乃輯補鹽課、海運、錢法、河堤為六卷;又慨古禮殘闕無軍禮,軍禮要自有專篇,如戚敬元所紀者。論者謂國藩所訂營制、營規,其于軍禮庶幾近之。晚年頗以清靜化民,俸入悉以養士。老儒宿學,群歸依之。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薦拔者,不可勝數。一見輒品目其材,悉當。時舉先世耕讀之訓,教誡其家。遇將卒僚吏若子弟然,故雖嚴憚之,而樂為之用。居江南久,功德最盛。


國藩事功本於學問,善以禮運。公誠之心,尤足格眾。其治軍行政,務求蹈實。凡規畫天下事,久無驗,世皆稱之,至謂漢之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王守仁,殆無以過,何其盛歟!國藩又嘗取古今聖哲三十三人,畫像贊記,以為師資,其平生志學大端,具見於此。至功成名立,汲汲以薦舉人才為己任,疆臣閫帥,幾遍海內。以人事君,皆能不負所知。嗚呼!中興以來,一人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