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和元朝有什么区别?从疆域来看,大概差了一千万平方公里

什么是蒙古帝国

公元1206年即宋宁宗开禧二年,蒙古族乞颜部首领铁木真彻底统一了蒙古草原,并于同年在斡(wo)难河源头(今天的鄂尔浑河)召开了库里尔台大会(古代蒙古族和突厥族的一种军政大会)。这次大会上铁木真被奉为蒙古族大汗,并进名号“成吉思汗”,同时立国号为“大蒙古国”。

这块昊童多嘴两句,这个大蒙古国其实就是蒙古帝国,而之所以要在去掉大字加上帝字,则是因为这三个原因

蒙古国奉行的是马蹄所过之处皆为其地,如有反抗一个不留。

蒙古国巅峰时领土面积高达2400万平方公里以上,如此庞大的面积仅一个大字恐怕已经不能在称呼他了。

蒙古国的侵略性极强,所以能带给人一种生命不息侵略不止的感觉。同时,这种行为也极其符合西方历史中,帝国这样一个名号的含义,况且蒙古国巅峰时领土在西方也有很大一片,因此就有了蒙古帝国这样一个广为流传的名号。

蒙古帝国在亚洲先后吞并了西辽,西夏,花剌子模,东夏,金,大理等国,而且还通过三次西征来确立自己在西方的地盘和权益。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但他在临死前并没有妥善的安排好自己的汗位传承,因此短短几十年内蒙古帝国的汗位就更换了好几次(成吉思汗死后两年蒙古帝国都没有实际上的大汗),其中包括窝阔台(成吉思汗第三子),贵由(窝阔台长子),蒙哥(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长子)等。

什么是元朝

公元1259年即宋理宗开庆元年,蒙古帝国正统末代大汗蒙哥在攻打四川合州(今天的重庆)时战死,其弟阿里不哥在一众蒙古帝国贵族的支持下继位为大汗,而他的哥哥忽必烈则在中原地区的部分蒙古贵族和汉人的支持下也继位为大汗。

双方就蒙古帝国的大汗之位展开了长达四年的交战,但最终还是忽必烈取得了胜利。公元1271年即南宋咸淳四年,忽必烈正式称帝并改蒙古帝国为元朝(取自易经上的大哉乾元)。

这块儿昊童还得多嘴两句,这个元朝的前身虽然是蒙古帝国,但他却不是完整的蒙古帝国。因为忽必烈常年在中原地区的征战,所以认可了中原文化,不然也不会改蒙古帝国为元朝。但问题在于,忽必烈的汉化改革虽然不彻底不完全,但依然不被蒙古帝国的其他贵族所接纳,因此在忽必烈打败阿里不哥的正统蒙古帝国后,很多小汗国就纷纷独立了。

这些小汗国包括窝阔台汗国(当年窝阔台的封地),察合台汗国(当年察合台的封地),伊尔汗国(忽必烈弟弟旭烈兀的封地),钦察汗国(当年术赤的封地)等。这代表着什么呢?这代表着忽必烈所建立的元朝虽然是蒙古帝国所转变过来的,但他却不是完整的蒙古帝国所转变的。说白了就是,忽必烈建立元朝的代价就是放弃了很多曾经的战友,伙伴及土地。

二者的区别在哪里

前文其实也提到了很多区别,但为了更直接更了然,昊童就简单的为大家再做一个比较。

以标题中列举的疆域来说,蒙古帝国的疆域面积不低于2400万平方公里(因为他没分裂),而元朝的疆域面积不超过1375万平方公里(指的是能实际掌控的,那四个分裂出去的小汗国自然不是元朝能实际掌控的,但后来还是以元朝为宗主国)。

以政治形态来说,蒙古帝国是部落制度,虽然蒙古帝国的大汗默认是成吉思汗的子孙(黄金家族),但依然得经过前文提到的库里尔台大会的选举,其意义就在于,你要得到其他蒙古部落的承认和认可。而元朝他是正儿八经的封建王朝,虽然还保留了很多蒙古族的原始生态习惯,但从根本上说他已经和部落制度没关系了。最典型的例子,忽必烈的上位是自封的,压根就没有和大多数蒙古贵族或部落酋长有所商量。

从统治地区来说,蒙古帝国是一个世界性的强大帝国,他巅峰时统治地区(实际控制)达大半个亚洲和大半个欧洲。而元朝说句实话,他的实际统治地区其实只有蒙古草原和中原地区,其他地方虽然是听的话,但跟前文提到的宗主国制度一样,人家只是因为因为你强大才听你的,而非,就是你的。

从对外开拓上来说,蒙古帝国从开始到灭亡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外入侵,所以他才有24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但元朝就很尴尬,他虽然也在拓展,但一直都是失败的(蒙古帝国对外战争也有失败,但大多数时候都是成功的)。举个例子,元朝曾大举入侵日本,越南及泰国等地,但无一例外,全是失败(后期就没有在继续对外开拓)。

综上所述,蒙古帝国和元朝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记不住的话那就只记一点,蒙古帝国要比元朝要多出100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