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請回答4:香港人在大灣區買房優惠,算不算超國民待遇?

Q1

觀眾:胡總您好,我是一個90後,看過您以前的那些採訪和視頻,我現在能在這邊胡侃,真的非常感謝你們這一代人在改革開放中所做出的努力,能讓我們現在生活的很幸福。

我想問的是,香港動盪以後,前段時間我國開放大灣區,對香港人買房政策上提供的便利,還有對於外國大學生有一些特殊的獎學金之類的待遇,還有警察幫外國人找錢包,還會發個微博,感覺自己做的特別有面子等等,這些讓我們普通的民眾感覺他們有一種超國民的待遇,造成了一些心理上的不平衡,或者一些怨言,您怎麼看待現在有些政府部門做出的這種行為?

A1

胡錫進:謝謝你,謝謝你肯定我們這一代。你說的這些其實也是大家的一種真實的感受,有些外國人或港臺的人他們在中國內地有一種超國民待遇,大家經常有這樣的抱怨,就像你說找自行車等等那種情況,一報道出來現在大家都很反感。

客觀的說,我們過去對老外確實有某種程度上的超國民待遇。咱們中國有句話叫“外交無小事”,什麼意思?只要一見著外國人就很注意,這是我們過去中國比較孱弱,朋友太少,當時的一種慣性。比如當時阿爾巴尼亞、朝鮮的朋友一來都是特殊的待遇。過去上海出現一兩個老外,咱們會追著走,我記得我小時候就是,一看到外國人,一幫小孩圍著走,就這樣。後來中國逐漸發展了,我們越來越強大,你說的這種情況越來越淡,總體上比過去好多了。

所以,這種所謂的超國民待遇,在我們的社會中以及在我們的心理上在發生變化,當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大家就會有一些意見,我認為是正常的,而且大家提的這些意見,會被那些基層政府聽到的。他們會知道,大家有這種意見,下回他們可能就不這麼做了。比如給老外找自行車,即使幹了他們以後也不會發文章了,悄悄幹了也不會宣揚,因為他們知道大家不喜歡這個東西,這是一方面。

但是還有另外一方面,咱們不能過頭,我覺得適當的照顧一些老外,這不叫超國民待遇,超國民待遇是在法律意義上的,生活中我們多照顧一點老外,這不丟人。

我以前在塞爾維亞當記者,只要把煙一拿出來,旁邊就會有人拿出打火機啪的給我點,經常有人幫我點菸,因為我是外國人。還有,我一進一個機構,大家一看我來了,旁邊人就會讓著我,給我把門拉開讓我先進去。我記得最清楚的是開車,我學開車是在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學的,教練坐在我旁邊,他腳底下也有油門剎車,有一次在路上,他一腳就給我踩停了,我愣住了,然後他說,你沒看見嗎?那是輛外交車,你要讓著人家,就是很自然的表達,他就覺得讓著外國人是一種禮貌,是一種尊重。

在咱們這兒,老外丟了輛自行車,如果咱不把它作為什麼大道理宣揚,我倒認為咱們多幫了他一點,幫就幫了,老外對這個城市陌生,容易找不著北,可能不知道怎麼處理,有時候警察多照顧了他一點,我們也不要有特別受傷的感覺,這也是我們自信過頭,也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

還有香港人來大灣區買房的新聞,我記得當時說房子可以直接買,不像我們交兩年稅才可以買,在特殊時期,為了吸引那邊人過來,有這種優惠也正常,因為可能吸引不到,本身他們那邊就很有顧慮。改革開放初期,我們也對很多外企免稅,過一段時間之後,這種情況就可以取消了,在香港這件事上也會如此。所以,大家要有一種更加平衡的心態來看這一切,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