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以後,社會發展的速度比過去快了很多,很多城市先是有了質的飛躍,快速現代化後,隨著交通的逐漸完善,這些發展的影響又逐漸輻射到了農村,越來越多的農民外出工作,而農村家鄉也成了各地的重點,不斷出臺政策完善發展。十幾年過去了,時間一晃進入到2020年後,農民在外打工,有了很高的收入,同時他們的家鄉城鎮化速度大大加快,也變得比過去有了更多的變化。
現在農民有錢了,也不難發現一個現象,就是物價也在逐漸增加,海棠家鄉過去小的時候一個餡餅只有五角錢,現在漲到了2.5元,其實餡餅的價值並沒有很大變化,只是因為收入增加,貨幣逐漸貶值的正常現象。而除了餡餅,相信朋友們也是有所感慨,現在蔬菜的市場價還是比較高的,可是為何現在農村大棚用來種菜的卻不多呢?我們也是問了一些種大棚的農民,今天就來討論一下。
首先是行情問題,菜價行情好,現在一般都是終端價不錯,其中的利潤都是中間商賺了,其實給菜農的收購價並不高,而大棚種植的投入會更高,成本高了,收購價還是那麼多,自然沒有菜農願意種植,而且不僅是投入,對種植技術也有要求,所以在人工和成本雙重壓力下,要不大棚不種菜,要不種菜不用棚。
第二點,是銷售渠道不完整。很多農民吃虧就吃虧在沒有完備的銷售渠道。如果沒有銷售渠道,很多散戶種植大棚蔬菜,畢竟大棚還是少,所以自己的菜不夠整車,自然價格也高不了很多。很多人也就覺得這樣種植自己辛苦一年下來投入不小,沒有渠道銷售價格也賣不上去,一年下來賺的錢也就只有外出打工一半,自然就不願意大棚種菜了。
最後一點,大棚種植其他作物利潤更高。海棠前面寫過一篇文章,一個老農民大叔種了三十多年大棚,還有一些積蓄,靠的並不是傳統的綠色蔬菜,而是西紅柿,西紅柿種植更麻煩,但是老人有豐富的經驗,也就能賺到錢。同樣,現在大棚有種植菌類也是新興的一股"潮流",一些農民老闆寧願再多投一些錢種植市場前景更好的菌類,也不願種菜,畢竟菌類利潤高,回本錢也更快。所以現在很多新興的作物也逐漸代替傳統蔬菜,成為大棚種植的"新寵"。
不過說了這麼多,大棚種植還是因人而異,因地制宜的。像海棠老家有蔬菜之鄉壽光,這裡的大棚蔬菜就很受歡迎。其實這個行業說到底,還是能持續堅持下來的人少,很多人都想趕著好時候多賺一些,經驗不足,渠道不通,所以也就不會選擇傳統的蔬菜門類,轉而偏向市場熱點的品類了。
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多多評論留言。(圖文無直接關聯,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閱讀更多 新農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