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哪個才是主流的5G?

庭前賞花


近年來,圍繞著5g標準爆發了很多爭論。去年年初第一批5g手機已經上市,5g智能手機分為兩大陣營,一方是採用麒麟芯片和巴龍5000基帶的華為陣營,另一方是採用高通驍龍芯片和x50基帶的高通陣營,巴龍5000基帶支持SA和NSA雙模組網,而高通的x50基帶僅支持NSA(非獨立組網),NSA只是在4g網絡上的一次升級,嚴格意義上不能稱為真正的5g,高通支持NSA一方面是因為其成本低、建設快,更重要的原因是高通掌握大量的4g網絡專利,採用NSA組網就無法繞過這些專利,高通就有利可圖,但是非獨立組網根本就不具有5g大容量、低延遲的特性,獨立組網才是未來的必然趨勢,所以高通最終也只能認可華為主導的SA組網,今年推出的驍龍865和驍龍765soc也開始支持SA、NSA雙模組網。

我國工信部和三大運營商已經宣佈我國的5g網絡將以獨立組網為主,第一回合華為完勝!

2020年2月,高通旗艦soc驍龍865終於發售,這是一款基於A77和G77arm架構設計的最新芯片,最大的特點和優勢就是性能非常強大,其cpu、gpu性能均超越了麒麟990 5g和天璣1000這兩顆2019年最優秀的5gsoc芯片,但是其缺點也很明顯,就是依然採用過時的外掛基帶設計,功耗高、發熱大、效率低,違背了手機芯片集成化、微型化的發展方向,而麒麟990 5g和天璣1000採用的都是集成5g基帶的主流設計,在功耗和發熱表現上這兩顆去年的芯片仍然優於驍龍865。

高通並不是沒有沒有掌握集成基帶的技術。在5g頻段的選擇上存在毫米波和SUB-6g(釐米波)兩種方案,美國的主流5g釐米波段被軍方佔據,所以美國5g初期採用了非主流的毫米波方案,驍龍865既要支持釐米波方案又要支持毫米波方案,以至於無法採用集成基帶的先進設計,那麼增加的毫米波方案對我國用戶有用嗎?

毫米波是一種高頻率的無線電波,其波長太短和窄光束特性讓無線信號傳輸距離大大縮短,幾乎難以做到廣域覆蓋,而且穿透能力很差,毫米波的基站耗電還極高,而華為主導的釐米波方案在各方面都要好得多,華為還擁有這方面大量的專利技術。在我國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毫米波在國內沒有什麼用處的。

無獨有偶,近日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已經通過表決正式決定放棄毫米波方案,也將採用由華為主導的釐米波方案,這意味著高通主導的毫米波方案宣告破產,華為主導的釐米波方案成為唯一的主流5g方案。

雖然華為主導的釐米波方案成為全球的主流5g方案,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搭載高通驍龍865soc的5g手機未來將被淘汰。因為高通驍龍865不僅支持毫米波方案同時也也支持釐米波方案,不同的是毫米波技術在我國基本沒有用處,對於國內消費者來說,為了一個無用的毫米波技術而失去集成基帶的先進設計明顯是得不償失的,而這一代驍龍865有些畫蛇添足,並不值得推薦!

目前,美國政府已經花費97億美元買回3.7ghz-4.2ghz的頻段,這一頻段屬於SUB-6(釐米波),這標誌著毫米波技術方案的最終破產,最終的勝利者是華為和其主導的釐米波方案。


點擊未來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全球5G部署,主流使用的頻段是釐米波,但是釐米波也不是華為的釐米波。使用高通865芯片的手機也不會因為什麼毫米波釐米波而被淘汰,實際上國內的搭載了驍龍865芯片的手機也並不支持毫米波。

5G部署,全球運營商使用的主流頻段都是釐米波,美國等極少數國家例外。

現在全球運營商部署的5G,基本都是基於3GPP的NR標準的5G。美國的運營商在早期的時候有少數部署了基於5GTF的5G,現在已經開始向3GPP標準轉換。

3GPP的NR定義了5G使用的頻段,分為FR1和FR2。

FR1包含了450M-6000Mhz的無線頻率,這個頻段也被稱為Sub-6G,也就是大家經常說的釐米波。

FR2包含了24250M-52600Mhz的無線頻率,這個頻段也被稱為毫米波。

全球運營商部署5G,主要是在使用TDD的無線頻段,其中被最廣泛部署的是3.5Ghz附近的頻率,這個頻段也就是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部署5G使用的n78頻段。

只有少數的國家部署了毫米波,部署毫米波的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

毫米波和釐米波的最大的區別其實也就是運營商的組網的成本區別。

無線頻率越高,覆蓋性能就越差。毫米波由於波長過短,無線信號的繞射能力特別差,無線傳播已經接近視距傳播。毫米波會受到建築物的阻擋、樹葉的阻擋、甚至還有會有雨衰的影響。

毫米波的傳播能力差,這就對運營商的組網成本提出了很嚴峻的考驗。

現在網上媒體自媒體廣泛傳播的5G由於無線頻率高,基站只能覆蓋200-300米的消息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雖然也不是很準確,但是也說明了5G基站密度會很高。而中國的運營商使用的頻率也不過是2.6Ghz和3.5Ghz,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毫米波基站的覆蓋性能到底會如何?

就毫米波而言,如果作為基礎覆蓋使用的話,要麼就是建設一張到處都是空洞的5G網絡,5G信號時有時無,要麼就是運營商建設海量的5G基站,成本拖垮運營商。

全球的運營商誰也不傻,毫米波對於運營商來說,也只能做為熱點覆蓋使用或者是部分室內覆蓋使用了。

美國建設5G從毫米波開始,其實也是一種無奈之舉,非常適合部署5G的C-band部分頻段,基本上都被美軍以及衛星公司佔用,現在美國FCC(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計劃投入百億美金的獎勵來推動衛星公司騰退3.7G-3.98Ghz的無線頻率,其實也就是為了這些頻率可以拍賣給運營商部署5G。

就毫米波部署的成本,除去基站數量,其實也要比釐米波要貴。

一個產品的成本,其實和它的規模有關。現在全球的產業鏈都在催熟釐米波頻段,採購的多了,成本其實也就下降了。

毫米波元器件,本身就因為受限於高頻器件,各種芯片、集成電路等成本就要高很多(無線元器件應用無線頻率越高價格也就越貴),而且還因為規模上不去,所以也就更貴了。

就現在來看,高通不斷的鼓吹毫米波,其實也就是希望有一些國家來分攤這個產業鏈的培育成本,價格因素會嚴重的制約毫米波的相關產業鏈。

毫米波不是高通的,釐米波也不是華為的。

就5G使用的頻段而言,其實不管是高通還是華為都是在毫米波和釐米波上都投入了研發,高通和華為最新的基帶本身都是支持毫米波和釐米波的。

而且在美國沒有圍堵華為之前,華為在加拿大也和當地的運營商聯合測試了毫米波的應用場景,而且在毫米波頻段實現了多用戶場景下達到了近30Gbps的傳輸速度。

而且,早在2017年11月,華為就在日本聯合NTT Docomo(日本最大的運營商),使用了華為的5G核心網、5G基站、5G CPE實現了毫米波的端到端的技術解決方案。

國內的5G手機其實都不支持毫米波頻段。

一隻手機要支持毫米波或者是釐米波,不僅僅和基帶有關,也和手機內部的射頻前端裡的濾波器有關。手機裡的濾波器屬於帶通濾波器,一個濾波器對應一個無線制式的頻段。同時,毫米波和釐米波由於工作頻率差異過大,毫米波還需要有單獨的手機天線,手機天線振子的大小等於1/4-1/2的無線電波的波長,毫米波頻段和釐米波頻段很難使用同一副天線。

國內的5G手機,就是使用了高通865芯片的手機,其實也閹割了毫米波頻段,內部並沒有配置對應的濾波器和天線,這樣的手機本身也無法支持毫米波。所以,不管國內的5G手機是什麼牌子,其實都是不支持毫米波的。現在全球的5G手機,也就是美國等少數國家的版本才有相關的配置,手機廠家為了利潤,也是能省就省。

現在來看,即使是蘋果公司在今年或者是明年推出5G手機,國行版其實也是會閹割掉毫米波的。

總而言之,現在國際5G部署的主流是釐米波頻段,毫米波成本太高,運營商實在是無法把它作為基礎覆蓋層。不過,現在國內的5G手機,就是使用了高通的驍龍865的5G手機,其實也並不是支持毫米波,手機廠家也做了頻段的閹割。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但是主流的5G使用場景,肯定是使用釐米波Sub-6的,而不是毫米波,這是全球共性的選擇,但是也不能說高通壓錯了寶,因為高通的手機是既支持Sub-6也支持毫米波,在Sub-6部署的國家高通手機一樣的使用,例如中國。


首先,不管是Sub-6還是毫米波,都是屬於真5G,不存在假5G之說。目前3GPP規定的5G的兩個主流頻段,Sub-6的頻率範圍是450MHz—6GHz,毫米波的頻率範圍是24.25GHz—52.6GHz。所以不管是使用了Sub-6還是毫米波,都是標準的5G頻段。所以高通說同時支持的才是真5G,這個句話也沒錯,可惜市場還是要看運營商的選擇

那麼,要看哪個是主流5G頻段,就要看看全球5G頻段的使用情況。距最近的一則消息,全球63家5G運營商,只有4家選擇了毫米波,美國的3家運營商和烏拉圭的一家運營商。至於美國選擇毫米波的原因也很簡單:美國的sub-6頻段被軍方佔了大部分,剩下的根本不夠分給四家運營商部署所以美國運營商被逼無奈選擇了毫米波。


那麼毫米波相對於Sub-6到底有什麼問題呢?很簡單,毫米波頻率太高,帶寬的確是更大了,但是高頻率導致了毫米波的覆蓋非常的差,而且穿透性極其不好。谷歌曾經分別測試了Sub-6和毫米波的性能和覆蓋,得出的的結論是Sub-6 5G的覆蓋能力是毫米波的5倍以上。


谷歌對於相同範圍內、相同基站數量的5G覆蓋測試顯示,採用毫米波部署的5G網絡,100Mbps速率的可以覆蓋11.6%的人口,在1Gbps的速率下可以覆蓋3.9%的人口;而採用Sub-6頻段的5G網絡,100Mbps速率的網絡可以覆蓋57.4%的人口,在1Gbps的速率下可以覆蓋21.2%的人口。而且Sub-6只需要在原有4G基站上加裝5G基站即可,大大節省了部署成本。

就算美國自己,也經常吐槽毫米波,形容毫米波是轉個身都能擋住信號的技術。美國運營商自己的也在糾結,前一階段也傳出了美國政府要求軍方釋放Sub-6頻段但是被軍方拒絕的消息,可見美國自己也是想部署Sub-6的。


當然,毫米波也有毫米波的好處,我認為毫米波以後可能用於一些補充或者應急覆蓋場所,或者用於To B的企業微基站的覆蓋,帶寬更大,使用條件相對簡單。我國的毫米波計劃分為三步走,在2019年重點驗證5G毫米波關鍵技術和系統特性,2020年重點驗證毫米波基站和終端的功能、性能和互操作,2020到2021年開展典型場景驗證。今年我國會開展毫米波的實驗性商用。

因此5G的主流肯定是Sub-6釐米波,當然這也不能因此說高通如何如何,因為高通的芯片既支持Sub-6,又支持毫米波。華為之前的巴龍5000芯片也是既支持Sub-6也支持毫米波,但是可能因為華為根本沒有可能進入美國市場,所以暫時把毫米波砍掉了。


如果華為以後出了To B的5G基帶的工業模組,例如巴龍5000的升級版本,是肯定會支持毫米波的。


IT老菜鳥


現在所有部署5G基站的國家中,有百分之八十的國家都是以釐米波為主。高通的驍龍865是外掛5G基帶,跟麒麟990 集成5G基帶是無法相比的,而中國市場又是以釐米波為主,驍龍865的毫米波在中國根本發揮不了作用。但驍龍865好在能同時支持Sub 6和毫米波兩種頻段,並且支持雙模5G,因此搭載驍龍865的手機至少在三年內不會被淘汰。


寶哥最帥


日前美國計劃以超過140億美元的代價推動衛星運營商釋放3.7 GHz—4.2 GHz的中頻頻段用於建設5G網絡,這代表著美國此前堅持發展5G毫米波技術的態度已有鬆動,如此一來5G毫米波技術或許將會迅速被邊緣化。

目前全球運營商當中明確採用5G毫米波技術的只有美國的AT&T、T-Mobile、Verizon和烏拉圭的Antel,其他運營商基本都是採用5G釐米波技術,即使強力支持5G毫米波技術的美國也有一家運營商Sprint採用5G釐米波技術。

美國運營商被迫採用5G毫米波技術主要原因是美國軍方已大量使用中頻頻段,同時也與美國通信企業希望發展5G毫米波技術取得一些5G技術優勢有關,中國和歐洲的通信企業已在5G釐米波技術上取得領先優勢。

全球前四大通信設備商分別是中國的華為和中興,歐洲的諾基亞和愛立信,它們均是研發5G釐米波技術,美國企業希望獲得更大的專利權因此另闢蹊徑發展5G毫米波技術,試圖藉此獲得5G技術的更多話語權。

全球絕大多數運營商採用5G釐米波技術主要是基於成本考慮,採用5G釐米波技術的5G基站覆蓋範圍遠大於5G毫米波技術,5G毫米波技術的繞射、衍射能力太弱,甚至於雨水都會阻隔5G毫米波信號,這導致採用5G毫米波技術建設5G網絡的成本極高,然而全球運營商的盈利狀況並不樂觀,自然絕大多數運營商更願意採用5G釐米波技術。

如今強力支持5G毫米波技術的美國決定釋放中頻頻段,無疑顯示出美國已認識到5G毫米波技術的諸多弊端,態度開始向5G釐米波技術傾斜。

事實上,美國運營商當前採用5G毫米波技術提供的5G服務主要是固網5G寬帶服務,其在廣域覆蓋方面則採用了它們已獲得的4G頻段建設5G網絡,凸顯出美國運營商並不認可用5G毫米波技術提供移動通信服務。

正是在權衡了5G、物聯網、自動駕駛等技術帶來的利益之後,美國選擇順應全球5G技術的發展趨勢支持5G釐米波技術,以免在物聯網、自動駕駛等新興技術領域落後於中國,當然這樣一來導致的結果就是5G毫米波技術迅速被邊緣化。


平行宇宙修真界


分享下我的理解 供您參考:

可以肯定的是基於高通芯片的手機不會被淘汰,因為中國聯通已經跟高通達成5G建設協議 另外中國移動研究院首席專家劉光毅在5G毫米波技術創新研討會上表示,中國移動已完成5G毫米波關鍵技術驗證,計劃在2020年實現5G毫米波商用部署。

其實好不好不能作為成為5G主流的唯一標準,考慮的因素其實有很多,國家利益 企業利益都是考慮因素,先說國家利益:美國還是堅持使用毫米波,原因很簡單,使用釐米波美國技術專利要少很多,而且佔用軍用頻段 有安全漏洞,那麼帶來的結果就要使用許多華為機器設備,這是他們不願意看到的,而且以美國的實力 ,阻止其他國家使用釐米波他還是有很多手段可以使用的,大家看新聞也應該瞭解比較多。再說

企業利益:我們都知道除了華為 其他手機設備廠商不可能繞開高通,因為華為的芯片目前還不對外銷售,那麼 小米 藍綠廠 怎麼辦 他們不要生存了?其他5G設備廠家怎麼辦?都是運營商需要去考慮的問題,所以也才有了高通跟聯通的合作,移動測試毫米波準備商用,而且這裡面還涉及到市場交換的問題,利益交換的問題,中國可是用毫米波,其他國家用釐米波不關你美國啥事了吧?

所以暫時來看, 不管是毫米波 還是釐米波,應該都會是5G技術發展的兩個方向,哪個會成為主流,就看大家博弈的手段了。


太青山駭客


很榮幸能在此答題解惑,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

個人認為,未來的5G頻段主要是以“釐米波為主,毫米波為輔”的主要應用場景。至少當下在我國是以Sub 6Ghz釐米波頻段為主,毫米波不是沒有,只是一直處於測試中,預計在兩年後才能在國內開始啟用毫米波頻段。

華為,中興,愛立信和諾基亞均都是以釐米波為主

當下國內華為和中興的5G基站都是以釐米波為主,一方面是因為兩者都有這方面的技術優勢,可以將優勢發揚擴大,另一方面我國在Sub 6這個5G頻段資源比高通的選擇空間大,更重要的是釐米波比毫米波覆蓋面積更廣且信號穿透力強,總體成本建設價格也比毫米波少很多。我國要覆蓋的省份太多,低成本更有利於加快5G網絡的部署。而毫米波雖說帶寬比釐米波更大,但是成本高,信號穿透弱,相同地區毫米波要比釐米波覆蓋密度多好幾倍。毫米波除了帶寬有優勢外,其他方面都不如釐米波,弊大於利,所以大家都不選毫米波。

為什麼高通會選擇毫米波

其實高通選擇毫米波作為5G主要頻段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被軍方佔用了太多Sub 6頻段以至於選擇空間有限,即便拿到了Sub 6頻段也達不到5G標準標準速率,另一部分原因是國情,高通是美國的企業,美國的5G都是以毫米波為主,高通也不得不這樣做。至於高通說的“毫米波才是真5G"純屬無稽之談,帶寬高又怎樣?高成本和信號穿透不行都會讓消費者望而卻步。

結語

綜上所述,現在所有部署5G基站的國家中,有百分之八十的國家都是以釐米波為主。高通的驍龍865是外掛5G基帶,跟麒麟990 集成5G基帶是無法相比的,而中國市場又是以釐米波為主,驍龍865的毫米波在中國根本發揮不了作用。但驍龍865好在能同時支持Sub 6和毫米波兩種頻段,並且支持雙模5G,因此搭載驍龍865的手機至少在三年內不會被淘汰。


科技世紀


講一句難聽的話,沒有真假之分,只有手機廠家互相炒作之分,不要問為什麼,因為連基站都沒有多少個,你天天吵著玩意我什麼用,有時候甚至代價你連網都連不上,還有時候你都不知道自己連接的道理是不是真的,所以講啊,大家就不要在這裡囉嗦,心裡明白就不要到處亂說,雖然高通的芯片差華為一代,這是基帶的芯片,但是人家,是賣手機芯片加基帶,難道你們非要去蘋果In,就所謂的基帶,華為在牛逼他的芯片不賣有什麼卵用,不要問為什麼,難道連中端芯片都不敢買了,所以想啊,芯片不賣對於中國手機產家是沒有任何作用[捂臉]所以你們就不要在這裡逼逼落落。


血靈妖冥界


一切都只是高層的博弈,彆著急,毫米波不行了不代表華為上位,美國還會有其他辦法,高通也會有應對。手機影響不大的,5g普及再等3年吧,現在只是部分區域有了,而有5g的地方,用支持5g的手機都好用。


蘭運加


如果說是國內主流的話,手機端,還是要看華為。一方面,5G通訊專利多,另一方面,三大通訊商的基站,差不多超過一半都是華為的。既然他有這麼多的優勢,怎麼可能還會走彎路咧?那不是在打自己的臉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