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家為什麼沒落了?

白丨芍


佛道兩家最大的不同點就是佛家修來世,道家修今世。修來世意味著認命,修今世則意味著抗衡。認命即是安分,抗衡即是動盪,沒有哪個統治者不喜歡安分的臣民而喜歡動盪的臣民,所以歷朝歷代的統治者推崇佛家文化,而擠壓道家文化也就成為了必然。另外由於儒家文化講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尊君愛民,這一點也是有利於統治的,因此這也就決定了中國封建社會對臣民基本上灌輸的是佛家和儒家的雙重思想,一個基本是出世思想,一個則是入世思想。


天澤方圓之楊春順


非常遺憾,道家真的在沒落,佛家也在沒落,傳統文化其實都在沒落中。

肯定有許多喜愛傳統文化者憤怒,哪裡沒落了,佛寺道觀不是越來越多,信道家佛家的中國人還有許多人嘛!那麼,這些佛寺道觀進去要買門票嗎?燒香價格又如何?許多人進寺觀僅僅燒香請願可以視為信眾嗎?

要看一件事的成敗可以觀察青年人是否熱情關注和支持,現在又有多少年青人看過佛經與道德經?又有多少年青人經常談論佛經道藏易經八卦?如果燒個香戴個珠串掛個神像就是信眾,那麼這門檻是否太低?

而且,許多人入佛寺道觀並非信仰三清、信西方三聖,他們只信趙公明大財神,他們只是希望諸天神佛為其財富之路大開方便之門!甚至專門坑蒙拐騙的也不忘燒香求保佑一路順風!社會風氣如此。道家佛家的香火越旺,卻離真正信仰越遠!又如那位某地道協副會長,家產上億,豪門風範,道家學問無師自通,這是什麼情況?

還有一點非常關鍵,古代時道家往往掌握天文曆法、武術、醫術、機關術、帝王學、風水術、音樂等等,等於是站在當時之科技潮頭,是最高人文、藝術、技術的傳承者,現在又如何?只念經不入世,只定坐不行善,這道還能夠修練嗎?

最大證明就是→談論明星事蹟往往有上千言論,而談論佛道的人數很少,道家要推廣很的很難!











雲靈尋道


道家沒落了嗎?其實這是你看到的假象,好像社會上很少有人再宣揚道家思想,反而在近現代以來有許多國外的思潮湧入到國內,什麼個人主義,存在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或者自由主義等等甚囂塵上的思潮佔據了人們的視聽,如此一看似乎道家思想確實給人一種日漸式微的感覺。

其實不然,道家思想的核心價值已經早已經說透了,說明白了,已經沒有什麼讓人覺得不可理解的地方,倘若有那也只是個體的領悟深淺而已。道家思想實際上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為世人熟知,它真正面臨的難題不是去解讀它,而是人們是否做好了選擇它的準備。

《道德經》是道家思想的核心理論,現在人人都可以花十幾塊錢買上這麼一本凝聚了偉大思想的著作,市面上同時也有大量的解讀《道德經》的書籍,幾乎可以說要讓一個人理解《道德經》究竟闡述了什麼思想並不是難事,但其根本問題在於人們是否敢於按照《道德經》所闡述的思想去經營自己的生活乃至國家?

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走的是兩條截然相反的道路,道家崇尚無為而治,儒家卻推崇有為而治,所以兩者相比,道家並沒有像儒家那樣建立一套精細的“有為而治”的理論和措施,而這恰恰是道家思想無為而治的表現。

通過分析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就會發現兩者的不同之處,道家提倡“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其目的是達到“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的境界。而儒家則不同,《論語》、《大學·中庸》都是在建立一套標尺,這是兩者之間根本性的不同。

由於儒家有了這麼一套精細化的標尺,所以被推崇為治國理政的指導思想,而道家則鮮少得到重視,那麼是否可以說道家沒落了呢?

不然,實際上道家思想已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極其重要的一部分融入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為思想,修身養性,人生哲學等等都已經成為中國人思想的一部分。但是由於道家思想提倡“無為而治”,所以它具有一定的操控風險,故並沒有成為治國理政的指導,更多的是變成了人們生活的一種方式。

道家思想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核心,“道”一直以來是中國文化圍繞其發展的原點,幾乎可以說中國文化根本就是在圍繞著這個“道”在發展,什麼君子之道,為人之道,治國之道,天道,人道,婦道等等都是圍繞著這個“道”字。

所以你能說它沒落了嗎?

考察我國古代歷史就會發現,道家思想絕大部分情況變成了文人騷客們的一種消極的隱世思想,比如仕途失意的文人很喜歡隱居山林,以排遣憂思和痛苦,或者暫時尋求一種寧靜的生活。然而,這些都是他們被迫尋求的退路,鮮少真正有主動迎合道家思想而隱世而居的人,主要也是由於董仲舒獨尊儒術以後使得文人的思想統一為了“治國,平天下”,所以就造成了這些人在思想上形成儒前道後的局面。

也就是說人們在思想上首要認可的是儒家的治國理論,只有當這個理論破滅的時候,道家思想才會跳出來發揮作用。所以,如果說儒家思想是中國人施展抱負的舞臺,那麼道家思想就是這些人獨善其身的庇護所,中國人對山水文化的情有獨鍾實際上就是道家思想的表現。

另一方面道家思想也在無時無刻指導著人們的思想,中國人做什麼事都會下意識的向著一個道字靠攏,深怕違背了“道”而淪為眾矢之的,歸根結底,幾千年的發展孕育讓中國人對“道”充滿了敬畏和崇尚,既害怕違背了“道”,但又崇尚依“道”而行,什麼天人合一,替天行道闡述的就是這個思想。所以,並不是道家思想沒落了,而是它已經融入到了中國人的思想習慣裡,你只是已經不在關注它而已。

其實,如果你對《道德經》稍有了解的話就會發現它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基石,沒有了這塊基石,中國文化這座大廈就會轟然倒塌。


文化十分鐘


我曾經和一位道長探討過這個問題,他承認道教沒落是不爭的事實,但同時也強調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首先來講,道教教義主張的是“寧可失傳,不可妄傳”。

這樣的主張,直接導致世人看不到道教本來面目,也就很難傳承下來。

其次和道教“清淨無為”的教義也有直接關係。既然主張清淨無為,則主動弘道者亦不常見。

再次,道教講究的是“口口相傳,不留文字”。但當那些真正得道的老道士羽化以後,真正意義上的道教也就逐漸消失了。

最後,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後繼無人。現代人大多急功近利,難以忍受清修之苦,即便有些人穿上了道袍,也無非是為把它當作遮蔽自己追名逐利的外衣,以至於偽道盛行了。



自在為懷


誰說的?我們一直都在。

在以後的時間裡,我們會越來越好。

不是自我感覺,而且現在社會太過於浮躁功利!

就像南懷瑾老先生所說:道家是良藥。

這病,得治!

順便發幾張我修行的道觀照片吧





玄真觀三澤


作為道教弟子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道家只是一種學術界給定義的學說上的流派,而道教作為一種宗教是從祖天師張道陵開始的。

其次,不提道家與道教之別,“道”這種獨特的思想學說,並沒有什麼沒落興盛與否,興盛沒落都是“道炁”運轉所致,作為道家弟子當行大道,正確的看待這個問題。

世間所有都在道的規律下運轉。即使你所說的道家沒落了,“道”依然存在。

由於道家,天人合一,融入自然等思想,道家弟子大多並沒有特立獨行,好多在家修行的道家弟子,可能就在你身邊,他們也有會說髒話,抽菸喝酒燙頭什麼的,所以看起來道家好像已經沒落不見了,其實並沒有只是不顯而已。

道本來就是“百姓日用而不知”,早已滲透陰於到我們各類文化思想中,所以是沒有沒落之說的。

最後,作為道教弟子也希望“諸天炁蕩蕩,吾道日興隆”


術數天地


道家的沒落在於傳統文脈被阻斷,而隨著文脈的修復,道家也將回歸到其應有的地位。

道家學說,強漢後從顯學變成隱學

道家學說,從上古到漢朝,一直都是華夏文化的核心,並以官學、顯學的形式出現在士人面前。周朝的沒落,使得道家失去了官學的地位,並開始向民間傳播,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儒家、法家、墨家、陰陽家、縱橫家等門派成長起來。

漢朝的沒落,特別是漢武帝后,使得道家逐漸失去了顯學的地位,走向了隱匿。漢朝的消亡,道家文化從此再也沒有走上政治舞臺,就此開啟了隱門階段,通過道教的形式和雜家的面貌出現在世上。

道家學說,從滿清開始徹底走向沒落

道家雖然隱匿在世上,但作為漢人王朝,依然將道教尊為國教,唐朝、宋朝、明朝都是如此,這為道家文化的延續奠定了基礎。

到了滿清王朝,道家的國教地位徹底喪失,道家的核心天文曆法體系,被西洋牧師掌控。剃頭、易服、文字獄等等蠻族統治,消亡了道家文化與漢家的連接。到了科舉制度的取消,傳統文化的根徹底被斷掉。基於文言文體系(周易為代表)的修行體系和中醫、符咒、占卜都逐漸消亡,道家的各類經典在民間也被仸教和其他教派取代,道家文化徹底走向了沒落。

道家學說,從新中國後逐漸迴歸、復興

1973年馬王堆出土了《黃帝四經》,才讓世人瞭解了道家文化也是可以治理國家的,可以作為顯學的。道德經和黃帝內經等經典的出土,帶來了文化的延續,更在潛移默化中為道家文化續了命。從祭祖開始、中醫、詩詞、禮樂、漢服,各種形式的漢家文化以前所未有的勁頭復興著道家文化。這就是大勢所趨,道家文化作為漢家文化的根底,與漢家文化天然的統一和諧,漢文化的復興,必然是道家文化的復興。


雲隱


“中國道家”並沒有沒落,而是融合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了。

道家文化,最早起源於五千年前的“軒轅黃帝”,而後集成於道教的道祖“老子”,被後人稱為“黃老之學”,在如今,中國道家文化,看似已經沒落,但是我覺得,中國道家並沒有沒落,而是深深融合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中國道家的禮儀,節日,經文經典等,都已經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了。下面我們舉幾個例子:

正月十五“天官賜福”,與正月十五吃元宵“迎福氣”。

在道家文化裡,正月十五是“三官大帝”之一的“天官大帝”下凡賜福之日,道士們會舉行儀式,展開燈火,迎接天官大帝。後來道家文化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成為:“元宵節”其中吃元宵,猜燈謎,舞龍,舞獅儀式等,來迎接福氣,道家文化中的節日,還有很多都融入我們的生活中了,例如:

七月十五中元節,又稱鬼節,

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

在道教七月十五,是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隸屬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靈之氣和極黃之精結成,總主五帝五嶽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

道長們會念誦“中元地官大帝寶誥” 以及度亡方生等科儀。

綜上所述:“中國道家”並沒有沒落,而將道家文化,深深融合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了。


金吾文化


道家思想並沒有沒落,傳承幾千來,也從沒沒落過。不知道你是從什麼角度看到道家思想沒落了。

道家是種思想,就像儒家一樣,不能說沒有科舉考試,就說沒有儒家思想了。

1.中國的思想思潮很多:儒家、道家、佛家、法家、墨家、兵家等等,很多。而這些思想已經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2.百家爭鳴的時代,思想是有雜糅的,孔子便稱老子為老師。莊子又繼續把道家發揚光大。春秋、戰國的先秦時期,道家思想某種情況下佔據主要地位。

3.進入漢朝,開朝80年間,因為長年戰亂,百廢待興,所以,政府採用於民休息的的無為而治。這恰就是道家思想。到了漢武帝時期,董仲舒綜合了各家流派,創造了儒術、極力推廣儒家。這儒家思想也是吸收了很多其他流派的思想。即便如此,深入人心的道家思想也是相當流行的。

4.東漢時期,形成的一種民間宗教,以老子的道家思想為依託。這便是道教。道教不是道家,但是是以另一種形式把道家思想呈現出來了(現在所說的道教,是指在中國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礎上,承襲了方仙道、黃老道和民間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觀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為最高信仰。主要是奉太上老君為教主,並以老子的《道德經》等為修仙境界經典非修真主要經典,追求修煉成為神仙的一種中國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五種,服食仙藥,外丹等,煉氣與導引,內丹修煉,並藉由道教科儀與本身法術修為等儀式來功德成仙,常見後來的神仙多為內丹修煉和功德成神者與道術的修練者)。

5.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是堅定的道家主義者。

6.南北朝的時候,思潮活躍,出現了很多隱士,而這些崇尚自然和無為的思想家在社會上非常受歡迎,這也是道家思想被接受和流行的例證。

7.隋唐時期,杜甫、李白、孫思邈、吳道子、魏徵、徐渭、葛洪、黃公望、袁天罡、呂洞賓這些都是道家思想的擁躉,而這些人在當時社會的影響,可見一斑。

8.宋朝推行程朱理學,道家思想受些影響,但整體狀態上也沒有影響太多,像蘇軾等大文豪也是道家思想者,文天祥等也是。八仙裡的不少人都是宋朝的人物,可見在民間的影響。

9.元朝的時候是道教和道家思想發展的大時代。王重陽、丘處機、張三丰、都是相當有影響力的。

10.明清乃至現代,道家思想更加地深入人心。明清時期的思想家傅山,也自覺地繼承道家,鮮明地批判“奴儒”。他明確宣稱:“老夫學《莊》、《列》者也。於此間諸仁義事實羞道之,即強言之亦不工!

11.道家思想是符合中國人順其自然,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實用主義思想,經常有話說“佛心道骨儒外表”,足見道家思想是中國人的思想骨架,是最有生命力的。


瘋哥哥l


我就簡單講兩點。

第一點,道家與道教雖然區別很大,但是二者關係榮損與共,道家喜歡隱居,弘道的職責全由道教擔當。作為一種文化而言,傳承的主要載體就是語言與文字,道家有些密法就是口傳,如果師傅還沒傳下衣缽就暴卒,那麼道統就此失傳。所以最為穩妥的辦法就是著書,白紙黑字或者石刻,廣為印刷,即使兵火蟲雨,總能保存一本。那麼後人如何得到傳承?首先必須識文斷字吧?那麼如何識文斷字?在古代,官辦學館,民辦私塾等等大都由儒家把持,傳授儒、史、算、律、兵、醫……等知識,而且為了迎合皇帝的信仰,同時開講道、玄、佛等知識。加上佛教開壇講經,玄道設帳授法,如果遇上一位信道的皇帝,道家則會井噴式發展,三歲入道的傳說大有人在。對比當代,九年制義務教育取替三教,教化職責由《思想品德》擔任。一句話,道家沒有了生存的土壤,啟蒙這一步已經落後,等到三十四歲啟蒙,建樹能有多大?只有啃著古人的牙慧,發表曇花一現的觀點,瞬間就被歷史淹沒。

第二點,社會知識中西合併,包羅萬象的道家無法隻手遮天,古代的軍事家、醫家、科學家、數學家等等諸子百家必定會被拉入道家範疇,那個時候道教橫行,摩尼教的典籍都被收錄《大宋天宮寶藏》,保羅也被清初《真仙通鑑》封神,誰敢道個不字,現在能行麼?

✌接下來我再補充兩點。

第三點,道家的一些觀點在當代已不適用,比如《道德經》所說:“小國寡民……使民復結繩而用之……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這種思想往小了說是愚民,往大了說是反人類反社會。不教人民識字,全去結繩記事,好神奇[摳鼻]還有“絕仁棄義,民復孝慈”,這叫什麼話?老聘愚民、反仁義、反主觀能動性的觀點非常濃郁,黃帝也被他鄙視過,詳見《莊子·外篇·在宥》,這裡就不貼全篇:“昔者黃帝始以仁義攖人之心。”攖就是撓亂的意思。這些觀點道教大抵修正過來了,你敢傳道時說做人不要講仁義,口水都會淹死你。

第四點,手機打字累,都散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