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有人说的“你们这些初中出来的孩子潜力都用尽了。上了高中就会退步?”?

lucky楠辉


作为一名重点高中的老师,我可以明确说:这种现象是存在的,而且还是比较普遍的!因为高中老师都非常清楚,有些初中学校的学生中考成绩很好,从高一开始就会一路下滑,有的甚至会一蹶不振,这种情况一般在私立学校,因此往往得出结论:私立学校的学生没有”后劲“!这种情况多数出现在女生身上,所以有人得出结论:女孩高中没有“后劲”

现在看来,这些认识是不合理的!

第一、没有“后劲”的学生,是什么样的学生?

那些初中成绩不错,高中没有后劲的学生,都是什么类型的学生?由于初中学习内容比较基础,考试也比较”死板“,答案比较单一,所以就会出现一些“伪学霸”,主要有这么两种类型:

1、”填鸭式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

学校抓得紧好不好?有人说肯定好啊!但是,凡事都有度,过犹不及!抓得紧,作业多的初中,学生的成绩一般比较好。但是,这里面有两类学生潜藏着危机。

一种是本身学习态度但是在老师“逼迫”下学习,虽然不喜欢学习,学习没有多大目标,但是在成绩刺激下,依然还能保持“高投入、高产出”的粗放性学习方式,这类学生在高一很容易掉队;还有一类学生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存在问题,但是初中老师都给“安排”好了,自习课也被老师排的满满的,个人成绩被“拔高”了。

这两类学生,其实如果在别的学校,未必能考上重点高中或者高中,在初中老师的帮助下,他们还是考出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本身存在很多问题,在高中很容易“露馅”。

2、浅表学习的学生

还有一种学生,学习不动脑子,他们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甚至成为老师的“复印机”,老师给他们讲的内容,即便是错误的,他也发现不了;老师要求的作业,他一般能认真完成;但是,在上课时,遇到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时,他们往往是在等着别人或者老师的答案,把学习从“脑力劳动”变成“体力劳动”,这类学生在高中也容易“露馅”。

第二、这些学生,真的没有“后劲”吗?

如果高中就说一个学生没有潜力了,这未免太武断了,对学生也是残忍的!事实上,有不少学生确实在高一就开始下滑,但是结果却是不一样的,有些学生能及时止跌或者触底反弹,有些学生则一蹶不振。

其实,有没有后劲,主要看学生的“适应能力”,那些适应能力强的学生,根据高中课程的内容和周围优秀同学的学习方式,能够及时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学生有可能不会下滑,也可能在一两次下滑后就能及时醒悟,从而又能回到前列。

而那些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借鉴和交流的学生,往往陷入苦恼,甚至出现心理问题,从而一蹶不振,所以在高中阶段,有些非常内向听话的女生,成绩容易垫底。

第三、如果培养“后劲十足”的学生?

所以,作为家长和学生,一定要防范这些现象的发生,防止成为“伪学霸”,培养“后劲十足”的学生,这应该是一个目标,因为这样的学生,不管面临什么新环境,都会及时调整,积极应对。如何培养后劲十足的学生呢?

第一、要从学习态度上培养。

有后劲的学生,都是积极好学,主动学习的学生,这种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这种兴趣有的来自外部的鼓励,有的来自内部的特长。比如家长经常让孩子讲讲题,然后及时给孩子表扬和鼓励,孩子就会得到内心满足感,长此以往,就会建立起学习的兴趣。另外一种兴趣来自于自己特长,比如有些学生学习不好,但是打篮球非常好,他就会迷恋篮球,甚至在大热天都能去打篮球而不怕累,一旦去学习,又变得非常萎靡,有些学生喜欢学英语,不喜欢做数学,就和这个有关系。

第二、要逐渐放手,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孩子2岁时,你扶着他走路,但是如果你担心他摔倒,经常抱着他,他走路的能力就会比别人差很多,如果五六岁还抱着,他可能就不好走路了。学习文化课和学习走路,是一个道理,家长要学会逐渐方式。

所以,那些初中抓得很紧的学校,对学生未必都是积极影响。比如我们学校的学生,有的学生来自城里,初中是没有晚自习的,他们都是在家自己学习;而一些乡镇中学或者私立学校,是有晚自习,而且学校为了出成绩,要求老师晚自习给学生上课,结果到了高中,那些老师安排学习内容,不给学生真正自习的学生,晚自习就不知道如何安排时间了,很快就会被另外一部分学生超越。

因此,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这个非常重要,这次“超长的假期”,就会发现有的学生在家里学习也一样井井有条,而有的学生则处于混乱和失控状态,不知道怎么安排学习内容,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学习效果很差。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阶段教育问题,如果对你有帮助,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说这句话的大部分应该是公立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吧。说实话,我曾经也跟学生说过这些的话,因为在我看来,私立学校确实有点用脑过度,举个例子吧,我们学校周边的私立中学上课时间:早读两节课,上午四节课,下午五节课,晚上三节课,这是夏天,冬天比这个总数少两节,无音乐、体育、美术,微机课,课间五分钟休息时间,初三晚上补课有的时候补到晚上十点半。仅,就该学校而言,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着实少得可怜。而我们学校,早读1节,上午4节,下午3节,晚上两节,音体美初一都有,初二以后只有体育,微机三年都有。就此比较而言,首先每天上课差4节,自由活动时间大幅减少,个人觉得确实用力过猛。

可能有人会说,某某伟大的科学家那么厉害,他们的大脑才用了不到1%,你们使劲儿用就行了。本人想说就向地球上的水一样,地球上的水占地表面积的70%,而淡水仅占2.5%左右,这其中人类能利用的也就是0.26%左右,你能跟人说水多得很,使劲儿用吗?不能!大脑也是这样,人类能利用的部分可能也是有限的,能用在学习上的可能更少。

当然,这句话不会是绝对的。我觉得,说用力过猛不为过,但说用尽了是不可能的。再说,凡事不可去尽,对吧?三年的初中长期处于一中用脑紧张的氛围中,可能会产生学习疲劳,进而在高中学习暂时的退步也有可能,通过调整是可以回到正轨上来的。

再说公立学校,首先学生自由活动多,有充分的换脑时间,另外个人观点,我觉得相对来说公立学校学生上课氛围更轻松,更活跃,可以没那么束缚,自由!


000付一陈


1这个只是个别现象,不过也确实存在,我初中那会儿一起的伙伴确实出现了这种情况。一个发小进高中100多名,高中一个年级总共2500人,上完高一到1000多名,高三的时候只是考了专科,高一进校的成绩是可以考一本的。

2发生的原因,初三进入高中没有做好适应,初中只是初三学习紧张,高中是高一学习就紧张,很多孩子进高一想休息一下,毕竟初中那么忙了,休息一下,结果玩了半学期发现一个期中考试被赶超了,就有点儿慌,没有调整好,高中的内容又一环扣一环,前面不扎实,后面跟不上,就出现了进入高中退步明显的情况。

3怎么办呢?

a孩子进入高中前家长给孩子做好沟通,学习是长期的事情,需要一山跨一山的精神。

b让孩子在初三暑假的时候可以对高中知识有一个整体的预习,看一看理科的教材,心中有个底,高中的内容会更难,就需要有心理准备。

c高一学习如果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寻求家长或者老师帮助,尽快赶上来。


高效学习教练布克金


作为一名高中老师,确实听到过甚至自己说过类似“初中潜力挖完了,高中没有潜力之类的话”,那么这么说到底有没有道理,是否符合事实呢?我试着根据个人工作中的接触的学生作一下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从理论来讲的话,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已有科学证明人脑真正利用率是一个极小的比率。这里我不再查相关资料粘贴于此。这说明,初中既使已经非常努力了,但到高中仍有潜力可挖的。但从实践中看,确实有不少学生在初中表现优秀,主要考试成绩好,但到高中后就泯然众人,相反一些初中成绩平平的学生,高中却忽然良心发现一样,成绩突飞猛进,所有才有老师觉得些同学是初中潜力用尽,高中没有潜力。那么理论和现实如此差距的原因是什么呢?

个人认为,大约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在不同学段孩子成绩有起伏,这是正常现象。有些同学初中成绩好,高中老师不免对其会有更高期待,当这名学生成绩达不到老师预期时,老师就会有心理上的落差,觉得学生潜力没有了。

其次,有些学生在初中之所以成绩好,是因为初中知识相对简单,而学生又十分努力的学了课本,缺少知识你广度和深度,知识面窄。高中阶段的知识无论广度还是深度还是知识量都比初中要提升一个大的层次。这时候,在初中只重教材一点,缺少课外阅读量,知识构成单一的学生就有可能被落下。

再次,有的学生初中成绩好而高中下滑,主要原因是个人主观努力问题。如有的学初中听话,到高中反而逆反了。

最后说一个真实的案例。本人一同事的女儿,小学不在父母身边,五年级暑假的时候同事将她接到身边,没上小六,直接上了初中。初中成绩自然不好,开始根本跟不上课。我同事看的淡,就是鼓励孩子多读书,到高中后孩子成绩突飞猛进,后考上了一所名牌高校。当然,这种事情不可能完全复制,但希望对看到该事例的老师尤其家长,能有所启发!

大家有什么看法或者孩子成长中的经验,欢迎共同探讨[握手]





凡夫000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怎么会用尽呢?所谓私立初中的抓得严,上了普通高中就不行了,我认为主要是孩子个人自律性的原因。为什么大家挤破头的买学区房?小学学的知识其实很有限啊,其实小学培养的学习习惯很重要,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学习习惯好了,孩子自律,就算不需要老师的严格督促也会按时完成各种习题。如果不自律,从管理习惯很严的初中到了一个管理不严的高中,没有老师天天催着做这做那,人懈怠下来了,自然成绩也会下降。

所以与其纠结学校的问题,不如看看自己孩子学习习惯的问题,习惯是可以培养的,什么时候开始做都不算晚,别管别人说什么,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问心无愧就好!


暖炉清茶


人的潜力哪有用尽一说,只是有些初中盯得紧管得严,所以孩子成绩好。但这些孩子一来学习并不主动,二来在学习过程中也并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上了高中之后一时难以适应


庄老师理科小课堂


别人说的,毕竟是别人说的。人的潜能,无穷大,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也不过用了差不多1%,有的人说的又怎么能确信呢。


老A教育a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有正确的方法是可以激发潜力的。


朱绍君


不要悲观,实在不行吃两袋化肥,还有潜力可挖[大笑][大笑]


一杯陈年老酒


首先表明一个观点,也就是说问题中所描述的初中学习好,到了高中没有后劲,这样的一个命题是一个伪命题。

从科学的观点上来讲,人的大脑开发利用,穷尽一生也不可能达到某一种竭尽全能的比例,所以说大多数人在开发学习这一项技能的时候,恐怕,一甚至都不到。

如果这一种观点成立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认同的观点就是每一个人的学习状态是一个累进的过程,这一个累进的过程表明了,我们后续的任何一个学习过程都是前期过程的一个延续。

那么所谓的初中阶段,应尽全力取得了好成绩,进入了高中,到了高中阶段,结果成绩下降,这样的观点就站不住脚。

客观上讲一个孩子初中阶段成绩优秀,进入高中阶段,只要保持一种合适的学习态度,一种认真的对待学习的学习方案,那么成绩绝对是可以保证并且遥遥领先的。

我想这种理论可能是有欺骗,这种欺骗就是要求一些孩子在初中阶段不要竭尽全能的去学习,但是我们反过来想一想,如果用一种极端来考虑的话,初中阶段如果不努力的话,能不能顺利于进入高中就成了一个问题。

刚进入高中都变成不现实的状态下,我们就无从谈起我们现在问题中所描述的这种状态。

所以从头到尾这只是一个伪命题,我相信更多优秀的孩子是初中优秀的基础,然后在高中能够顺利的晋级,对于那些偶然发生的突然出现的初中阶段成绩并不是优秀,却进入了高中在高中阶段逆袭的现象,少之又少。

因此家长朋友们尽量不要相信这样的一个判断。我们应当确信的就是孩子的学习状态是一个持续并且不断努力的。

因此我们要做到的就是让孩子一直在优秀的行列这样把握性更大一些,而不是心存侥幸让孩子冒着进入不了高中的风险去想象高中阶段的逆袭。

生活中和社会中的一些个例,绝对不能代替我们普通的一些大概率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