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老人”乾隆的裕陵地宮未解之謎

愛新覺羅·弘曆,即乾隆皇帝,他是雍正皇帝的第四子,是大清入關以後的第四位皇帝,他繼承父祖之業,勵精圖治,奮發有為,武功十全,拓疆兩萬裡,使清王朝達到了極盛時期。在中國數百個皇帝之中,乾隆是最長壽的,他的皇陵富麗堂皇,雄偉豪華,單是陵寢門前小小玉帶橋就極盡奢華與精美。乾隆死後,與他的兩位皇后、三位皇貴妃葬入裕陵,幾百年過去了,裕陵再次出現在世人眼前,也帶來了好幾個解不開的謎團。


“十全老人”乾隆的裕陵地宮未解之謎


裕陵地宮至今還有許多未能解開的謎團。主要有以下幾個:

1、裕陵地宮前後有9個券室,前8個券的方向都與地面建築的中軸線方向一致,也即前8券方向一致,唯獨最後的金券與前幾券方向不一,出現了明顯的夾角。

金券歪斜是工程設計人員有意安排?裕陵地宮有九道券,最後是金券,乾隆帝的棺槨就位於金券正中,方向與金券一致。如果我們站在第一道石門門口向裡看,會發現乾隆棺槨是歪斜的,與前七券的方向明顯不一致。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有人解釋說,前七券的方向是風水線,金券的方向是子午線。這聽起來似乎有些道理,但實際測量並非如此。所謂風水線,就是陵寢建築的中軸線方向。測量表明,地宮的前七券還真是風水線,與地面建築的中軸線方向是一致的。但金券方向卻與子午線即正南正北方向偏離十五度。所以說這種解釋站不住腳。

  

“十全老人”乾隆的裕陵地宮未解之謎


2、1928年孫殿英盜掘地宮後,溥儀派人到東陵重殮屍骨時,發現裕陵地宮內的6個人中5個人都成了一堆散骨,唯獨孝儀皇后屍體完整,皮肉俱存。

東陵盜案發生後的1928年8月,清遜帝溥儀派載澤、耆齡等人到東陵進行善後處理。他們在清理裕陵地宮時,發現了一具完整的女屍。

耆齡在《東陵日記》中寫道:午後得報,於兩棺之間尋得女體一,身著明黃龍袍,又於側近拾得繡鳳黃靴二。面目可辨,年約六十餘,齒存一二,耳環尚在,不知是後是妃。

據宗室遺臣判斷,此具女屍是嘉慶帝的生母孝儀皇后,卒年49歲。裕陵地宮中的六位墓主人,其他五人都成了堆白骨而唯獨她的遺體完整,沒有腐爛,面目如生,至今無法解釋。


“十全老人”乾隆的裕陵地宮未解之謎


3、棺槨四角都用巨大的龍山石卡著,不能升也不能前後左右移動,但在地宮被盜前,乾隆帝的棺槨竟到了棺床之下,頂住了石門

1928年孫殿英匪軍在盜裕陵地宮時,曾順利地打開了前三道石門,但第四道石門卻無論如何也不能打開,便氣急敗壞地用炸藥炸開了石門。匪徒們進了地宮金券後發現原來有一具巨大的棺木頂住了第四道石門。

後來,從這具棺木中找到了乾隆帝的頭顱骨,才知道頂門的是乾隆帝的棺槨。溥儀派到東陵善後的大臣重驗裕陵遺骨時,將乾隆帝的內棺重新安放在正面棺床的正中之位,並將一帝一後三妃的遺骨殮入棺內。可是到了1975年,清東陵文物保管所開啟地宮時,又是乾隆帝的內棺頂住了石門。

裕陵地宮每具棺槨的四角,各有一塊重達數百斤的龍山石將棺槨牢牢地固定在棺床上。龍山石底部伸出的四稜形榫,根部細下端粗。榫插入石制棺床上的長方形眼中,向旁邊相通的方眼推,由於這個方眼口小下大,石榫插入後再也休想拔出來。龍山石上鑿有縱向和橫向的溝槽,槨的豎向邊稜被卡在縱向槽內,槨底部伸出的橫向邊稜被龍山石的橫向槽卡壓,使棺槨不能移動。然而,孫殿英匪兵在進人裕陵地宮時,竟發現乾隆帝的棺槨不在棺床上而是頂住了第四道石門。既然棺槨的四角都被龍山石牢固地固定在了棺床上了,怎麼脫開棺床頂住了石門?令人百思不解。


“十全老人”乾隆的裕陵地宮未解之謎


4、乾隆帝生前,裕陵地宮40多年無水,可是到1928年陵被盜時,地宮裡有一人深的水。這些問題至今未得詮釋。

裕陵建成於乾隆十七年(1752年),建成的當年地宮裡就出現了滲水。乾隆帝曾命大臣三和等加緊維修整治,費了很大勁才解決了問題。當年十月就葬入了孝賢皇后、慧賢皇貴妃、哲憫皇貴妃;乾隆二十二年和四十年,又分別葬入了淑嘉皇貴妃和令懿皇貴妃(後追贈為孝儀皇后)。嘉慶四年(1799年)九月十五日,乾隆帝正式入葬。在這前後四十七年的時間裡,地宮裡始終沒有再出現滲水情況,說明乾隆十七年那次整治是十分成功的。可是,在1928年重殮裕陵遺骨時,地宮裡竟有兩米多深的積水。自1978年裕陵地宮開放至今,每到盛夏陰雨連綿的季節,必須天天抽水,否則滲水就會湧冒上升。裕陵地宮為什麼又再次出現滲水?滲水是從什麼時候再度出現的?現在誰也說不清。


“十全老人”乾隆的裕陵地宮未解之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