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数万大军被屠杀殆尽,晋国为何不出兵相救?

公元前483年,郑国有个叫做许瑕的大臣深得君主郑武子的宠信,

朝中大臣无论尊卑都要忌惮许瑕三分,

时间一长,许瑕不免膨胀起来,竟要求郑武子封一块地给他,

郑武子自然不会拒绝,只是思来想去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土地,

这许瑕分地心切,不肯作罢,于是突发奇想向郑武子建议到:“既然国内没有合适的土地,请主子允许我去别国抢一块地吧”!

此言一出,朝野上下哗然,众臣都暗自讥讽许瑕真是凭实力作死,却又不敢直言,

如果许瑕一人脑袋短路也就算了,可偏偏郑武子在这个问题上表现的也不十分清醒,

他一厢情愿的认为郑国是实力雄厚的强国,许而瑕则是亘古未有的将才,取别国土地乃是探囊取物般容易,便爽快的答应了许瑕的要求。

许瑕斟酌再三,物色了宋国一块叫做雍丘(今河南杞县)的地方,于是立刻亲率大军包围了雍丘,


郑国数万大军被屠杀殆尽,晋国为何不出兵相救?

宋郑地形图

客观的说,此时的宋国和郑国都是小国,但宋国实力略强于郑国,所以宋景公并未过于慌张,即刻派右师皇瑗带兵出征驰援,

皇瑗骁勇善战,经验丰富,不出几日便将郑国军队反包围在雍丘,郑国军队颓势立显,

但许瑕仍贪恋宋国土地,竟置三军将士性命于不顾,拒不退兵,

而后皇瑗每日修一堡垒、挖一条战壕逐渐将郑军围了个水泄不通,直到军中出现了士兵绝望的哀嚎声,许瑕才意识到郑军大势已去,但却无处可逃了。


郑国数万大军被屠杀殆尽,晋国为何不出兵相救?

宋郑交战


郑武子得知前方战势,不免心急如焚,战场上不仅有自己的宠臣,还有郑国的主力军队,如果在此战中被全部歼灭,后果不堪设想。

情急之下郑武子派专使前往晋国求援,碍于情面,晋国赵鞅本想出兵解救郑国,

但又觉得此战错在郑国,是郑国出师无名在先,才有此下场,正当赵鞅在救与不救之间徘徊时,有大臣提议通过占卜请神裁定。赵鞅允。

于是赵鞅找来史赵、史墨、史龟三大占卜大师,共同为此事卜上一卦,三位大师先采用龟卜法,得“遇水适火”之兆。

根据卦辞三位大师一致认为:今火遇水,谓之沉阳,不吉,且错在郑国,扶邪压正,是为不吉,郑国不能救。

这时一直旁观的阳虎表示出了不同看法,阳虎曾是季孙氏家臣,因参与了南蒯策划的反三桓计划而被季孙氏追杀,所以投奔赵鞅以求自保。

阳虎认为如果郑国兵败,此消彼长,宋国实力必然大增,未来定是一患,所以郑国该救。

加之自己也颇为精通卜筮之术,便请来筹策,按周易的常规占卜法演算起来。

一番仔细推演后,求得泰卦至,


郑国数万大军被屠杀殆尽,晋国为何不出兵相救?

泰卦

其中第五爻(六五)为太阴,是可变爻,变爻后泰卦为需卦,是为遇泰之需。


郑国数万大军被屠杀殆尽,晋国为何不出兵相救?

需卦

阳虎立即根据卦辞,变爻辞对此卦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立即大叫到:“不妙,宋国当前正是兴盛的时候,我们且不可与之为敌,这郑国是救不得了。”

经过两种不同方法的预测,晋国上下统一了思想,决定不派兵支援郑国,徒留许瑕带着残兵败将苦苦支撑。

二月甲戌日,宋军突破郑军的最后防线,许瑕终于为了一己私利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于战场之上被皇瑗斩杀,

只可怜无辜做了许瑕陪葬的郑国将士,皇環下令:除特殊有用的人才,其他一律处死,数万郑国大军最后仅剩张与、郑罗二人而已。


郑国数万大军被屠杀殆尽,晋国为何不出兵相救?

交战战场

许瑕贪得无厌,专权谋私,郑武子亲近佞臣,孤傲自大直接导致了郑国的悲惨结局,

而晋国见死不救是否真的仅仅因为这一卦,值得我们客观的推敲一番。

阳虎所筮之卦为遇泰之需,

先看泰卦卦辞:小往大来,吉亨。


郑国数万大军被屠杀殆尽,晋国为何不出兵相救?

泰卦卦辞

要想理解这个小往大来,我们要先从泰卦的六个爻说起,泰卦由三阳爻三阴爻组成,我们知道,六爻好比大树,力量源于大地,始于树根,所以下面的爻才最有力量,

可以理解为下面三个阳爻力量强大,逐渐向上发展排斥上面的三个阴爻,预示三个阴爻即将没落,阴爻处于要离开的状态,阳爻马上取而代之,阳刚的力量与日俱增,寓意吉祥亨通。

需卦卦辞: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郑国数万大军被屠杀殆尽,晋国为何不出兵相救?

卦需卦辞

需卦表面看起来也是吉卦,但是有条件的吉,

孚的意思是诚信,意指做事有诚信才会亨通顺利,所求的事情才会往吉祥的方向发展,反之所求之事必然不会有好的结果。

利涉大川不难理解,指利于渡过大川大河,这里强调一点,《周易》中常用大江大河比喻眼前的困难,所以此处也可以理解为有利于克服困难,但前提是要有诚信,要行君子之道。

《周易》中很多吉卦都是有前提条件的,都是明确强调人要具备君子的德行做事才会顺利,是十分提倡正能量的,所谓“易为君子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再看泰卦变爻六五爻的爻辞:帝乙归妹,以祉元吉。帝乙是商朝的一个君主,归妹意思是嫁女,大致意思就是帝乙嫁女,福祉将至,必定大吉大利。

我们总结一下,从这三方面看,似乎没有任何迹象直接的指出不吉,不宜出兵救郑,那么起卦的阳虎是根据什么判断的呢?

首先阳虎从变爻辞开始解释,他认为宋国君主的祖先是帝乙的庶长子,帝乙嫁女是宋国“自家”的喜事,暗示宋国此时鸿运当头,必然大吉大利,切不可与之为敌。

其次阳虎认为,需卦虽然是吉卦,却只是对君子来说,而反观这场战争的起因,皆因许瑕的一己私欲,郑王的宠信佞臣,

而且郑国自不量力,师出无名,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分析,郑国的行为都不是君子作为,有悖君子之道,郑国此番必然凶险。

最后,虽然初卦求得泰卦,也是吉卦,但寓意阳刚正义之力逐步增强并占据主导地位,

而此次战役中,代表阳刚正义的一方并不是郑国,而是抵御外敌,国力日盛的宋国,所以此卦预示的顺利吉祥是针对宋国而言。

综上,阳虎根据卦辞及爻辞做出了相应的判断,让晋国上下的意见及时达成一致,最终还是没有出兵救郑,导致郑国数万大军被屠杀殆尽。


郑国数万大军被屠杀殆尽,晋国为何不出兵相救?

晋、宋、郑三国地形图

而现在,我们以今人的眼光看此卦,阳虎在推理此卦时确实掺杂了很多个人的主观见解,可以说个人的政治偏向十分明显,

但仔细一想完全可以理解,郑国是挑起战争的一方,而且出兵的理由极其可笑荒唐,如果晋国这个时候出兵救郑,就是在向天下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场,而且不免落下个是非不分、助纣为虐的骂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