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是什么意思?

季秇淰夜寒轩


我所理解的“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是指一个人有着气吞万里如虎的志向、胸襟、胆识,也能够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温柔如水,细嗅蔷薇的芬芳。

辛弃疾就是这样一个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人。山河破碎,强敌入侵,金戈铁马,马革裹尸,辛弃疾在战场上挥洒血汗,立志收复失地,重塑祖国大好河山。

虽有报国之雄心,却无报国之门,那首《破阵子》道不尽心头血泪: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样的英雄气概也只能“醉里挑灯看剑”,只能在梦中感受曾经的军旅生活,“男儿到死心如铁”,却有何人“揾英雄泪”?

英雄无用武之地,也只能在山水中排遣内心的落寞。辛弃疾在隐居之时,亦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淡泊清新之句。最喜欢那首洗尽铅华、回归本真的《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二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俨然一幅农家欢乐生活的情景,一家人在一起,这样的生活虽清贫却温馨而富有乐趣。

心中有鸿鹄之志,又能于细节处感受清风徐来的美好,可刚可柔,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西园公子墨


我的文化有限,也不知道原诗,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李健在电视上说的,当时我就有很深的印象,觉得很理解这句话,其实我的理解没那么复杂。

心有猛虎我觉得是指内心那些很宏伟的计划和想法,或是内心一些很厉害很尖锐的东西,但是想去实现它,或把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还是要静下心来,慢慢的去做,柔和的去表达。要是不管不顾,把心里的猛虎一下子放出来,不但不会成功,很可能伤害到别人!

简单讲,就是说再强大的人,也要慢慢的发力,温柔的尖锐!


恩典6580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是一句脍炙人口的经典语句。现如今,我们大多数人所理解的意思是,

老虎也会有细嗅蔷薇的时候,忙碌而远大的雄心也会被温柔和美丽折服,安然感受美好。

但,如果你想还原本真,了解这句话真正的意思,那你就要往下看了!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启。

无数青年被迫或自愿的加入了战争中去。而在英国,有一位曾就读剑桥大学的知识青年自愿参军。

他就是后来写下《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的经典诗句“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诗词是余光中翻译的)

也许是为了祖国的伟大事业,也许是青年个人理想的实现,也许是目睹了国家人民被毫无抵抗的屠杀,他自愿加入了军队。

在一战的战场上他表现英勇,屡建功勋

但是他没有感到欣喜,反而因为战场上残酷的场景和战友们的阵亡所感觉恐惧和空虚

就这样1917年他选择了退役,之后回到家乡写下了《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

诗中有句

My lusts usurp the present tense

林林总总的 欲望,掠取着我的现在

And strangle Reason in his seat.

把“理性”扼杀于它的宝座

说明,诗人在受自己理性支配同时却又受着欲望的摆布,欲望将理性扼杀,占据内心。

这句诗恰在说明作者饱受战争对心灵的侵害。欲望在内心滋生,理性受到了冲击。

后面又说,

Look in my heart, kind friends, and tremble,

审视我的内心吧,亲爱的朋友,你应颤栗,

Since there your elements assemble.

因为那才是你本来的面目。

说明,诗人发出呼喊,我们应该真正的认识到自己,面对自己的弱点,遵从内心的想法,在那里,有属于我们本真的源头。

作者虽然心灵不断受到侵害,但也正因为战争的不幸磨练了心智,使作者领悟到我们应该遵循自己的本性,所以他珍爱生命,反对战争,呼吁和平。

中间部分恰好是

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这正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语句。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便是即使身处战争当中,被欲望包围,理性受到侵害,但依然要遵从自己的内心,依然保持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海中飞燕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具体的意思我们一起来看看。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出自于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代表作《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的经典诗句,至今为人传颂,成为脍炙人口不朽的金典。原话是“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诗人余光中将其翻译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讲的是人性中阳刚与阴柔的两面,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穴居着一只猛虎,只是在虎穴之外仍有蔷薇丛生,老虎也会有细嗅蔷薇的时候,忙碌而远大的雄心也会被温柔和美丽所折服,停下脚步,安然欣赏大自然赐予它的美好生活。也就是说人性的两面性,有阳刚之气亦有阴柔之面,两者共存。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说的是人性是有两面体的,然而两两相对的人性本质又是调和的。人心也是有着猛虎和蔷薇的两面体,若是缺少了蔷薇就难免变得莽撞而流于庸俗,若缺少了猛虎就难免变得懦弱而失去气魄。刚柔相济,相辅相成才会完善、更美好!



当然每个人心里的猛虎和蔷薇的强弱形势也是不同的,有人的心原是虎穴,穴口的几朵蔷薇避免不了猛虎的蹂躏和践踏,有人的心原是花园,园中的猛虎不免被那一片香潮陶醉、倾倒。



所以说前者气质近于阳刚,而后者气质近于阴柔。然而踏碎了的蔷薇犹能盛开怒放,醉倒了的猛虎也有醒来之时。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这个意境,以此表述爱之细腻是最恰当不过了。无论是怎样的人,只要心间起了爱意,就会变得很温柔,小心翼翼地靠近美好,生怕惊落了花蕊上的露珠而蹑手蹑脚。


Q君莫笑W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字面意思为,心中有一头猛虎,嗅着美丽芬芳的蔷薇。这句话实际上是描述了一个画面,隐藏着深层含义。延伸意思为,凶猛威武的老虎,它有时也能表现出温暖、柔情、细腻的一面,会停下来感受美好的事物。

这句话可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俗语,而是来自西方。

英国现代作家西格里夫·萨松(1886年——1967年)在1920年左右写了一首诗歌,第一句为“In me,past,present,future meet.”,翻译成汉语就是“于我,过去、现在和未来”,西方诗歌通常喜欢把一首诗的第一句作为题目,因此,翻译成汉语,延续了这个叫法。

这首诗里有一句“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汉语为“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着蔷薇”。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因为源于内心的信仰,西方人大多有忏悔的做法。每当认为自己做错事后,会以虔诚的心面对上帝倾诉和认错,请求饶恕。

西格里夫·萨松写这首诗时,是他刚自愿退出一战战场后不久。因为他在战场上见识了战争带来的太多的残酷无情,一个个战友瞬间就跟其他人生死两重天,战场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把一个个生命无情地吞噬掉。因此,他对战争产生了无以言状的恐惧和反感,决定离开这里,然后写了那首诗。

上世纪70年代,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在翻译这首诗时,结合这首诗上下句的意思,翻译成了“心有猛虎,细嗅蔷薇”,非常符合我国传统诗歌的意境。

这首诗自问世后,被一个个读者不断加入新的理解,最终上升到了揭示人性,甚至万物属性的两面性和复杂性的高度。

关于人性的复杂,历来是人们喜欢探讨的话题。东西方都有阐述人性复杂的故事,比如,古罗马神话故事中的“母狼乳婴”,狼在人们眼里,一直凶残的动物,但在某个时刻,它可以表现出仁慈高贵的一面,救活两个孩子,等于间接挽救了罗马。

我国成语故事中的“口蜜腹剑”,“指鹿为马”,“请君入瓮”,都是对人性复杂的另一种解读,当一个人没有受到外界威胁和伤害时,哪怕他是穷凶极恶的人,他也能表现出崇高的一面。但如果处在险恶环境,他能表现出排山倒海的破坏力。

猛虎和蔷薇两个意象,就如同人性中的两面性,一面象征着凶残、刚烈,一面寓意着慈善、柔和,只有它们和谐共生,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才能体现出温情美好的一面。

猛虎和蔷薇又如同人性中的爱与恨,情与仇,或者是水与火,热烈真挚的爱可以感化和融化仇恨,可以消解一个人内心的阴暗,让他阳光起来。反过来,暴戾的仇恨可以抹杀浓情蜜意,破坏应有的气氛。水可以浇灭火,但过于旺盛的火,水却对它无能为力。


鸿鹄迎罡


反战诗人的不朽名言

众所周知,中国读者所熟悉的这句“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是台湾作家、诗人余光中的神来之笔。中文之妙趣,译笔之精准,在这一句中,体现得可谓极致,哪怕,余光中谦虚地说是“勉强把它译成中文”。但它在中文世界广泛流传的程度,不亚于但丁那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那么这句诗的原文是什么?它出自英国近代著名诗人西格里夫·萨松的一首短诗《In me, past, present, future meet 》,英文原文是“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

回溯一下,萨松是怀着怎样的心境写下这首诗的呢?

出生优渥的他,来自伦敦上流社会,就读于首屈一指的剑桥大学,如果没有战争,前程昭然。但战争很快爆发了,并演变成涤荡世界的一战。

怀着一腔年轻的孤勇骄傲,自愿参军的他,在一战的战场上屡建功勋。但是,近在眼前的死亡、迫害、毁灭、坍塌,让他对战争的目的产生深切的怀疑。所谓的战争,可能并不包含着他所追寻的热爱和正义。1917年,他选择了退出军队,永远离开战场。

这些经历改变了他也塑造了他,令他在日后成为一名反战诗人。《In me, past, present, future meet 》正是其最负盛名的代表作。

如果看看“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之后的两句,就该明白,它代表着萨松内心感受到的矛盾纠葛,以及苦苦寻求的灵魂安放——

Look in my heart, kind friends, and tremble.Since there your elements assemble.(审视我的内心吧,亲爱的朋友,你应颤栗因为那才是你本来的面目。)

余光中拓宽式的解读

文学的意义,在于其洞察幽微,也在于其境界宽阔。

隔着遥远的半个地球,隔着漫长的半个多世纪,1952年,余光中在其名篇《猛虎与蔷薇》中,对这句诗进行了独到的、拓宽式的、东方语境下的全新解读。

他认为,这首诗形象地体现了哲学家想要表达却一直没有解释清楚的话,人性里所蕴含的两种相对的品质,更重要的是,在这种两种相对品质间达成的调和。

猛虎,代表着阳刚的力量,如苏轼吟大江东去,如金刚怒目,如骏马秋风冀北;

蔷薇,代表着阴柔的韧劲,如柳永唱晓风残月,如菩萨低眉,如杏花春雨江南。

这两种气质,粗看截然相反,实则相辅相成。以一个人来论,只有具备这两种特性,才能刚而不折,柔而不散,活出所谓的精神。

如余光中所言,“在人性的国度里,一只真正的猛虎应该能充分地欣赏蔷薇,而一朵真正的蔷薇也应该能充分地尊敬猛虎。”

完整的人生应该兼有这两种至高的境界,那么,他能动也能静,能屈也能伸,能坦然迎接命运的风雨,也能安静享受生命的风景。


饮水君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 ——西格里夫.萨松【英】(萨松是英国近代著名的反战诗人及小说家,他大量的文学作品都在表明他的反战立场,作品主要描绘战争中的恐惧和空虚。)

“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将它翻译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意思是说,外表凶猛的老虎也会有细细品味蔷薇的时候,忙碌而远大的雄心也会被温柔和美丽折服,安然感受世间的美好。


猛一看,“猛虎”与“蔷薇”是完全不搭边的两种事物,这是要表达什么意思呢?我的第一反应想到了苏轼。千古文人,他少年得志,名满京城,被誉为宰相之材!但是却仕途不顺,从京城到地方,不断被贬,黄州、惠州、儋州,他的仕途像过山车般起伏跌宕。

这持续的贬谪中,苏轼练就了广阔的胸襟,虽偶有失落,但却从未被打倒,他的内心好像住着一只猛兽,傲立于天地之间,坚韧而刚强。所以他是豪放派的鼻祖。但是它也有柔情的一面。在他的《江城子》中有这样一段缠绵凄切的描写:“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首词是苏轼为了纪念他的亡妻而作。

高唱“大江东去”的苏轼,并非只有豪情壮志,也有对生活的细腻感悟,对妻子的无限深情。

宋朝(尤其南北宋更迭时期)的时政造就了很多这样的文学大家,婉约如李清照也有“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的一面;豪放的辛弃疾也有“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婉约的一面。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这句诗虽简短,却写出了人性里阳刚与阴柔的两面。

人进中年,我常常在想:理想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不能因为梦想与远方,而忽视了眼下的幸福,也不能沉溺于享受而拒绝让自己经受磨砺。一个人要有猛虎的刚强和雄心,也要有发现蔷薇之美并且能给予呵护的柔情。


凡夫任平生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这句话来自于余光中先生对英国现代作家西格里夫·萨松写的一首诗歌其中一句的翻译,原句是“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

这句话字面意思其实很好理解,就是 凶猛,残暴的老虎却在细细品嗅一朵娇美的蔷薇,深层次含义其实也易理解,联想老虎和蔷薇的形象,一刚一柔,形成鲜明的对比,暴戾刚硬的外表下,却有一丝满含爱意的柔情,而我觉得它还有另一种理解,那就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在这个物欲横流,趋名逐利的现实社会中,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被迫扮演像老虎一样的角色,它可能需要我们圆滑世故,需要我们冷酷坚硬,甚至需要我们勾心斗角,但无论外界环境怎样熏染,我们在不得不学会适应改变的同时,亦需要一份坚守,那就是在内心深处永存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活出一份本真的自我,这样我们才不会随波逐流,迷失方向。我们不提倡像屈原一样“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屈原像一颗山石,过于棱角分明,他只能屹立于深山之中,无法靠近,毕竟我们是有七情六欲的人,面包必不可少,而我们必须去追求,但是在我们追求功名利禄的同时,应明白它们为我所用,而不是我臣服于它们,我们不需要像山石只可远观,但亦不能如卵石,一味迎合世俗,打磨自己,毫无个性,迷失自我。如果可以,做人应如同东邪黄药师,无论如何搏杀于血雨腥风的江湖武林,离经叛道,狂放不羁,却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宁静——桃花岛,在这里他尽可以任性痴情,浪漫执着,率性自然的洞箫一曲《碧海潮生》。





黄了橘子的小太阳


第一次见到这句话,是在我同学的个性签名里,当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随口问了一下,她说是余光中翻译的一首诗,知道的没人家多,也没好意思再细问。这句话用词很美,再加上我同学给我的温柔娴静小鸟依人的印象,我猜测是不是外表看起来很文静,其实心里藏着很大的能量之类的,所以我就决定偷偷查一下资料,才明白这句话的出处和所表示的意思。

一、原诗及译文

原句“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出自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的代表作《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In me,past,present,future meet,

于我,过去、现在和未来

To hold long chiding conference.

商讨聚会,各执一词,纷扰不息。

My lusts usurp the present tense

林林总总的欲望,掠取着我的现在

And strangle Reason in his seat.

把“理性”扼杀于它的宝座

My loves leap through the future's fence

我的爱越过未来的藩篱

To dance with dream-enfranchised feet.

梦想解放出它们的双脚,舞蹈不停。

In me the cave-man clasps the seer,

于我,穴居人攫取了先知,

And garlanded Apollo goes

佩戴花环的阿波罗神

Chanting to Abraham's deaf ear.

向亚伯拉罕的聋耳唱叹歌吟。

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Look in my heart, kind friends, and tremble,

审视我的内心吧,亲爱的朋友,你应颤栗,

Since there your elements assemble.

因为那才是你本来的面目。

二、创作背景

1.关于诗人

西格里夫·萨松是英国近代著名的反战诗人及小说家,他出生于伦敦的上流社会家庭,曾就读于剑桥大学,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自愿参军,并在一战的战场上表现英勇,屡建功勋。但是,战场上的残酷景象和战友的阵亡让他深深体会到战争的祸害

,因此他于1917年退出了军队。回到家乡之后,萨松以大量的诗歌文学作品表明他的反战立场,其中最有名的作品都是描绘战争中的恐惧和空虚。

2.创作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同盟国和协约国组团开战,同盟国失败。作为同样是战胜国的英国,战争结局让人大跌眼镜,从战前的债权大国变成了战后负债累累的郁闷国家,美国发了战争财一跃取代了英国的霸主地位。

清代诗人赵翼曾云“

国家不幸诗有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英国人西格里夫·萨松在开战时积极踊跃地参军,屡建战功,但经过战争的洗礼,他看清了战争的真相:弱肉强食,战场上的厮杀不问善恶,总血流成河。

萨松从此厌恶战争,退役后,回到家乡宣传反战思想,1917年,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句“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

我国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把它翻译成“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三、“心有猛虎,细嗅蔷薇”释义

从前文我们了解了诗人的思想转变,此诗创作背景,以及整首诗的意思,我们不难发现:过去,诗人积极参战,一心保卫国家;现在,看到战争的残酷,开始厌恶战争;未来,希望人们的生活能平和美好。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即心怀家国天下,但也向往美好闲适的生活。


不定时读书


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西格里夫·萨松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余光中译

此句诗的画面感,一遍又一遍地惊艳了我。猛虎与蔷薇,看似浑然不搭,有着极大反差的两种事物,在这幅画面中却也唯美和谐,震撼人心。暴力中蕴含柔美,暴力掩盖不了细腻,对立矛盾,和谐合一。


老虎也会有细嗅蔷薇的时候,忙碌而远大的雄心也会被温柔和美丽折服。

我其实并不清楚如何去表达这句诗的意思,我只能试着找出一个浅显的词语,浅薄地表达表面意思。那便是铁血柔情,铮铮铁汉心中也有柔情的一面。像那力能扛鼎,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却也用情专一,把他唯一的柔情尽给了虞姬。铁汉柔情,将军红颜,留给世人一段绝唱千年的《霸王别姬》。


拜读金庸先生撰写的武侠小说,有的是侠义英雄。他们豪气干云,义薄云天,却也思悯待人。当然,他们也逃不过爱情,有红颜知己相伴左右,虽然也有遗憾。试想,侠骨柔情,侠骨柔情,如果缺少了那一抹抹柔情,难免刚如冷石,莽撞冷酷。



道家讲太极,太极有阴阳;佛有慈悲相,亦有怒目金刚。世上任何东西都存在两面性,我们内心也会有天生的对立。爱与恨,喜与悲,恶与善,强大与软弱,坚硬与温软。我们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学会调和人性中的阳刚与阴柔的两面,从而促使自己达到虎嗅蔷薇的和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