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抗疫真相解讀 大使剖析全政府架構


新加坡抗疫真相解讀 大使剖析全政府架構

【財新網】(記者 陸文)新加坡是中國境外最先暴發新冠疫情的國家之一,曾一度發生島內鬨搶物資的情況,也一度出現政府建議普通人不用戴口罩的爭議,更一度出現五個本土感染集群。然而,自1月24日首次上報確診病例後截至3月17日,新加坡累計確診243例,其抗疫措施獲得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內國際公共衛生界的普遍認可。

  新加坡的抗疫模式是否真的是“外緊內松”“佛系抗疫”?政府在不同階段都採取了哪些公共衛生干預措施?背後又有哪些公共衛生資源在為這些緊急措施做後盾?履新不久的新加坡駐華大使呂德耀在最近一次書面採訪中對財新記者表示,新加坡此次抗疫及時有效的關鍵在於調動“全政府”資源,取得民眾的信任和支持,採取法律手段確保措施有效實施,同時堅決打擊假新聞和謠言。

  呂德耀介紹,自2003年SARS以來,新加坡一直在為這種傳染病的暴發做準備,建立了疫情暴發的全政府(WOG,Whole of Government Response)應對架構,其中“疾病暴發應對系統(DORSCON)”將公共衛生預警根據疫情嚴重程度和傳播速度分為“綠色”“黃色”“橙色”“紅色”四級,該系統會校準政府整體應對措施,使政府能夠對不斷髮展的疫情作出迅速反應和及時調整。

  呂德耀透露,早在1月23日出現首個確診病例之前,新加坡政府已成立一個由多部委組成的工作組來協調政府的抗疫工作,其中包括移民與關卡局在陸、海、空檢查站協助體溫健康篩查;警察協助追蹤任何確診病例的接觸者;國家發展部提供政府隔離設施。

  今年1月底,隨著新冠病毒疫情開始向全球蔓延,與中國交往甚密的東南亞國家首當其衝,新加坡在1月24日首次上報由境外輸入的確診病例。此時的新加坡已建立好多條防線,對外降低輸入型病例,對內降低社區傳播的風險。

  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範圍內暴發後,新加坡採取了嚴格的邊境管控措施。首先,新加坡根據疫情的發展,前後對來自中國、伊朗、意大利北部和韓國地區的旅客採取了入境限制,從這些國家返回的新加坡公民和長期準證持有人必須依法居家隔離14天,且建議民眾取消前往疫情嚴重的國家和地區的非必要旅行;其次,新加坡各邊境實行嚴格篩查,符合臨床疑似病例定義的旅客直接送院,有輕微症狀的旅客則必須在檢查站接受病毒檢測。

  呂德耀表示,由於新加坡是一個國際交通樞紐,去年有超過6800萬旅客出入新加坡機場,因此在出入境管理方面尤其警惕。他強調:“入境限制與國籍無關,而是為了限制所有近期去過疫區的旅客。這對於減少新加坡輸入性病例是有必要的,同時間我們也為新加坡和其他疫區爭取了實施防疫措施的時間。”

  隨著新冠病毒在全球快速傳播,疫情的“震中”逐漸從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地區轉移到歐洲和美國。2月27日至3月1日之間,馬來西亞的吉隆坡附近一個清真寺舉辦的一場1.6萬人參與的穆斯林集會發生集體感染,有95名新加坡公民參加該集會,目前有兩人確診感染新冠病毒。

  呂德耀稱:“我們將面臨新一輪的感染,隨著疫情的加劇,也不可能將病毒阻攔在邊境。我們不可能把新加坡孤立起來,拒絕與外界的往來。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地評估疫情風險,不斷地調整我們的措施。”

  一旦病毒入境,是否有足夠檢測能力擴大篩查範圍以遏制社區傳播,是否有足夠負壓床位承載重症病患,是否有準備充足的醫療設備及醫護人員在收治患者的同時避免醫患感染都是考驗各國抗疫能力的試金石。

  由於新冠病毒的最長潛伏期長達兩週,輕症患者甚至無症狀患者也具有感染性,因此很多國家出現確診病例後不久便出現社區傳播。

  對此,呂德耀介紹新加坡對確診病例採取“圍欄(ring fencing)”措施隔離治療,防止病毒進一步傳播。同時第一時間追蹤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並對其隔離和密切監測。 更為重要的是,新加坡拓展了世界衛生組織對疑似病例的定義,對社區內所有肺炎患者以及流感類疾病患者進行檢測,以儘早發現每一個潛在病例。

  實施上述大範圍篩查檢測需要充足的社區醫療資源為後盾。呂德耀稱,衛生部一方面幫助小型綜合診所擴大分診和候診區,同時從2月18日起激活800多家公共衛生防範診所(Public Health Preparedness Clinics),提供獲津貼的治療、調查和藥物,收治有發燒、咳嗽、喉嚨痛和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並將疑似患肺炎的病人轉送醫院進行檢查護理,加強了疾病監測。

  此外,新加坡的國家公共衛生實驗室與國際及學術合作伙伴合作開發了一種更好的診斷測試來識別病毒,該測試已部署到所有公立醫院實驗室,大大提高了新加坡的診斷能力。

  在醫療資源方面,新加坡的公立醫院從床位到醫護人員都有充足準備。

  呂德耀介紹,新加坡公立急症醫院常備負壓隔離設備,並可隨時擴大相關能力。在過去幾周內,公立醫院增加了隔離病床的數量,自2月6日以來,五家公立醫院擴建出臨時篩查區,以應對可能增加的疑似病例數。

  除了設備以外,公立急診醫院的所有一線醫護人員都接受了處理冠狀病毒疾病病例的培訓,並配備了防護裝備,能有效隔離和治療患者,醫院也加強了包括清潔消毒、控制出入人流等防疫控制措施。醫院還制定了業務持續性計劃調整人力資源分配,確保在流行病期間繼續維持其核心業務的運營。

  而2020年是新中建交30週年,呂德耀表示, 新中合作的優先事項是在流行病預防和控制方面展開合作,長遠合作還可以著眼於醫療保健領域。他稱,目前兩國衛生官員正密切溝通,交流抗擊冠狀病毒疾病的技術經驗,今後也將繼續共同幫助兩國人民克服和應對該病毒對健康的影響。

  呂德耀在2019年10月31日就任新加坡駐華大使,此前任職新加坡駐日本大使。呂德耀曾於2009年至2012年擔任新加坡新聞、通訊及藝術部長和外交部第二部長,2011年至2015年擔任交通部長,並於2015年兼任國防部第二部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