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發動機機油?

在機油的外包裝上,經常會看到SAE和API標識。其中SAE是美國汽車工程學會的英文縮寫,API是美國石油學會的英文縮寫。

API分類方法是由美國石油學會、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和美國材料試驗學會共同研究而得出的分類方法。此分類方法可以正確反映除黏度特性以外所有性能的綜合要求,因此又稱質量分類或性能分類。

1. 根據黏度級別選擇

5W-30、5W-40的標號表明機油的黏度值。

如何選擇發動機機油?

5W-40就是它的SAE標準黏度值,這個黏度值首先表示該機油是多級機油,W 代表冬季(winter),W 前面的數字5代表低溫情況下的黏度,數字越小,代表低溫時流動性越強,耐寒的能力也越強;W 後面的數字代表機油在100℃時的運動黏度,數字越大說明黏度越大。


如何選擇發動機機油?

0W-40冬季用油

四衝程機油的黏度等級分類適用API分類和SAE分類。

① API等級代表發動機和油質量的等級,它採用簡單的代碼來描述發動機機油的工作能力。API發動機機油分為兩類,一類是以“S”開頭系列,代表汽油發動機機油,規格有APISA、APISB、APISC、APISD、APISE、APISF、APISG、APISH、APISJ、APISL、APISM、APISN;另一類是以“C”開頭系列,代表柴油發動機機油,規格有APICA,APICB,APICC,APICD,APICE,APICF,APICF-2,APICF-4,APICG-4,APICH-4,APICI-4。當“S”和“C”兩個字母同時存在,則表示此機油為汽柴通用型。

在S或C後面的字母表示的意義是,從“SA”一直到“SM”,每遞增一個字母,機油的性能都會優於前一種,機油中會有更多用來保護髮動機的添加劑。字母越靠後,質量等級越高,國際品牌中機油級別多是SF 級別以上的。例如,殼牌非凡喜力機油(ShellHelixPlus)是APISM 級,而殼牌紅色喜力機油(ShellHelixRedMotorOil)則是APISG級,這說明非凡喜力機油的質量等級要高於紅色喜力機油。

② SAE機油黏度分類的冬季用油牌號分別為0W、5W、10W、15W、25W。

SAE機油黏度分類的夏季用油牌號分別為20、30、40、50,數字越大,其黏度越大,適用的最高溫度越高。

如何選擇發動機機油?


20W-50夏季用油

SAE機油黏度分類的冬夏通用油牌號分別為5W-20、5W-30、5W-40、5W-50、10W-20、10W-30、10W-40、10W-50、15W-20、15W-30、15W-40、15W-50、20W-20、20W-30、20W-40、20W-50,代表冬季部分的數字越小(適用的最低溫度越低),代表夏季部分的數字越大(適用的最高溫度越高),適用的溫度範圍越大。

如何選擇發動機機油?

冬夏通用油

5W 耐外部低溫-30℃,10W 耐外部低溫-25℃,15W 耐外部低溫-20℃,20W 耐外部低溫-15℃;30耐外部高溫30℃;40耐外部高溫40℃;50耐外部高溫50℃。因而,5W-40機油適用外部溫度範圍為-30~40℃;而10W-30機油適用外部溫度範圍為-25~30℃。如果溫度低於-18℃,建議用5W-30機油;但5W-30機油有高溫限制,適用在30℃以下。10W-30機油和10W-40機油都能適用18℃以上的溫度,但在5~10℃時,確實已能感覺10W-40機油比10W-30機油要明顯“稠”些。10W-40機油比較適合夏季使用,在溫帶氣候為主的城市中一般在夏季換10W-40機油,而在冬季換10W-30機油。

2. 根據機油質量選擇

根據機油的性能及使用場合的不同,機油分為S系列(汽油機油系列)和C 系列(柴油機油系列)。S系列包括SE、SF、SG、SH、SJ、SL、SM、SN 等級別的機油;C系列包括CD、CE、CF、CF-4、CG-4、CH-4、CI-4 等級別的機油。

3. 根據機油的特性選擇

在機油的特性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其黏度。其中又分為單式黏度和複式黏度,如SAE30即為單式黏度,SAE5W-30即為複式黏度。目前市場上的機油分為礦物油和合成油,最高檔的油屬於合成油。通常高檔車都選擇合成油。合成油比通常的礦物油具有較高的黏度指數,隨溫度轉變而產生的黏度變化很小,因此在高溫及嚴寒情況下,仍能維持適當的黏度,而提供合適的保護。另外,合成油因氧化而產生酸質、雜質少,在各種惡劣操作條件下,均能對發動機提供適當的潤滑和有效保護,因此具有更長的使用壽命。

4. 根據使用環境的溫度選擇

任何一家汽車廠幾乎都會在車主手冊中建議最合適的機油黏度。但是最基本的,還是要求車主依使用環境的溫度來決定採用何種機油。某地區氣溫最低不低於-25℃,最高不曾高過40℃,在這個範圍內,5W-40、10W-40機油較適合。以用車環境的溫度來決定機油黏度,再以預算來考慮用礦物油或合成油。

5. 上班族用車的機油選擇

如果汽車只是一種代步工具,而且只有上下班時才會用到,10W-40的通常礦物油就夠用了。如果想節省汽油費用,全合成的5W-40機油可滿足要求,因為它的流動快,還可以減少啟動時發動機的磨損。

6. 根據發動機轉速選擇機油

發動機轉速越高,相對的溫度也會越高,因此就應該用黏度大一些的機油,如5W-50、10W-50、15W-50。但是前面提過黏度越高,相對的阻力就越大,發動機性能多少會削弱一點兒,因此合成油就可彌補這個缺點。因為合成油可以用較低的黏度,來滿足相對於礦物油必須用高黏度才能夠符合的工作條件。但此時需要考慮車輛本身的發動機容積輸出,如排量在2L以下的四缸車,發動機轉速達到最高轉速,或許稍濃一點兒的機油(如10W-40機油相對於5W-40機油),會比較合適。因為氣缸和活塞環之間的空隙是由機油來密封的,黏度高的密封效果當然比較好。排量在3L以上的、缸數在六缸以上的車,發動機轉速一般不會上到“紅線”(當然也有例外),因此就不必講究。另一種決定黏度的方式是,汽車行駛一段時間以後注意聽發動機氣門聲,如果“嗒嗒”聲很明顯,則應將黏度增加。

7. 根據壓縮比選擇機油

高壓縮比的發動機要選擇黏度高的合成油,這是唯一的選擇,如5W-40、10W-50或15W-50。如果經常使發動機處於高轉速,則應當選擇10W-60合成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