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準智能完成產業資本等近億元B輪融資,漢能創投持續加碼

近期,醫療影像AI企業北京醫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近億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三美投資管理的萬孚生物產業基金領投,小苗朗程、老股東漢能創投、青松基金跟投。

醫準智能成立於2017年11月,是一家專注於人工智能輔助醫療影像診斷的公司,創始團隊是國內該領域最早的探路者。在醫療AI的“人機大戰時代”,這支隊伍參加了國際肺結節檢測大賽LUNA16並斬獲冠軍,成為亞太區首個奪冠隊伍。醫準智能深耕臨床一線,同時聯合IBM Watson打造醫學影像人工智能科研平臺(達爾文智能科研平臺),產品累計全國落地400多家醫院。

據醫準智能透露,本輪資金將重點投向產品研發,擴大公司現有AI產品線,實現AI檢測系統從單器官到單部位病種的覆蓋。醫準智能將基於CT、MR、乳腺鉬靶機、普通X光機、超聲等多種影像設備打造特定病種的人工智能產品。此外,醫準智能還將為核心戰略合作伙伴提供定製化的影像AI檢測系統,為合作伙伴提供符合場景精準需求的差異化產品開發及升級。

AI醫療影像市場正在發生變化,這個細分市場經過四年的發展,現在已經進入了深水區。由於集中商業化的爆發沒有來到,資本對這個賽道越來越謹慎。對AI或者醫療有偏好的早期投資人都已經被第一批創業公司吸納完畢,比較謹慎的中後期投資人則在商業化成熟前持幣觀望。而產品研發的步伐卻遲遲沒有跟上,醫療產品生存的規律開始顯現。早期做一個模型很容易,但是要做一個醫生能夠有使用價值的產品卻很不容易。以肺結節為例,2017年,做肺結節的團隊有上百個,但是如今,能達到醫院付費採購的產品只有四五個。其他的團隊就面臨很大的壓力。

另一方面,市場對AI醫療影像的需求卻在大幅增加。我國醫療影像數據以每年 30%的速度增長,而影像醫生的年增速僅為4%。同時,地域上影像資源分佈不均,能力上的參差不齊,醫療機構迫切尋求加強優質影像科能力。而AI影像輔助診斷產品主要通過計算機視覺等技術對醫療影像進行快速讀片和智能診斷,解決醫療機構的根本痛點。

醫學影像與AI的結合在疫情中的作用非常明顯。武漢處於一線的三甲醫院;臨時搭建的方艙醫院;各地發熱門診都承擔了海量的影像分析任務,突發的需求放大了影像科醫生不足的現狀。憑藉著肺部AI的技術積累,醫準智能僅用兩週的時間上線了相應的“AI+CT”新冠肺炎診斷產品,通過安裝服務器和在線升級的方式,幫助數十家用戶進行系統落地,極大地緩解了各地影像科的診斷壓力。

醫療AI影像行業的向上發展同樣推動著單個企業的發展。本次產業智能,可以看作是資本在促進AI落地方面的又一次嘗試,經過疫情的洗禮,醫準智能在迅速部署產品的同時,也收穫了更多醫院認可。

醫準智能創始人兼CEO呂晨翀表示:

“AI醫療影像已經進入深水區,如何趟過這個深水區呢?我覺得還是要緊緊抓住醫準智能的兩個優勢來把商業化推進得更紮實。首先是實力雄厚的研發團隊。2019年推出的三款產品,全部實現了營收。這就充分證明了研發團隊產品落地的能力。可以說研發一個,商業化一個。這個很難得;其次是由醫療影像老兵構成的商業落地團隊。這個團隊對市場非常瞭解。更懂客戶,更懂渠道,基本達到了以一當十的滲透效率。可以讓產品迅速實現商業化。這兩個優勢也是我們受到資本市場青睞的核心原因,我相信只要牢牢抓住這兩個優勢,我們就能趟過深水區,學會游泳,然後暢遊在AI醫療影像的一片藍海中。”

漢能創投基金管理合夥人王威表示:“漢能創投專注於科技領域項目的股權投資,在前期技術炒作的泡沫褪去之後,更加關注人工智能如何服務場景與落地產業。醫準智能正是AI在影像診斷自動化和醫療領域商業化的優秀典範。”

漢能創投醫準智能項目董事龍翔表示::“漢能創投在投資醫準智能前,已經看了AI醫療影像這個賽道超過一年的時間,但始終沒有找到可以扣下扳機的標的。而創始人呂總深耕醫療領域多年,以及技術團隊的AI應用和產品化能力,是讓我們能夠迅速完成投資決策的重要原因。本輪繼續追加投資也是漢能創投看好醫準智能商業化落地的迅速進展,產品和技術也繼續保持領先。希望醫準智能未來可以覆蓋更多的病種,用AI技術讓更多的醫生和患者切實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