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技術如何成就現代生活新基建

在技術發展的歷史上,革新從未一蹴而就。今日信息化、數字化的生活方式,看似飛躍弄潮,實不過在沿著以往「詭異」技術留下的車轍,依賴早已搭設好的基建在穩步向前。

文|葉部首

這不僅是科幻想象力

科幻想象力經常被賦予啟發工業設計的重任,會飛的汽車、會洗衣做飯的機器人……時至今日人們仍樂此不疲。

昨日技术如何成就现代生活新基建

· 1930s,Louis Marx Kenmore玩具洗衣機、1975年,洗車機器人、2020年,洗衣機器人

不過,憑空想象總不如真傢伙來得實在。

1922年,兩個女人走在美國大都會街上,手持一個木質方盒在消防栓前停下腳步。從盒中拉出一根導線繞在了金屬材質的消防栓上接地,撐開饒著天線的雨傘,拿起聽筒。這臺「Phone」就可以「通話」了,售價24美元。

昨日技术如何成就现代生活新基建

· 紀錄短片《夏娃的無線》

雖然這只是一臺叫做「Home-o-Fone」的礦石無線電收音機展示,更像是隨身聽,但在人類通訊追求小型化、無線化的漫長道路上可謂一塊基石。

同樣在20年代,視頻電話出現了。1927年,貝爾實驗室的工人將商務部長赫伯特·胡佛的圖像從華盛頓傳輸到了紐約。

昨日技术如何成就现代生活新基建

· AT&T的總裁沃爾特·吉福德(左)在紐約貝爾實驗室的辦公室接到胡佛的電話

不過視頻只是單向傳輸,而且一次通話約375美元的價格極其昂貴——一通視頻電話打沒一輛福特車。

昨日技术如何成就现代生活新基建

· 1927 Ford Touring 售價:380美元

到了30年代,更多現在看來如微信一樣普及的工具開始出現。

當時的印刷新聞受到收音機的衝擊,本著「打不過就隨大流」的精神,印刷業推出收音機音頻+傳真推送的機器Radio Facsimile。定點推送圖文,如同今日微信公眾號一樣。

昨日技术如何成就现代生活新基建

1930年,沒有GPS的年代,第一臺導航儀Iter Avto以紙卷路書形式問世。用機械結構與汽車連接,根據行駛距離提示轉向。

昨日技术如何成就现代生活新基建

在當時看來這些產品更像是設計者將技術「多此一舉」使用的成果。加上大蕭條,顯得格外沒用且昂貴。這些奢侈品最終也沒有開拓出一片藍海,被時代淘汰掉了。

為什麼這些東西不停問世

戰爭很快到來,人類一邊摧毀一邊生產,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美國原子彈炸了,德國火箭還沒來得及發射,戰爭結束了。

放衛星的比賽隨即開始。計算機、互聯網開始發展,世界沒聲沒響地開始為今天的生活方式做起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

昨日技术如何成就现代生活新基建

· 1953年美國E.R.A. 1103電腦廣告

昨日技术如何成就现代生活新基建

· 中國也早早開始了計算機研發。到1960年蘇聯撤回專家後,也沒停下發展腳步,第一臺中國本地設計開發的計算機107型該年問世

冷戰成為了技術革新的溫床,除了軍工,通訊行業首當其衝。

昨日技术如何成就现代生活新基建

· 在此期間美國《大眾科學》雜誌堅持向美國人介紹各種科技創新。1951年封面:如何建造家庭避難所。對冷戰有針對性的科學技術報道後來也成就了1963年一句名言:「如果我們不做,俄羅斯人就會去做。」 If we don’t, the Russians will.

按鍵式撥號、可以隨時隨地使用的袖珍移動電話成為對明日電話的終極想象。

在距離紐約時代廣場一小時車程的茉莉山丘亂石中,有一座實驗室,隸屬貝爾電話實驗室。在那裡工作的3500名科學家、工程師每年會獲得1.2億的研究經費——在當時相當於一艘半埃塞克斯級航母的造價——用於在頭腦裡構思通訊工具的未來。

昨日技术如何成就现代生活新基建

·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退休總工程師Harold S. Osborne1952年暢想:「每個人一出生就會得到一個電話號碼,並在以後的生活中一直使用。如果您打電話給某人而他們沒有接聽,您便可以知道他要不是已經死了。要不只是在睡覺。」

經過他們的努力,在50年代將跨州電話連接時間從原來平均的14分鐘縮短到了6秒。不漏接一個通話的自動應答錄音電話、和不用不用動手的免提電話也都成為現實。並且已經認真地思索設計視頻電話了。

這樣的概念帶動了電池、電子管、光纜電纜等一系列技術的進步。到了如今網絡通訊時代,我們依舊在享用當時留下的基礎建設。

現在是未來的過去

2016年12月28日,微信更新了,一款遊戲瞬間霸屏朋友圈。

昨日技术如何成就现代生活新基建

玩一個小遊戲才是正經事。

屏氣凝神地按下,再鬆開——這個跳棋棋子形狀的小人兒短短一個月吸引了近4億人爭相跳起格子,一時比王者榮耀、吃雞還要火爆。這不僅是一次轉瞬即逝的網紅遊戲,背後更是騰訊醞釀了許久的小程序功能——不用安裝、直接使用、用後即「毀」的APP開發平臺。

當時誰也沒能想到這種「小遊戲」可以玩到今天抗擊新冠疫情這樣「正經」的地步。

熊威是一名騰訊雲的架構師,武漢伢,接到「武漢戰疫」需求時,想到可以幫到自己的家鄉十分亢奮。

昨日技术如何成就现代生活新基建

2月9日,經過僅僅36小時開發,小程序上線,直連武漢衛計委,提供最新疫情相關數據:「當時遊說政府開發小程序吹的牛實現了,就很激動!」

昨日技术如何成就现代生活新基建

同樣以抗擊疫情為目標,「武漢微鄰里」小程序更是僅用12小時就改造出了收集基層社區疫情信息的新功能,隨後幾日累積了292萬用戶,完成了22989人次的30610次求助幫扶。

為了讓出行更加安全便捷,騰訊依託小程序技術聯合各方推出涵蓋個人健康信息的防疫健康碼。截止3月16號,累計亮碼已破25億次,成為服務用戶最多的健康碼。

平均兩三天就可以上線運行的小程序這次幫了大忙。

截至2月17日,政務類疫情服務小程序數量新增100多款,醫療類疫情服務小程序數量新增近800款,教育類小程序提供疫情相關服務的數量新增近300款。

2020年1月20日至2月13日期間,政務行業小程序用戶環比增長近60%;醫療類小程序用戶環比增長347%,教育行業小程序活躍用戶環比增長485%。

昨日技术如何成就现代生活新基建

經年,騰訊不僅做出了國民APP微信和各種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軟件,而且在提升全民數字化基礎素養中作用巨大。

昨日技术如何成就现代生活新基建

· 3月17日,《財富》雜誌評選100個最偉大的設計,設計哲學、當代品味、實用美感與技術對人類生活的改善同樣重要,微信與阿波羅11號、波音747、新幹線一併入選。微信作為整合了基礎移動應用的平臺,成為用戶的「一站式」商店

在危機面前,微信也承擔起許多被疫情限制了的社會功能。

創新的解決方案和趁手的工具同樣重要。而在背後支持二者的正是由數字技術經年累月建設的新型基礎設施。

2003年騰訊誕生,當年SARS疫情爆發帶動了第一波PC互聯網的加速發展。17年後的今天,新冠肺炎疫情未平,傳統的鐵、公、基遭遇隔離封鎖運行受阻。專家預言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即將爆發之時,2018年便宣佈全面擁抱產業互聯網的騰訊,已有了準備。

2016年騰訊AI Lab在深圳成立,初期也是從遊戲入手,開發了圍棋AI「絕藝」和王者榮耀AI「絕悟」。隨後迅速推進AI在醫療領域的探索和應用,從醫療影像到疾病篩查,建立了AI輔助診療系統。

到了2018年,國家級AI+醫療標杆產品「騰訊覓影」項目已落地100多家全國三甲醫院,服務患者近40萬人。

昨日技术如何成就现代生活新基建

· 「騰訊覓影」眼底疾病篩查AI系統

2020年2月27日,面對新冠,騰訊與鍾南山院士團隊合作,成立大數據及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利用騰訊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技術上的積累,攻堅流行病、呼吸疾病和胸部疾病的篩查和防控預警。

此前積累下的幾百篇論文,幾千項技術專利,在防疫的戰場上成為了堅實的基礎。

除了醫療,疫情下的農業、工業和許多數字化程度低的服務部門也經歷著危機。

中國雖是網民大國、製造大國,但數字化工廠比例僅為歐美一半左右,數據分析能力還在追趕,生產工具的智能化也遠低於歐美水平。

產業互聯網在此時成為傳統產業升級改造、找補「硬基建」短板的重要智慧解決方案。

雲技術作為產業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在今日現實中,為復工應急管理、遠程協作辦公、產業鏈監測、大數據積累等問題提供了答案。

騰訊雲開發的復工申報小程序、電子合同服務小程序為企業提供了輕量級智能管理手段;騰訊智能AR應用,解決人手問題實現無接觸辦公,還有騰訊雲辦公全家桶,多種辦公場景保障新冠時期的工作。

昨日技术如何成就现代生活新基建

更多的數據與應用工具,驅動著整個網絡技術的演進。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的5G將提供所有這一切基礎中的基礎。2018年8月,騰訊在5G標準制定階段便深入參與其中。

2019年1月,在5G標準化組織3GPP的SA2(網絡架構)130次會議上,騰訊未來網絡實驗室提交標準提案16篇,提案數位列近百家全球參會公司第十,居全球互聯網公司之首。

11月,「騰訊5G生態計劃」發佈,旨在期待探索一切新的可能性。原先難以數字化的現實世界,將以更小的顆粒度重塑。

騰訊依託5G的網絡基礎、AI Lab和騰訊雲的研發能力加上對大數據的分析能力,提前備好的產業互聯網系統,在這次新冠疫情期間共同發力。無論在微信個人終端,或是醫院、政府等機構終端都在不停地解決著問題。

這也是為什麼產業互聯網同高鐵、特高壓電、充電樁等實體基建一道成為了未來新基建的內容。

昨日技术如何成就现代生活新基建

雖然數字新基建並不能大幅拉動GDP,疫情也依舊兇險。但它所帶來的社會總福利提升與消費者剩餘增多,真切實在地發生在了每個人身上。

2020年春節,沒了團聚、串門,從拜年到買菜,從看新聞到遠程工作,騰訊的產業互聯網就在每個人手裡運行,就是未來的新基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