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些地區禁止種小麥,這樣會緩解地下水水位減少嗎?

農村大嘴張


河北一些地區禁止種小麥,這樣肯定會緩解地下水減少。

我們是河北南部,我們這裡也有不少村莊不讓種小麥了,每畝地國家補貼500元。農民對於這個方案是很贊同的。

種植小麥,每年需要澆4至5遍水,造成了地下水位年年下降,澆水的費用也不斷升高,這個方案,既保證了農民的收入,又緩解了地下水下降,應該點贊。


直觀鄉村


對於這個問題,我就是河北南部農村農民,我來談一談農民看法,想法。好幾年了在我們這裡,就推行不讓種植小麥,補貼每畝500元,可能就是為了節省地下水開採,控制水位下降,採取措施,但農民未能接受,繼續種植小麥。最主要農民考慮是,種小麥比種玉米,省事,秸稈矮,從種植到收穫,天氣不是太熱,好管理減輕勞動強度,痛苦,收益高。要想實施節水資源。國家必須全面考慮,可根據全面實際情況,採取調查制定措施,農民不種小麥,就能控制地下水位下降嗎?然也。現在在我們這裡,種植小麥,如果不是特旱年,從種植到收割,一到兩水,就行產量在1000斤至1100斤左右。不要聽專家說種植小麥,全程澆4到5水,好了關於節約用水,控制地下水下降措施,我談幾點建議,看法。一,在水資源缺乏地區,要全面節約用水,有其工廠用水大戶,必須控制,工廠,學校,企事業單位,服務行業等,要限量供應。這不是目的,但是目標是,提高全民節約用水意識。二,農業要多推廣實行,小麥抗旱品種,農業節水工程,把農業種植物澆水次數控制1,2,3,水當中。好了不說了,可能費話不少,敬請涼解。相互學習。謝謝大家。


前途無量165124393


由於工作關係出差,今年春季去了一次石家莊,見到了老同學,談起河北很多地區禁止種小麥,每畝地補貼500元錢,有些愕然,結合近期南水北調引水至京津冀,引黃河水利用北京永定河生態補水,保定西大洋水庫開閘放水等打出一套套組合拳,意味著國家已經非常重視華北平原的生態環境問題了。

上圖是中科院團隊利用美國GRACE衛星監測華北平原地下水超採情況圖

圖中紅顏色越深,代表缺水越嚴重,基本上是以石家莊為中心,向外輻射,包括整個太行山和山西陽泉、太原等地。白色曲線表示自2002年~2014年地下水位不斷下降狀況。

華北平原成世界最大地下水“漏斗區”,每年地下水超採達到60億-80億噸,其中大多數為難以恢復的深層地下水。當地農民抽地下水灌溉小麥以後,而小麥是耗水農作物,每生長一公斤小麥得用480公斤水澆灌,地下水水位以每年0.5到1米的速度下降,一些城鄉集中供水的水井已經打到500米深,開採到了數百萬年前地質歷史時期形成的地下水。這些水像化石資源一樣,很難更新、循環遲緩,如果不嚴格管理,後果會很嚴重。

據測算,自70年代大規模開始機井灌溉以來,華北地區地下水儲存量已累計虧損1800億立方米,目前我們還沒有能力解決虧空額度,首先要解決的是每年的採補平衡。華北平原每年超採60~80億噸,我們從哪裡調水?自從2014年國家開始整治地下水超採問題,每年節約農業用水21億噸,南水北調城市減少7億噸用水,兩項相加,佔河北超採量近一半,但目前距離地下水採補平衡仍有30~40多億方的缺口。

上圖,1961年~2011年河北省50年來降水呈下降趨勢,而且下降量還很大,特別是80年代和2000年這兩個十年中降水量縮減近40%。

京津冀多年平均實際降雨量僅540毫米,按照超採治理前的地下水開採強度,降水需達748毫米時,才能實現地下水採補平衡,看來“先天不足”也是華北地下水超採治理面臨的現實瓶頸。

事實上,農業用水我們每年壓採了21億噸,河北很多地區禁止種小麥,這樣會緩解地下水水位減少,從目前來看再壓採空間有限,且成本很高,進一步節水增效的難度較大,因此,還要探索超常規路徑和創新性技術方法,來解決華平原生態缺水問題。


地理縱橫


確有此事!去年一年,河北省要求全省200萬畝耕地(賠償標準500元每畝每年)不能在進行糧食種植(官方說法叫做“休耕”),不管是種麥還是種玉米都不允許,歸根結底就是確保地下水位不再降低。

2018年,河北省休耕面積200萬畝整。

根據官方的說法,題目中所謂的“禁止種小麥,但是發放500元每畝補貼”就是這些年我國一直在提倡的“土地輪作休耕”中的“休耕”,僅在2018年,河北省實施休耕的耕地面積總量高達200萬畝,幾乎覆蓋了省內的所有地市,其中衡水市就佔據了70萬畝以上。
而河北省的休耕究其原因,這主要還是由於當地的處於地下水漏斗區,地下水位已經非常低,不再適合進行大量的地下水開採來進行農業灌溉,或者為了減輕當地的用水壓力。
據鍾情三農瞭解,根據河北省政府制定的《河北省2018年度耕地季節性休耕制度試點實施方案》,在去年,河北省境內共有200萬畝耕地進行了土地休耕,其中廊坊市,衡水市是其中的主要代表,休耕面積分別在70萬畝和14萬畝左右。
另外,為了將這項任務推進下去,河北省對此準備了10億元的專項資金,為這200萬畝的休耕土地的承包者以每畝500元的補償標準來進行賠償,以彌補因為無法進行傳統糧食作物種植而造成的的收益的降低或者影響。


2018年,我國土地輪作休耕面積3000萬畝以上。

就是由於省內很多地區地下水位已經明顯低於警戒線,不再適合大量的灌溉用水。而從當地反饋來的實際情況來看,這一年多來的土地休耕,確實對於緩解地下水位嚴重下降以及環境退化等問題,效果還是比較明顯。
這也是響應當地為了響應國家提出的“藏糧於地”號召,給不少常年處於超負荷狀態的耕地進行減負的一種體現,畢竟土地的肥力或者承受能以及地下水都是有限的,一旦超出某個程度就會帶來比較大的麻煩。根據權威消息顯示,僅在2018年,我國實施輪作休耕制度試點規模超過3000萬畝,比2017年增加了1800萬畝。而另據農業農村部此前發佈的消息,到了2020年,我國土地輪作休耕面積或將達到5000萬畝。
在這一政策的實施區域上:輪作主要在東北冷涼區、北方農牧交錯區等地開展試點,比如說東北三省以及內蒙古地區的大豆輪作補貼就是典型的代表。除此之外,我國還在實施土地休耕的典型地區還有——湖南多地區的重金屬汙染區、以及西北或者西南部分省份的生態嚴重退化地區。


鍾情三農


這是一個農民給小麥種植算的一筆賬,如果真是一畝地補貼500元錢,單獨從經濟效益的角度考慮那就真比種強多了。



今天小麥收完了,算算帳賺多少錢,一畝地!收小麥880斤,每斤1.02元。共記收入897元人民幣!支出:秸稈還田,犁地120元,播種25元,種子50元,底肥110元,澆地一水78元,除草劑30元,追肥105元,打農藥45元,澆地二水63元,收割70元。10趟往返油費每趟按20元,共200元。請假單位沒扣錢。共計支出896元。10月1播種,到6月1收穫。整整8個月。897-896=1元人民幣!這樣的算法雖然有點偏頗,即使不算往返油費,那一畝小麥的收入也不過201元。



很多人還在種植小麥應該也是有一種情節在裡面吧!畢竟一些上年紀的農民對土地和夏收還是有很多感情。還有他們樸素的精神,不忍看著土地白白的荒廢!


整形外科醫生丁小邦


真正影響地下水位的是農業?哪位專家寫的,敢站出來報個名嗎?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農民手中的耕地,隨著工業,房地產業等等一系列能促進國家GDP增長的行業的發展而逐年減少,耕地少了,地下水位反而降了!是現在的糧食品種更費水了,還是掌管下雨的老龍王不喜歡光顧河北這塊土地?假如河北的農民都不種地了,那麼請專家給出一個能讓農民活下來的理由,都進工廠?還是都去考公務員?不好意思,忘了一點,大部分農民都不識字!唉!……河北的農民啊,你們都將成為歷史的罪人,自己文化不高也就罷了,不好好種地,還把地下水都給抽乾了!


qwert小馬哥


農民都不種地,水位還是下降?誰知過?


361度度娘


河北省屬於嚴重資源型缺水地區,人均水資源量300立方米左右,僅為全國平均值的1/7。由於水資源嚴重匱乏,近30年來累計超采地下水1500億立方米,超採區面積達到6.7萬km2,成為全國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區。由此引發地下水位下降,造成了地面沉降、溼地萎縮等一系列地質環境災害。

小麥屬於耗水量較大的作物,如果採用傳統的畦灌,冬小麥全生育期每畝灌溉總量在200立方米以上,如果採用噴灌、小白龍等節水灌溉方式,每畝灌溉總量也在150立方米以上。如果大面積壓縮冬小麥種植面積,改種耗水少的作物,是可以通過減少灌溉量來緩解地下水位下降。

例如河北省在廊坊、保定、衡水、滄州、邢臺、邯鄲6市地下水漏斗區開展季節性休耕200萬畝,實施自然休耕和生態休耕。改冬小麥種植為二月蘭、紫雲英、油菜等綠肥作物,可畝均減少地下水開採180立方米,年可實現地下水壓採3.6億立方米。



首都農業人


關於這個問題我多說一下題外話,方便大家理解。

這些年來華北地區用水大多是地下水。

我的老家以前水位幾乎和地表相齊,可以說插根棍子就冒水。然而現在都是深井抽水。

一,形成問題的原因

華北地區農業和工業用水量大是一方面,最容易忽視的是我們用了水,可是後續對水的補給很少。用的多補得少,日積月累形成了當前的狀況。

二,解決問題的難點

禁止種小麥有沒有可能緩解當前狀況呢?只能說有一定作用,短期內作用不大,是一個長期工程。這個辦法如果實施不當,反而會造成更為嚴重的後果。

但是要從根本上平衡(注意是平衡)水源,單靠華北地區是做不到的,難度並不小於南水北調工程,是一個國家性質的工程。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涉及到海河 黃河 淮河水系,這些水系跨越不同地區。各地問題複雜多樣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國家層面統一協調。

三,自身條件限制

國家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河北省內只有節水,引導控制省內農業、工業發展走向這些辦法。而且辦法只能緩解。

因為,1.水源源頭沒有在河北省境內沒有辦法控制來水量。

2.河北居民飯碗問題與缺水問題同等重要。

所以,農業上控制需水量大的作物和控制耗水量大的工業上肯定是重點。

然而,農業上小麥需水量較大,肯定會控制小麥的種植來緩解問題。這是河北省在自己職權範圍內所能做出的讓步。也是緩解問題的最佳方案。

但方法只能起到一定作用,短期內起色不會太大,甚至看不到效果。方法算是無奈之舉吧。


最近有點懶


肯定地說,效果不大,甚至會有相反的作用。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以下幾點:

第一,地下水的緊張,更多的是工業化發展的後果

第二,綠色植被少,保墒差,降水少,是第二大因素

第三,小麥是抗旱的,保墒的作用,並不浪廢水

下面,就這三個方面,側重在小麥的方面,講一講:

首先,冬天有小麥的地面覆蓋,可以降低“沙塵暴”的強度,減輕霧霾強度

大家想一想,沒有小麥植株的地面覆蓋,降雨和降雪豈不白白浪費了?!而且,田間土壤【大多是沙壤土】,對環境也是不好的。

其次,完全不澆水的“鹽鹼地雨養小麥”,也可以“白撿”幾百斤糧食

僅僅以滄州黃驊舉例【感謝呂發和先生的提供數據】:當地小麥“不能澆水”完全靠自然降水(降雪),秋天藉助秋雨的墒情播種,生育期間完全不澆水,苗期打藥加噴一次“爆發力”和“藍色晶典”微量元素類多抗增產劑。種植“濟麥262”和“捷麥19”,一般畝產小麥300—500斤【最低畝產200斤,最高畝產850斤】。

最後,據中國農大育種家宋印明教授觀點“種上小麥,不澆水總可以吧”

河北中南部以及黑龍港流域的河北小麥種植區,很多普通小麥品種的“抗旱豐產性能”也比較突出——比如:農大3486,農大212,信麥9號,衡觀35,邯麥13,邯麥16,衡5835。

一般秸稈80釐米左右,晚熟,籽粒偏大的品種,相對抗旱(耐旱)能力比較突出,不澆水,畝產400——1000斤產量是可以實現的【根據每年的降雨情況,以及小麥葉面噴施“八防產品組合”有很大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