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使用華為手機的人,為什麼當初會選擇華為?曾經的花粉又為什麼放棄華為?

用戶93554763479


引用任正非的一段話:

華為只是一個商品,你喜歡就買它,不喜歡就不買它

因此,沒有什麼放棄不放棄的說法,只是你喜歡不喜歡而已。就我個人來說,買過華為,也用過其他品牌的手機。幾年前買了一個Mate8,還是讓幾個朋友一起幫忙搶到的,說實話,就性能、系統上來說,沒有不好用的地方。唯一要說缺點的話,就是電池的老化快了一點,我大概一天一充~兩充,用了3年,換了2次電池,基本是一年一換。當然,電池也便宜,所以也沒什麼問題。

當初選擇華為,僅僅是因為想體驗一下麒麟的CPU如何,其實也沒有多想。

至於為什麼會換手機品牌?

原因其實有兩個:

第一個原因就好像一句iPhone的宣傳語一樣:貴,從來不是他的缺點,而是你的缺點。

我也有這個缺點,我當年買Mate 8的時候,也是華為的旗艦機,2999起,我買了一個3000多配置的。我已經覺得這是我奢侈的行為的。但是現在的華為旗艦機P30——3988元起,P30 Pro——5488元起,這已經超出了我的承受能力。所以只有無奈的放棄,選擇了性價比更高的小米9。

第二個原因,我家裡有小米小愛的智能音箱這類的智能設備,覺得他們都挺好用的,雖然小愛同學常常有事沒事亂插嘴,但是很多時候確實很有用。所以,也就想試一試小米的手機現在是不是做得不錯了,因此入手了一個小米9。

要說我放棄華為了嗎?

不,我並沒有。我只是為我自己選擇了一部我自己覺得還行的手機而已。單並不是說我就不會去購買華為的商品了。在給父母長輩選擇手機的時候,我依舊會給他們推薦彙總購買買華為、榮耀的手機。

因此,商品的購買只是一種個人的行為,我們不要去刻意的放大這種行為,沒有什麼放棄不放棄,我們只有有了更多的選擇而已。


會技術的葛大爺


事實上我們說,華為手機還是非常具有亮點的,這是毋庸置疑的,除此之外缺點也比較明顯,幾乎是國產旗艦手機的可能最具有爭議的產品了。



首先華為的品牌目前在國內肯定是議價能力比較高的,這個首先是因為華為的自主性比較高,加上華為本身在產品投入的研發還是不錯的,所以產出比也是比較高的。

其次則是華為在通信方面的基礎直接移植到了移動終端產品上面,也就是說華為產品在信號網絡層面的表現是非常出色的,無論是最近比較火熱的link turbo,還是在評測中,華為手機在信號和無縫切換之間的狀態都是非常出色,這一點是領先所有手機。



所以對選擇華為品牌手機的人來說,可能首先品牌影響力目前也是更具商務風格,所以商務人士或者說大腦可能更傾向於我華為品牌,因為它自帶社交屬性也自帶商務屬性,說到底手機目前確實已經成為社交的一部分。

其次選擇華為則是為了體驗更好的黑科技,比如說華為目前在手機上的一些亮點還是不錯的,比如在拍照方面啊,幾乎是做到頂尖水平,除此之外還包括一系列的騷操作,比如說,40瓦的超級快充以及無線快充,包括反向充電。



軟件層面也有比較大的改變和優化,比如說在emuI上所加的一系列turbo技術。更何況華為在系統層面目前還開發出了方舟編譯器的功能,以逼著使用華為操作系統來看的話,雖然說界面有點古老有點保守,並不那麼文藝範兒,但事實上還是比較好用的。

放棄華為手機的人相對來說可能也有非常充足的理由,首先就是華為旗艦手機,包括榮耀系列的旗艦手機在屏幕方面表現並不出色,我們知道從mate20開始,其實頂尖手機的屏幕已經選擇了國內的京東方屏幕,我們在這裡並不貶低京東方,反而是要支持京東方,但就目前產品的本質上來說,京東方的屏幕跟三星屏幕還是有差距的!



對於華為來說,這樣做也是逼不得已,實在是三星的話語權太多又容易卡華為手機的脖子,所以華為必須要扶植京東方上位來削弱三星在屏幕上的壟斷地位,但對於消費者來說這顯然是一個很難承受的後果,因為屏幕顯示的信譽度包括效果啊,確實是有明顯的差異。

我們在對比iPhone以及三星旗艦手機的屏幕顯示效果,其實這種差距是肉眼可以感知的,那麼這一層面也是讓很多人放棄了華為產品。



其次則是華為這幾年來可能一系列的風波或者是負面新聞,比如此前的Em MC5.1閃存風波還有包括lj屏幕出現的綠屏門事件和榮耀magic2少部分產品出現的肛裂事件,上一部分人對華為所謂的愛國營銷和道德綁架,讓很多本來傾向於購買華為的產品成了華為的對立面。

但我個人覺得就像任正非所講的,消費者一定是有自主選擇權力的,在這一點上,他用自己充足的預算來去選擇自己想要購買的產品,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無論是購買華為還是購買蘋果,這都是比較正常的行為。



那華為手機目前總體來看錶現還是比較出色的,基本處於瑕不掩瑜的狀態,操作系統和硬件素質啊,搭配起來還是可圈可點的。


互聯網的放大鏡


感謝您的閱讀!

華為mate 20 pro發佈會以後,我真的頗受影響,當時就決定購買這款手機。為了什麼?為的就是這款手機讓我見到了華為手機的真刀實槍的提升!

你可能經歷過華為早些年和移動等運營商合作的定製機,使用時間不長,手機確實卡頓,待機時間長。後來,基本上很少使用華為手機,合約機時代,其實不僅僅華為,中華酷聯都因為合約機而當時成為中國智能手機的王者。

誰料?如今的中華酷聯真正還保持著極高品牌價值的就是華為。華為當時手機的卡頓其實能夠理解,畢竟當時的安卓機型,沒有不卡頓的,使用使用一長,運存,處理器,系統頓方面影響,讓手機成為卡頓的代名詞!可以說,藉著安卓系統的卡頓,才使得蘋果迅速成長,並且成為了很多人選擇的對象!

而餘承東接受華為手機業務以後,他對於華為的認知很清楚,在2012年,他就很明確的指出:華為要從從低端向中高端智能終端提升。並且放棄銷量很大但並不賺錢的超低端功能手機。


可以說,餘承東的華為手機銷量路線,才使得華為能夠迅速的確立高端手機的路線,為現在華為能夠成為三大國際品牌,奠定了基礎!

如今,華為手機為什麼頗受用戶青睞?我覺得三大方面:

  • 處理器性能提升,並不會讓用戶覺得麒麟處理器的性能差
  • 創新技術,硬件能力強,拍照,信號等等方面的優勢
  • 系統流暢了,EMUI9.1後,華為系統的流暢度有了更為突出的提升。

可以說,華為在硬件軟件水平提升後,華為品牌價值已經體現,很多人已經形成購買華為,可能就是因為它的品牌了。


LeoGo科技


普通消費者想支持華為鴻蒙操作系統,最好的方法是:

1、鴻蒙系統設備一出來就買。買買買,就是對它最大支持。

2、參加鴻蒙的用戶體驗計劃,多提意見,多批評,有能力的就提改善建議。這是幫助它迅速成熟的最大助力。不要怕華為麻煩,華為肯定有能力應對上億的批評。關鍵還是鴻蒙長期備胎中沒接觸真正用戶檢驗,需要與用戶快速磨合成熟起來。所以,我們要積極參加用戶體驗計劃,幫助鴻蒙快速成熟,這是鴻蒙最需要的。上億的積極反饋會讓系統迅速成熟,集中快速的大量用戶反饋會讓系統設計更改少走路,這是對美國貿易戰最打臉的做法,讓貿易戰中的美國貿易逆差快速增長,就能以戰止戰。

3、鴻蒙的原生應用有一個裝一個,都從它的應用市場上下載安裝。發現適合自己的好原生軟件就付費或捐款。幫助鴻蒙篩選最好的應用,讓原生應用有錢賺。哪怕是1分錢,都比論壇上說一堆有意義。支持原生應用會幫鴻蒙大忙的。在國內cpu性能還沒大幅超越美國的時候,原生應用天生的效率優勢會擬補這一短時無法解決的弱點。是操作系統就會有自己的原生應用,連微軟從32到64位系統,原生應用都會不同。何況兼容安卓的鴻蒙? 保持兼容,並不妨礙自建生態,風險只是減小了而不是增大了。

4、說服自己身邊的人用鴻蒙系統的設備。這比在論壇上瞎聊有力度。

開發者、創業者用開發鴻蒙原生應用支持鴻蒙生態,就是幫華為最大的忙。

操作系統的生態其實核心就是開發者生態,操作系統歷來如此,誰把開發者服務做好了,應用就多了;應用多了,用戶就多了;用戶多了,開發者有錢賺,軟件規模效益增大,軟件成本攤薄,利潤更大;開發者投入更多,開發更多。這就是軟件生態。所以,開發者是啟動操作系統生態的鑰匙。

所以,鴻蒙不僅僅是發佈就有生態了。

首先要解決各個市場的合規性,但美國現在的情況,美國合規性的認證恐怕一時半會搞不定。但沒有美國市場華為也能做到第一。沒什麼關係。

第二,是用戶和開發者的正反饋環生態的啟動。看起來,用戶問題華為是打算用“安卓兼容”解決。但原生應用不啟動,優勢就不會持續。鴻蒙必須在2、3個安卓版本內,完成原生應用生態的啟動。最關鍵的還是開發者盈利模式和開發工具的完善。但到目前,還看不到開發工具的影子。

一時的愛國熱情,解決不了生態問題,最多就是個啟動生態的助力而已。長期的生態必須靠開發者盈利模式解決。


久兒爸爸


我姐送我一部華為手機,發現它的手機信號好,畢竟是搞通訊出身的,質量很好,耐摔,這是我自己買的第二部手機榮耀9.無論地下室,農村裡,坐在車裡飛馳,通話從不間斷過,相比ov小米,我只能呵呵,你們懂得


騰飛688


沒錢了

沒錢了


莫讓凡花亂我心


我是花粉,快五年了,沒脫粉的打算


無盡的愛19841528


各有所需吧!無論什麼品牌都有缺點和優點!品牌是世界共享的!


海市蜃樓171128926


萍果要賣處才可買,我沒處怎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