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大進大出,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認真研究,明白講話。金融科普,有我九方!九方智投擁有一支強大的投研團隊——九方金融研究所,為大家分享股票相關的知識及技巧。


近日隨著美國的標準普爾500指數在探底之後出現了一箇中陽線的大反彈,似乎海外的主要股市已經開始企穩回升了,但是在這種良好的背景之下,我們的恆生指數與上證指數並沒有出現立竿見影的大幅反彈,反而是出現了盤中恐慌加劇以及資金多殺多的負面局面,滬深股通的大資金依然呈現出淨流出的跡象,那麼這些大資金的大進大出,背後究竟意味著什麼呢,他們的動向能不能給我們帶來一些有益啟示呢?

外資大進大出,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一、選擇性忽略外資流入與撤離的短週期因素


首先,短期內,海外市場波動率是外資流入的重要影響因素。外資入場跟海外表現呈明顯正相關關係,外圍風險偏好修復,新興市場都會受益於正向“溢出效應”。過去幾年的經驗來看,外資流入A股節奏與VIX指數顯著負相關,海外尤其美股表現較好時,資金加速流入新興市場,但是外圍波動加劇下,外資也會集中撤離。


外資大進大出,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其次,事件與季節性因素,也是影響短期外資流入的重要因素。比如:指數基金納入或擴容、“開門紅”效應。根據以往指數納入及擴容的經驗,MSCI等指數納入或擴容前,很多資金會選擇提前入場。


最後,就是匯率上的原因,傳統意義上,新興市場國家的資本流動與股市表現,與美元強弱密切相關。美元迴流階段,通常會加大新興市場本幣匯率和資產價格壓力。從韓國和臺灣的經驗來看,外資入場最快的時段(外資成交佔比提升最快)均發生在本幣升值週期,並且當匯率出現大幅波動時,會顯著影響到外資的流向;但在匯率波動幅度較小或與美元雙邊波動時,對外資流向的影響較小。在陸股通開放之前,中國熱錢流入流出與美元兌人民幣走勢高度相關;而從過去3年的經驗來看,匯率因素同樣影響著北上資金的流向。


綜上所述,儘管美股波動率、事件性因素(MSCI或入富)、季節性因素以及匯率走勢和基本面系統性風險是驅動外資流入與撤離的重要短週期內因素,但是經驗顯示,外資的短期流向實際上很難準確預判的,因為單純通過測算MSCI、富時等指數的納入規模,實際上並不能很好的預測出外資的流入體量,此外美股波動率抬升,確實會對外資流向形成擾動,但造成的衝擊持續性有限。所以與其這樣,還不如選擇忽略外資流入與撤離的短週期因素,更加專注於投資標的的基本面。


二、更加專注於外資持續流入的長期因素


其一,注重市場的估值吸引力。觀察臺韓的外資成交佔比與估值的關係,在中長期視角下,外資入場速度與市場估值通常呈反向關係。從外資成交佔比與臺、韓市場總體PE水平的走勢來看,市場處於歷史低估值區域時期,外資成交佔比通常會顯著增加;而當市場處於高估值區間時,外資活躍度下滑,成交佔比明顯回落,這在長期將會降低整體估值的波動中樞。


其二,注重市場的對外開放進度。從海外市場納入MSCI的歷史進程看,MSCI等國際指數的意義不僅僅是一個指數,而更類似一個全球資金配置的認證書。海外經驗來看,臺灣韓國等地區都,以MSCI納入為標誌,對外開放全面提速。整個90年代,臺、韓逐漸全面放開外資持股限制,至2000年基本取消投資額度,而在之後的數年內,外資成交佔比都出現快速提升。


所以說從相對較長的投資週期來看,一個國家資本市場的估值吸引力以及這個資本市場對於外資的開放進度將是決定外資流入趨勢的最主要的變量,結合我們在之前的內容當中提及的,實際上在所有的外資資金當中,擁有投機性屬性的交易盤資金僅僅佔到總數的20~30%,而大部分70%以上的外資持倉是以配置型為主的,另外考慮到短期因素的難以預判性,我們不主張投資者跟著外資背後做波段,甚至去研究外資流入流出的擇時規律等,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去找到真正決定外資淨流入的核心問題所在,即我們A股資本市場仍然處於國際化的初級階段,長期外資增持的趨勢並沒有改變,從這個角度上去思考問題,或許你的投資才能豁然開朗。


外資大進大出,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更多精彩文章,可關注頭條號:九方智投,獲得更多獨家實用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