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如何向公眾傳播多語言公共衛生知識?

隨著2019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在全球的持續爆發,各國公共衛生政策面臨著巨大的考驗。為了普及相關知識並調整人們的健康和衛生習慣,有關部門能否有效地傳達信息至關重要。公共衛生指南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以及疾病爆發時,給人們提供行為規範並且保護人們遠離疾病。通過普及公共衛生知識,人們可以更好地預防糖尿病、冠狀病毒,甚至普通感冒,因此,這些信息必須面向所有語言的人群。在這方面,新加坡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讓我們看到如何加強公共衛生響應系統,從而確保更安全、更清潔、更健康的未來。


新加坡如何向公眾傳播多語言公共衛生知識?

在東京、首爾、香港等亞洲城市對抗冠狀病毒的鬥爭中,新加坡的公共衛生體系獨樹一幟,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除了得到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讚揚,最近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T.H.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也將這裡作為金標準的典範。無論是對感染者的檢測和還是危機應對能力,新加坡政府在公共衛生領域的表現都令人矚目。


我們其實可以從中獲得一些啟示,新加坡領先的公共衛生學院院長Dr. Teo在2018年表示,衛生系統需要各行各業的人一同合作。他說,新加坡人最普遍面臨的糖尿病問題,不應該僅僅看作是一個醫學問題,而應該是一個社會問題。導致糖尿病的一些行為因素可以通過教育來糾正,因此,在防治糖尿病方面,“教育部長和衛生部長肩上的擔子應該是一樣的”。


作為一個多語言國家,新加坡在進行公共衛生宣傳時的做法也值得我們借鑑。雖然新加坡政府的工作語言是英語,但馬來語也是其官方語言,另外兩種常用語言是漢語和泰米爾語,這幾種截然不同的語言都需要準確的翻譯並符合各自受眾的文化習慣。雖然衛生部的網站是英文的,但可以用多種語言進行搜索,因此,無論說什麼語言,都能瀏覽網站,查找公共衛生信息。新加坡的公共衛生海報也使用多語言進行說明。

新加坡如何向公眾傳播多語言公共衛生知識?

新加坡如何向公眾傳播多語言公共衛生知識?

新加坡健康促進委員會(HPB)以開展廣泛的公眾教育和宣傳活動而聞名,其目標是培養公眾良好的衛生行為,包括洗手、打噴嚏時遮住口鼻,以及正確處理家庭垃圾。通過使用多語言傳遞信息,鼓勵大眾健康生活。健康促進委員會還與一個鼓勵人們鍛鍊的App合作,並納入重大國家計劃中。“全國步數挑戰賽”項目幫助參與者通過Fitbit公司的技術進行鍛鍊,並且獲得個性化的健康建議,從而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健康狀況。


除了新加坡以外,還有許多其他多語言公共衛生教育的例子。在美國,COVID-19相關的指導和宣傳材料有中文和西班牙文兩種版本。此外,世衛組織編制了公共衛生疫情爆發準備和管理手冊,有阿拉伯文、中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和英文版本。聯合國還與翻譯公司簽訂合同,根據不同的語言、文化和教育水平對這些材料進行量身定製,以便有效觸及不同的目標人群。


當一個城市受到傳染病的威脅時,也是公共衛生反應能力受到真正的考驗的時刻。無論是COVID-19,還是其他與飲食、運動和衛生相關的內容,公共衛生信息必須有效傳達給每個人,無論他們說什麼語言。最重要的還是要加強城市的應對措施,因為在公共衛生問題上,人類只有團結一心才能保持強大。新加坡在疾病防控的過程中,不僅考慮到多樣化的人口需要多語言的信息科普,同時也兼顧了公眾健康教育工作。相信通過向世界各地說各種語言的人民提供及時有效的健康與科學信息,全球公共衛生響應系統一定可以得到加強。


——Dr. Hope at CSOFT Health Sciences


閱讀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