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車企“花式”抗疫,中國供應鏈能否成為救命良藥

國外車企已經從中國進口零部件以應對可能的斷供危機。

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發布數據,歐洲乘用車市場新車註冊量同比下滑7.3%至2,202,010 輛,歐洲車市創2013年以來的最差情況。

同時,市場數據分析機構LMC Automotive將美國2020年的汽車銷量預期下調30萬輛至1650萬輛,這將是自2014年以來美國汽車市場的最低銷量水平。

疫情之下,歐美車市遭遇前所未有的重擊。

沒有一家車企可以獨善其身,在中國受到疫情肆虐的時候,一些跨國車企已經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隨著疫情的擴散,這種影響的範圍正在持續擴大,汽車製造業將陷入停滯,各國車企的任務也從生產轉向了抗疫。

美國三大巨頭聯合抗疫

3月15日,美國車企的三大巨頭通用汽車、福特汽車以及亞菲特·克萊斯勒宣佈與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組建一支冠狀病毒特別小組,提高對製造工人和倉庫員工的保護措施,嚴控工廠疫情爆發。


歐美車企“花式”抗疫,中國供應鏈能否成為救命良藥


據悉,三家車企將合作對訪客進行篩查,增加對公共區域的清潔和消毒,並且對有症狀的人員及相關接觸者採取一系列隔離防護措施。

三家車企在聯合聲明中表示:“這是前所未有的動盪局面,工作小組將迅速採取行動以及廣泛預防措施。我們將齊心協力,確保員工的安全和健康。”

從本週一開始,福特汽車在全球的工廠和企業,已經要求非一線員工和關鍵崗位的僱員在家辦公。而通用汽車也對員工做出了相同的遠程辦公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福特還是通用,這份遠程辦公的要求都不包括其中國公司以及生產線上工人。

同時,福特在全美撤下汽車廣告,取而代之的是抗疫廣告。福特汽車發言人馬克·特魯比表示,儘管目前情況相當不穩定,但他認為福特任何一家主要工廠都不會完全關閉。通用和菲亞特克萊斯勒方面同樣表達了這樣的態度。

雖然之前美國車企巨頭紛紛表示不會停產,但受到美國工會壓力以及對疫情擴散風險的擔憂,美國三大車企在3月19日決定關閉北美工廠暫至3月30日。

歐洲車企陷停產潮,在英車企擬轉產醫療用品

3月14日,意大利超豪華跑車製造商法拉利宣佈為了工人的安全停產兩週。

3月16日,意大利跑車製造商法拉利宣佈將暫停位於馬內拉洛和摩德納的工廠的生產。全部產能都在意大利的蘭博基尼也宣佈停止意大利生產作業線,預計3月25日恢復生產。


歐美車企“花式”抗疫,中國供應鏈能否成為救命良藥


3月17日,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德國大眾汽車集團也宣佈將關閉歐洲所有工廠2-3周時間。

就在同一日,兩家法國車企雷諾和PSA也宣佈暫停生產。雷諾將關閉其在法國的12家工廠,受影響人數達到1.8萬人。在一天前,雷諾已經關閉了其在西班牙的2家工廠。

據蓋世汽車統計,大眾集團、PSA、FCA、日產-雷諾聯盟等歐洲頭部汽車集團均將關閉在歐洲各地工廠,受牽連的汽車品牌至少達到23個。一時間,歐洲車企紛紛陷入停產潮。

除了整車廠,佈雷博(Brembo)、馬瑞利(Magneti Marelli)等歐洲頭部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亦需要停工停產。

在工廠關閉期間,大眾汽車集團表示,會通過電話會議和視頻會議來工作,對去過疫區的員工進行隔離,要求員工在家辦公,對出差進行限制。

英國車企的抗疫工作似乎更加積極。

據英國媒體Autocar報道,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與包括福特、本田、勞斯萊斯在內的英國車企商量是否可以將其生產線臨時改產成NHS(英國國家醫療系統)所需的口罩、呼吸機等醫療設備。此消息已經被福特、本田公司所證實,並表示正在對此工作做接洽準備。


歐美車企“花式”抗疫,中國供應鏈能否成為救命良藥


中國會是救命良藥嗎

在全球疫情惡化的情況下,中國的情況正在逐步好轉。

截至3月18日,湖北新增確診病例、新增疑似病例、現有疑似病例已經清零,全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70420例。

作為中國第四大汽車製造產業基地的湖北,湖北擁有1500多家規模以上的汽車製造企業,年生產汽車200多萬臺,佔我國產量的8.8%。而這次疫區中心的武漢,則擁有7家整車企業,12個汽車總裝工廠,500多家零部件企業,14家省級以上汽車研發機構,年汽車產量過百萬。

目前,湖北境內企業相繼復產復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辛國斌在國務院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將支持湖北汽車零部件產業優先復工復產,以緩解全球汽車因疫情影響面臨的零部件缺口。

國外車企已經從中國進口零部件以應對可能的斷供危機。日前,一架東航貨運航班運載著80.45噸汽車配件從浦東機場運往芝加哥。通用汽車運用了16架包機將中國的零部件運往其在北美、巴西以及阿根廷的生產基地。

除了空運,海運物流也是跨國車企運輸零配件的主要方式。據瞭解,自疫情發生以來,上海海通國際汽車碼頭共計完成靠泊作業94艘次,完成裝卸58378輛,完成向泰國發運3萬臺套、向印度發運2000臺套零部件。

從中國進口零部件會緩解全球車企的斷供危機,但是中國車企目前也面臨著零部件短缺的情況,需要填補需求。如果再接收來自全球的訂單,勢必會增加生產壓力。此外,包機費用昂貴,會增加車企的生產成本;航運速度較慢,會增加車企的時間成本。無論哪一種方式都並非長久之計。希望歐美國家能借鑑中國抗疫經驗,早日完成復工復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