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警察”蘭仕華:紮根鄉村扶貧詮釋另類“警察故事”

“做警察,不管身在哪個崗位,都要盡心盡力,讓群眾認可,才能不負歲月、不悔入警營。”——蘭仕華

蘭仕華,男,51歲。2001年9月從部隊轉業參加公安工作至今。

2001年9月至2015年5月在資中縣公安局龍山派出所工作

2015年5月至今任太平派出所政治指導員

2015年9月因脫貧攻堅工作需要被資中縣公安局、資中縣委組織部派駐到龍山鎮龍頭(竹林灣村)任村黨組織第一書記至今

在派出所工作期間榮獲縣局嘉獎1次(2007年)、市局嘉獎1次(2015年)

2012年至2014年連續3年優秀公務員榮立三等功1次

2017年被資中縣評選為優秀第一書記

情深誼長:“不管你以後到哪裡了我們都要給你打電話的。”

“不管以後你到了哪裡我們都要給你打電話的。”

駐村工作已近4年,在扶貧路上,蘭仕華把“為民”刻在心上、把“擔當”融入血液,讓“警察精神”在扶貧路上熠熠生輝。群眾的樸實話語更是帶給他無窮力量,“不管多累只要有這些話我也就最欣慰的。”蘭仕華如是說道。

“老警察”蘭仕華:紮根鄉村扶貧詮釋另類“警察故事”

監督扶貧道路建現場

“蘭所長,又來了啊!”蘭仕華每次去施工地當“監工”的時候,村民們總是這樣熱情地朝他打招呼。第一書記蘭仕華同志其實是竹林灣村的老熟人,蘭書記曾任職龍山派出所所長,在村裡蘭書記有兩個稱呼,一個是蘭書記,另一個是蘭所長,大家都說蘭書記是老百姓的清廉芝麻官。

蘭仕華堅信“要想富,先修路”,扶貧工作千千萬萬,他最為看中“修路”這件事。他在現場監督的樣子,就像是在修建自家小道一樣,每天早上5時許就早早起床,到達施工現場查看公路硬化的情況,鼓勵現場工人擼起袖子加油幹。

“我村還有4公里路的樣子沒有修好,得加快進度了哦!”修路這件事,他總是記在心裡,掛在嘴邊。

“修路”——墊定基礎,望長遠發展

2015年9月,他放下熟悉的派出所工作,以一名黨員的忠誠服從工作安排,到資中縣龍山鎮竹林灣村任第一書記。在龍山派出所14年的工作經歷再加上對這片出生成長的土地的瞭解,都為他的扶貧工作增加了強有力的助力。

到任後,蘭仕華堅持進村入戶深入調研。村民們經常見到這個身穿“藏藍色”的身影來來往往。

當時,他開著車,行進在大部分都是泥巴路的村道上,村道遍佈各種崎嶇的小路、窄路,無法通車,他便步行前往每家每戶。倘使是雨天出行,泥濘道路溼滑不說還極易發生事故。給村民出行、生產運輸帶來諸多不便。村民們更是直接抱怨道:“路不好,還尋求什麼發展。進不去也出不來,眼界受到限制。”

聆聽了群眾的心聲之後,他下定決心要將全村的路都修好。當項目爭取、佔地協調這一系列大困難擺在面前的時候,他幾度失眠。

“老警察”蘭仕華:紮根鄉村扶貧詮釋另類“警察故事”

召開龍頭村公路建設工作會

經多方協調溝通,各級各部門對此給予了資金、項目、協調等方面的大力支持。2015年,竹林灣4社通往東興區三烈鄉洪星村的石板橋被修復好;竹林灣村4、5、6社的2.33公里公路、竹林灣村2.3社的1.51公里公路分別在2016年、2018年進行了硬化。2019年硬化村內道路共計7.7公里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龍頭村5、6社公路的硬化打通了龍山鎮的二環路,為場鎮交通壓力減了壓。

8月20日,蘭仕華又組織召開了“公路硬化招標會”,他“要將全村的路都修好。”的心願正在慢慢實現。

“蘭所長,這個路沒有你是修不起的啊。”、“村裡道路好了,我們的好日子就要來了。”、“蘭所長,沒想到你不僅破得了案,抓得了小偷,修路也是一把好手啊。”享受到道路硬化後帶來便利的村民對蘭仕華讚不絕口。

“修房”——安居樂業,解貧困戶急需

“房子一定要建好,那是老百姓遮風避雨的地方。”在走訪中,他逐漸摸清了村內貧困戶基本情況及整個村子的情況,他也發現了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貧困戶的房子大多都是舊式土坯房,隨著歲月變遷,大都出現搖搖欲墜、破爛不堪的狀態。

蘭仕華將這件事放進心裡,憂心忡忡地將這件事彙報給相關部門,得到了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蘭仕華在2018年、2019年共爭取到10萬餘元資金為貧困戶進行D級危房改造。與此同時,他還在2017-2019年爭取到上級扶貧建房指標為貧困戶修建易地搬遷房屋17戶、D級危房改造24戶、C級危房維護15戶。

每當一戶人家的危房改造完成,他們總會握住他的手,激動地向他致謝:“蘭書記謝謝你,幫我們修好了房子。”

他們樸素的話語總讓蘭仕華溼了眼眶。從部隊轉業後參加公安工作,再到扶貧工作,蘭仕華“不忘初心”的信念一直未曾改變,“使命”是他工作的源泉,“為老百姓幹實事、辦好事”是他的本職,能獲得如此反饋,“真的很令人感動。”他說。

確保了安全住房以後,蘭仕華還將村民出行、生產、生活及其他迫切需要解決的民生問題列於表中,付諸行動。幾年來他相繼完成了竹林灣村7個社的農村電網改造,貧困戶的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安全飲水、廣播電視等也得到保障。

“立業”——發展產業,促貧困戶脫貧

蘭仕華明白,沒有產業,一切都不會長遠。據瞭解,當地群眾有種植玉米、水稻、核桃、小麥以及養殖兔子、豬、牛、雞等諸多產業基礎,通過調研論證,在鞏固原有產業基礎上,重點以生態養兔為特色產業,牽頭實施黨員精準扶貧示範工程——投入數萬元資金養殖生態兔。蘭仕華還協助建設了資中縣左明嵐農民生態養兔專業合作社和資中縣明高生豬養殖家庭農場。

“老警察”蘭仕華:紮根鄉村扶貧詮釋另類“警察故事”

左明嵐養兔專業合作社精準扶貧示範基地

“產業有了,輸送不出去也是不行的。”經過實地調研,蘭仕華和專業人員商討後,因地制宜採取措施:以市場為導向,注重長短結合,新型農村電子商務與傳統銷售相互補充,打破地域、時間的限制。

有了路,傳統銷售便有了出路,在此基礎上,大力實施“農村黨建電商雙促”攻堅計劃,激發村黨組織和廣大農村黨員幹部的主觀能動性,積極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帶動全村群眾共同發展。

“老警察”蘭仕華:紮根鄉村扶貧詮釋另類“警察故事”

調研考察明高生豬養殖場

“技術掌握在少數人手裡,多數人也富不起來呀?。”蘭仕華面前又有了一道難題。他給出了答案:在強化技能培訓的同時,大力實施“農村家庭能人”培養計劃,牽頭開辦“農民夜校”,規範日常教育工作,鼓勵黨員、致富帶頭人等帶頭引領,分享經驗、傳授技術。2017-2018年與四川天藝種業公司合作發展玉米制種為群眾增收20餘萬元。

“老警察”蘭仕華:紮根鄉村扶貧詮釋另類“警察故事”

查看玉米制種產業

此外,蘭仕華還將上級的產業扶持基金40萬元入股到資中縣明高生豬養殖家庭農場進行8﹪的保底分紅、30萬元入股到資中縣天寶頁岩機磚廠購置裝載機進行6﹪的保底分紅,共為竹林灣村村民增收5萬元。

嘗試這種新型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為群眾帶來了收益,如何利用好剩餘的產業扶持資金來壯大集體經濟給群眾增收成為了蘭仕華下一步思考的問題,結合村裡的情況,蘭仕華的初步想法是建立村級光伏發電站。既能有效緩解村裡電壓不穩問題,還可將電賣給城裡人用,幫助村集體和貧困戶增收。

蘭仕華不僅是一個“搞產業小能手”,更是個稱職的公安民警。

“老警察”蘭仕華:紮根鄉村扶貧詮釋另類“警察故事”

院壩會

全村的鄰里關係特別融洽,這還得歸功於“老公安”蘭仕華。他對全村百姓一視同仁,堅持“一碗水端平”,只認一個“理”字。正因為如此,群眾特別服他。一些小矛盾糾紛,只要蘭仕華一露面,大家都自願給他面子,問題迎刃而解。

不止於此,堅守不息

在駐村工作中,“警察精神”照亮著他的扶貧路。在工作中,他時時處處起帶頭作用。他將工作放在第一,將竹林灣村的經濟發展擺在首位,把帶領貧困家庭戶脫貧致富作為頭等大事。

脫貧攻堅以來,他幾乎捨棄了所有的週末和節假日,一直在積極開展扶貧工作。他堅持以“兩不愁,三保障”作為檢驗脫貧的標準,得到的結果是:去年以來已經脫貧99戶275人,今年預脫貧55戶140人。

他對村裡的貧困戶、五保戶、殘疾人、農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等人群尤為照顧,儘可能多地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

當問及他們還有什麼困難的時候,他們總是說:“你已經為我們做很多了,政府幫助我們,我們自己也要努力。”

村民脫貧不是終點,為防止返貧,對已經脫貧的貧困人口開展“回頭看”,幫扶幹部“回頭幫”的工作還在繼續。

屬於他的“警察故事”也還在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