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心理咨询行业机会大不大?

理查德泰森20


应该不会大,本来消费群体不会受到疫情影响,受到直接影响的又没有意识或者消费不起


二T花儿


很大!

一看你就是聪明人。这个疫情能把最有耐心的人憋疯,不用说普通人了。

各种人都会遇到心理问题。

医务工作者,政府保障部门,包括各职能部门,交通,警察,志愿者等等,心力憔悴,精神紧张。

老人担心孩子,丈夫担心老婆,孩子们倒是高兴了,不用上学多高兴啊😄。可是在家里跟家长又产生矛盾,本来就不愿意守着父母,这下子好咯,天天待在一起,玩的更不自由。

最痛苦了是天性爱玩好动的,这呆在家里比死都难受😄。吹个牛皮都找不到人听。结果是干啥啥没劲,看谁谁都烦。想运动吧,一个人没人陪,玩几下就够了。想喝酒吧,喝酒不吹牛,喝的是忧愁。喝不了几口就喝不动了。最后被逼无奈,进了头条,变成文字奴,直到如今无法自拔!常常写到半夜两三点。如今成了恶习,怎么也改不掉了😭。奋笔疾书,每日更新,一个半月挣了三位数大钱,0.01元!结果却害瞎了眼睛,憋出了痔疮!唉,太不值了。

真的需要有人给心理指导一下。

最惨的开饭店旅馆的,和游戏厅电影院的。颗粒无收,欲哭无泪,生不如死。疫情结束,意味着人生也快要结束。有贷款和负债的更惨,疫情没有打倒,一生的事业可能终结!跳楼的心都有。中国是吃的王国,有多少人在依靠餐饮业生活啊?几万亿的资产收入化为泡影。他们是多么需要人来安慰和心理调节啊!

很多夫妻关系也是到达崩溃的边缘,本来很多都是凑乎着过日子,每天见不了几面,眼不见心不烦,倒也和平。这下子天天在一起,想躲也躲不了了,往日积攒的矛盾,就在大家的极度心烦中,可能瞬间爆发。

大人憋的烦,看见孩子光玩不学习,火气就可能发作出来,孩子玩的不痛快也是烦,心说又不是我不想学习,我有什么办法呢?家庭矛盾也是时有爆发。

总之就是各种烦,生活完全颠倒了,要想再恢复到疫情之前,还真是不容易。

这些都需要有人来指导,调解,调理。这不,我本来想好的十点半睡觉,NN的又到了快一点了😄!

所以,心理咨询师肯定比过去有了多三倍的机会了。这是个因疫情受益的行业之一吧。


爱球爱股爱生活


不会的,心理咨询本来就是一个比较冷门的事情,跟疫情没有什么太大关系。

第一、国人的生活习惯里没有心理咨询。

就像喝醉酒的人不认为自己醉了差不多,很多心理有问题的人,不会觉得自己有问题,及时觉得有问题了,也不会想到去做心理咨询。大家及时是身体病了,多数人还是习惯能扛就扛。

第二、没钱

我相信没有几个人对2020年的经济会感觉乐观。日子会越来越难过,即使国家在通过各种方式扶持企业发展,但是最终受益的都是大型企业,大部分小微企业和上班族的日子都很难过,收入都会受到很大影响。能保证日常开支就不错了,哪还有钱用于听起来就很费钱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相信大家对这个行业的了解基本都是通过影视,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贵,按秒收费;看不到效果,谈话治疗,怎么看怎么像忽悠人;没安全感,动不动就催眠,让你迷迷糊糊吐露内心。这些都不接地气,国人看个感冒都恨不得医生拿出一堆数据来分析才放心。

第四、忙,没时间

越有钱的人越闲,越穷越没心理问题。这就是国情啊,最大概率出现心理问题的基本都是又忙又没什么钱的白领,社会基层人士。怎么可能有时间花费大量钱和时间去做治理。


还是那句话,国人中有大量的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但是心理咨询从来都不是刚需,不会因为一场疫情而改变的。


大啵嘶


我也是个心理咨询师,谈点自己的看法吧。

首先说一个行业的机会问题。好多人讲到行业的机会,常常会提到疼点的话题,我习惯用群体注意力,因为感觉这词更贴近更生活些。当我们把自身需求的关注点投放到心理健康上的时候,这个行业的机会才会真正到来。

其次说一下心理咨询的现实。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心理咨询这词是舶来品,大家接受上,有情感上认知上的偏差,更有生活习惯上的不适。至少当前阶段,说明国外的方式没有适用我们的国情。

再次说说心理咨询的需求基础。从古至今,她一直都在我们身边,父母、师长、发小、闺蜜等等这些社会关系一直都在扮演着心理咨询师的角色,个人也讲究,自我修炼,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她也是社会分工,社会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需的。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我们自身的不足,对于说教,越来越多的人会乱说乱教,而另一部分跟你亲近的人,越来越不敢说教。心难安,自身现实问题会暴露的越来越多。

最后,就是这次疫情对这个行业的影响。这次是群体卫生事件,一两个月的时间,改变了我们原来的生活状态,有多少经历了大起大落恐惧、焦虑、愤怒及喜悦等等,这必然也会带来群体性的心理问题。这一点来说,此次疫情,必然会刺激这个行业的发展。

但是,重点还是在这里,一个行业的长期发展,多数不是一个事件就能猝效的。她需要一定规模生态系统的构建和完善,既要有需求群体的注意力投放,从业人员自身的修炼,也要外在环境的包容与压迫,更要有动态兼容的良性互动循环生态圈的形成。

说了这么多,好像针对这个题目啥也没说。简单点总结吧:此次疫情必然增加了这个行业的机会,但是这个行业的规范化发展还早的很,她不是也不应该是一个快餐产业。


无火之焱


网络上直接的体现就是,1月22日,也就是武汉封城的前一天,微信指数上,“心理”两个词的搜索量出现井喷式上升,进一步显示可能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在网上寻求心理帮助。

疫情之后,心理行业的发展趋势会是什么样子呢?

疫情过后大众会更加关注自我的身心健康,关注婚姻家庭、亲子关系和自我精神的发展。疫情之后,应该会有更多人选择做好自我;长时间的隔离,可能也会使一部分人重新审视自己与社会、自己和家人的关系,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也可能会导致更加家庭问题的产生和解决。

这些情况可能提高了大众对心理的需求,特别是对线上心理服务的需求。

随着复工的延迟,面对面咨询减少,可能对一些线下小的咨询机构有很大影响,对专职心理咨询师的经济受影响。长期来看专业的咨询师有更好的发展。


心理的点点滴滴


任何事情都是以价值而论,心理咨询也一样,如果说心理咨询能有效的能解决人们心理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心理咨询的价值足以会让这个行业崛起。

所以,心理咨询这个行业的机会大与不大不是取决于疫情的存在与否!

而是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是有真金不怕火炼的功夫,其次是从业人员是否具备真正为人解忧的慈心。

有此两点,心理咨询行业必将造福于苍生,想不火?难矣!



道和术1818



个人的体会和建议,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为啥这么说呢!

因为本来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就是没有疫情目前的心理问题出情况的还是蛮多的,但心理咨询行业一直没有火爆起来,主要原因有以下:

1、人们的认知水平。

比个不恰当的例子,人们对心理咨询行业,更多的是像对待保险一样的,有一种对搞情绪,虽然大家并没有直接说出来。

就家里的话,有人感觉情绪不高涨了,大部分认为这是一种矫情,不用管自然就好了。

2、人们的消费水平

目前很多人对于收费的项目总是抱着一种不好的情绪体验,心理咨询行业自然是运用专业的知识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并没有免费的,大家对于收费的都会持质疑的态度,更有甚者会认为是骗人。

3、政策的扶持

目前的心理咨询行业完全都是一些协会在主持,并没有官方的直接扶持消息,也让其可信度不高,人们并不是兴趣很浓。

4,最重要的一点,人们生活并没有到小康水平。

人的需求是逐步上升的,在温饱阶段,自然不会提到更多的精神追求。

目前大部分家庭还是处于温饱水平,可谈心理滋润!

如有不妥,敬请谅解,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乐活xuda


长期以来,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对心理方面的问题重视不够,基本处于空白和迟滞状态,感觉有点讳疾忌医的味道。

政府方面可能有一定顾虑,认为过多的心理问题会映射社会矛盾,暴露某些不和谐的因素,降低大家的幸福感,所以有意无意对此忽略或迟滞。

大众在观念上存在许多误区。要么将其归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要么认为只有精神类疾患才会需要心理咨询和治疗。

最近这些年,这些情况有很大的改观。

其实,无论是类似本次疫情这样的大范围事件,还是零星发生的极端个例,心理方面的伤害都不容忽视,虽然它不像其他后果那样剧烈、明显、瞬时,但总会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下凝固结焦,最终会影响整个社会稳定地运行。

至于题主的问题,个人是这样看的,这次疫情会促进心理咨询行业,但作用是很有限的。

首先,像开始说的那样,咱们在这方面才开始起步,政策法规,理论研究,舆论环境,民众认知,专业培训等诸多方面还不算成熟,简单说,大环境还不够给力。

第二,经济层面的制约非常大。

虽然现在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压力也不小。心理咨询治疗的费用不是一般情况一般人愿意选择的开支项目。习惯上还是会“拖一拖,忍一忍”。

第三,目前心理咨询治疗行业本身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整个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道德素质并不十分理想。行业标准、资格认定、考核程序还不太规范和全面。

当然这都是我比较保守的看法。题主若有兴趣从事这一行业,完全不用考虑闲人的嘴碎。


春来未来


无论在何时,心理咨询行业的机会都是很大很大的,而在疫情下面,专业的心理咨询处理情绪情感障碍,处理急性应激障碍,处理创伤后应激障碍……变得急需而突出……

真正存在的问题是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和专职能力不足,导致低职业能力的咨询市场泛滥,人们对心理咨询行业有了更多不好的看法……

所以,作为心理咨询师

1修自己的心性品质

2修自己的专业质询能力,知识和技术

3找寻自己适合的市场板块,儿童或成人,个案或团体,有的放矢地切入其中

4谦卑下来,允许自己更多的接纳和学习



乐培心理张老师


国内心理医生这块的缺口太大,也可能跟国人的习惯有关。总觉得去看心理医生是一件不太好的事情,我们这么大的人口基数,这些年发展这么快,人的焦虑不安和因为社会节奏和快速成长的财富都不平衡。加之现在的年轻人开始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问题,所以疫情过后的心理辅导以及社会本来就潜藏的巨大需求都会让这个行业有着非常大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