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員眼中的抗疫英雄16:張忠德,抗擊非典差點犧牲今再戰肺炎


司令員眼中的抗疫英雄16:張忠德,抗擊非典差點犧牲今再戰肺炎

作者 | 孫魁 武警總部原軍事(政策)研究室主任、甘肅省總隊原副司令員

司令員眼中的抗疫英雄16:張忠德,抗擊非典差點犧牲今再戰肺炎

國家中醫醫療隊隊長

中醫藥管理局疫情防控專家組副組長

曾是劫後重生的抗非典英雄

當人們與他回憶那段往事時

他卻說:“哪有什麼英雄啊,

我就是一個普通醫生而已!”

司令員眼中的抗疫英雄16:張忠德,抗擊非典差點犧牲今再戰肺炎

56歲的他,因為德高人稱“德叔”

是一位倍受人們喜愛的中醫專家

因為17年前,39歲的他

曾在抗擊非典一線忙碌

為救他人性命差點喪己性命

不幸感染住院19天才迎來新生

“每天都覺得是生命最後一天

寫好的遺書都壓在枕頭底下了”

幸運的是,病情發生轉機

他和他的團隊就在那一年

舉國最早收治非典患者

共接診103例,除7人死亡外

其餘全部治癒出院

其中包括77例重症患者

這難道不是奇蹟嗎?

創造奇蹟的張忠德等人

真是名副其實的英雄漢!

司令員眼中的抗疫英雄16:張忠德,抗擊非典差點犧牲今再戰肺炎

英雄成為過去時

武漢戰疫再當先

從廣州到北京受命

飛回廣州組建隊伍

再從廣州飛抵武漢

那是除夕夜的緊急逆行

武漢封城的第二天

而今邁步從頭越

“一切從零開始”

這就是張忠德的節奏和理念

司令員眼中的抗疫英雄16:張忠德,抗擊非典差點犧牲今再戰肺炎

“一切從零開始”

就是不帶任何包袱

不帶任何固有東西

不帶任何主觀臆斷

只針對此次新冠疫情

在全面做好調查研究基礎上

並確保醫護人員自身絕對安全

司令員眼中的抗疫英雄16:張忠德,抗擊非典差點犧牲今再戰肺炎

“一切從零開始”

就是不滿足以住的既得經驗

從到達武漢的那天起

他和另外三位國家級專家

便馬不停蹄地瞭解疫情和救治進展

研究如何用中西醫結合救治危重患者

這是創新性很難的探索

這是實踐性很強的課題

這是風險性很大的挑戰

務實作風加精湛技術

“把大部分病人看過一遍後”

結論有了,他等專家的意見

被納入國家救疫的中醫診療方案

一個多月下來

本來就偏瘦的張忠德

顯得更加“骨感”

但憔悴的眼光依然那麼燦爛

司令員眼中的抗疫英雄16:張忠德,抗擊非典差點犧牲今再戰肺炎

“一切從零開始”

就是隨時提醒身邊醫護人員

不管你出發前是否受過安全培訓

到了這裡必須再跟我來一遍

必須再三強化自我保護意識

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力量和資格

去救更多患者和需要幫助的人們

醫療隊員大多缺乏疫情一線經驗

他就不厭其煩地言傳身教

用自己豐富的經驗教訓

幫助大家築牢自身安全防護屏障

他還採取“一個一個地過”的方式

使每個人都保持了健康、平安

與此同時,他注重——

用制度管人

用流程管事

用科學管醫

極大地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創造性

在抵抗此類疫情中的特殊價值

使中醫這朵民族瑰寶重放奇光異彩

也使許多“命懸一線”的危重患者

幸運地回到了魂牽夢繞的幸福人間

患者任茂茵就是其中典型一例

她曾一度身體症狀極度不佳

胃口不好,連飯也吃不下

兩劑中藥之後她便胃口大開

繼而,有101位病人症狀明顯好轉

還有15人治癒出院

鑑於張忠德在運用中醫科學

參與醫治肺炎病毒中的突出表現

他近日被國家有關部門表彰為

“全國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

我相信,“一切從零開始”的先進

將永遠不會停歇醫科路上的奮勇登攀

《司令員眼中的抗疫英雄》專欄文章,1號紀實將陸續推出,敬請關注。

司令員眼中的抗疫英雄16:張忠德,抗擊非典差點犧牲今再戰肺炎

司令員眼中的抗疫英雄16:張忠德,抗擊非典差點犧牲今再戰肺炎

孫魁,中共黨員,武警總部原軍事(政策)研究室主任、甘肅省總隊原副司令員,中國人生科學學會黨支部書記兼副會長,甘肅省第 12 屆人大代表,中國軍事科學學會理事,武警知名人士,軍旅作家,多所大學客座教授;從軍40載,堅持一手持槍習武,6次榮立三等功,一手握筆耕耘,曾組織和參與起草《中國人民武裝警察法》、作為副主編組織編纂《中國軍事百科全書》武警兩個分冊,先後著有數百萬字理論著作及文藝、新聞作品,並屢獲各級各類優秀成果評選和有獎徵文大獎;2016 年出版《母愛伴我行》,是繼著名作家張潔長篇散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之後,又一個單人作者用一本散文集來歌頌偉大母親的力作;2017 年以來,開展“感恩母愛·孝行天下”主題全國公益巡講,已在 19個省區市演講 120餘場次,贏得廣泛受眾群體的高度讚譽和普遍歡迎,眾多媒體和網絡平臺也紛紛予以報道。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嚴禁轉載。1號紀實自媒體矩陣,入駐12個媒體平臺,作品累計訪問量超過5.4億人次,劉德華《愛你一萬年》詞曲原創故事作者創辦。曾先後推出中國第一個APEC設計師、中國第一睡眠師、中國第一個橫渡瓊州海峽少年等紀實特稿。歡迎點贊並關注@1號紀實,歡迎有故事的人物邀約訪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