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为何会战败?又是为何成为了千古悲剧人物?

神鹿222595934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项羽是毫无疑问的战神,他创造了中国甚至世界军事历史上的很多记录。

以彭城之战为例,项羽在极度不利,几乎注定要失败的情况下,出奇兵。

他使用3万铁骑(当年还没有马镫),突袭彭城刘邦56万大军。

在我们看来,双方兵力相差十多倍,必然是项羽被刘邦打败,碎尸万段。

然而,项羽却以闪电战术和军队极其强悍的战斗力,击溃刘邦56万大军,斩杀30多万。

大家算算,项羽只有3万骑兵,斩杀30多万相当于每个骑兵要杀10个人。这是什么概念?


正常来说,1个士兵对付10各地人,就算你是叶问、李小龙也早被砍成肉酱了。

可见,项羽是个卓越的军事家,尤其擅长打具体的战役。

可惜,项羽却是一个蹩脚的军事战略家,更是一个对政治一窍不通的外行。

这种人注定不可能成为中国的统治者!

实际上,项羽的失败主要不是军事,而是政治上。

政治上有两个要素,第一是要争取盟友,联手对付敌人;第二是要尽量争取民心,哪怕欺骗人民也罢,从而得到人民的支持。


然而,项羽在这两方面做的都非常烂。

很多人认为,项羽压根没有政治能力,完全依靠范增等人在支撑。

在盟友上,项羽几乎没有什么可靠的盟友,主要是他不懂得舍弃利益给盟友好处。最终,几乎是整个中国的军阀联手对付项羽,他想要不输都是很难。

比如项羽平定三齐,刚打挂田荣,田横又反叛。项羽在山东杀得热火朝天,后方刘邦暗度陈仓,轻松占领当时富得流油的三秦大地,又趁势把项羽的老巢彭城都端掉了。


要不是项羽以超人的军事能力打了彭城之战,当时就完了蛋!

后来项羽又赶走了范增,几乎就没有政治能力,等于被全国吊打,失败也就是必然的。

就民心上,项羽杀戮太重,对于秦军都动辄活埋屠杀,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对于老百姓也横征暴敛,控制区内的人民害怕他、厌恶他。

相反,刘邦则懂得收买人心,妥善管理控制区,受到老百姓的支持。


另外,项羽善于打一个个战役,但军费优秀的军事战略家。

在和刘邦决战的那么多年,刘邦虽然具体战役不是项羽对象,但战略上绝对是把握主动地。

比如刘邦和韩信的两支大军,一南一北,互相照应。项羽单纯打败一支是没有问题的,但无法对付两路敌人,顾此失彼,最终惨败。

彭城之战后,项羽本来有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在荥阳包围刘邦的主力,韩信在北方一时救援不及,跟来可以彻底打垮刘邦这路军队,导致刘邦军事战略破产。

然而,关键时候又被刘邦和陈平的离间计搞乱,项羽赶走了范增,导致合围失败,失去了唯一胜利的机会。


萨沙


从我个人来看来,西楚霸王从未战败过,就算是垓下之战也只能是算是战略的失败,而非战役的失败。我分几个方面来回答题主的问题吧。

一、西楚霸王是军事上的强者,真正意义上的军神。

项羽作为楚国贵族的后裔,在全国反暴秦的起义军中,作为楚国的中坚力量,前期可以说是支撑起了整个对抗秦军的重任,项家三代作为楚国的军事柱石,从这点来看,项羽的军事能力是无可非议的。无论是破釜沉舟,巨鹿破秦,还是陈军灞上,入关东,进咸阳,收章邯,降子婴,横扫天下,机会没有一次军事上的失败。以致于和刘邦的几年对峙中,也是完全的占据上风的。

单单从军事战役角度来讲,在冷兵器时代,项羽可以说是具备第一战神的形象出现的,远比三国时期的关羽关云长要厉害得多。如果不是遇到“既生瑜,何生亮”的秦末汉初版,有个同样是战役之神的韩信存在,项羽是完全有可能完成帝王霸业的。项羽不但短暂的完成过全国的大一统,而且还威震众多诸侯,让天下得到了暂时的和平,只是项羽在政治上没有雄才大略,这才落得了乌江自刎的下场,这也是我要下面分析关于题主说的他为什么失败。

二、政治低能导致军事战败,落得乌江自刎。

项羽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天才军事战将,这一点几乎无可厚非,但又恰恰是军事的高能掩盖了他政治的低能,导致了他在军事战役上失败,而这唯一的军事失败,却让他输掉了所有。

项羽集团在人才组合上完全不输刘邦阵营的,无论是谋有范增,武有英布、龙且、季布、钟离味、栾布、英布等等,这样的组合在当时而言,也只有刘邦的后期团队才能与之相比的。但项羽有比刘邦更大的优势,那就是政治优势,项羽不但在楚国处于绝对的政治、军事地位,更在所有反秦诸侯国中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这是刘邦没有的,而刘邦只是项羽分封的一个诸侯王而已。

三、手握一对鬼四个二,却一直喊过

项羽是一手好牌,却打得稀烂。项羽在从早期起兵反秦,直到灭了秦军主力,笼络、降服了众多诸侯的时候,他的政治低能完全的表现出来了,最著名的就是在鸿门宴放走了已经占领咸阳的刘邦;分封诸侯的时候虽然打压刘邦,封他去了汉中,留下了章邯、司马欣守着他,却掉以轻心。

其实,项羽最弱智的地方在于入咸阳后,没有直接进行登基称帝,却大搞诸侯国分封,自己一把火烧了咸阳回彭城做他的西楚霸王去了,从这一点来看,项羽真正的只算得上是个战无不胜的将军而已,毫无政治家的格局和胸怀。

果然,不过几年时间,刘邦就暗度陈仓,反出关中和项羽来一争天下了。虽然前期还是被项羽打得满天下到处跑,东躲西藏的,但慢慢的到了后期,项羽由于缺乏足够的战略思想,被逐步的压缩,蚕食,直到垓下被围,乌江自刎。其实,在垓下被围的时候,他都还是有机会的,比如在韩信未到垓下之前与他联系,做政治交换,凭韩信在那个时候想反不反的犹豫档口,项羽还是有机会联合韩信灭了刘邦的。可惜,西楚霸王太过自信和自负了。

四、人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千古悲情人物

项羽为什么几千年来被后人一直怀念和凭吊,这有文化原因的。历史上失败的悲情英雄多了,为什么单单项羽得到了如此高的礼遇呢?这个原因恰恰就在于项羽是一个单单纯纯的军事战神,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英雄形象,虽然他失败了。我们中国人都是比较含蓄的,由于文化的原因,我们讲究中庸,善于谋划,但我们的骨子里还是企盼个人英雄的,希望有那么一个强大的人物出现,项羽就是那样的英雄。

而我们中国人对待英雄如同国画,喜欢留白和残缺,悲情的,缺失的更能引发我们所有人的同情和惋惜,项羽的经历同样达到了这点文化的泪点。于是西楚霸王就是中国历史长河里非常耀眼的一颗文化之星。


沉墨I方之城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今江苏宿迁人,中国历史著名军事家,犹以个人勇武著称,正如李晚芳所言,羽之神勇,千古无二。项羽是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而且其叔父项梁战死后,秦国声势复苏的情况下成为楚国主将和五路诸侯联军主帅的,其以过人的才气,决死的决心,激励士卒,最终灭了秦军主力,推翻秦国的。灭秦后,与刘邦逐鹿中原兵败,自刎安徽乌江。其个人神勇与在推翻爆秦中的贡献,与其悲惨结局,形成极大反差,常让世人扼腕叹息!其失败原因有有一下几点:


♥其一,战略上犯了三个致命错误,河南荥阳鸿门宴,突然放弃与范增、项庄等谋臣、大将议定的诛杀刘邦的计划,放走刘邦,胜似放虎归山;阻断刘邦粮道,刘邦乞降,项羽允诺,划鸿沟分治天下,刘邦只不过是为赢得喘息机会,而项羽却当真了,又一次给了刘邦生的机会;定都徐州,山东及其西部都是刘邦的势力,对徐州威胁很大,就在鸿沟协定项羽东归的时候,韩信等人已经攻破徐州,率大军南下西进,与刘邦东进追击的部队,对项羽造成西、北、东三面合围之势,使其一败再败。


♥在个人性格方面,犯了四个错误。项羽逢战必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从来就没认真想过运筹帷幄的事,无形中把自己仅仅只当做将军,常置身于险境,没有君王思想意识;在人才配置方面,文臣只有范增一人堪称大用,再没有可圈可点的文臣谋士,严重武强文弱,到后来连仅有的一位谋臣范增也赌气出走了;在三次有机会诛杀刘邦的时候,却为了避免负“不义”之名,放刘邦逃走,正如毛爷所言,”不可沽名学霸王”,严重的”沽名”和“妇人之仁”,为自己掘了坟墓;看到楚汉之争造成天下黎民苦不堪言,继续战斗的意志削弱了,不忍“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急于与刘邦决战,还天下黎民一个安稳生活,这样,就忽略了战略与战术。


♥项羽虽然败了,然其“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因愧于“与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宁远自杀也不投降的气节,20多岁就能成为联军统帅的卓越军事才能,给后世留下深深的烙印!


灵山禅师


项羽成为悲情人物,纯属是被造出来的,他不悲,悲的是死在他手下那些冤魂!其实,有人可能会回怼我,哪个军政人物不杀人呢,为什么偏偏指责项羽?对了,就要指责他,就好比开车,男司机出的事故肯定比女司机多,可是为什么女司机成了一个马路杀手而代名词?原因无他,因为女司机的开车的错误匪夷所思罢了,男司机因为开车喝酒、飙车等等原因出了很多事故,而女司机呢,没有任何原因出了不少事故。。。

看似跑题了,其实没有,项羽就是这样一个女司机……匪夷所思这事情办的太多了:会稽太守殷通说:秦朝气数已尽,我们一起造反把。项羽说好吧,然后把殷通杀了!!这就好比萧何对刘邦说我们造反吧,然后刘邦先把萧何杀了再造反,能成功吗?之后项羽杀宋义杀义帝楚怀王杀秦朝降卒,逼死唯一的谋臣忠臣范增,大致都是匪夷所思之举,这种人人心丧尽,毫无政治头脑,如何不失败!

不过他偏偏放过了自己的掘墓人:鸿门宴放过了刘邦,而且始终把项伯这个刘邦卧底放在身边,还信任有加,能不失败吗?

司马迁对他的评价还是公正的,你自己的问题,还怨天尤人,甚至怨乌骓马,公平吗,一介莽夫,不败何待!


磨史作镜


欲成大事,格局者也。昔齐桓公问管仲何得霸业。曰:毋贪,毋忿,毋急。

一、贪则忘义。项羽贪名,号西楚霸王,为荣归故里,迁都彭城,弃咸阳王霸之地。

二、忿则无谋。项羽坑杀20万秦兵,已然失北方民心。火烧咸阳,阿房宫,博屠夫恶名。鸿门宴刘邦卑躬屈膝,项羽只为一时之气,气消纵敌。

三、急则多乱。刘邦十面埋伏,项羽顿觉天下尽失,慌不择路。若沉心思定,或可一战。


随字了得


讲真。西楚霸王项羽完全就是历史传记中可怜他。实际上从他人生的作为,完全看不出其霸王之名,如果勇武也算霸王的话。

对待刘邦,其亚父范增督促他杀掉。没有,妇人之仁。

萧何、韩信都曾经是他部下,结果拥戴刘邦。这是其无容人之量。

推翻秦朝,却只想衣锦还乡。这是目光短浅。

最后,《史记》中对他评价这么高,可能只是为了反面衬托刘邦?毕竟刘邦建立汉朝说实话没什么可写的。把汉高祖刘邦的对手写的强大,才能侧面证明刘邦。


樊城宠物秀


脾性定成败!看西楚霸王最后一句话就知道了。“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可他忘了他是怎么气走亚父的,他也不记得是怎么失去韩信的。甚至他的刚愎自用,他的优柔寡断,他胜利后舍不得给部下分肉吃等等,都是失败的原因。


至于悲剧。鲁迅先生说,悲剧的力量在于毁灭的美震撼人心。

自从项羽起兵,大小七十余战,未曾一败。更是完成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可以说,西楚霸王就是一个神话!

但是最后落得乌江自刎,就在神话的光环下显得无比凄凉。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何等悲凉凄美?!


九尾讲故事


项羽之败,败在其性格:衣锦还乡的目光短浅,善待刘邦的妇人之仁,闭塞言路的刚愎自用,荥阳对峙的急于求成,多方树敌的盲目自大,战场周旋的的有勇无谋。

至于项羽成为悲剧人物的原因:一是其悲剧的本质是性格悲剧,适宜文艺作品来表现;二是其灭秦主力军的丰功伟绩和刘邦的无赖嘴脸强化了人们对项羽的同情;三是作为美女的虞姬的悲剧和虞姬项羽的爱情博取了后人的大量眼泪。


董元奔古典情怀


失败的原因很多,比如虽有同情心但却很抠门,也就是韩信说的妇人之仁;有人才却不能用,文有范曾武有英布;放弃关中而返回徐州……但最关键最重要的是心中没有百姓这个根本,考虑问题从不顾及民心。这样的统帅再强悍也跟胜利无缘。


老圃


自古以来,成王败寇,西楚霸王项羽虽然没能成就霸业,可是后人给了他足够的尊重,没有将他列入草寇一类,也是够宽容的了。说真的,敢于争天下、勇于闯天下的男人不多,

可是像项羽那样单纯的政治理想和野心,且又想凭一身真本事,不借助任何阴谋诡计取得天下的人,没有。历史上为了爬上龙位的人,哪个不是踩着血淋淋的人头上去的,哪个不是靠着阴谋一手杀人一手打平天下。何谓平天下?踏平,踩平,

谁挡住前进的脚步就要铲平谁。项羽只懂踏、踩、铲,他不懂其中的过程,或者说他懂得但不屑于蝇营狗苟的过程。他要创造历史,他要凭借真的功夫、硬的本事跃上龙位,他以为凭借高贵的出身和人格魅力战胜流氓和小人易如反掌,可惜他错了。

一直不能够理解如张良、韩信、萧何这样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怎么会依附在刘邦的身边,他们的本事与人格都比刘邦强许多,可是他们还是真心实意地为那样一个人牵马拽蹬,一帮人格高尚者帮助人格低下者打败了与他们同样有高尚人格的项羽。这是一位大丈夫壮志未酬身先亡的悲愤与无奈。而他的对手刘邦坐上龙位后衣锦归乡也留下了一首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这是帝王之气,

不是谁都能够敢这样去泼墨的。项羽又是何许人也,说是有勇无谋也没有亏着他,说是大丈夫宁折不弯也行,总之,项羽是历史上的另类。从做人上说,他是人格的榜样,可是如果是政治人物,则阴阳不合了。他的战略是要得天下,他的战术则要与天下人为敌,他又怎能够得了天下。得天下,仅有人格魅力不够,只有野心不够,只有民心不够,太不够了。

刘邦的志向是争天下,得天下,除了武力,还要有阴谋,有手段,有迂回,还有许多可以做不可说的道道。而西楚霸王崇尚的是君子斗在明处,杀个天昏地暗,鬼哭狼嚎,好汉死在刀下,愿为鬼雄,当他与刘邦约定谁先进关中谁为王之后,

他的所作所为便已注定他江山毁也。既然目标已定,达到目的是第一位的,这才是真君子所为。可是,霸王在攻城拔寨时,只图大丈夫的英雄气概,只图个人一时壮举,忘了兵法上兵伐谋的道理。一味地杀,一味地砍,一味地莽,结果勇则勇了,过足了一时英雄瘾,失去了入关的最佳时机。鸿门宴上,他丈夫气十足,他很君子,

可是又能怎么样呢,丢掉了最后一个铲除对手的机会,留下一个妇人之仁的名声。历史绝不允许这样一个仅凭借个人力量就能坐得龙位的人当帝王,真的不允许。而霸王想做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帝王,同样是泪洒乌江,

命绝乌江,历史连给他抹眼泪的机会都没有。后人只能怒其不阴,哀其太硬。他的谋士项父,有勇有谋,多有韬略,可惜只是个摆设。在霸王看来,以谋士相佐得天下,失了英雄的颜面,亏了霸王的霸气。霸是霸了,兵败自刎于乌江只能让人唏嘘老天不公。谁辜负了霸王,乌江无语,我亦无语,天下之人皆无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