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的时候,我们就相约大年初一去看《囧妈》。本以为可以在电影院里彻底地跟着徐峥歇斯底里一把,却不料这个春节被新型冠状病毒袭击,全国上下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没有投入到一线战斗的我们只能听从钟南山院士的呼告,留在家里就是最好的“参战”。除了关心疫情,关心抗战在一线同志们的安危之外,我只能在家安排好日常生活,保护好家人,不给组织添乱,不给国家添乱。本以为无缘的电影竟因徐峥的一个决定而扭转乾坤。大年初一,徐峥请全国人民免费在线看《囧妈》。消息一出,引来无数的点赞。都说徐峥输了票房,赢了人心。而我认为,作为大腕级的导演,在大灾大难面前所表现的气度也展示了他的胸襟、格局。
我看过2010年的《人在囧途》、2012年的《泰囧》,相较而言,我认为《囧妈》是徐峥拍得“囧”系列里最具温情、韵味最深的一部电影。这些年,徐峥的成长与蜕变,的确让人折服。他从饰演“春光灿烂猪八戒”的小八戒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成长为知名导演,不禁让人感悟到努力的重要性。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拥有破茧成蝶的能力。恰如这次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我们没有退缩,而是第一时间打响了狙击战。正是我们拥有必胜的信念,用坚守岗位的身躯筑起的铜墙铁壁,才遏制住了病毒蔓延的趋势。
同样坚守的,还有我们彼此间的爱,小爱无声,大爱无疆。在《囧妈》这部电影里。男主人公徐伊万是个“直癌男”,因对妻子生活上的控制和重塑,导致了夫妻间的裂痕。为了挽回妻子的心,阴差阳错地踏上了陪伴母亲卢小花的六天俄罗斯之行。故事的主人公徐伊万,理所当然地把所有的气都撒在了他的母亲身上。我认为电影拍得特别生活化。生活中的我们,可不就是这样?总是把最坏的脾气留给最亲近的人。而得到的,总是包容和理解。
电影中,卢小花对儿子徐伊万也是百般包容。怕他饿了,怕他冷了,连徐伊万打个电话,也不停地喂着水果。看上去,的确是一种无私的爱。但就是这种爱,让徐伊万觉得是一种桎梏。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徐伊万质问母亲卢小花:“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这一问,跟当初妻子离开他去美国时的发问一模一样。可能从那一刻起,徐伊万已经意识到这些年自己对妻子的控制和母亲对自己的控制是一种模式,所以自己平日里和母亲的关系才那么冷淡,只要见面,就会争吵。我觉得此处用蒙太奇的处理方式展示台词的效果,稍稍有些差强人意。爱情的桎梏和亲情的桎梏本应是两种桎梏,用一个模式进行套用,我认为有些过于简单和模式化。
当然,艺术惯用夸张。人们关注的焦点可能在那一句质问上,而忽略很多细节。而也正是这一问,恰好问到了我们的心底。问出了一个社会共性的问题,就是怎样与孩子相处。我们以爱之名,认为自己做得每一件事,对孩子都是好的,都是对的。殊不知,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我们要学会尊重个体的发展,而不是一味地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思维去成长。写到这里,我的内心也是一惊。我曾与一位从事思维培训的专家聊天。他对我的孩子听话的程度表示惊讶。他认为我对孩子的管控过于严厉,并进行了分析。自那次谈话后,我也在反思自己的教育。也许正如他所说,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都有向阳的力量,我们要适当学会放手。其实,以爱之名,我们还可以做很多事。
电影里,徐伊万和母亲卢小花最终爆发了剧烈地争吵。在卢小花负气下车之后,徐伊万开始慌乱。两人在荒无人烟的森林中冰释前嫌。而在此时,却遭遇了两头棕熊的袭击。危难面前,亲情得到了升华。徐伊万让母亲先走,自己垫后,而母亲却为了救徐伊万,故意把熊引到自己这一边。在危及关头,他们彼此抱团,谁也没放弃谁。最终熊被猎人开了麻醉枪,倒在了雪地里。
这个片段就成了电影转的部分,转得很自然、很舒服。“起承转合”对于导演的要求很高。我认为这部电影,徐峥导演处理得非常细腻,符合人伦常情。这样的场景,让我又想起了此刻正在抗击的疫情画面。已感染的人独自在医院接受隔离治疗,他们积极配合着医生,与新型冠状肺炎病毒做着殊死搏斗,意念坚强;而陪伴着治疗者他们的医护人员,他们素不相识,从未谋面,却已然把病人当成亲人,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夜以继日,全力抢救;我们的志愿者们、党员们、人民公仆……不顾自身安危,冲锋在前。很多不能冲上战场的人们也都以自己的方式参加战斗。我还记得一位诗友在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而写下的诗句:“积雪终将化去,任何一滴禁锢的水,都能重回自由。生灵继续奔跑,每一个摔倒的影子都会收获一种信仰!”是啊,积雪终将化去!我们聚集在一起,共同参与这场疫情狙击战!以爱之名,我们能赢!也一定赢!
电影的最后,卢小花实现了她年轻时未曾实现的愿望,在俄罗斯的红星剧场成为了主唱。最终的徐伊万也明白了: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这是影片的升华,也是点睛之处。
我们所知道的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能从生活的一些琐碎提炼出一些精华,传播正能量,也是当下电影人的一种担当。我们也期待更多的担当、更好的电影!
聆芯:本名范香美,女,80后,浙江长兴人。永康市影视办特约影评员,喜欢古诗词、散文、小说,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尝试各种文体的写作,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
閱讀更多 影視永康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