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谦如果不让徐州,徐州能保的住吗?

刘黄叔


毫无疑问一定保不住。

陶谦有二子陶商、陶应,如果刘备没接仼,应该是陶商接任,不管陶商能力如何,要使徐州得到保全,根本不现实。

在陶谦尚在时,徐州二大世家大族(陈珪家族、糜竺家族)是非常支持他的,陶谦死后,糜家倒向了刘备,不管刘备接不接任,徐州的基石已经松动。

再看周边环境,但当时群雄虎视眈眈,当时邻近的诸侯有袁绍、曹操、孔融、袁术、张邈、刘繇等。其中西面是曹操、南面是袁术,北面最强的是袁绍,徐州夹在中间,三面都是大神啊!能独善其身么?

再看自身实力,曹操曾以陶谦杀死其父曹嵩一家为借口,二次攻打徐州,制造了三国史上有数的人道主义惨剧,当时徐州都无法自保,要向外求救。随着另外几大诸侯不断坐大,徐州早就是狼口边的羔羊,被吃只是时间问题






我欲随波不逐流


陶谦、刘备都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书中陶谦三让徐州,刘备才接受。陶谦如果不让徐州,笔者认为徐州保不住。

第一,陶谦方面几乎没有人才。陶谦好友陈宫智谋过人,在曹操来报仇时,自愿当说客,可惜在曹操杀吕伯奢一家后,二人有了隔阂。陈宫游说不成,不好意思再见陶谦,便投奔他处,这是陶谦损失的贤才。陶谦自知二个儿子不堪大用,无法守卫徐州,手下也没有战力非凡的武将。曹操来袭时,曹豹迎战夏侯惇,如果不是天气原因,曹豹应该战死沙场了。

夏侯惇应声而出。陶谦慌走入阵。夏侯惇赶来,曹豹挺枪跃马,前来迎敌。两马相交,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两军皆乱,各自收兵。

第二,民心已经转向刘备,上下不一心不利于作战。在危急关头,糜竺献计向孔融、田楷求救,但最后力挽狂澜的却是刘备。陶谦虽然也受民众爱戴,但比起刘备还有差距,糜竺劝让给刘备也有这个原因。刘备作为汉室之后,根红苗正,在救难之后,陶谦让刘备屯军小沛,刘备到了之后,又是修城,又是安民,又有关羽、张飞二位武将,给民众很强的安全感。

玄德与关、张引本部军来至小沛,修葺城垣,抚谕居民。

第三,曹操势大,兵多将广,谋士众多。陶谦年老体弱,在三让徐州时已然是不行了,就算刘备方继续辅助陶谦之子守卫徐州,也是抵挡不了曹操。如果不是吕布作乱,牵制住了曹操,徐州的处境就不妙了。因为这时候刘备身边一个像样的谋士都没有,只有关、张两名勇将,文臣糜竺和孙乾。可以说糜竺、孙乾的智谋和曹操相比,都差得远了。如果刘备只是辅佐,队伍和底盘就不好壮大,更不能和曹操抗衡了。这时候没攻击,主要是曹操有更大的图谋。

明公弃兖州而取徐州,是弃大而就小,去本而求末,以安而易危也。愿熟思之。彧曰:“不如东略陈地,使军就食汝南、颍川。黄巾余党何仪、黄劭等,劫掠州郡,多有金帛、粮食、此等贼徒,又容易破;破而取其粮,以养三军,朝廷喜,百姓悦,乃顺天之事也。”

笔者主要从陶谦的实力、徐州民心变化、曹操实力三方面来谈了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认为陶谦如果不让徐州,徐州保不住。以上是本人的看法,如有不足,欢迎补充交流。

我是路留星,一个热爱武侠文化的行路人。


路留星


正好,题目把史料贴出来了,诸位请仔细看几遍,然后思考一个问题:

看完整个过程,你们觉得这算是陶谦在“让”徐州么?

我看这分明就是夺啊!

陶谦死了,糜竺带头拥护刘备上位,理由是“陶谦曾跟自己说过,只有刘备能安徐州”。

这就很奇怪了。如果陶谦真的有心把徐州让给刘备,那他应该当着刘备和自己亲信们的面说这件事啊,怎么可能只在私下里说这种意义不明的话呢?立遗嘱都得有公证人,送徐州给外人这么大的事,居然只告诉了糜竺?

况且,就算从字面上看,“刘备能安此州”,和“将徐州赠与刘备”,意思差远了啊。陶谦的儿子还没说话呢,糜竺就冲上来把徐州送了,是哪的道理?

提醒一句,糜竺是刘备的小舅子。

这下明白怎么回事了吧?

至于刘备的推让,在我看来完全没有讨论的意义,因为最终他接受了。这就好像,汉献帝要把帝位让给曹丕,曹丕百般推辞,但最后还是接受了。

都一个意思。


悃写风水文化工作室


没有让与不让之说,穷途末路,大势所趋!





功明学易


保不住,如此战略要地,号称自古彭城胜九州,龙争虎斗几千秋的地方,南控江准,北扼中原,又被称为中原锁钥,那等乱世,群雄虎伺,陶谦暮年,精力衰微,孩子又无能,岂能保得住,刘备其人也并非如小说所言,真得是路过偶遇。陶谦也不傻。


默玄吟雷


大势所趋


木头闲文


保不住


北斗七星883


1.保不住,因为曹操为了自己地盘的稳固,必须吃下徐州。这地方,是平原,四战之地,项羽定都于此,是国破身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知道,这个地方如果没有接住北方和西方的几处险地,是难以守住的。因此,容易丢。

2.结合当时的形势,诸侯中,就属于曹操最厉害,所以不论陶谦让不让,这个地方都会被曹操吞并。势不可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