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张飞不是非正常死亡,刘备能打赢夷陵之战吗?

董佳羽


刘备在关羽失荆州之后,执意出兵讨伐东吴,根本不听诸葛亮的外结东吴,北伐曹魏的正确建议,一意孤行最终导致了夷陵之败。

可以说张飞虽然有勇有谋,但是假设张飞不死,其实也难以帮助刘备反败为胜,最多是帮助刘备多保存一些实力,对战局没有根本性的影响。


理由如下:

一、刘备伐吴是战略失误

关羽失荆州后没多久,曹操去世,曹丕逼汉献帝禅让,建立了魏朝。

不甘心汉室灭亡的刘备于是延续汉统是为汉昭烈帝。在完成称帝流程之后,刘备才做出了伐吴的决定。

但是刚占据益州汉中没多久的刘备势力,内政还没有做到完全的整合。外部又刚刚丧失了荆州以及大将关羽。而且还率领益州士兵前往东吴主场作战。

真是天时地利人和,刘备一个都不占,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刘备伐吴就犯了一个巨大的战略错误。


二、刘备伐吴的战术失误

刘备此次出征已经是皇帝亲征,加上诸葛亮坐镇成都大本营不能跟随刘备出谋划策。

可以说跟着刘备出征的都是马良、黄权、冯习、张南等人,这些人无论从资历还是声望上,都不足以说服刘备。

于是在面对东吴陆逊等年轻一辈时,自大的刘备摆出来了隐患巨大的七百里联营。结果被陆逊一把火烧尽了蜀军精锐。


所以说在战略上、战术上都犯下巨大失误的刘备无论有没有张飞这样的武将都于事无补。唯一有可能阻止刘备战败的唯有一人--法正!

这可是诸葛亮亲口承认的。诸葛亮知道刘备战败后长叹道:要是法正在,肯定能制止刘备伐吴。就算刘备出兵伐吴,也不至于如此大败!

可惜法正这样一位英才,却在汉中之战后就早早亡故了,真是上天不给刘备机会。

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三国志法正传》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关注。


以史为鉴



东汉末年,刘关张于桃园三结义。但之后三人的结局却并不圆满。关羽因为过于骄矜,当荆州时腹背受敌,被迫败走麦城,最终被东吴所杀。刘备而刘备在听到此消息后。于登基称帝的同年,便举全国之力出兵伐吴。同时命张飞率领精兵会师江州,之后便有了"夷陵之战"。

但同年六月,张飞因关羽之死,脾气暴躁,苛待部下,最后被范疆、张达所杀。死于非命。刘备未战便先折大将,夷陵一战更是惨败。那么如果张飞不是非正常死亡,刘备能打赢夷陵之战吗?以下便是个人的观点。


第一,若张飞未死,必会不理智的带兵打仗,夷陵之战结局难逃失败。

张飞个性直率,极重情谊。知晓关羽死后,张飞就义愤填膺,想要为关羽报仇。若是张飞没有被范疆、张达所杀,以他的暴躁气性,必定会拿手下的士兵出气。

且据《三国志》记载:"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张飞在军中苛待部下已是事实,即使张飞最后不会死于非命,部下将士也难免心生怨气,内部产生不团结因素。有这样不理智的将领,怎么会带出优秀的军队呢,又怎么能够率领蜀军大败东吴呢?


而张飞虽性子急躁,但终究有能够顾全大局的刘备在压制,最后刘备之所以失去理智,意气用兵,也是因为张飞之死,新仇旧恨齐齐聚在一起,不大伐东吴难泄他心头之恨。但是这也不代表,张飞不死,刘备就能够理智的对待此次战争了。

因为他在夺取益州与汉中时,并没有受到多大的阻力,也没有损失多少的文臣武将,所以他就觉得他有那个实力夺取江东了,也有了轻敌了意思。更何况关羽一死,荆州尽失,他也想尽快的夺回地盘。而在与东吴的几次小战中,又有了几场胜利,刘备飘飘然也是意料之中。


第二,若张飞未死,也难以改变刘备的作战计划,战败依旧是最终结局。

其实在刘备绝对进军伐吴时,军师诸葛亮与大将赵云就曾经劝说刘备,当下曹魏势力正盛,需蜀吴结盟压制曹魏,且此时蜀国刚失荆州,益州局势又刚平稳,应当休养生息,不宜用兵。

但刘备此时又怎么能够听得进去,先不说为报关羽之仇,就单从夺取荆州的角度来看,刘备认为他也是必须要与东吴有此一战的。张飞之死或许只是他大肆进攻的一个借口罢了。即使张飞未死,作为一个小小将领的张飞,恐怕也无法左右刘备的决定。


更何况,个人认为若张飞未死,在知道刘备有如此举动时,恐怕也只会赞同,不会做出任何反对。本身张飞被杀,死于非命的原因就是因为想为关羽报仇的急切心情,刘备这般举动,也恰恰迎合了张飞自身报仇雪恨的期望。

而在刘备攻打东吴时,张飞只会成为他手中的锐利武器,而不是智慧背囊。况且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惨败的,不是因为缺乏得力的武将,而是因为他缺少一位顶尖的谋士,或者说能够劝得了他的谋士。刘备连营七百里,安营扎寨的方式,张飞又怎能够看出其中的端倪呢?


第三,若张飞未死,以其的实力也难以敌对东吴大将,刘备也难以打赢战争。

虽然张飞在正史中,素来有"万人敌"之称,但其也实在难以抵挡东吴的千军万马。因为他虽然单打独斗的能力非常强,但是一场大规模战争的胜利,又怎么能够只依靠一个人的能力呢?大型战争,必须要有优秀的统帅,而统帅的能力,又怎么会是一两个猛将能够比拟的?张飞在夷陵之战中的作用,恐怕也只是一个指哪打哪的武将,并不会影响整个战争局势,更不会扭转乾坤。


而在夷陵之战中,也有一名东吴猛将对敌刘备,他就是陆逊。作为江表十二虎臣之一的他,可以说是智勇双全的全才了,甚至比起诸葛亮也不遑多让。在整场战争中,他都毫无疑问的是东吴一方领导者。

就算是张飞不死于非命,以张飞此时此刻极不理智的状态,对阵陆逊,恐怕也只会吃亏。但是有张飞的存在,蜀汉也不会像以前那样,败得如此惨烈。但总体来说,蜀汉与东吴的这场战争,就算张飞能够参与其中,结局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由此可知,如果张飞不是死于非命,参与了夷陵之战,刘备恐怕也不能打赢东吴。

你是如何看待张飞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张飞作为刘备身边必不可少的几个人之一,他在刘备称帝的同一年,也就是刘备将大举攻吴的时候被部将杀害,他的死对于刘备乃至蜀汉政权都是一个重要的打击。如果张飞没有被杀,那么号称“万人敌”的他能不能帮助刘备打赢夷陵之战呢?



首先我们先回顾一下夷陵之战,刘备是怎么打败的

公元221年7月,也就是刘备亲率蜀汉军队十多万人大举进攻吴国的时候(张飞临出兵的被部将杀害)。双方前几次的交锋,互有胜负。后来陆逊采取了防守的策略,坚守不出,任由刘备挑衅。刘备本来想的挺好,能速战速决解决东吴,这样一来计划就被打乱了。


东吴作为东道主拖得起,蜀汉可拖不起。本来运粮就不方便,各种山路各种爬,再加上士兵披着甲大夏天的行军打仗,所以士气很低落。刘备这时一看出问题了,他觉得开弓没有回头箭,当时力排众斥决定攻吴的,现在总不能灰溜溜的回去吧,刘备就决定继续硬挺着,让士兵驻守在树林里,并且让营地连起来。

于是著名的火烧连营七百里就发生了,当时江南正是炎热夏季,气候闷热,而蜀军都躲到了树林里,营寨都是用木栅围成的,陆逊就派人半夜跑到蜀军营地放了把火,很快火势就压不住了,陆逊再发动袭击,大败刘备十万大军。


夷陵之战到底败在何处?

其实刘备攻打东吴的战略问题不大,我估计刘备也已经彩排好了剧本,只是到了真正演出的时候跳脱了。首先三国鼎立嘛,两方博弈,总要防备着第三方,但是刘备就没这个顾虑。因为除了曹魏政权的曹真坐镇雍凉,够得着刘备以外,其他的兵力都是挨着孙权的,这就像三个人互掐,曹魏和东吴挨着近,必定要严防对方的,而曹魏要是打蜀汉就得调兵遣将,跑过去人家都打完回家吃饭了。

另外刘备就算打败了夷陵之战,在他看来也问题不大。毕竟孙权是不敢追在他屁股后面打的,曹丕可是在旁边盯着呢。事情也就和刘备设想的差不多,只不过是最坏的结局。如果不是打的那么惨,在曹丕对孙权大打出手的话,说不定刘备还能趁火打劫一番。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刘备的战略眼光还是很不错的,关键是战术有那么点问题,其实也不能都赖他,毕竟刘备之所以会连营七百里,是因为没有强大的水军保障后勤运输,想要保障运输安全,只能分兵修筑营寨。

如果张飞想要帮助刘备打赢这场夷陵之战,那么他必定要冲锋陷阵,帮助刘备吸引火力。如果攻城略地还是改变不了陆逊防守的策略,那连营七百里这样的战术问题,也就不是张飞能够改变的了。


邯郸醉


夷陵之战,东吴不是赢在勇猛上,而是赢在智谋上,如果张飞不死,除非他能在夷陵之战中看破陆逊的计谋,否则无法改变刘备惨败的结局。

连刘备都无法看出陆逊在夷陵之战中的计谋,张飞能看出来吗?恐怕不能,张飞如果真参与了夷陵之战,最大可能就是:一代名将张飞为了救援刘备脱身,战死夷陵前线。



之所以这样说,就得了解夷陵之战刘备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夷陵之战历时整整一年,从221年七月到222年八月结束,从刘备出兵永安、巫山、秭归开始,一直打到夷陵前线时,整个蜀军都是保持进攻的姿势,而且是围着东吴军队打。



222年正月,蜀军前锋吴班、陈式的水军就进入夷陵地区,屯兵长江两岸,随后刘备亲率主力抵达夷陵,仅仅用了六个月时间,蜀军深入东吴境内500里,将战线从巫山(重庆市巫山县)推到了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

在夷陵前线,陆逊避而不战,利用夷陵险要的地形阻挡蜀军,不再退却,南边的夷道城(今湖北宜都市)孙权的侄儿孙桓部被蜀军张南部团团包围,北边蜀军的黄权部与吴军对峙,同时还要防备更北边曹魏的袭击,刘备则亲率主力在长江南边与江北的陆逊主力对峙。



当时间进入炎热的夏季时,刘备下令让水军弃船上岸,进入树林中安营扎寨,以躲避炎热,结果就是在这当头,陆逊看出刘备的破绽,用火攻大败刘备。

夷陵之战中,刘备犯了三个错误,被陆逊利用:

1、战线及补给线拉得很长。



刘备从两国的国界线巫山一直打到夷陵,深入吴国境内500里,战线及补给线都拉得很长,补给时间拖长及变得困难,这是刘备失败的一个次要原因。

绝不是曹丕说的什么八百里连营,曹丕那军事水平也就是蒙对了,想想也知道,刘备怎么可能八百里连营,总共也就深入东吴500里,而且蜀军主力都在夷陵一带,不可把所有军队布置在八百里长的地带,那样还打什么仗,刘备在沿途只设置了驿站,安排了极少量的驿站人员,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情况。



2、刘备轻敌了。

由于夷陵之战前半年时间,一直进展顺利,蜀军步步紧逼,形势一片大好,而且东吴方面的主帅是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陆逊,刘备完全没有放在眼中,以为陆逊不过是个未出茅庐的雏儿,想要击败陆逊并不是很难的事,因此刘备轻敌了。

刘备一轻敌就开始大意,一大意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这就是第三个原因。



3、刘备放弃水军,弃船上岸,安营扎寨。

这是刘备所犯的致命错误,也是夷陵之战刘备失败的主要原因。

蜀吴两军原本是在长江两岸及长江中都有对峙的,在炎热的夏天到来时,水军如果待在长江上,就处于烈日暴晒下,于是刘备让水军放弃战舰,到岸上的树林中安营扎寨,这样刘备的水军就失去作用。



正是陆逊看出刘备这一破绽,让水军带着东吴军队绕到刘备的军队后方登陆,同时在前方对藏身树林中的蜀军进行火攻,蜀军的营寨全部都在树林中,树林中最怕火,刘备居然毫不讳忌,要不是轻敌,实在想不出刘备为什么这么干。

结果就是蜀军被拥有制水权的东吴军队分割包抄,被东吴军队用火攻大败藏在树林中的蜀军,蜀军全线溃败,几乎全军覆没,刘备也差一点就被东吴军队擒获。



回到题目来看,假如张飞参与了夷陵之战,能改变什么呢?

没错,张飞号称“万人敌,熊虎之将”,有万夫不挡之勇,可是能破解陆逊的计谋吗?勇猛能挡住火攻吗?能在夷陵重复当年长坂之战中阻挡敌军的英雄吗?



结局就是不能,那么张飞即使再勇,也不过是一个人,改变不了大局,仍然免不了战死,在蜀军被火攻而大败的情况下,只有逃命是唯一出路,任何抵抗基本上都是战死。

话又说回来,张飞如果战死沙场,总比被两个小人刺杀而死要英雄得多吧!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小人物来答!

这是一个假设题,这个问题分三步来阐述:

一是张飞的个人价值;

二是张飞领军的可能战场价值;

三是夷陵之战失败的根本原因。

转入正题开始第一步:

一、张飞个人价值?

张飞是三国史上公认的万人敌,三国志作者也充分认可这个结果,正如他给张飞的评价:

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俗话说:如果你想知道你自己什么样子,请你看看你身边的人!如果你想知道你的能力,请你看看你的对手!

自己的敌人最了解自己,张飞的万人敌能力,也在同代人的嘴中得到证实,尤其是自己的敌人,程昱、郭嘉、周瑜、刘晔彻底验证了张飞“万人敌”的能力,以上四人对张飞的评价均见于正史《三国志》。

论单兵的战斗力,张飞是战场上的一个大神级别人物,会打的对手“屁滚尿流,稀里哗啦!”,从张飞的作战经历中,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二、张飞领军的可能战场价值?

从三国志正史中张飞所有战斗,场场战斗都打的漂亮,无论是当阳桥喝退曹操大军,还是阆中之战大败张郃,都是可圈可点的战绩,当一名大将军,无疑是称职合格的!

但是张飞所有的精彩都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张飞都是和别人一起战斗(只打仗,不思考战争),他的表演才是精彩的!如果让他一个人领军组织战斗(筹划作战),结果就不是控制,如:守小沛被吕布所破,丢了刘备的妻儿老小!

张飞不能亲自组织筹划战斗,这个问题刘备是比较清楚的,在张飞的使用上,不能单独使用,在守汉中问题上,刘备使用了降将魏延,而没有用张飞,最后的结果也证明魏延的领军能力大于张飞!

张飞打架是一把好手,无论是打人中吕布,还是打张郃,都是一等一的高手,他所经历的每一场战斗部分,打架杀人都是疯狂和精彩的!但是和总体战局没有关系,守小沛一样,醉酒之后依然和吕布打的难分难解,但是结果却是丢了小沛。

三、夷陵之战的根本原因

陈寿评价这场战斗是:

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陈寿

夷陵之战经过,史书记载比较详尽,没有什么异议,转折点是火烧连营,而后军心溃败,致使整个战争面丧失,让蜀国部队一溃千里。

深究其中的原因是作战部署错误,正如诸葛亮写给刘备的信中所说“百里结营”犯了兵家之大忌!

后世人有根据此次战败,又总结出了第二个失败原因是地形原因,夷陵地方狭小,不适合于蜀国大部队展开,也是造成夷陵之败的又一因素。

夷陵之败的第三个原因是刘备缺乏谋士人才,在猇亭之战中,后世人研究作战经过中发现,刘备缺乏有才华的谋士支持,诸葛不在,缺乏有效的战争指导,唯一一个有谋略的刘备,也是上了岁数,其他的全部是二流武将,根本就没有办法组织正规有效的作战筹划!


结论:张飞复活,根本无法扭转夷陵之战的失败结局。

张飞长处是单兵作战,可以一对一的战斗组织的精彩,也可以出奇兵暂时的迷惑敌方,但是他不足的地方是领兵打仗,在维持作战战场面上,却是能力不足,都赶不上魏延,因此他的出现对战局影响不大,最大的影响是:在作战的某个环节上,杀敌建功,可以上蜀国的部队士气衰落不是那样快,不像夷陵之战中蜀国的部队“火烧连营”之后,士气溃散,连有效的作战都没有组织。

作战是一场智谋的对决,是一个对战场信息不断捕捉和做出判断的过程,陆逊抓住了刘备的一个决策错误,打出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这是一个智将的谋略,反观张飞呢,是一个纯粹的武将,对战场的信息处理不够敏感,单凭武力征服别人,十个陆逊也不是一个张飞的对手,但是在作战筹划上,陆逊可以甩张飞一百条街。

刘备组织的夷陵之战,是异常仓促之战,也是一场一意孤行的战斗,在没有得到全部人认可的情况下,悍然发动进攻,尤其在地形不够熟悉的地域,采取一个不恰当的战法,是一个要命的结局,事实证明了这个结局。

综上所述:张飞作为一个武力的战斗员,复活与不复活,对作战结果影响是微乎其微。


小人物F


我是老T,我来回答。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著名“三大战役”之一,它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同样影响着三国历史走向,此时的张飞若在,也难保刘备不会输,即使是败逃,刘备有张飞在也不至于会那么狼狈。



刘备称帝的第二年,为了给二弟关羽报仇,不顾诸葛亮等人的反对,一意孤行,出兵伐吴,最终败给陆逊。其实老T觉得如果连刘备这样久经沙场的人物都没能在夷陵之战中看破陆逊的阴谋,难道张飞就能看得出吗?

咱们来讲讲刘备在夷陵兵败的几个原因。

首先,战线拉长且补给困难。



221年,刘备从吴蜀两地边界巫山出兵,前期战事对刘备十分有利,长驱直入吴地五百里,前方激战正酣,后方却有一个不稳定因素,战线太长,补给困难,运粮队伍从蜀地出发,还要越过吴地几百里,前线随时都会出现断粮的危险境况。

其次,刘备变得骄傲,变得轻敌。



从221年刘备出兵,蜀国的士气可以说非常高昂了,可以说百战百胜,把潘璋、韩当等人打得是落荒而逃,接连攻下秭归等多地城池。对于刚上任的陆逊,刘备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接连的胜利让刘备冲昏头脑,开始变得轻敌和骄傲起来。

最后,刘备放弃水陆并进的方案。

起初蜀汉吴班、陈式的水军进入夷陵地区,屯兵在长江两岸,随时配合刘备陆上的行动,顺江而下。可到了次年酷暑,事情发展并不顺利,刘备放弃水路,让兵士在沿江的山地到处安营扎寨,前后连营数百里。最终陆逊反攻,利用火势向蜀营发起猛攻,蜀国四十余营瞬间土崩瓦解,刘备兵败后逃往白帝城。

再回来说张飞,倘若张飞参与夷陵之战,也不会对刘备兵败的结果有任何改变。蜀军上下连刘备自己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无人识破陆逊的计谋,相信张飞会比他大哥还开心。

刘备兵败后,逃往白帝城这段路上,有张飞垫后兴许会从容得多,起码不会被东吴穷追猛打,如此不堪!


老糖讲史


刘备的夷陵之败,并不是军队的战力不强,也不是将领不够勇猛,更不是将军的武力不济。最大的短板其实是缺乏一个庞统、法正式的随军军师。马良等的能力,只能成称为谋士,类似于今天军中的××参谋。俗话说;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刘备真正缺乏的,是“参谋长”。那么,刘备此时真的是没有人才,无人可用吗?答案是否定的!

黄权,他就是能完全代替法正的军师人才。看看黄权的能力;首先识破刘备入川企图的,就是黄权,并曾极力阻止。曹操击败张鲁后,又是黄权首先提出“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刘备才即刻派出黄权,去迎降已经逃到巴西的汉中张鲁。可惜张鲁看不起刘备,降了曹操。可是正史记载:“然卒破杜濩、朴胡,杀夏侯渊,据汉中,皆权本谋也。”也就是说;攻取汉中的主谋,就是黄权。法正也并非是首先提出攻取汉中的人!

此后东征前,也只有黄权是第一个反对刘备亲征的人:“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他要求为先驱,率军先战吴军。可惜,刘备不但没有听他的,反而把它调离东征军的序列,让他北上去防魏军去了!是刘备看不到黄权的能力吗?我倒认为不是,是防魏军太重要。本来可以调赵云去的,可刘备一直把家事让赵云管。赵云没多少机会独立领军,能力也令刘备不放心。魏延又远在汉中,位置更重要。此时,襄阳的魏军一旦趁火打劫,的确也需要有能力的大将领衔。除了黄权,也的确没有人更合适了!但以我的看法,应该派赵云为主将防魏,最多给他配上马良为谋士。而把黄权留在主力大帐中,为他参赞军机,行军师之责。有黄权在,陆逊的伎俩很容易被黄权识破,他也不会让刘备犯低级错误!正如诸葛亮所说法正在的话一样;即使是没有打赢东征之战,也不会惨败!

所以,夷陵之战,跟有没有张飞,根本就没有关系。有当然好,没有也不是失败的原因。而是刘备用人的位置放错了,黄权应该作为随军军师使用!


傲视苍穹39


张飞的死和夷陵之战输赢无关。

公元221年,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集结5万兵马攻打孙权,在出发前张飞被部下所杀,首级献给了东吴孙权。

对于东征孙权,刘备内部有不同的声音,诸葛亮和赵云为首的荆州派,反对向孙权用兵,因为在诸葛亮的战略规划中,曹操才是最大的敌人。

但刘备并不这么认为,他对比了曹,孙两家的实力,觉得攻打孙权胜算更大。

当时周瑜,鲁肃,吕蒙相继去世,孙权身边没有了独当一面的帅才,对于刘备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他的决策只有张飞和益州派支持,所以他选择带着张飞,张苞这些直系东征,让诸葛亮留守大本营,其实就是和诸葛亮之间的分歧越来越严重。

假如张飞没有被杀,他陪着刘备东征,会不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这要从东吴的战术来分析。

一开始,东吴接连败退,直到陆逊担任大都督,才稳住军心。

他采用的是坚守不出的战术,让刘备无计可施,这个时候张飞就是再勇猛,也没有用武之地。

决定刘备失败的关键因素,就是从他在山林安营扎寨开始。

本来刘备东征开始后,一直采用的是水陆并进的战术,这让陆逊非常头疼,一直没有机会组织反攻。

可是,当探子告知陆逊,刘备军队在山林安营扎寨时,他非常高兴,觉得反攻的时机已经成熟。

他先是派出部队进行试探,虽然被刘备军队打退,但还是让他找到了破敌之策,那就是用火攻。

当时正值夏天,酷暑难耐,山林里非常干燥,稍微不慎就可能引发大火。

刘备犯了兵家之大忌,失败是注定,并不能因为张飞而改变。

公元222年8月,陆逊用火烧八百里联营,刘备军队损失殆尽。

刘备因悲愤欲绝,不久后就去世了,桃源三杰成为历史。

如果张飞在场,他的下场恐怕和刘备一样。

—End—



冷月钩沉


公元220年,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关羽战败被杀,第二年,刘备以为关羽报仇为名发动了征吴之战。

那么,刘备征吴真的只是为了关羽报仇吗?其实这个问题大家早就心知肚明了,刘关张虽然情深意重,但为了一个人的死而举全国之力发动国战,这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所应该有的表现,刘备以区区织席贩履之徒成为蜀汉开国君主,其能力可见一斑,刘备之沉稳绝非等闲之人可比,所以他发动征吴之战绝对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作出的决定,而他执意伐吴的主要原因其实还是争夺荆州,那刘备为何对荆州如此执着呢?因为荆州的位置很重要,当年诸葛亮的隆中对已经说过: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将军…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按照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未来规划宏图,荆州是刘备夺取中原乃至天下必不可少的军事重地,从荆州出发北伐中原要远比从西川出秦岭容易的多,所以荆州一失,若不夺回来,刘备的统一大业基本是无望了,刘备雄心勃勃,绝不会容忍这种事情发生,所以他才会趁东吴在荆州还未站稳脚跟便起兵伐吴,在他看来此时伐吴收复荆州是最佳时期。


既然伐吴之心已定,那就伐吧,大军齐头并进,刘备令张飞阆中起兵,然后在江州合兵一处,但是出兵前,张飞就被部下范强,张达杀害了。

那么假如张飞不死,他与刘备合兵了,夷陵之战刘备能否打赢?其实在我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夷陵之战必打,刘备也一定会坚持自己的决策,弃船登陆,对东吴实施进攻,为何呢?

首先,张飞以勇猛著称于世,当世之人皆称其“万人敌”,至于谋略并不出色,所以张飞给不了刘备任何有效的建议或者影响到刘备的决策,他只会服从。其次就是“夷陵”这个地方的特殊性了,其实大家如果了解“夷陵”这个地方就一定会理解刘备的这个决策。

“夷陵”位于长江中下游分界处,地扼渝鄂咽喉,上控巴夔,下引荆襄,有“三峡门户”之称,所以夷陵在当时是西川到荆州的咽喉要道!

古人云:“山至此而陵,水至此而夷”,就是说山出了夷陵就成了丘陵,水流过夷陵就化险为夷了,因此夷陵是刘备必须要夺取的!而且即便无法收复原本的荆州三郡之地,夷陵这个地方也要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里,因为“夷陵”在手,日后就有东出荆州,北复中原的可能,而“夷陵”一旦丢失,那么日后收复荆州一统天下就无望了。


所以,刘备肯定要攻取夷陵,而孙权也必须守住夷陵,对于双方来讲,“夷陵之战”肯定会爆发,只要“夷陵之战”会发生,那么刘备依旧会做出那一系列的决策。

值得一提的是,1943年正值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为了打破相持的平衡,日军决定进攻重庆,瓦解我抗日之信心,而当时日军选择的进攻路线其实就是“夷陵之战”的翻版,当时日军决定从湖北入川,而国军防守日军的地方就是这个地方,只不过此时不叫“夷陵”而叫“宜昌”,国军重点防守在石牌,当时防守石牌的是胡琏的十一师,“石牌保卫战”还爆发了抗日期间最大的一次白刃战,场面极其惨烈。

但历史是如此的相同,同为防守方的国军打赢了,他们成功的守住了石牌,实乃民族之幸,国家之幸!


咸鱼闲聊


关羽的死,对于刘备来说,已经是损失了一大战斗力了,然而杀掉关羽的竟然是东吴,这自然让他难以接受。而当他准备讨伐吴国的时候,偏巧张飞也死了,而且杀掉张飞的人在事后还逃往了东吴。刘备最终还是落败了,他没能赢得了陆逊。那么,如果张飞当时并没有死,参与了夷陵之战,那么刘备最终结果会怎么样,还是会输吗?


在夷陵之战中,刘备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手下没有能够独挡一面的铁杆嫡系将领。当时,有能力独挡一面的关羽、张飞、黄忠都先后去世,活着的魏延需要镇守汉中,赵云必须留守成都,马超病重,而且也不敢委以重任,在这种背景下,刘备在东征孙权时,就只能由他自己亲自率军作前锋。

去过宜昌的人应该知道,从秭归到夷陵这一段,都是狭窄的山谷地段,走水路必须要越过狭窄湍急的西陵峡,走陆路满是高山险隘,刘备的几万大军根本无法合拢在一处,只能延绵几十里。这时如果前面的军队发生大溃败,后面的部队不仅无法救援,还会面临大规模的踩踏事件。


当时的刘备有两个选择,一是率领大军走水路顺江而下,直捣江陵城,这种战法杀伤力非常大,因为从秭归到江陵,那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可谓是顺流而下,一泻千里。刘备的大军如果这样冲下来,孙权的军队肯定是挡不住的。

事实上,孙权刚开始一听刘备东征,那是吓得六神无主,原因就是孙权以为刘备会不顾一切的顺流而下,直逼江陵,如果刘备这样玩。那孙权肯定会叫苦不迭的。因为,这样一玩,无论谁胜谁负,孙权都会输得精光。


但问题是,这种战法是典型的孤注一掷,因为大军顺江冲下来容易,但想返回去,那就是逆流而上,其难度之大,那是惊人的,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不成功便成仁。

如果刘备此时有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嫡系将领,比如张飞还活着的话,他就很有可能采用这种激进的方案,让张飞当先锋,率领大军顺流直下,急攻江陵,自己则坐镇秭归,调度保证大军后援,同时让马良等人返回荆州,招抚地头蛇们,如果荆州的地头蛇不想让自己成为炮灰,那么只有再次迅速依附刘备,从而让孙权的军队失去依靠。

刘备在最开始东征时,可能就是这样计划的。因为当时张飞就是刘备所选的先锋,只可惜大军还未出征,张飞就被杀害,这样刘备只能自己亲自来当先锋。但这样一来,刘备就不得不万事小心,自然不敢在选择这种激进方案,从而让陆逊有机会在夷陵一带狙击。

而且,因为刘备不敢急攻江陵,也使得马良在荆州的活动一直不能取得重大的突破,一切是显然的,刘备自己都不敢拼命,荆州地区的豪门大族又凭什么玩命去支持刘备,所以马良在荆州活动了一圈,却没有任何重量级的地头蛇支持他。


在这种背景下,刘备只能选择第二种方案,就是引诱陆逊主动到秭归地区决战,但问题是,陆逊任凭刘备如何挑衅,他就是一副忍者神龟的模样,而且这一耗,就是整整八个多月过去。

其实,战争到了这一步,刘备只剩下撤军一条路。但问题是,刘备显然不甘心这样做,所以他决定用自己当诱饵,结果当时就被陆逊一顿狠揍。更关键是,这支前锋部队是刘备亲自率领的,结果被敌人打得溃败,后面的部队就更不用说了,只能跟着四处逃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