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育者有哪些让你受益匪浅的书?

聊聊君


岸见一郎所著“不管教的勇气”让我受益匪浅!作者一阿德勒心理学知识为理论依据,提出“不批评也不表扬”的教育理念。他指出父母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赋予孩子面对人生的 勇气和自我成长的动力,让孩子成为自立的人!


和风化雨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教育者需要阅读和增加自己的学科教学知识和理论水平来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才能够以更加具有关怀性视野来看待教育和教育中的学生和老师。哪些书让我受益匪浅,我推荐两本,是我阅读中让我眼前一亮。第一本是美国伊万伊里奇的《去学校化社会》,另一本是范梅南《教育的情调》。

  • 第一本书:《去学校化社会》。这本书是美国学者伊里奇写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那个时候就提出了学校存在的弊端以及提出社会发展中不需要学校存在的观点,那个时代这种提法也许太超前和不可思议。可是现在,他的预言都在逐渐的实现。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学习,组装一个教育的知识超市供人们选择,人与人之间交换技能和知识以满足发展的需要等,可以说,这些观点的有的部分已经正在实现着。为什么说这本书呢?作为关键的观点就是美国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个没有学校的社会,那么没有学校?学生去哪里又该如何学习呢?这就是本书的特别之处。与此同时,作者批判了学校的存在,比如学校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差距,让学生有了阶层的观念,让学生学会用测量去观察一切事物,学生被学校绑架等诸多观点,可以说观点非常特别与独到。


  • 第二本书:《教育的情调》。马克斯·范梅南,是教育现象学重要开创者,著名教育学者,美国教育研究学会(AERA)“课程和教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代表作有《教学机智》《儿童的秘密》《实践现象学》等。这本书里面讲述了很多小的故事,读者可以通过读许多小的故事,看到真正的教育者应有的样子,知道什么对孩子合适、什么不合适,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关注孩子的独特之处,关注孩子的个体生活世界,懂得如何“看”孩子和“聆听”孩子,这种看就是一种尊重、一种平等、一种关怀。孩子虽然都在学校里面学习,可以每一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与个体认识差别很多,作为教育者你要走进学生的内心观察和发现学生真正的学习需要,才有可能真正的促使学生得以发展。因此,只有真正的教育者,才能读懂孩子的内心,走进孩子的内心,让教育和成长变得更加美好而充盈。

这两本书,已经读过,对于做教育研究还是教育写作,观点性的帮助很大,尤其是该如何对待教育。


尚未了凡


《爱和自由》是2019年10月份看的,因为时间不久记得有点深刻。最大的原因是让我明白,在爱的环境中长大成人的孩子,他们肯定会快乐、坚强、充满创造力和勇气。这样长大的孩子一定会幸福,远离焦虑。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源于2018年听了樊登老师的简介,然后买下纸质书在家断断续续的看了起来。了解了自己怎样的语言是暴力语言,学习了非暴力沟通的爱的语言,倾听,培养对自己的爱,学习感激。将这一切运用到了家庭教育,和学校中,缓和了很多的问题。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是2018年的十月份听朋友推荐,然后作为我幼儿园中班家长会的时候一本推荐书目推荐给家长。和孩子沟通时,一定要和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请您蹲下来。当时是我在家长会中的一个话题。

优秀的书籍非常多,记忆也有些模糊,近期记忆深刻的,和我运用的就是这几本。





肖亚043


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黑田祐治《全世界都想上的课》、彼得布朗《认知天性》、阿莫纳什维利《孩子们,你们好》、南怀瑾《论语别裁》,《老子他说》、《金刚经说什么》、《禅海蠡测》、《大学微言》…


教育我闻


最让我受益匪浅的一本书是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

一句话是: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一本心灵治愈的书籍,通过这本书,让我知道一个人的负能量都是由自己的心境所造成的。

在我们每个人的体内,有积极的因子,也有消极的因子,我们需要调整的是如何将消极的因子转化为积极的因子。

比如遇见疾病,我们不能抗拒,不能排斥,而是要伸出自己的双手拥抱,接纳,然后慢慢消化。

等消化了,也就将不好的转化成好的了。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告诉我们,要遵从内心的想法,从心出发,重遇更好地自己。

有句话说得好,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


全才军考教育


作为已有三十多年教龄的老教育工作者,此生最受益的一本书就是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

和这本书结识于一个偶然的机会。2004年,教育局要进行校长招聘考试,同学听说此事,便送我一本书《我的教育理想》,是朱永新亲笔签售的。她再三嘱咐,看完后要还给她。那时对朱永新没有多少了解,只是偶尔在教育报上看到他写的文章。于是笑朋友小气,又不是《四库全书》,何至于宝贝成这样。随手翻开目录,便被深深吸引住了,沉寂已久的教育激情被瞬间点燃。《我心中的理想学校》、《我心中的理想教师》、《我心中的理想校长》、《我心中的理想学生》、《我心中的理想父母》……这些不也正是我不止一次憧憬过的理想吗?我不顾一切的沉迷于书中,圈点批注,认真的摘录着每一个经典的句子。一遍一遍的读,反反复复的读,从来没有一本书让我如此着迷。这本书,使我感到似曾相识,读罢感觉酣畅淋漓。爱不释手、欲罢不能等等词语仿佛都不能形容我对这本书的喜爱。我几乎忘记了自己还要参加一场事关前途的考试,把学校管理、教育评价等等之类的书全都置之脑后。

之后的日子,我便开始搜集朱永新的资料,拜读他的文章,《新教育之梦》、《新教育》成为我的案头书。新教育的四个改变: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科研的范式。五大理念: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这些理念使我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于是我便不断的向周围的人介绍《新教育之梦》,介绍《我的教育理想》,并且在自己所在的学校开展了打造书香校园活动。从此,朱永新也便成为我尊崇的偶像。我曾经摘录朱永新小语100多条,但凡有我的讲话,我都要引用两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校长的使命就是搭台,让每一个角色都表演到位。校长什么时候最得意、最精神?应该是教师一个个生龙活虎的时候。”“第一线的老师从事教育科研最大的优势,是拥有丰富的鲜活的教育案例,而对他们来说,记载、整理和思考自己的教育案例,就是最好的教育科研。” 等等,几乎成了我的口头禅。

再回到那次考试。记得那次面试的题目是有关差生的。看了题目,朱永新教授有关差生的论述不断在脑海中闪现,我不假思索,滔滔不绝的把这些理念和自己的教育案例结合起来讲述,我感觉自己不是在面试,而是在向评委宣讲新教育的思想。在紧张的十五分钟,我竟然从评委不苟言笑的表情中觉察到一丝赞许。结果,我的成绩名列前茅!尽管由于种种原因,我没能当上校长,但源于一次考试,我和《我的教育理想》有了一次美丽的邂逅,这本书引领我正在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芳草老师


我最近看了一些关于教育学相关的书,有人给我介绍了一些,我读了其中的大部分,并没有读完,但是内容的确值得教师认真阅读!

排名不分先后!

1.认知天性

这本书,我认真看完了,其实里面很多内容都是重复讲还有很多的案例讲解,真正的干货也不少,这本书是11位认知心理学家10年的科研心血。以罗迪格教授为主要负责人的团队在项目上投入了10年时间, 首次提出人类认知规律和学习之间的紧密联系,透彻解读人类普遍的学习过程规律。根据脑神经科学研究成果,推导出的最有利于大脑的简单学习法则。

里面讲解了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但是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操作!


2.少有人走的路

这本书值得每个人读,也很容易读!教师读了后提升自己的关于人生的认知,更好的面对学生,当然如果学生能读进去读懂的话,更好!正如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M·斯科特·派克让我们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他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3.给教师的建议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译者根据中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译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改称《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


4.儿童的人格教育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理学家,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关于人的自卑感的理论。他认为,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因此帮助儿童形成正常的、健康的人格是教育儿童的首要和核心问题。阿德勒反复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儿童培养和建立独立、自信、勇放、不惧困难的品质和积极与他人、集体合作的能力。



5.正面管教

这本书告诉21世纪的父母和老师们: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


我相信作为教师,在大学学习的时候,可能都读过这些书,毕竟都是比较经典的书,但是在教学实战中再读一下,结合实际遇到的问题会有更深的了解和意料之外的收获!


谢谢!


吴知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做最好的班主任》


教书匠的后花园


读书吗,一定要读内容精致的书,正所谓好读书,读好书,读书不仅仅能涨知识,提高阅读速度,还能锻炼你耐力,提高注意力。作为教育者推荐几部我读的:《数学哪有那么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莫泊桑段遍小说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三国志》《明朝那些事儿》《谁动了我的奶咯》《边城》等等




蒋老师讲数学


《好孩子不孤独》《语文是什么》《新教育之梦》《陶行知文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