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前因何才闻名从而被引荐的?

笑非殇


既然题主限制在《三国演义》中找答案,我就抛开正史说事!



小说《三国演义》中,徐庶化名为单福,他本想去投靠刘表,但是见到刘表后觉得刘表昏聩、善恶不分,就留书一封走人;然后徐庶到司马徽那里向他倾诉了个人的遭遇,司马徽认为他有王佐之才,是高人;刘备跃马檀溪阴后差阳错遇到了司马徽:司马徽就说过“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求才若渴的刘备肯定记在心中了!

刘备被赵云接回新野之后,徐庶经司马徽的指点,在市井街坊放声高歌以表达自已择明主而仕的意愿,刘备听到后前往接见徐庶,一席长谈后,刘备觉得徐庶绝非池中物,于是拜徐庶为军师。这样,徐庶就成为刘备军事集团的第一任军师,算是诸葛亮的前任了,他对刘备忠心耿耿,侍母孝顺,而且智谋出众,帮刘备屡出良策,在抗击曹军的战斗中获得了胜利;刘备很倚重他,后来,甚至对他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感。


曹操得知曹仁之败是刘备采用了徐庶的计谋后,在自己的智囊之一程昱的建议下,处心积虑地先将徐庶的母亲掳至许昌,后程昱模仿徐庶母亲的笔迹给徐庶写了一封信,召他去许昌;徐庶得知母亲被曹操软禁,心慌意乱,即刻向刘备告别;刘备很是伤心,一心想留下足智多谋的徐庶辅佐自己,这个时候的徐庶就有了推荐诸葛亮给刘备的打算。

诸葛亮早先与徐元直就是好友,他俩还经常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分析局势、谈天说地、纵古论今,建立了很深的友谊,徐庶深知诸葛亮有治国安邦之才,是可以与管仲、乐毅相提并论的人物。

但徐庶懂得“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诸葛亮目前在审时度势,还没有出山的打算,一般人用常规的礼仪根本不能说服他,要让他出山并非轻而易举的事。

诸葛亮曾经去过益州,认识到了益州牧刘璋的懦弱无能,所以就打道回府了;在东吴致仕的弟弟诸葛瑾也曾派人来请他出山去协助吴侯,却也遭到了拒绝。

分别之日 ,刘备对自己的得力助手 自是恋恋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仍不肯驻马挥手告别;终于,渐行渐远的徐庶消失在一片树林之后了,刘备愤然放声哭泣:“我要伐掉这片树木,它们挡住了徐元直的身影。”。

徐庶深为感动,立即折返回来,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他说:“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于是,刘备就开始了猥自枉屈、三顾茅庐恭请诸葛亮出山了。

结语:早前,诸葛亮出名因为自己善于建立圈子文化,知名人士水镜先生司马徽的极力吹捧,还有徐庶临别时的走马举荐。


希望星晨58298869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其实三国演义更具有故事性,很多地方与真实的历史是有差距的,唯有这方面表现的很符合历史情景。

刘备为什么要去寻找诸葛亮出山帮自己?当时诸葛亮是怎么被人所认识的呢?除了诸葛亮本身才华横溢之外,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诸葛亮出身荆州大族,父兄都是为官一方,积累了很多人脉。诸葛亮的老丈人黄承彦更是荆襄名仕,黄家本身更是氏族豪强,刘备想要在荆州站稳自然需要拉拢荆州氏族势力。

其次在汉朝想要扬名,普通人是很难做到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个名仕来帮你说两句评价,当年曹操扬名也是寻求汝南名仕许邵的月旦评,得了一句“治世之能臣,款是之奸雄”,进而名扬天下的。

由于家族和老丈人的关系,诸葛亮拜在了荆州名仕水镜先生司马徽门下,作为师傅当然会为弟子扬名的,正好荆州另外一位名仕庞德公要为自己的子侄庞统扬名,索性两人作为好友一商量,干脆一起吧。此后“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便在荆州传开。

最后在汉代一个人的名望成就,除了家庭师长外,还有一股很重要的力量,那就是朋党。一个人难成大事,这在古代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徐庶等诸葛亮的朋党,自然会顺水推舟的推荐诸葛亮。

正是由于这几方面的原因,诸葛亮才能人在家中坐,才名天下杨,刘备才会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助自己成就大业。


想跟你聊故事


是利刃终究要露锋芒,诸葛亮堪比管仲、乐毅当年在隆中广交朋友,博陵崔州平、颖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卫等经常是诸葛亮的座上客!是他们在一起经常谈天论地,使得诸葛亮旷世奇才的大名不经而出!当年徐庶投奔刘备旗下干的风生水起,是曹操把徐母骗之麾下,用奸计骗取徐母笔记,徐庶信以为真上当受骗,临走将诸葛亮举荐给刘备!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

博望坡之战,火烧赤壁等足见诸葛亮的才华和智慧!刘备从此由弱变强直至魏蜀吴三国鼎立!



泰安方圆


诸葛亮早期就被很多人推荐,和当时社会环境分不开,也和他的交往圈子分不开的。当时的情况是穷苦人家的老百姓基本都是没资格读书的,有才华的人基本都是上流社会,有头有脸。这些人又几乎都认识,在士族的圈子内传播名声基本是很快的。尤其是你有真才实学的话,汉末诸侯那么多,大家也都想发掘人才,而帮忙举荐一样是功劳。

所以推荐诸葛亮的人就比较多了,那我们看看为什么那么多人推荐诸葛亮。

诸葛亮老家徐州琅琊郡,诸葛亮的先辈都是做官的,诸葛家本身就是个士族,他自然而然的就是士族圈里人,其后举家迁到荆州,在荆州还是外来户。但是蔡氏是南郡襄阳县有力豪族,于汉朝末年甚为兴旺,族内女儿嫁予的都是当世名流,儿子们混的也不错,直到晋惠帝永嘉末年,宗族仍甚富强。姐弟三个的爸爸是南郡大士蔡讽,姑母是东汉太尉张温之妻。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为沔南名士,岳母是蔡瑁的大姐蔡氏,黄承彦是地方最高长官刘表的连襟,蔡瑁的姐夫,所以闺女再丑诸葛亮也挺高兴的娶了,时人把这件事当作笑话,乡间有句谚语传开:“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是一件流量很大,热搜头条级别的事件。。全天下都知道诸葛亮是黄承彦女婿。一下特别出名!



当时在荆州和他一起玩耍的小伙伴是圈内的青年才俊,诸葛亮岳父黄承彦是刘表亲戚,诸葛亮平时结交的也都是名士,太尉崔烈之子崔州平,南郡名士庞德公和他的侄子庞统,颍川名士司马徽,诸葛亮的姐姐嫁的也好。。。长姊嫁给襄阳望族蒯氏蒯祺,二姊嫁给庞德公之子庞季。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诸葛亮是位能力超强品德高尚的人物。 能力背景德行都有了,士族圈子就那么大,就当时而言,全中国认识字的恐怕也就几十万,士族圈子更小,诸葛亮这样的强人能出名不奇怪。


有李行天下


准确来说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没有一点才名。诸葛亮能被如此重视,完全是铺垫的好。

下面从《三国演义》来看:

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

这是第三次要去见诸葛亮时,张飞的话。张飞和关羽是一对比较有意思的人,关羽看不起文人,但爱护小兵,张飞恰恰相反,张飞是经常打小兵,但比较敬重文人。而张飞这次直呼诸葛亮为“村夫”,后面还说直接拿绳把诸葛亮给刘备绑过来,诸葛亮此时如果多少有点才名的话,敬重士人的张飞应该不会说出这样的话,从后面对待庞统的事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201年——207年髀肉复生

201年刘备从官渡战场撤下了,跑到了刘表这里,然后被安排到新野,中间除了202年坑了夏侯惇、于禁一次(就是火烧博望坡),演义中把这个功劳安排到诸葛亮头上,而实际上这时21岁的诸葛亮还在种地,还没有见过刘备。然后就是闲下来跟刘表侃天说地的几年,感叹髀肉复生,直到207年,也就是刘备到新野6年后才去拜访的诸葛亮,如果诸葛亮有才名,刘备也不会在新野那么久都不知道吧?!


诸葛亮出场铺垫,层层叠加,一群人把刘备唬的一愣一愣的,但诸葛亮本身也真的是有实力,有水平的。


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演义中是刘备马跃檀溪之后,迷迷糊糊碰到了司马徽,然后司马徽就没头没脑的说了这么一句,下面刘备再问就啥也不说了。专门吊胃口的。然后半夜又跟徐庶合伙演了一出戏,刘备就有点坐不住了,大半夜的没好意思起来问。这事就算悬在刘备心里了。


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然后就是徐庶出马了,正史上只说刘备非常器重徐庶,并没有什么具体事迹,演义中就比较热闹了,不但破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还轻松取下了樊城。在演义中,徐庶已经让刘备完全倾倒了,因为刘备之前完全没有碰到过这样的人才啊!结果被曹操这个大骗子给忽悠了,就在徐庶去而复还时给刘备再次举荐诸葛亮,其中最大的一句话就是上面这句“天下一人也

”。之前司马徽还把卧龙凤雏并列,这次直接把诸葛亮提到了天下第一,虽然还加了个大概也许,但那种渴望之情已经是盖不住的了。

下面就是“很好,你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然后就是刘备一而再再而三的到隆中拜见。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这是诸葛亮的最后一击,前面铺垫的太好了,现在只要不是一回头吓死一头牛的状态,基本问题就不大了,包装一下还是有必要的,如果把庞统放到这个时候恐怕就没有诸葛亮受重视,毕竟庞统因为外貌问题被孙权刘备嫌弃了多次了。也得肯定诸葛亮的外在形象也很高大,让人一眼看过去就知道没有被坑,才让46岁的刘备拜倒在了26岁的诸葛亮的脚下。

在跟随刘备之前,诸葛亮的确没有什么才名,因为毕竟是在种地的“村夫”(非贬义),就是在跟随刘备后,有了这个平台诸葛才正式起飞的。


胡侃解密三国


这要从徐庶离开刘备说起。

话说,徐庶是刘备的第一任军事,此人忠心耿耿且足智多谋,帮刘备策划过大大小小的战争,都获得了胜利。所以,刘备对徐庶特别偏爱,说实话,就是离不开这个称职的谋士。

天有不测风云,曹操的智囊之一程昱,以徐庶朋友的名义时不时问候徐庶的母亲,从她那里骗得了徐母的笔迹,模仿她的笔迹给徐庶写了一封信,召他去许昌,徐庶得知母亲被曹操软禁,被逼无奈地离开了刘备。

在临别之际,徐庶看着泪眼婆娑的刘备,忽然觉得对不住自己的前主公,于是他推荐了诸葛亮。

诸葛亮在早前和徐庶已是好友,还有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他们五个人时常在一起谈天说地。

徐庶知道诸葛亮目前还没有出山的打算,主要原因是他比较孤傲。他常常自比管仲、乐毅,一般人根本不能说服他出山。

其实,诸葛亮曾经去过益州,当他看到懦弱无能的益州牧刘璋时,就直接打道回府。诸葛瑾也曾派人来请他过去,被他拒绝了。

徐庶心里明白,诸葛亮的才能不在自己之下,没有早点邀请他同自己一起为刘备做事,也是怕诸葛亮抢了他的风头,此时他要离开刘备了,何不做个顺水人情,既帮了前主公,也成为推荐好友的伯乐。

尽管,后来诸葛亮专门跑去找徐庶问罪,说他把自己推进了火炕,但从诸葛亮内心来说,他是感激徐庶的。

刘备看着消失在树影间小路上的徐庶,愤然哭泣,口中飙出几个字:我要伐掉这些树!一旁的张飞很纳闷,“大哥,为什么呢?”刘备叹泣道:“它们挡住了我看徐庶的目光。”

忽然,徐庶想起了什么,折返回来。他向刘备引荐了自己的好友诸葛亮。之后就拉开了千古的经典桥段:三顾茅庐,也就是从这时起,刘备团队和诸葛亮的命运绑在了一起,而诸葛亮也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大放异彩,为刘备在三国鼎立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云中飘舞


司马徽,东汉末年名士,精通道学、奇门遁法、兵学等,他为人淡雅,学识渊博,是个淡泊名利的名士,他曾经给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庞统的人,很多人都很不理解,为什么不推荐自己的侄子司马懿给刘备,司马懿字仲达,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谋略家,自出生就聪明超于常人,是魏国重要的臣子,西晋奠基人。

就是这样一个谋略超于常人的人,还是司马徽的侄子,为何不被推荐是个未知数,但是司马懿确实是个更加合适的人选。刘备也是及其尊重水镜先生,水镜先生给他推荐的人选他都十分重视,他听了水镜先生的一句话,就去请了卧龙,卧龙凤雏是被司马徽认为得其一人得天下的两个人,这两个人异于常人,极其少有,诸葛亮作为卧龙,被刘备三顾茅庐的请出。

为刘备出谋划策,为他夺取江山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而一场极其具有影响力的赤壁之战令诸葛亮名声大震,让所有人都知道了诸葛亮的存在,有很多人动过挖走他的念头,尤其是手下败将曹操。而凤雏是庞统,这两个人都是水镜先生亲手推荐给刘备的,庞统是个人才,办事效率极高,更是为刘备的事业贡献了很大的力量,但是他有自己非常大的性格缺陷,很嫉妒诸葛亮,总觉得自己的才华根本没有诸葛亮的用武之地。

他一直都因为骄傲自负,一时大意导致被斩杀,从此刘备的统一大业,也就宣告失败了。而虽然诸葛亮还在,但是左膀右臂缺一不可,虽说一山不容二虎,但是有时候就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司马懿是王侯将相,而司马徽善于外交,一生有很多好友,而他更是与诸葛亮和庞交好,深知他们的优秀之处。

所以推荐给刘备,而司马懿从来就和司马徽有过近距离接触,也不是一个交际圈的人,也并不知道司马懿的过人之处在哪里,司马懿的背后是非常强大的身世,所以就算推荐给了刘备,也不一定能够成功。司马懿在世人眼里都是非常有能力,过于常人,刚开始刘备的处境非常窘迫,并不能给人才大展拳脚的机会,其实司马懿更适合他,只不过各种原因错过了。




影视娱乐游戏合集


你好很高兴为大家回答此次问题:

  首先是司马徽,他在刘备跃马檀溪到他家避难时告诉他“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徐庶他是在母亲被骗至曹营才被迫离开刘备的,当时刘备正为军中缺乏人才而烦恼,于是他推荐了南阳的孔明先生。

 

诸葛亮的家族是在当地数一数二的,不过他的父亲去世的比较早。那么到后来之后,她只能跟着自己的叔叔去荆州投奔刘表,结果没想到后来的时候,诸葛亮的叔叔也是因为病情严重而去世了,他后来也就日子变得非常的舒坦,他从小的话也是胸怀远大理想的人,他虽然现在过的生活是在田园里种种地,没事喝喝酒,生活过得非常的得意,但是他也不喜欢自己就这样在田园间生活。

 

刘备之所以能够得到诸葛亮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当时刘备被曹操追杀的特别的严,刘备也是处于落魄的时期,他非常需要一个有人才的人帮助他成就自己的事业,那么他的手下向他推荐了当时的诸葛亮。结果没想到他去拜见诸葛亮的时候,诸葛亮还并不予理会,他还是三次拜访诸葛亮,才同意了与刘备的一个见面。

 

诸葛亮被刘备的三次诚意所打动,才会跟他见面,商谈国家大事,而且他给刘备讲的是自己心中的抱负,对天下当时的局面的理解。他是这样对刘备说的,他说刘璋,他是一个非常残暴的人,手中资源很多,却不知道怎么去用。曹操现在很厉害,但是现在也非常的骄傲自大了,荆州的刘表现在虽然看起来特别的大,但是他又本性是个懦弱的人。

 

刘备之所以三顾茅庐请诸葛孔明先生出山是因为当时刘备正为军中缺乏人才而烦恼,所以才三次请诸葛亮。在后续的征战中诸葛亮也体现出了他惊人的智慧与才能。




华冠影视


得到东汉末年著名名士“水镜先生”司马徽的认可,并收他为徒,后来推荐给了刘备。司马徽是当时的形象代言人,博学多才,精通经学,社会上的一股清流。汉代实行的是察举制和推恩令,有才华的人可以通过大人物的推荐获得名声。

诸葛亮为了在司马徽哪里多学点东西,上课就在公鸡面前撒了一堆稻谷,鸡忙着吃稻谷,就没有报时,这样就有更多的时间学更多的知识。当时用公鸡报时,鸡吃完了稻谷就会鸣叫,授课时间就结束了。这个也为诸葛亮加分,人家确实很努力。

还有诸葛亮人缘很好,喜欢结交英雄豪杰,得到了许多豪强贵族的支持。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还没见到诸葛亮,他的名声早就传开了。得到诸葛亮,就等同于得到了他整股势力的支持,别说刘备跑三回,就是跑三十回都愿意。



探寻生命的尽头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刘备之所以要来请诸葛亮的原因。看过三国演义的我们都不难发现,刘备在遇见诸葛亮之前的状态是什么样子,有了诸葛亮之后的刘备是什么样子,对比一下,一目了然。没有遇见诸葛亮之前的刘备,事业简直是一事无成。刘备在公元184年的时候就开始了他的事业,那个时候的刘备还只有24岁,那个时候刘备三兄弟才刚刚结义,靠着张飞砸锅卖铁得来的的钱财招募军队讨伐黄巾军。直到公元207年请诸葛亮的时候,这二十几年刘备得到了些什么,除了得到了一些仁义之名还有什么?没有,整天被打的到处跑。

比如说在公元194年的时候,曹操的父亲被陶谦的手下给杀了,曹操以给父亲报仇的名义来攻打徐州,陶谦是不想打的,可是曹操是一心想要攻下徐州,因为徐州对曹操很重要,有了徐州对曹操征战天下很有利。这个时候陶谦就向各路诸侯求援,想要让其他诸侯来徐州帮忙对付曹操,可是那些大诸侯们都不愿意前来救援陶谦,反而是想要在他们两个打仗的时候出来捡便宜。这个时候刘备来了,明明陶谦没有请他,他还是来了,就这样总算是挡住了曹操的攻势。恰巧在这个时候吕布有在曹操后方捣乱,曹操怕自己的老巢没了,不得已而退去了。

这个时候陶谦上表天子让刘备做了豫州刺史,并且把小沛让给了刘备,想着如果下次曹操再来的时候可以继续让刘备帮忙。过了一年,陶谦在重病之时,把徐州让给了刘备,刘备一开始还不答应,最后还是答应了。可是结果呢?刘备得到了诺大的徐州后,闯出什么名堂了吗?并没有,反而没过多久徐州就被吕给抢走了。后来刘备主动求和,吕布才放过他一马,这个时候刘备又只剩下小沛了。再后来刘备又是到处漂泊了很久,还是一事无成。知道他遇见了徐庶后,才有了一些转机。

那个时候,刘备是在荆州刘表的地盘,曹操大军南下,想要攻下荆州,于是分出三万士兵请攻打刘备。当时,曹操军队的兵力远胜于刘备,但是在刘备的谋士出谋划策下,刘备竟然奇迹般的赢了,刘备可是从来没有打过这么舒服的战役,这个谋士就是徐庶。在这时,刘备深深的知道了一个好的军师的重要性,他刘备之前之所以流连失所,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军师。不过这种日子并没有过得长久,曹操知道手下大军战败后是非常的生气,这么多的人竟然没有拿下一个小小的新野。

当曹操知道是有高人在辅佐刘备时,派人查清楚徐庶的底细之后,求贤若渴的曹操就像把徐庶招到己方来,于是便把徐庶的老母亲给请到了许昌,然后又给徐庶写信,要把徐庶给骗过来。徐庶看到信之后也没有办法,老母亲在曹操的手里,他必须去,他也知道这一去就回不来了,刘备当然也是知道的,可是刘备也没有理由阻拦徐庶。刘备不由得黯然神伤,刚刚起色的事业又是陷入了低谷。不顾徐庶临走之前向刘备推荐了一个了不得的任务,就是诸葛亮,他说诸葛亮之才能远胜自己十倍。刘备也曾在司马徽哪里听到过诸葛亮的名头,于是才生出了去请诸葛亮的念头。

最后,总结一下,刘备之所以要不辞辛苦的三次去请诸葛亮,正是是因为他知道了自家的短处,就是没有一个能出谋划策的军师。当他拥有徐庶的时候,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也让刘备尝到了甜头,再加上司马徽的推荐,他才会去请诸葛亮,哪怕前两次都没有见到正主,第三次他还是要去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