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弟兵”稱謂由聶榮臻元帥所創

1937年11月,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聶榮臻,率領3000人的武裝,在晉(山西)、察(當時的察哈爾省)、冀(河北)三省邊界地區,創建了第一個敵後抗日根據地。建立根據地後,聶榮臻立即著手擴大人民武裝力量。當時在晉察冀,出現了不少帶有地域色彩的部隊名稱,如“阜平營”“回民支隊”“靈壽營”“平山團”等。1939年5月,聶榮臻發佈通令,嘉勉平山團作戰英勇,屢立戰功,是“捍衛民族、捍衛邊區和捍衛家鄉的優秀的平山子弟兵”。這是“子弟兵”一詞首次用於稱呼黨領導下的人民武裝力量。1939年底,晉察冀軍區冬季反“掃蕩”戰役取得勝利,社會各界發來大量祝賀函電,盛讚聶榮臻將軍指揮有方,屢建奇功。聶榮臻在《抗敵報》上覆信指出,晉察冀成為敵後抗戰的堅固長城,是“全邊區父老和子弟兵的血肉所創造出來的”。晉察冀軍區創辦的《抗敵三日刊》,也改名為《子弟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