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为何要改为先认字,再学拼音?

李敏营山县教研室


部编新教材在我省发行之前,省教育厅曾组织我们一线教师和部编教材的编者进行过研讨会,小徐老师作为语文教师代表曾参加过部编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研讨会。

会上,新语文教材的编者首先介绍了语文教材的新变化,又介绍的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以及语文考试的新方向等,其中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材变化最大,主要表现在:

  1. 教材编写顺序,从先认读拼音改变先识字。

  2. 加大语文教材的阅读量,增加传统文化的渗透。

  3. 加大识字量,减少书写汉字难度等。

关于小学一年级开始为何要改为先认字 ,再学拼音,编者列举了以下几个原因:

一、先识字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降低了认知难度,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我们日常生活中,汉字随时随地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对于一些常见字,小朋友在幼儿园就已经认识了,而生活中拼音却很少见,认知起来又很抽象,学习起来主要靠大量练习,提高熟练程度来掌握,难免枯燥乏味,因此为了降低学习难度,培养学习兴趣,因此将简单的汉字学习提前。

二、先识字,以有形之字带动抽象的拼音学习,更有利于孩子将拼音拼读和汉字读音相联系,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拼音学习一直是一年级的一个学习难点,小徐老师小时候,拼音学习要用两个月的时间来掌握,新教材的拼音教学时间安排在一个半月之内,加上幼儿园不允许超前教学,拼音学习的难度更大,先学汉字,以汉字的读音带动拼音学习,可以降低拼音学习的难度。

例如:”小“的读音是三拼音节,"x-i-ao",”水“的读是两拼音节"sh-ui",其中"sh"是翘舌音,发音时舌头要翘起,如果离开这两个汉字,单独讲拼读,如何拼,如何读,孩子们会很难接受,有了汉字的辅助认读,拼音拼读难点就比较容易练习了。三、小学一年级第一单元的识字课是经过编者经心编排的,涉及身份认知——“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涉及“天地人”——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涉及对人体部位和功能的初步认知;涉及传统文化“金木水火土”初探世界万物之间的联系,还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之美等,既让小学生学习了简单的汉字,也给小学生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知识之门,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四、识字知义以及表达能力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拼音作为辅助学习汉字的工具,后学拼音更有利于学生运用拼音将汉字的读音稳定下来,推广普通话。

综上所述,部编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先识字后学拼音是经过教材编者和相关小学教育专家认真思考后做出的决定,在教学实践中也得到了一年级老师和学生的认可,确实是一次有益的改动,大家以为呢?欢迎大家发表真实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