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有什麼優點?

Bruce1256


漢字曾經被被唱衰,面臨存亡境地

漢字問題是近代中國特別是五四運動前後,以及後來較長一段時間爭議頗大的話題。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很多著名文人唱衰漢字,其中包括魯迅、錢玄同、瞿秋白、吳玉章、陳獨秀等,這些學者在當時特殊的社會背景下提出或附和了“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論點。早在清末就有學者萌生了“廢除漢字”的想法,比如對創制漢語拼音有貢獻的盧贛章就說:“漢字是普天下之字之至難者。”清末《新世界週刊》的編者吳稚輝也認為“中國文字,遲早必廢。”

當時唱衰漢字成為一大潮流,儼然到了漢字存亡的緊要關頭,這與當時特殊的社會背景決定的。一大批接受西方科技和教育的學者,以新文化新思想武裝頭腦,極力抨擊當時腐朽落後的封建制度,力圖挽救中華民族的頹廢之勢。他們偏激的理論我們可以理解,萬不可因此輕易貼上“中華民族敗類”的標籤。

漢字經歷了一次劫難最終還是堅強且茁壯地存活了下來。這同漢字的自身的優點是分不開的,天生具有堅強的基因,無論如何也不會被摧毀。

天生具有延續了數千年的堅強基因,無論如何也不會被摧毀

下面我們就漢字的優點進行總結和討論:

第一、漢字具有形體優勢,宜於辨認區分

漢字的外在形態基本呈現一字一形體,字字之間便於分別,方塊形狀整體美觀。這種外在規整的形體利於閱讀識記。而拉丁文單詞則長短不一,呈線性排列,極為相近,閱讀時要著眼於字母的變化。據調查,英文與中文曾做過閱讀速度的對比,結果中文閱讀速度是英文的1.6倍。這裡我們可以感受一下拼音和漢字的對比閱讀:

第二,漢字就像積木一樣,可以組合出許多雙音節和多音節的詞語,因此這使得漢語字詞的量大大少於拼音文字的數量。

漢語基本都是單音節詞,單字可以作為詞根使用,可以組合稱若干新詞。比如“人”,可以組合人民、人群、人格、人性、人物等新詞。使得詞語的理據分明,易於記憶。漢字自古至今大約有5萬左右,但常用漢字只有三千左右。

1956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公佈的常用字為1600個,次常用字為2004個。至1981年有所增加,一級常用字為3755個,但《人民日報》社字庫裡的漢字數只有3000個左右。我們再來看英語,每有一個新概念就要重新利用26個字母來造新詞。有關資料顯示,英國供小學生使用的詞典,單詞量就達到60多萬,數目驚人。

第三、漢字形體的形義結合性,易於區別同音異義字。

音同字形相同會給交際帶來一定的困難,但是漢字的形體則並不是完全由音決定,多數情況下是由意義來決定的。漢字音同但漢字卻不一定相同,字形為意義的表達帶來了便利。如果漢語採用拼音文字“機”“譏”“飢”“雞”“肌”“吉”等則是完全相同的,就給交際帶來一定的麻煩,但是看到了漢字就會立刻聯繫到了意義。

第四、漢字更易於電腦處理

說到漢字的電腦處理,可能很多人會說,漢字在此方面遠遠落後於英文。其實這種觀點有失偏頗,畢竟電腦技術是在英文環境下產生和設計的。漢字的電腦處理起步雖較晚,但也非常順利地實現了中文的機械化。在多次電腦比賽中,漢字形體結構的編碼速度都超過了拼音編碼的速度。

第五、漢字不僅是一種語言書寫工具,還是特殊的藝術形式。

從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等,漢字的每一個階段都賦予了藝術特色,很多漢字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和文化特徵。透過漢字我們能瞭解遠古祖先的生活生產情況,甚至能窺探先人的思維方式。比如“農”字的產生,就與古代使用以河蚌(蜃)製作的農具相關,“辰”為“蜃”之本字,所以“農”由“辰”構形。

另外,漢字勻稱的形體特徵,筆畫的多彩變化,人們藉此創造出了具有美學價值的書法。這是拉丁拼音文字無法超越的。

結語

當國家陷入困境,新文化傳播走進死衚衕,作為載體的文字首當其衝;但是真金不怕火煉,最終,破局,漢字依然光芒萬丈!

漢字當然也有不足,為切合正題我們今天只談優點。也正是漢字的優點使它成為唯一發展延續下來的象形文字,並最終成為中華文化的基因,甚至影響到全世界。

(原稿:字本論;第二次完善:好友一片葉兒飛。特此感謝好友!)

參考文獻:

賀友齡,《漢字與文化》,1999年。


字本論



漢字作為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字,春天已經來了,漢字的優越性已經越來越明顯了,從下面幾個方面看出來:


1、簡潔。

聯合國五種工作語言中,漢語文本是最薄的那一本;一本400頁的英文小說,翻譯成漢語可能200頁都不用。就像季羨林先生所說,一句話用英語表達經常需要一分鐘,而漢字則只需要5秒。雖然季羨林先生的這種說法多少有些誇張,但足以說明漢語對英語的確有優勢。


2、少量的單字就能通讀經典。

學會漢字常用字就3500個,就能掌握近千萬的詞,足以無障礙學習任何一門學科。漢字的組詞能力極強,信息量極大,兩個字三個字隨意組合就能給一個新事物命名,然後很容易就能被認知並記住。

同樣是文字,拉丁文的英語詞彙量已有一百多萬,普通人幾輩子也記不完。據紐約時報統計,英語每年都會有一萬到兩萬新詞彙產生。由於詞彙量的原因,英語國家真的是隔行如隔山,不少西方人連常用的度量衡之間的換算都做不到。


3、易於表達,易於理解。

漢語是單音節語言,漢字是單音節文字,漢語的組詞量非常容易和龐大,由於漢語還是表意文字,所以往往從字面就能猜出詞語的意思,一旦明白其意思後也會更加便於記憶。這一點不像拉丁文自,新詞彙和前面的詞彙大多完全不相干,要記住這個字就必須死記硬背,無法做到像漢字的表意功能那樣進行聯想。



4、單音節文字,思維會更快。

由於漢字是單音節文字,漢語是極其簡練的語言,所以這也就有助於加快思維速度。日本幼兒漢字教育專家石井勳說,“漢字記得越多,頭腦愈靈活;頭腦愈靈活,語言也就記得住。通常能力愈使用愈發達,頭腦在幼兒期最需要活動的,然而世界上的幼兒教育並沒有做到‘讓孩子動腦筋’的程度,學習漢字是讓孩子動腦筋最好的方法。因為,例如由漢字‘眼睛’可推知‘看’,由‘耳朵’可推知‘聽’,他國的文字不能如此(eye與see沒有這樣的關係),是故,漢字可以培養推理能力,並且愈早起步愈好。”


5、漢語更有利於語音輸入,有利於互聯網的傳播。

漢語是單音節文字,在新時代更有利於語音輸入,同時有利於在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信息傳播,這在電子時代有利於提升效率。

可以這樣說,未來隨著人類社會進入新的信息化時代,中國漢語、漢字的優勢將會越發凸顯。想想看,當英語單詞增加到兩百萬個的時候,認識三千漢字依然可以走遍天下;當英語單詞增加到一千萬個的時候,認識三千漢字依然可以走遍天下······如此下去,當然是單音節的表意文字漢字更加有活力,與英語等字母語言相比當然是漢語更加有長期的競爭力!


.

.


【專注說文解字、快速識字、K12全語文、海外漢語,漢字創新思維、漢字國學、解字古詩文】

漢字師認證課程,讓你成為一名合格的漢字老師、一名漢字啟蒙師!

想了解詳情,關注本號,私信留言 ”99“

瞭解《人字學習法》,私信留言:“人”


漢字谷主


精煉地講:

1、語言與文字分離。語言歸語言,文字歸文字,文字是統一的,語言是千差萬別的,保證了文化的延續和統一。但這也是它的缺點,後面說。

2、構詞能力極強。所有語言結構中,都有基本詞與擴展詞之分,比如牛肉,就是由“牛”和“肉”二個基本詞構詞,漢語與歐語基本詞都差不多,3000個左右,但漢語的基本詞都是單字,單語音,而歐語基本詞都是多音節單詞,在組成擴展詞時,漢語可以用2-3個語音完成一個新詞,而歐語就需要20個以上的語音,直接影響朗讀性,為了朗讀方便,歐語必須創作新詞,而新詞與基本詞基本沒有必然關係,這就是歐語詞彙量大的原因,直接影響記憶性。漢語這個優點特別適合新科技爆發下的構詞,可以說再過100年,能適應新時代的語言只有漢語,其他語言會被海量新詞彙淹沒。

3、歌頌性強。每一個字都是輔音+元音的發音方法,都可以大聲喊(解釋了為什麼中國人吵),適合歌唱。而歐語閉音節特別多,輕音節也多。

4、適合理解,不認識的字也可以懂個大概。比如鵜鶘,不認識的中國人會認為這是一種鳥,悲憤,這代表一種心情。氡,代表一種氣體,姑姑,一定是代表一個人,換成歐語,不認識的人可能會認為是一種動物,哈哈。

5、語言精煉。這個不用多說。

缺點:

1、學習困難。

2、書寫困難。

3、閱讀性差,文字與語言沒有絕對聯繫,不認識就不會讀。而歐語不認識也可以讀(可是有什麼用呢)


叮叮東334


漢字是人類現有傳承文字最古老、卻最具生命力的文字,沒有之一。

漢字起源上限已不可考,但至遲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早年,漢字已發展成為系統完整的成熟文字。如果說商代的甲骨文留下的只是一堆卜辭,沒有多大的現實生活意義,那麼春秋戰國時期浩若煙海的各類文獻,記錄下來的卻是活生生的社會畫面和動人場景。孔子在兩千五百年前編修的《詩經》,收錄的多是自西周早年至春秋中葉約五百間的民間民歌,其中首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現在幼兒園小朋友都能背誦,可見古老的文字仍具強大的現代生命力。

漢字字庫可能超過十萬,可常用字卻不過四五千。認識和掌握了八百至一千漢字,就能書寫簡單的便條,同時藉助字典就能看書看報;認識二千漢字,就能達到掃盲標準;認識三千漢字,閱讀古典四大名著完全沒有障礙;認識四五千漢字,閱讀原版古籍已不在話下,而這一切只需讀完高中就可以了。

近代中國是中國社會生活劇烈變動時期,雖然新詞組海量巨增,但新造漢字可能不過百,且多屬新發現的科學新元素,如碳氫氧、鈾鐳鈈等,如果不深究,可能感覺不到是新造漢字。現在雖然已步入信息爆炸時代,我還真不知道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新造過什麼漢字。現在的世界是科學的世界,每年不知道要產生多少新概念、新詞組,而古老的漢字完全可以通過字義組合組成新概念新詞組,做到不留痕跡。如“激光”的命名,就是中國科學家根據外來詞義“受激發射”的意思而創造的,我等雖是科盲,但看到“激光”一詞,也能瞭解“激光”大致是什麼東東。

反觀西方拼音文字,雖然新增單詞可以不費力讀出讀音,但要明白是啥意思,靠猜肯定做不到,大有“三天不學習,趕不上劉少奇”之慨。特別是科學論文,專業性極強,想跨行跨專業閱讀,不進行專業培訓可能做不到啊!據說要想完整閱讀四五百年前莎士比亞原著,本科生未必做得來。

漢字的新生,我們得感謝計算機技術的突飛猛進,更得感謝“現代畢昇”王選那一代探索者。據說當年評選二十世紀中國最偉大的發明創造,王選的激光照排技術榮膺第二,而第一是赫赫有名的“兩彈一星”!

為我們祖國燦燦的文化自豪吧!



雲卷飛山


漢字的伸縮性。

實際上,漢字有一個特別的優勢就是組詞之後能夠伸縮,而且並不改變原來的意思。

比如,北京大學,可以簡稱“北大”。且毫無違和感。

中國礦業大學,簡稱“礦大”;

中國有色金屬研究院,簡稱“有研院”。

這樣的伸縮性,至少是很多語言所沒有的,比如日語、英語就沒有。

漢字具有一定的區別性特徵。

漢子,肯定是男的。

但是“女漢子”,就有了區別性特徵。

“流氓”一般只的是男性,而“女流氓”就有了區別性。

如化學元素週期表裡的各種區別性元素,與其類別有密切的關係。

漢字的歸類屬性字很多。

比如,車,腺等。

通過歸類字,偏旁字,可以將漢字進行不同程度歸類,有助於對漢字的理解和認識。


說明:對漢字的理解,部分觀點來自日本關西大學沈國威教授。

寫於2019-09-12


語詞生活


漢字的誕生意味著文明的起源,漢字的散播讓信息記錄成為了可能,語言文化歷史應運而生。

漢字傳播到西方後,西方無法完全學習,將漢字簡化為拉丁字母,再簡化為現在的26個英文字母。蒙古鐵蹄帶去了印刷術和造紙術,讓西方開始開化啟蒙,並讓其在後來的文藝復興開始瘋狂造史。

現在已經證實的是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希臘文明都是西方有目的編造的歷史,其中以金字塔為造假巔峰,人造痕跡明顯。風格和中國被西方瘋狂盜挖的石窟古蹟如出一轍,更有很多文物後來被證實就是中國的。

最關鍵的是羅塞塔石碑,被證實為人造石碑,石體歷史不過百年,人造雕刻痕跡明顯,文字模仿中國甲骨文,讓西方所謂的文明成為了笑話。事實證明世界史上的文字僅漢字一脈,現在的文字皆出於漢字。



所以不是我們選擇什麼文字的問題,也不是漢字優點的問題,而是我們一定要用漢字,學漢字,並如何優化漢字的問題。

拉丁語系是漢字的閹割版本,日語韓語等語系也是如此,都是模仿漢語而誕生。

漢語是閱讀速度最快的語言,因為是二維的圖畫,一眼看過去就能看個大概,練成一目十行也不難。英語呢,需要順序閱讀辨識,編碼語言,語序是關鍵,看英語只能一點點讀下去。

英語碰到不會的單詞沒有任何辦法,漢語就不存在不會的單詞,常用字就那麼千百個,只要你明白字的意思,詞的意思就能猜出來。

英語語法要求嚴格,語法不懂讀不明白意思。漢語沒有特定的語法,意思完整,句子隨便組織,大家都能聽懂。

漢語每個字都有能量,都是獨立的意向,一字成畫,一言成詩,一詩成千古。

一字一太極,倉頡造字,鬼神泣,人從此啟蒙,上五千年,下五千年。一萬兩千年的文明史詩,人神共居八千年,伏羲教孫子黃帝開始識字,到商末神鬼開戰,東皇太一帶著神鬼離世創建周朝,人類得以獨立。期間漢字一直在簡化,但是背後的文明永遠是我們前進的方向。



黃皮膚黑眼睛就是炎黃子孫的證明,我們自己的文明也是世界的起源文明,沒有理由不去守護。


大同莊園


「文字三段論」曾經是中外語言學界普遍認可的「普適規律」:


  • 形意文字——意音文字——拼音文字。

漢字作為一種「意音文字」,長期以來是被作為一種落後文字來看待的,「拼音文字」被認為是先進的文字。

這是上個世紀最普遍的看法。所以,上個世紀的知識分子「救亡圖存」之道,首先,就是從我們的語言文字進行「開刀」。

轟轟烈烈的白話文運動、國音運動、切音字運動、簡化字運動,各路仁人志士,百家爭鳴,方法不同,但大家都是想挽救我們這個古老的民族。

許慎對文字的總結是非常到位,文字乃「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垂後,後人識古」。


人類區別於動物最根本的不是語言,而是文字,文字突破了語言的侷限,能夠跨越時空,傳到遠處,留給未來,可以說文字是人類的科技樹之根。

如果文字落後,就決定了起點的落後,導致整個民族的落後,所以,才有那麼多先輩投入畢生的精力到這場「革命」當中。

我們今天要以「理解之同情」的心態,充分考慮時代的侷限性進行審視,不要開「上帝視角」認為你比他們高明。本文也沒有絲毫此意,我只是根據文獻,有什麼說什麼。

鼎鼎大名的周有光先生,在《漢字改革概論》一書中就說,更是斬釘截鐵的說:世界文字會殊途同歸,遲早要變成拼音文字,不會因為語言特點和社會習慣而又例外:

周有光先生早年著作《漢字改革概論》一書中的書影截圖:


引自:周有光,《漢字改革概論》(文字改革出版社,1961),頁1-3

新中國的文字改革爭議不在簡化字,簡化字是毫無爭議的,而是長遠目標:漢字拼音化。主要爭議就是在這一點上,這個爭議主要在知識分子中間。

當時中國政府沒有想要「漢字拼音化」,「漢語拼音」不是為漢字拼音化做準備,網上一些人喜歡道聽途說胡說八道。

相反政府當時對這個問題非常謹慎,甚至將「漢字拼音化議題」排除文字改革範圍,周總理在文字改革會議上說得非常清楚。

詳細可以參考1958年1月10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舉行的報告會上所作的《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



周總理的講話非常清楚,漢字前途問題你們(指知識分子)可以爭鳴,但不屬於文字改革範圍:

鼓吹漢字拼音化的有周有光、吳玉章這些人,周、吳兩人後來承認把這個問題看簡單了。

所以,新中國的文字改革中,完全是周總理負責具體的事物,政府知道漢字拼音化的複雜性,對漢字前途到底是拼音化還是怎麼回事,沒有急於定調。

毛說過漢字將來可能要拼音化,但他也意識到現階段是不可能,等於割斷歷史,應該先搞簡化字。

漢字前途問題到底會變成什麼樣,當年的文字改革是沒有說一定拼音化的,這幾十年其實一直都沒有什麼結論,缺乏突破性的進展。

直到近幾年一項最新的研究發現,「文字三段論」並不是普適真理。

香港中文大學的張學新教授通過實驗發現:中國人在閱讀漢字的時候會產生一種特定類型的腦電波,閱讀拼音文字的人沒有,並在此基礎上提出漢字拼義理論,指出漢字和拼音文字完全屬於不同的兩個系統。

張學新,男,河南平頂山人。中國科大少年班本科,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畢業,耶魯大學博士後。復旦大學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這個發表在《科學通報》上的論文指出:

閱讀漢字和閱讀拼音文字有不同的腦加工過程,會產生一種特有的腦電反應,將其命名為【頂中區N200】:

張學新, 方卓, 杜英春, 孔令躍, 張欽, & 邢強. (2012). 頂中區n200:一箇中文視覺詞彙識別特有的腦電反應. 科學通報, 57(5), 332-347.

張教授在此基礎上提出漢字的【拼義理論】:


張學新. (2011). 漢字拼義理論:心理學對漢字本質的新定性. 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

這個研究曾經非常轟動,我沒有相關的學術訓練,無法進一步解讀這個實驗的意義,也不敢瞎說。

-------------------------------------------------------------------

那【頂中區N200】和【拼義理論】目前來看意味著什麼?

張教授拼義理論給出的答案是:

「漢語、漢字」二位一體,無法分割,漢語有高效簡潔的優勢,這必定會帶來上下文預示性稍差,所以,漢語無法脫離漢字存在,這是漢字不能拼音化的根本原因。

漢語構詞功能最符合人類思維模式,「義基」與「義基」的拼合產生新的意義,不像拼音文字的複雜詞,是通過語義簡單組合而成。

所以,初步來看,漢字可能無法拼音化。

或者說如果要將漢字拼音化,其實制約的漢字的優點。

我們沒有必要訴諸「漢字拼音化」進化成『高級文字』,或者說拼音文字並不是比漢字更高級。


簡單的說:漢字拼音化可能讓漢字簡潔、高效、構詞符合人類思維模式的優點蕩然無存,得不償失。


小漢字見大歷史


現在,世界上的文化是多樣性和同一性的統一,在這個世界成為地球村的年代,我們的漢字優點越發凸顯。

首先,漢字的受眾大

中國是世界上人品最多的國家,約佔世界人口總數的五分之一,這就導致中文的優勢相當明顯。

其次,中文佔用內存少

有一項統計,用不同的語言寫同一份文件,其中中文文件的頁數最少,在這個信息社會,很多文件是存儲為數據,相比情況下,中文佔用的內存少。

第三,易於理解,易於文化傳承

漢語是單音節語言,漢字是單音節文字,漢語的組詞量非常容易和龐大,由於漢語還是表意文字,所以往往從字面就能猜出詞語的意思,一旦明白其意思後也會更加便於記憶。這一點不像拉丁文自,新詞彙和前面的詞彙大多完全不相干,要記住這個字就必須死記硬背,無法做到像漢字的表意功能那樣進行聯想。現在很多拉丁文化的國家對於80-90年前的文字,除非是專家,否則基本上不理解是什麼意思。而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文明斷層的國家,這就是漢字的功勞


胡謅文學



克之5


漢字表意功能

單個漢字在表發音的同時,也具表示意義的功能。譬如,運輸化學品汽車上面常寫的“危”字,旁人只需看一眼腦海中便會產生一個有關危險的具象畫面。

跨越地域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幅員遼闊的多民族國家。嶺南、閩南、徽州等不同地域的方言差異巨大,但都可以通過漢字來溝通,瞭解彼此,增強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成為中華文明永續不絕的中藥文明載體。

跨時代

三千年來,漢字歷經了甲骨文、銘文、大篆小篆、隸書、行書、楷書等不同時期的演變與進化。但只要稍加訓練二千年前的古文,普通人都可以讀懂。而西方二百年的古文,即便是學識淵博的學者都不一定能讀懂。

漢字藝術化

漢字可以說是世界唯一兼具實用和藝術於一體的文字。歷朝歷代都不乏書法大家,東晉王羲之、王獻之、唐朝顏真卿、宋朝米芾等等。

孩漢字記錄時代

漢字的象形功能具有承載時代社會發展特點的作用,通過解讀漢字可以得知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如

馯(青黑色的馬)

駧(馬肥壯貌)

馼(毛色不純的馬)

駏(騾與公馬的產物)

可與看出畜牧業發展的情況。

漢字量詞多

漢字同音詞多,為便於區別,漢字的量詞非常成熟。譬如,毛巾用條,手絹用塊。

漢字家族詞彙發達

古代是以父權為核心的嫡長子繼承製,發達的家族稱謂可以起到區別親疏遠近,規範倫理道德的作用。如堂姊妹男女之間絕不可通婚,而姑舅之間的表親則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