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最后的写意国画巨匠

近百年来,中国人物画艺术从古典形态向近现代的时代演进中,中国画坛又出现了汤文选、黄胄两位承前启后的杰出艺术家。在我看来,对现代中国画发展贡献者,汤文选功莫大焉!

黄胄以写生入画,天分过人,毕生勤奋,创制了大量画作,其中有不少的巨制。他的人物画作品,对传统国画的笔墨、形韵、精气形成全面强烈的冲击,迄今影响至巨。诚如黄胄先生自言:“只有进攻,没有防守”。

二十世纪最后的写意国画巨匠

婆媳上冬学 1954年

汤文选先生虽明言继承传统,然而实际上仍然借鉴了西画的理念、技巧、思维,对国画传统的笔墨、形韵进行了改造。毋庸置疑,他的成功同样是来自他的天分加勤奋。比之黄胄先生的绘画题材多集中于人物、动物,汤文选先生则几乎是全面开花,人物、山水、花鸟、畜禽、走兽、虫鱼等等,无所不及,无所不能,其中尤以写意人物为甚。

二十世纪最后的写意国画巨匠

喂鸡 1954年

画家喻继高先生言:“汤文选的画力度大,给人以精神上的震撼与振奋,汤文选先生在大写意的成就与贡献上,当今无人可比。”

二十世纪最后的写意国画巨匠

说什么我也要入社 1955年

前中国美术馆馆长、画家杨力舟先生言:“汤文选先生对齐白石等前辈大师的优点有所吸收,但他还有自己特殊的创造。借物喻情,借物喻意,这些拟人化的手法汤先生运用自如,就这一点,我觉得他超过了前辈大师。”

二十世纪最后的写意国画巨匠

担水 (大苗山写生六) 1957年

刘大为先生言:“在传统上继续向前推进很难,推进一寸都难,但汤先生作了卓有成效的追求。汤先生画的老虎、小猪、麻雀、花鸟小品等都很精到,可以说是神品。”

二十世纪最后的写意国画巨匠

背豹皮的彝族青年(大凉山山写生一) 1957年

画家何家英先生言:“汤先生的画里有一股浩然正气,令人感动。他对审美的理解太深,太透彻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情节,一些小情趣,他拿到手上来,归纳后,一下子便大起来,他的作品哪怕是小画,也能给人震撼,看了过后叫人喝彩。”

二十世纪最后的写意国画巨匠

送炭 1957年

画家贾广健先生言:“汤先生是我们年轻一代画家了解得比较多的老画家,他是继齐白石、潘天寿之后最引人注目的花鸟画家。汤先生在我心灵中的地位非常高,对汤老的艺术我非常崇拜。”

二十世纪最后的写意国画巨匠

(大苗山写生二)1957年

评论家马鸿增先生言:“大写意画领域发展相对慢,为什么?不是画家不努力,而是难度太大,几个大师,齐白石、潘天寿摆在那里,很难突破。但汤文选先生有多方面的突破,包括从观念到题材、到技法,他在前辈大师的基础上又迈出了很大的一步。”

二十世纪最后的写意国画巨匠

妇女主任 (大苗山写生八) 1957年

天地神韵,唯尚尔汤。事实证明,汤文选先生国画大写意艺术水准的高超,的确已经获得广泛的公认。

二十世纪最后的写意国画巨匠

饮 (大苗山写生五)1957年

人类中的天才,几乎都是超越苦难的产物。察看历史上每一个天才的生平,他们无不是在与苦难比拼意志、比拼毅力、比拼智慧中度过,从而战胜苦难、超越苦难,同时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以达到智慧的升华而终于成为天才。

二十世纪最后的写意国画巨匠

早点摊(大凉山山写生四)1957年

中国历史上的天才均是如此,或许更不得不如此,司马迁便可为我作证:“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也。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失明,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实际上司马迁自身的遭遇也同样是如此。此外,宋代苏轼在《留侯论》中亦言:“古之所谓豪杰人士,必有过人之状,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汤文选先生是中国国画艺术中的天才,所以,他的命运也终于难逃上述中国历史对“天才”的“符咒”。然而幸运的是,不论汤先生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他的确是选择了“淡泊”以明“思来者”之“志”,“临之而不惊”、“加之而不怒”,忍辱负重,宁静而致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