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很多专科院校都变成综合大学,学科齐全,甚至连医学部都开设了,你怎么看?

大声叫我董先生


这类学校为了更名升大,大量合并学校。因为只有综合性才能更名大学。这类大学在双一流政策下发展缓慢,理由如下。

1.由于学科门类太多,经费有限

每个学科分配的资源少,原来优势学科的资源被瓜分稀释。强势学科变弱,变得没有特色。


本人读的本科就是一所这样的大学。2000年,由一个师范专科,一个医学专科,一个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而成,学科门类齐全,开办60多个本科专业。

地处三四线城市,城市经济落后,当地政府对学校扶持也有限。引进优秀老师非常困难。由于优势学科较少,地理位置也差,不能吸引优秀生源。之前优势学科慢慢变得平庸。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2.资源重新分给优势学科,弱学科更弱

在双一流(一流学校,一流专业)政策的导向下,这类学校唯一的希望就是冲刺一流一套衣服。因此,不得不将大量的资源重新更多分配给相对优势的学科。学校内部各学科为了争夺资源,各种斗争。这样又导致其他学科的资源更少,那么弱学科会更加艰难。

如果不合并,可能有些学科会得到学校更多资源,进而得到更好的发展。集中精力办大事。


3.总结

总之,这类学校盘子太大,资金有限,师资队伍建设,优质生源招生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如果当地政府没有大量资金支持,发展特别缓慢。

你们的大学是这样的大学吗?


趣之化学


您好!

在2000年左右,当时号召提高高考升学率,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上大学,所以全国上下开始了大规模的大学合并计划!

这其中有一些属于强强联合,如湖北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11.双一流),但更多的则是一大堆的专科学校,组成现在的地级市学院!(如绍兴学院、滨州学院、滁州学院等等)

这些学校也是本科学校,一般在二本批里招生,但它们普遍的特点就是办本科时间短、师资力量弱、学校知名度低,导致很多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并不高,而且这些学校在财政扶持上很弱,省政府也不够重视,所以出现了地方院校只能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办学定位!

也就是绍兴学院、德州学院等就是办应用型大学,服务当地经济,如中小学老师、乡镇公务员等等,培养基础就业应用型人才!

是在过去管理不严,导致了楼主说的那种现象,就是这些学校有很多的本科专业(过去是只要你报省里就批),但这些专业实力并不强,这些学校的很多专业老师,都是一个人同时教好几门课!

下面我具体举个例子!

比如山东省潍坊市的潍坊学院,前身是昌潍师专!这个专科是被教育部列为全国重点专科学校,换句话说,它是专科里很优秀的,但合并为本科的潍坊学院后,就一下失去了培养技术人才的优势,转而办通识教育了!

我个人认为不能所以大学都办研究型高校,即使是凑,也要把一些专科凑成本科,这样会导致社会人才的断层,就是技术类人才短缺的同时,大家都仍然追求科研类通识教育的高校!

目前,教育部早已停止了大学合并计划,转而鼓励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希望未来能改变一下当前高等教育的问题!



青梅煮酒论高校


中国大学大而不强的根源!


教育研究院


读专科真的很坑。现在好多的招聘都需要全日制本科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