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向父母“借款”幾十萬,父母說沒有,“不借就不給你們養老送終”父母該怎麼辦?

王民小白兔wmxbt


你有幾十萬,你還害怕沒人給你養老送終嗎,

我家就是真實的一例,我爸爸8幾年退休,媽媽沒工資,爸爸為了給我媽媽存點錢,我剛買房急需,就開口向爸爸說借幾萬,爸爸說沒有,其實我知道爸爸有,他就是擔心媽媽生病急用錢,必定他們當時80多歲了,還有一點可能爸爸擔心我不還給他,所以不借,其實我們做兒女能理解,爸爸擔心媽媽是應該的,從那以後我在也沒有開過口,有時候常常給爸媽給一點,有時候爸爸也不要唉,爸爸也不想給我們兄弟增加負擔,有時候只能按爸爸願意,只要爸爸高興,讓我們怎麼做都行。

媽媽今年走了,爸爸說留的錢沒用了,把20萬全部分給我們四兄弟,我們不要,他就特別生氣,最後沒辦法我們弟兄商量就把這錢給爸爸存上了。

所以父母不借有父母的原因。我們要理解和支持,哪有父母不疼自己孩子的,現在我爸爸94歲了,有醫保,工資也可以,所以他說用不上錢了,不管怎麼樣?我們永遠都是欠父母的,好好對待自己的父母吧。


用戶53423024129


留下養老錢!留足養老錢!

當今社會,兒女也有不可信的,養兒防老已經成為過去,別太顧及面子,自身安全別人才會尊重你。

血淋淋的例子:我一親戚的兒子,買房結婚花了父母70多萬,接著兒媳婦生了孩子,親戚給看了2年,因一些瑣事兒子與親戚鬧翻,兒子果斷的斷絕了來往,氣的親戚上兒子家鬧過幾次,兒子打了110,並絕無悔意,親戚要求兒子返還結婚買房的財產,兒子竟無恥的狡辯說是親戚贈與他的,因為房子寫的兒子的名字,氣的親戚心臟病都犯了,兒子也義無反顧!

所以提醒現在的父母們,珍惜自己,守住養老錢!


直隸河間


人老還是自己留點養老錢。我村一老太老伴去世,兒子已婚育有一孩。因單位效益不好減員下崗。有次孫子生病住院需交押金,兒媳說沒錢來找婆婆借。〈老伴去世單位給的憮卹金)婆婆拿出存摺交待取出押金後將存摺拿給她,兒媳拿走不再回來。婆婆多次追問推託在家裡沒有空送。直到兒子回來老太問存摺之事,兒說你要那麼多錢幹什麼?錢早被我們取出來花了。老婆婆無奈,淚往肚裡流。爹有媽有不如自己有,自己有錢自己做主。


秋月紅楓


無情無義之輩,不知感恩,就更不能借了!即使借了,誰又能保證他沒有下次,仍然會變本加厲,翻臉無情。對這樣的子女,還是捂緊口袋更靠譜!


岱宗之子


子女能把這話都說的出來足可以證明這樣的子女不可靠,更不能借錢給他們,有借無還咋辦,到自己老了沒錢子女不管不問,俗話說誰有錢都不如自己有錢,等自己老了又有了經濟上鋪墊何樂不為呢!現在很多子女對父母不好的大有人在,等自己老了先不說子女孝順不孝順,只要自己有了錢就等於了沒有後顧之憂


家庭祥瑞


最討厭這種無能的人,各種方式威脅自己的父母。

古代人是養兒防老、積穀防饑。但在這個時代,生養孩子不是為了防老,因為養老有養老金。現在人生養孩子是為了享受天倫之樂,為了血脈傳承。

父母對孩子付出,都是全心全意。這個全心全意,不是說把所有一切,都交付給孩子。而是儘可能地為孩子創造更好的成長條件。

但生活是多種多樣,豐富無比的。孩子長大了,自然放飛,讓他們自己去奮鬥,自己去努力,不可能一輩子想母雞帶小雞一樣,帶在身邊。

人老了,也有老年人的快樂,最美不過夕陽紅。所以,在培養兒子成年之後,父母也應該有自己的另一種生活。只要他們成年,就讓他們自食其力。

老人家有老人家的生活,有一些存款也是未雨綢繆,用於不虞之需。不可能說,孩子長大了,開口向老人要錢,老人就一定要給。向要錢,自己賺去。

當然,如果孩子確實是急需週轉,老人自己又有合適的閒置資金,那麼也是可以借給孩子週轉用的。畢竟,能夠幫忙的,還是願意。而且,在老人壽終正寢之後,這些錢也還是自己孩子的。

但這種假借錢名義,實掏空老人的行為,肯定是不給的。而之後還威脅“不借就不給你們養老送終”,那麼是堅決不給的。

有錢的話,寧願請個保姆。如果保姆為人勤快,人品好,那麼壽終正寢之後,如果還有財產,就直接留給保姆。

人情商高點是必須的,無論工作,還是生活,都有幫助。但如果碰到如此情商低的孩子,光生氣沒有用,也要反思自己對子女教育的失敗。

因果是相承的,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波士財經


現實生活中有不少這樣的孩子,結婚成家了,還是向父母要錢,不知道父母的錢來的也是不容易。不給就鬧矛盾,給了老人捨不得。這樣的兒女就是無底洞,有一次就有第二次,確實左右為難。可以緩一緩,時間會讓事情變得有解決的辦法。也可以少給一點,不至於鬧得那麼僵。


秋風瑟瑟解我意


一事一說,這樣的子女指望不著,不要也罷。[害羞][靈光一閃]


醉看人生83


父母養了這種認錢不認親,忘恩負義的子女也是悲哀。面對這樣的不孝子女,更要看好自已的養老錢,自已照顧好自已的晚年。如果錢一旦全部掏空,到時可能真的不會給你養老送終了。


草堂信步慢行靜思


執子之手與子攜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