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作為一個教育家,為何能名垂千古?

韋如傑


能名垂千古的人,一般都不是一般的人,是廣大民眾認可和權威人士評定的具有突出貢獻、偉大的政績、英雄事蹟或具有無人能超越思想的名人等等……



比如說,無數英雄灑淚灑血以犧牲為代價保衛國家的烈士們,名垂千古;偉大領袖毛澤東帶領我們共創新中國,名垂千古;還有很多政治家、思想家、名詩人、名書畫家都可以列入名垂千古的範圍內。那麼問題來了,教育家能不能列入名垂千古範圍內呢?答案只有一個,看政績看影響力。

不可否認,孔子確實是一位教育家,但他不是一般的教育家,他有精深的學問,有真知灼見的思想。他是儒家學開派的創始人,擁有三千多弟子,半部《論語》治理了天下,儒家文化思想早已列入世界文明的教育範疇,他是個了不起的思想家。因此,孔子也被人們稱之為“聖人”,供後世人紀念和瞻仰,名垂了千古。

所以,討論這種話題,一定要從物實看待事實,在眾事實的論證下,才能夠凸顯出合理與公正。

(好,感謝閱讀!我是詩驀1,原創回答首發頭條平臺,歡迎您來關注與評論!)


詩驀詩書畫


孔子教弟子們當剝削階級的文化打手,教老百姓甘心受剝削和壓迫,教弟子喪失原則"見權就忠",這也算教育家?

那麼,西門慶也是教育家,他教藩金蓮等女人要勇於"追求愛情"和"人的性權利"!秦國的白起也是教育家,他教人們屠殺戰俘以絕敵國的國力資源,是"愛自己國家"的體現!秦檜也是教育家,他殺岳飛為了教育眾武將要"低調做人做事",維護了社會穩定!汪精衛也是教育家,他教人們先不當漢奸,但他當漢奸頭子是為了保護"日戰區"的百姓。希特勒也是教育家,他教納粹如何屠殺"劣等民族,淨化人類血統"!東條英機也是教育家,他教年輕的日本軍人去東南亞的叢林裡學習"絕地求生"!卡扎菲也是教育家,他教官員們發展為自己工作的女人兼任自己情婦,人力資源利用率大大提高……行不?

凡是沒有對人民大眾的文化解放,文化水平提高,國家科技人才教育作出貢獻的人,只為極少數人群,甚至邪惡人群服務的人,現在都不能尊為教育家!

屈原可以是教育家,墨子可以是教育家,袁隆平都可以是教育家!

但孔子不是!他大量教人民識字、種地、搞生產沒?教人民維護權利沒?教人民團結抗爭沒?教人民崇尚科學、反對愚昧沒?他象屈原一樣高呼"哀民生之多艱"沒?象墨子一樣身體力行節儉、愛民沒?都沒有!他教的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亡。夫叫妻滾,不得不滾。"……他就辦了個"厚黑學"培訓班而已。凡是離開了人民性、大眾性的、推動社會走向科學、文明、幸福生活的教化,都別談什麼教育家了!

一直奇怪:儒家文人們憑什麼兩千多年裡要全社會、要廣大人民把一個只為他們那個小群體服務的人,愚弄人民的人捧為偉大教育家祭拜?他為人民做了什麼?

孔老二,你騙人民的香火兩千多年了,你該捫心自問:內心是否有愧?


秋宜聲



孔子有幾大貢獻。

一是在文化傳播方面。

1、孔子創立私塾,使平民百姓有了接受教育的機會,孔子的弟子中,最多的是平民。此外還有貴族、奴隸、強盜。有教無類,此之謂也。若無孔子,今天全人類99.99%的人都是文盲。

2、孔子修訂詩書禮樂,為易經做傳,做春秋。為華夏文明的傳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二、在道德上。


儒家的道德包括私德和公德。其核心是私德,即親親之愛:父母有慈、兒女有孝,丈夫有情、妻子有義,兄長有愛、弟妹有敬。

此外還有公德:與人誠信,見利思義,君子救急不救貧。

三、在法治上。

孔子是人類法治思想的鼻祖。

孔子主張立法為民,司法獨立,疑罪從無,不罪無辜。(法家則是法治的死敵:立法為君,君主牢牢強制刑罰,寧枉勿縱,夷族連坐)

四、在政治上。

孔子的政治理想有二:

在東周亂世,君守君道,臣守臣道,約束和限制君權。

在未來——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

五、孔子最早提出革命一詞。

法家是幫君主馴服奴才。韓非子謂之:從主之法,順主之為,專心於事主者,為忠臣。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而儒家則主張,把人民當奴才的暴君,必須誅殺。孔子謂之——湯武革命。

總之,孔子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指明瞭方向——民主、法治、憲政。


楊朱學派


孔子是教育家,但又不僅僅是教育家。



孔子的時代,學在官府,以吏為師。能夠接受教育的僅僅是王侯貴族,平民根本沒有接受教育的機會。時代發展到21世紀,我們非常清楚教育機會的不均等會導致什麼!

孔子在民間設壇講學,提倡“有教無類”,招收大批平民弟子,是開創民辦教育的第一人。如此便讓平民開始享有了受教育的權利。它的意義不在於使教育普及,而在於打破官學壟斷!此後各學派為宣傳本派學說,大興民間講學之風。等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國家開始貫徹執行孔子的“有教無類”教育思想,興辦學校,讓更多的平民子弟得到教育。再加上之後科舉制度的確立,社會階層之間的流通通道得以打通,讓更多的社會底層人,能通過讀書教育改變自身命運。這讓中國人幾千年來一直保持著勤奮好學的優良傳統!



如果沒有孔子“有教無類”思想的提出,教育資源全部集中到王侯貴族手中,中國的發展可能就是另外一番面貌了!

此外,孔子還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教育思想,值得我們如今借鑑參考。如啟發式教學:“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如學與思的關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如因材施教等等。



這是作為教育家的孔子,但孔子又不僅僅是教育家。

他開創儒家學派,得到後世尊崇,成為中華文化的底色。幾千年中華文明的流淌,讓中國人的血液中都浸染了儒家的色彩。他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傳播海外,讓整個人類受益。他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毅力決心,感召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前赴後繼。他所講的“仁義禮智信”成為了眾人行事的準則。他所提倡的“君子”人格,成為人們修身的目標。“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激勵著一代一代讀書人勇擔社會道義。



孔子是教育家,但又不僅僅是教育家。


會說話的鍋


作為一名思想家,孔子的言論能影響幾千年的中國歷史,是令人驚歎並且頂禮膜拜的!不要跟我說孔子的言論有“歷史的侷限性”、“落後的忠君思想”。儒家思想對中國歷史有著重要的影響,就是在當代也絕不落後,依然閃耀著光輝。

孔子的“論語”,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教人如何做學問,如何做賢人,如何經營小家庭,如何管理國家事務。

且看孔子是如何理解做學問的:子曰:“學而不思則閏;思而不學則殆。”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且看孔子是如何教學生做人的: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且看孔子是如何要求管理者的: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且看孔子是如何看人的:“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且看孔子是如何定義教師的:“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等等。

…………

孔子的這些精彩、光輝的言論,令後世無數的學者、博士論文也難以超越。

難怪歷史上對孔子有多種尊敬的稱謂:“孔聖人”、“萬世師表”等。




赤兔馬兒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儒家理論學說佔有相當大的比例和重要位置,這與儒家創始人孔子是分不開的。儒教和道教都是東方世界中國大地土生土長的理論學說,只是道家主要論述天道,而儒家主要論述人道,它們都是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份。

儒家思想發展到西漢的漢武帝時期,大政治家、哲學家董仲舒把諸子百家經過多方綜合比較,最終向漢武帝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治國方略,在漢武帝的大力支持下,儒家理論學說終於登上安邦治國的政治舞臺。以後發展迅猛,越發不可收拾,得到歷朝歷代帝王將相的推崇備至,其理論學說也在不斷地完善,到了宋朝發展成為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儒家思想可謂深入人心,根深蒂固,歷史悠久。

儒家經典著作主要是“四書五經”和“六藝”,簡稱“四書五經六藝”。

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從以上可以看出,儒家的教育宗旨還是注重德、智、體、儀全面發展,其思想理論體系為歷朝歷代培養了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為國家和民族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每朝每代都可以舉出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歷史人物,在這裡沒有必要一一列舉,就隨便說幾個歷史人物吧。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不僅是聰明的化身,而且還是忠貞的代表,這與當的教學環境是分不開的。

同時期的關羽完全是忠義的化身,一生熟讀《春秋》,奉行春秋大義,行軍打仗有空暇時秉燭夜讀。據說關羽的眼睛平時半睜半閉,那是讀《春秋》讀成的,一生酷愛《春秋》,翻去覆來重複地讀,武聖人沒有點文化行嗎?不知道大義如何當武聖人。

北宋的趙普,據他所說可以用半部《論語》打天下,用半部《論語》治天下。雖然誇張,但說明他把《論語》理解的非常透徹,並且學以致用,還用的滾瓜爛熟。在當時用半部《論語》收人心,用半部《論語》治理人心,這我倒是相信。

南宋的岳飛文武雙全,精忠報國,這與母親的家教和師傅教導有方是分不開的。古之武師不但教汝武功還要教汝學習傳統文化知識,更是為人師表,以身作則。

中國傳統文化從有歷史記載以來上下五千年,儒家思想文化佔據統治地位已有二千四百多年,中國古代的發明創造也不弱於西方國家,而且還優於西方國家,很多領域的發明比他們早一百多年甚至幾百年,中國科技的落後是從清朝開始,到了中後期由於清政府的腐朽無能更是雪上加霜,只有被動挨打的份。

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任何一個國家比不了的,只有他們向我們學習的份,我們向人家學習先進技術的份。

孔子不僅是中國的文聖人,也是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四大聖人之一。


普存孝


孔子作為儒家學說的創立者,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影響深遠,以至於對當今社會都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已經融入到中華民族的血液裡、靈魂裡,儘管經歷了“五四”新文化運動、文革“批林批孔”,也不能將儒家思想從我們的思想上、行動上、言語上完全剔除。

孔子學說誕生於春秋“百家爭鳴”時期,當時的社會正是奴隸社會即將結束,封建社會就要誕生的時候,不可否認這是一種新的社會制度取代舊的社會制度的進步。其時周王室即將傾覆,諸侯士大夫崛起,生產力的發展催生了生產關係的變化,新舊社會階層矛盾重重,各種社會力量劇烈碰撞,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當時的社會群龍共舞,沒有形成統一的思想,諸子百家各執觀點,遊說於列國,孔子也是其中的一員,但他的思想在其生前卻得不到認同,無奈只能著書立說,教化後人。

 孔子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賢士。其學術主張仁政,強調以德治國、以德治民,民眾要“克己復禮”,遵守章程,教育鼓勵創辦私學、有教無類。

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些觀點在今天仍具有積極的意義,比如要求老師要誨人不倦,循循善誘;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注重德才兼備、以德為先;要求學生要注重修身,學思結合、教學相長;敏而好學、學而不厭、不恥下問,擇其善者而從之,擇不善而改之;三人行必有我師、學而時習之,溫故知新;並且要終身學習,他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的儒家學說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宏學大儒、飽學之士,對開化民智,促進漢文化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的以德治國思想、禮儀孝悌文化對維護封建統治,維護社會穩定也作出了重要貢獻。這是儒家學說精華所在。

同時儒家學說也有其先天的缺陷,尤其是經過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立“三綱五常”,以及宋明理學、朱程理學、陸王心學等代代加持,更是淪為統治階級的工具。其對中華民族的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

一、設立了金字塔式的階級屬性。在封建社會等級觀念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君臣父子夫妻,各有其位,等級森嚴,不容僭越,導致國人只知專制,不識民主;只唯上、不唯實;論資排輩、裙帶關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種思想即使在今天也屢見不鮮,已經成為了國人行為準則,難以根除。

二、以德治國的思想猶如一條腿走路,有失偏頗。人們

往往靠言傳身教、道德修養自我約束,重自律、輕法律;重教育、輕監督;重人治、輕法治,導致中國法治意識淡薄,政治制度裹足不前。歷代王朝週而復始,輪迴更換也不過是換湯不換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三、沒有人民的觀念,主張愚民政策。孔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就是確鑿的證據。其觀點就是讓老百姓心安理得接受統治階級奴役,民眾不可逾越統治階級定製的藩籬,致使國人奴性十足、欺上瞞下、中庸守舊、缺乏創造性。

四、儒家學說中“崇本抑末”的觀點,抑制了工商業發展,堵塞了社會進步;“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的觀點,致使整個社會階層崇尚儒家經典,以儒家經典為唯一的升遷途徑,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當官,為了統治別人,光宗耀祖,出現了范進中舉、孔乙己等笑柄,嚴重阻礙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造成近代中國閉關鎖國、落後捱打的局面。

五、造成了國人因循守舊,只會埋頭故紙堆,不思進取、不敢創新的觀念。封建讀書人多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文弱之士,眼高手低、引經據典、崇尚空談,

不好實事,致使自春秋戰國之後,新的思想乏善可陳。

六、孔夫子一句“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造成中國兩千多年來婦女地位低下,成為男人的附庸,兩千多年來有多少女性忍辱負重、不得抬頭。

總之,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既有其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對我們今人來說,就是要一分為二的看待儒家學說,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同時,傳統文化也要與時俱進,服務於社會發展,將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促進國家、民族、社會進步。     

   


道可通


孔子,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易學家,後世譽為"聖人"。孔子的貢獻有很多,詩、書、禮、樂部分,《論語》,《春秋》,《易經》諸傳等。2000多年以來,儒家思想長期影響著人們的格局至今猶存,影響的方面有很多,比如在思想上,藝術上,觀念上等等,這種影響,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一如西方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和其哲學影響成為西方哲學發展的基石,後人無人能夠超越他們的影響巨大。孔子和蘇格拉底,成為世界東西兩方的兩顆風格不同的耀眼明珠。孔子自春秋以來,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社會地位起起伏伏,落日與日升,時光荏苒,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影響最最久遠深刻,曾被很多不同的朝代視為經典,也曾經遭受打擊與排斥,但是儒家思想代表的孔子,死後時而更加顯赫,遠超其生世之時。千百年來,儒家思想不僅沒有毀滅消失,而是火勢燎原,竟然燃燒了2000多年而不停止,其影響之深遠,令人驚歎不已。儒家思想,有其精華更有糟粕。儒家思想的發展,適應了很多朝代的統治者需求,因而被奉為經典而大力推崇,廣泛應用與無數歷代統治者中的人才選拔,人才培養選擇,考試錄取,無不以儒家思想為藍本,為核心價值觀,相悖及向背者被處之,定為大逆不道,是異黨邪說的反面,這些已經被人們所熟知了。孔子生前也不會知道自己的思想對於後世會有如此這般的流傳千古。儒家思想,是中國古典傳統文化的代表經典,對於這樣的思想文化,我們的態度已有標準,比如精華與糟粕的問題已經很明確了。在東方,孔子智為天下第一,廣泛為西方人熟知東方名人,但與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不同,兩人的思想區別很大。孔子也做過老二,即孔老二,這是孔子社會地位的又一次顛簸起落沉浮。成也是孔子,敗亦是孔子,也是朝代的更替變化選擇。儒家思想和2000多年的封建思想文化相輔相成,必須打到孔老二的思想文化糟粕,新思想才有出頭之日。比如辛亥革命,比如五四運動,比如馬克思主義,這才有了新中國。但我們依然不能否認孔子是個偉大的智者。


Mrsong001


孔二不僅不是教育家,而且是摧毀中華科學教育的劊子手和萬古罪人!

儒從巫出。巫的本質就是迷信,至少是讓別人,讓大家迷信。儒出於巫而高於巫的地方有三:1,把巫覡文化崇拜的圖騰鬼與神改良成了天命,也就是老天爺。這玩藝既威嚴又具體,儘管巫與儒們的天地鬼神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人類社會不可抗不可違不可預,但卻主導人類命運一一"死生由命,富貴在天"的異己,異化而神秘的力量;2,把巫對天地鬼神的虔誠敬畏,改良成通過敬拜天地鬼神的繁瑣禮儀和威儀,來恐嚇,威懾,影響活人,主導社會。也就是讓活人按天地旨意,鬼神死人、古人的模態來生活一一即所謂的禮儀教化,也叫″克己復禮"。說穿了,巫儒之道就是把巫覡騙鬼神死人的那套把戲,用來騙活人,主要是騙貴冑,核心是騙君主皇上,也就是拿皇上當鬼哄一一捎帶也把老百姓騙了;3,把高懸廟堂,主要為王室貴冑服務,神乎其神,玄之又玄,高深莫測的巫覡文化,世俗化,通俗化,實用化也一一流氓化!使中國的巫儒文化,因此而獲得長久不衰的現實能量。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就不難明白:巫儒文化,本質上還是一種巫文化,是一種迷信,只不過迷信的標的由鬼神上升到了天命而已。本質上還是使人盲從,絕對地服從一種超自然的力量,這也就是孔二說的人生最高境界"畏天命"。

所有的迷信和科學教育事業都是天敵,所以,巫儒不僅不講科技,反而極端仇視科技,所謂″君子不器",正是巫儒偽祖孔二對科技的態度。好像孔二還把科技視為異端,原文記不太清了,略過不說了。

有科技無巫儒,有巫儒無科技,二者水火不容,微積分裡找不到孔二邪說,靠巫儒邪說解決登月軌道的方程式,簡直就是找死!

巫儒餘孽說:巫儒之道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我認為,放是放了,不過是″放氣"!在越來越主導人類命運的科技領域,你找不到″儒學"的一點影子!

別給我扯″儒家文化可以教化科學家,進而影響科學",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現代科技主幹的各學科原創科學家,沒有一箇中國人,他們更不知道孔二,巫儒,及它們的仁義道德是毛東西!

神漢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絕戶政策之前,中國有茶絲中醫等二十大影響人類命運的系列發明創造,董神漢之後,一項也沒有。僅有的″四小發明"全部來自民間,與官方主導的巫儒文化沒半個銅仔的關係,有名有姓的發明人全部受到巫儒主導的官方打壓。其中,火藥指南針與道家關係密切,紙和活字與佛經印刷有一定聯繫,且經過嚴格考證:這所謂的"四小發明",與現代意義上的炸藥,羅盤,活字,造紙術,並沒有直接的技術血緣關係。

科技是文明進步的太陽,儒術是克己復禮的鬼域,鬼見了太陽,還能苟存嗎?

事實上,超乎人們想象的是:巫儒文化不僅摧毀了中華創新思維和科技體系,而且摧毀了中國的先進的官辦教育體系,導致舊中國絕大多數人成為文盲!

道理同一:

科技教育是迷信的天敵,而巫儒卻是寄生在人們迷信之上的病毒和細菌,沒了迷信,巫儒們連吃飯都成問題,沒飯吃,他們就會全部餓死!所以,為了飯碗,為了活命,它們必然會摧殘中國的科教體系。

在科學領域,二十大發明基本上被丟光了,曾經領先世界千年的中國天文曆法,傳到明清兩代,竟然全部丟光,不得不請西方傳教士來主持曆法的編制和天象的預測,從明末到民國初年,近三百年的時間裡,中國曆法,除鰲拜禍國的那幾年之外,竟然全部由外國人主持編制。

在教育領域,巫儒以牟利為目的教育私有化,摧毀了中國以官為師的官辦教育體系,高學費和有意識的愚民政策,使中國從一個基礎教育基本普及的文明超級大國,變成98%的民眾成為文盲的半殖民地,剩下的2們,天天在研究四書五經一一根本不著調的"修齊治平"的屠龍術!


文刀沐子


這個問題我覺得和之前遇到的一個問“孔子創辦第一所私學,太守文翁創辦第一所公辦學校。誰對文化傳承和人才培養貢獻大?”的問題相類,所以我就把那次的回答略作補充附到下面。

單從教學成就來看,文翁的公辦學校其影響應該是大於孔子的私學的。畢竟,私學本身是對商周學在官府的變革和有益補充,讓知識的循環不再侷限於官府抑或統治者手中,擴大了知識的受眾範圍,而文翁的公辦學校,是官學自身的變革,其公共性、普及性、有效性都超過私學,因而有上述結論;但另一方面,兩者身處的時代環境不同,所受的時代硬約束不同,正如史記所言“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孔子對文化傳承和人才培養的貢獻,從來不侷限於創辦私學,他的人才標準——君子、仁人,沿用數千年,其他的我就不細數了,上過學的基本都知道。

而題主問“孔子作為一個教育家,為何能名垂千古”,這個問題同樣也是如此,孔子作為中國上下五千年繞不開的文化偉人,他的成就是豐厚的,他對歷史的影響是複雜的,評價他的角度也始終是多元的。可以這樣說,孔子的每一項成就單獨來看都可以流芳百世,而這些成就集成到孔子一人身上則使得他真正名垂千古,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淵源。換句話說,我以為孔子在教育方面的成就談不上名垂千古,但孔子從來就不只是一個教育家,他還是思想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四書五經編訂者……

總的來說,孔子對中華文化乃至人類文明的存續和發展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的確是個了不起的教育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