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衙门破墙开店的地方医官

  

在衙门破墙开店的地方医官

  


  吴趼人


  


  

在衙门破墙开店的地方医官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封面

  在古代,许多地方的政府部门也有公办医院,在公办医院里任职的医生被称为“地方医官”。在这些地方医官中,有许多医术高明的良医,比如南宋时期建康府的地方医官陈自明、元朝时期南丰州的地方医官危亦林、赵州的地方医官王好古等,他们都是中国医学史上的著名医生。

  当时,县一级政府没有医学院校,但县一级政府却有公办医院。《续资治通鉴长编》一书中就记载了北宋的县级公办医院和地方医官的配置情况,当时,县一级的地方医官的配置是每一万户人口配置一至五名地方医官,而且是遇缺即补。这些地方医官必须是太医院或地方医学院的毕业生,他们除了在地方上从事医疗活动外,还负责收采药物、指导防疫、验发个人行医和开设药房的执照、以及处理医疗事故等一切相关的事务。北宋的地方医官体制一直持续到清朝。

  清朝小说家吴趼人在他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写了一件事,某道台的儿子褚迭三仗着父亲的权势,竟然擅自无证行医,并且把一户人家的一个小孩子医治得病情加重了。于是,双方闹到了上海县的地方医官那里,地方医官“评论他的医方,指出他药不对症的凭据”。由此可见,当时的县署地方医官必须是内行,但是,县级地方医官的医疗水平大多是不如州府地方医官的。

  地方公办医院兼医药行政管理的机构,大多设在州、县衙门的大门附近,或者就干脆在州、县衙门的大墙上破墙开店。这种地方公办医院里的地方医官一方面承担着州、县衙门里那些官吏的公费医疗活动,并受理着医药行政事务,另一方面,地方医官也为老百姓看病,也常常到百姓家里出诊,当然,这是要收钱的。

  明朝的清官海瑞在任浙江省淳安知县时,曾经写过一篇《兴革条例》的文章,在这篇文章的“医官常例”的条目下,有“医生四名”的记载。当时,淳安县的壮丁名额约是四千人,推算起来,全县的人口户数至多不会超过五千户。五千户人口的一个县就有四个地方医官的编制,应该说已经不少了。

  小说《金瓶梅》写到了一个县级地方医官,在生药铺老板西门庆行贿买官当上了清河县掌刑副千户以后,他马上就享受起了公费医疗的待遇。西门庆的妻妾和儿女生病,都请县里的地方医官任后溪前往出诊。《金瓶梅》第七十五回中,吴月娘怄气生病,西门庆正在衙门里审查一桩案子,午后他回家得知吴月娘生病了,忙叫琴童“快骑马往门外请任老爹……”等到后晌,琴童回报:“任老爹在府里上班,未回来。他家知道咱这里请,说明日任老爹绝早就来了。”果然,第二天一早,任医官就骑马来了,还直打招呼:“昨日……学生该值,至晚才到家,见尊刺(名片),今日不俟驾而来。”

  一位清河县公办医院的地方医官,要“在府里上班”,有时还要“该值”,“该值”就是值夜班。要说看病应在任医官“该值”的时间,径去公办医院挂号,可是吴月娘是有身份的官员家属,不便抛头露面,而西门庆又要在自己的女人面前摆派头,就让仆役拿着名片去请任医官出诊。任医官自称学生,说明他曾在太医院或地方医学院学习过。他给吴月娘诊脉看相,开出“安胎理气和中养荣蠲痛之剂”后,西门庆还派琴童跟着他去公办医院里取药。西门庆家原本就是开药房的,可他却让琴童跟着任医官到公办医院里去取药。原来,西门庆当时是副千户,是享受公费医疗的国家公务员,现成的公费医疗不吃白不吃。

  古代官吏的医疗除了享受公费待遇之外,一定级别的官员还可以经常获得以皇帝名义赐给的各种时令保健、防疫的药物。古籍中常常有谢皇上赐药之类的文章——古人讲究感恩戴德,所以领到不拿钱的药品后,照例要感谢一番。对各级地方政府的地方医官来说,这些事情也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唐六典》中就记载:“凡诸州每年任土所出药物可用者,随时收采,以给人之疾患,皆预合伤寒、时气、疟、痢等药,部内有疾患者,随须给之。”

  有的地方医官在执行公费医疗政策的时候,徇私舞弊,对于制度没有明确可以享受公费医疗的对象,实际操作中依然可以得到实惠。这其中的奥秘就是慷公家之慨,地方医官自己则能落得收受财礼的实惠。

  古代的机关考勤与医事制度关系不大。但是,古代的时候,若是在一些重要关口,比如有的地方官员年纪大了,就要对其健康状况作出判断,有的地方官员投机取巧,嫌眼下的职务不好,或有的地方官员犯了罪行即将暴露,便请求病退,以后再找机会复出。

  作为应对措施,这些情况都是要有地方医官的专业评判作为重要证明的。遇到这种情况,必须要有地方医官参与。为了防止地方医官和官员串通作弊,通常都要由中央医疗机构派专家和地方医官一起主持会诊或参加体检。《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就记载了中央派出的代理翰林医官使姚可久赴陕西和当地的地方医官一起为藩部公事做体检的事情。

  不过,古代的很多地方政府的主官常常带有中央职衔,这些官员治疗疾病时,总是会请求中央政府的太医来地方给自己看病。《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就记载,北宋的韩琦出任并州地方官时,曾以自己患病而又不便离职为由,点名要中央政府太医局的太医齐士明来并州给他看病。齐士明当时正在为皇帝宋仁宗诊脉,不便离开,宋仁宗得知此事后,立刻命内侍带着齐士明前往并州给韩琦看病。

  古代的时候,皇帝在获知地方官患病时,也会主动传旨派中央政府的太医到地方上出诊。《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就记载,宋真宗时,邓州观察使钱若水患病,皇帝宋真宗就“遣中使领太医往视”。这样一来,地方医官的工作相对来说更清闲了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