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斷河流粉碎岩石的蒙古騎士

提起蒙古騎兵,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強大。13世紀,蒙古騎兵曾席捲歐亞,從蒙古草原向西一直打到了多瑙河畔,把歐洲攪了個天翻地覆。歐洲軍隊被蒙古人打得狼狽不堪,簡直被蒙古人嚇破了膽,不僅僅是因為這支軍隊能夠“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而且這支蒙古帝國的軍隊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強的工程兵,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表現出了萬水千山只等閒的大無畏氣勢和勇敢頑強精神。

橫斷河流粉碎岩石的蒙古騎士

公元1216年,在攻打金國的潼關戰役中,三木合拔都的軍隊征服了潼關的南面屏障一一一禁坑。禁坑被蒙古人稱為禁溝,一條南北走向15公里的天險深谷,南端始於秦嶺蒿岔峪口,北到潼關南面兩公里左右的石門關。溝谷勢如壁立,灌木叢藤夾雜其間,少有人跡。在禁溝西側,金軍修建了12座連城,形成一道人工屏障,拱衛著潼關。要拿下禁溝就必須偷襲,那就是攀上高峰。通往高峰的路上連鳥都不願意飛,據當地人說,那條若隱若現的羊腸小道中野草叢生,裡面都是史前爬行類動物,傳說白天能聽到鬼哭。尤其艱難的是,山澗峻谷,除了飛行以外,別無他法。蒙古軍隊把數支鐵槍捆綁起來,在山澗峻谷上搭起橋樑,縱然是這種情況,走在上面,向下一望,也能令人魂飛魄散!蒙古軍隊克服險境的精神充分展現。他們經過艱難的跋涉後,終於登上高峰,控制了制高點。

橫斷河流粉碎岩石的蒙古騎士

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率軍西征,路過阿爾泰山時,這裡地勢極為險峻,處處難以通行,不亞於蜀道之難!為了行軍需要,成吉思汗預先派工兵團修路架橋。其中,有兩處工程最為艱鉅。一是在阿爾泰山上鑿冰開道,由三子窩闊臺負責督修。一是在今烏魯木齊至伊犁之間的天山險要之處果子溝,由次子察合臺領兵修築棧道,光是橋樑就架設了四十八座,據說至今尚存三十二橋,定名為鐵木爾懺察,即松關。通過這樣的驚人之舉,克服道路限險,成吉思汗的軍隊創造了世界軍事史上最好的一次出其不意的戰略實例。

橫斷河流粉碎岩石的蒙古騎士

另一支朮赤和哲別率領的三萬蒙古先行部隊,穿過帕米爾和天山山脈之間的谷地。這些勇士在一丈多深的積雪中行軍,翻過4000多米的吉西列阿爾多和鐵列古達巴幹兩座雪山。在寒冷的暴風雪中,他們用牛皮包住馬腿,每人穿兩層皮毛衣服,在千里冰封的高山上艱難前行,為了暖和身體,只有切開馬的血管,喝溫暖的馬血,蒙古騎兵所能及的生命極限令人咋舌,這是世界戰爭史上最驚人、最了不起的戰略行動。

橫斷河流粉碎岩石的蒙古騎士

公元1220年,為了破壞花剌子模的軍事防線,切斷布哈拉與玉龍傑赤兩座城市的聯繫,成吉思汗率大軍穿越了被稱為“飢餓的曠野”的紅沙漠,這裡是公認的不可逾越的生命禁區。紅沙漠寬600公里,直到現在都被世人認為是活的生物絕對不可能通過的天然障礙,成吉思汗和他的蒙古軍隊竟然完好無損的通過,快速切斷了花剌子模各地區之間的聯繫,這是成吉思汗迂迴戰術最經典的一個戰例,它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最偉大的奇蹟!只有這樣的統帥,這樣的軍隊才能在人類軍事史上創造偉大奇蹟。

橫斷河流粉碎岩石的蒙古騎士

公元1221年,在追擊花剌子模國王摩訶末的戰役中,大將哲別以驚人的毅力渡過了阿姆河。哲別選擇在一個叫班加普的地方渡河,此處既無舟楫以渡水,又無橋樑以渡河,哲別望見河岸不遠處有一片大樹林,於是哲別立即命令兵將們伐木編筐,內置輜重器械,外裹牛羊獸皮,使之可以浮於水上。然後把皮筐拴在馬尾巴上,驅戰馬泅水過河。將士們可以抓住皮筐緊緊跟隨在後面,就這樣,哲別所率的一萬人馬很快地渡過了阿姆河,實現了騎兵乘勝追擊、快速擊破的創舉。(李曉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