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為什麼外國人都愛搶廁紙?

從美國到法國再到澳大利亞,世界各地的超市都出現了這樣的場景:超市貨架上原本擺放衛生紙的地方現在空空如也,這個現象是由於冠狀病毒印度引發的恐慌性搶購造成的。

這些衛生紙到底為什麼造成了這樣的混亂?為什麼會在社交媒體上引起那麼多的討論?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專家們表示,最根本的答案可能在於博弈論:如果每個人都只買自己需要的東西,那麼就不會出現短缺。但如果有人開始恐慌性購買,那你也會跟著買,因為你要確保你能買到足夠的東西。

但這並不能完全解釋,為什麼人們要買衛生紙。

《流行病心理學》的作者史蒂芬·泰勒(Steven Taylor)教授告訴法新社:“衛生紙可能因為乾淨、包裝完好,所以在人們心目中已經成為了安全的象徵。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精神病學教授補充道:“人們覺得有必要做點什麼來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因為除了洗手和自我隔離,他們還能做什麼呢?那隻能購買衛生紙了。”

泰勒教授提出的另一個理論根植於我們對病毒的厭惡,當人們感覺受到感染威脅時,這種對病毒的厭惡和對衛生的要求就會加劇。“所以我認為這是他們使用廁紙的原因,他們想要確保自己隨時保持乾淨。”

經濟學家還指出,相比於一些成本更高的保險措施,購買衛生紙可能是一種相對低成本且更容易的事情。這就是所謂的“零風險偏差”。

疫情面前,為什麼外國人都愛搶廁紙?

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的衛生經濟學家Farasat Bokhari博士說:“我的猜測是,因為人們預算有限,所以他們只能採取這樣的措施。我們會去買一些相對便宜且我們認為安全的東西,並儲存起來,因為我們知道無論如何都會使用它們的。”

但如果你買的是冷凍食品、罐頭食物、速食品等一些更貴的東西,而最壞的情況沒有出現的話,你最終可能會選擇扔掉這些東西,然後浪費一大筆錢。

根據泰勒教授的說法,我們現在看到的許多行為在以前的流行病中也發生過,包括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那次流感奪去了近70萬美國人的生命,讓驚慌失措的美國人去商店和藥店囤積各式各樣的商品。

當時一些人甚至提出,西班牙流感病毒可能是德國設計的一種生物武器的陰謀論。然而,2020年的現在,COVID-19又被認為是中國的武器或者是美國研製的生化武器,但是誰都沒有具體證據。

當前的流感大流行與之前的流感大流行的一個關鍵區別在於社交媒體的存在。2009年的豬流感大流行發生時,社交媒體的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泰勒教授也看到了社交媒體發展的優缺點。

他說:“現在,有一些戲劇性的視頻和圖像在全世界產生了反響,增強了人們的威脅感和緊迫感。”另一方面,“社交媒體可以很好地提供社會支持,尤其是當你處於自我孤立狀態時。”

因此,隨著社交媒體報道衛生紙被搶購一空,人們由於緊迫感,也會去跟風囤積衛生紙,但這隻會造成這些生活用品的持續的短缺。甚至許多公共場合的公用衛生紙,也面臨著巨大的風險。

疫情面前,為什麼外國人都愛搶廁紙?

據《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獲得的一份內部電話錄音顯示,麥當勞首席供應鏈官馬里昂·格羅斯(Marion Gross)表示,在全美範圍內爆發冠狀病毒後,開始出現有人偷廁紙的行為,因此麥當勞的一些門店已經鎖上了衛生間。

但這個行為也引發了很大的爭論。

麥當勞領導層警告各加盟商不允許在冠狀病毒爆發期間因為廁紙被盜而關閉衛生間。格羅斯在電話中提醒加盟商,根據法律規定,大多數餐廳都必須保持衛生間開放,並且保證麥當勞有足夠的衛生紙供應。

但確實,由於冠狀病毒的爆發,商店超市都面臨著廁紙短缺的問題,沃爾瑪等零售商已經採取限購數量措施,麥當勞這樣的企業也面臨著衛生紙限購的問題。

格羅斯於本週一稱,儘管麥當勞並未限制顧客使用衛生紙,但這家快餐業巨頭已開始控制抗菌洗手液、洗手液和洗手液等清潔產品的分配了。目前,雖然還沒有肥皂短缺的情況,但連鎖店內使用的肥皂比平時要多得多,一位代表說,3月份的肥皂分配預計將是平常的5倍。

凡是在疫情期間還在營業的快餐企業,都面臨著這樣的問題,因為人們蔓延的恐慌情緒,在超市購買不到衛生紙的情況下,他們只能想辦法去這些公共場所獲取。美國甚至有人因為買不到衛生紙,而撥打911求助。

據統計,美國的衛生紙只有10%進口於加拿大和墨西哥,美國境內至少有150家衛生紙生產廠商,政府告訴民眾衛生紙供應不是問題,呼籲民眾不要搶購,但並沒有緩解民眾的恐慌情緒。各國政府都在努力安慰自己的公民,日常生活用品供應不會產生任何問題,但好像並沒有什麼作用。

泰勒教授最後說到:“在以前的大流行中,暴亂和不良行為相對少見,雖然也發生過,但確實相對比較少。人們更願意團結起來,團結一致,互相幫助,作為一整個群體來努力應對。”

圖/網絡

【DAILY MEDIA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