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无从下笔?点亮思维,一招决胜考场议论文写作


【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一篇好的议论文,应该是逻辑严密、思维深刻的。但我们很多学生写的议论文,没有严密的推理论证过程,缺少以理服人的逻辑性,往往只能把观点强加于人。因此,我们亟需有一套完整的课程,能有序地、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写出具有思辨性、深刻性的考场佳作。

【学习目的】

1、通过学习历史界定法、否定界定、特指界定法、描述界定、抽象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提高思维和表达能力,写出较深刻的议论文。

2、界定清楚关键词,就要展开说理了。每篇文章中都有几个核心的说理句,它们作为重要的"理由","支撑"起论点。



一、历史界定法

(一)界定概念的重要性

(二)如何界定?

历史界定

1、古文字:

2、外文字:

3、典出:

(三)总结:

1、什么是历史界定?

2、 句式参考:

(四)练习:运用历史界定法对"德"字进行界定。

高考作文无从下笔?点亮思维,一招决胜考场议论文写作

提示:金文"德"字由"道路、十、眼睛、心"构成




二、否定界定

(一)什么是否定界定?

(二)句式参考:

(2017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题)22.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60分)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对"重读"的界定:

(三)练习:

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安宁都需要纽带。

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段界定文字。

要求:运用"否定界定法"




三、特指界定法

(一)什么是特指界定?

例如:

【作文题目1】有一幅著名的拆字联:上联是——"若不撇开终是苦";下联为"各自捺住即成名",横批是"撇捺人生"。对此,你有何感悟?

(二)特指界定的大原则

【作文题目2】

(2017浙江卷)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

【作文题目3】

(2015年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涌。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描述定义法

(一)什么是描述定义

描述定义——把 描述出来。

(二)描述定义的作用

【思考题】

1.你说现在考大学是一条好的出路吗?

2."年轻就该多吃苦"的意义在哪里?



五、抽象思维

1、定义

抽象思维:抽象思维,又叫跳跃思维。这是一种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

2、在高考作文中的使用

当下的高考作文题多关注社会现实,这是一件好事,引导我们将目光看向社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作为。但是透过一件件琐碎的生活小事、一条条让人眼花缭乱的社会新闻,我们的思维深度的终点又指向何方呢?

这时候,我们既需要有就事论事的能力,也需要有由事及理的深度和高度。这时候,拥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就尤为重要了。

3、由事及理需要思维的飞跃

例1、《奇葩说》黄执中的辩论

例2、熊培云先生的《自由在高处》中有一篇文章——《"火星文"入侵》。

时评类文章要有深度,一定要经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转化。比如,针对苹果公司对app内打赏功能提取30%分成一事,6月14日的《钱江晚报》评论道"这充分反映了苹果公司的封闭思维越来越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开放共享精神。"(魏英杰《打赏要收"过路费",这是创新还是创收》);针对40元的新华字典app,《钱江晚报》评论道"新华字典app的价格之争背后,其实是互联网免费思维和付费模式之争。"(高路《起价40元的新华字典app,还是老思路》)

4、我们思考问题时该如何"跳跃"呢?几种模式供大家参考:

⑴ 自然——人

⑵ 小——大:

⑶ 人、家庭-社会:

2016年新课标卷高考作文题如下:

高考作文无从下笔?点亮思维,一招决胜考场议论文写作

⑷ 行为-思维方式、价值观……

例如,2016年的上海卷作文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5、练习:

请举一个你认为抽象思维用得比较好的一个例子




六.发散思维

1、定义

发散思维:借助联想和想象从不同对象,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理解,去思考一个问题。

2、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

在当今这个信息和言论爆炸的时代,你的言论必须深刻而独到,才能够被人记住,在高考作文中也是一样。这里我们谈的发散性思维是指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支撑中心论点的思维方式。

⑴不同对象

《奇葩大会》有一期的辩题:恶劣天气叫外卖,我是不是有罪。

⑵不同角度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2015年湖北卷作文,题目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涌。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⑶不同的层面

除了从多对象、多角度出发进行发散思维之外,还可以从不同的层面进行发散思维,比如2017年6月1日《钱江晚报》评论文章《教育不是给孩子设计人生》中,针对父亲让孩子辍学读私塾、学国学一事,

总结:不管是多个对象还是多个层面、多个角度,我们都借由"发散思维"的指引完成了文章的主体理由支撑。


分享到:


相關文章: